末代中医 第264章 我是因为难受而焦虑,不是因为焦虑才难受!

小说:末代中医 作者:最后阵地 更新时间:2025-11-06 12:25:16 源网站:2k小说网
  正月初九,各大医院的所有科室都恢复正常上班。

  上午八点半,林远志前往老城区的广南综合医院分院报到。

  分院是一栋颇有历史感的灰色小楼,方方正正,中间有一个天井,规模极小。

  据说这栋建筑最初是市中医医院,后来倒闭了,经过几手买卖,才变成了广南的分院。

  分院没有教研科,只有医务科。

  “小封,你也在在这里?”

  “师兄,昨天下午我去医院办手续,听说你来这边,所以我也来了!”

  “如果我没来这边呢?”

  “那我可能就到第二人民医院去了,我在那边有亲戚。”

  在医务科办公室,林远志碰到了正在填写资料的封总。

  办完手续后,两人领到了白大褂和临时胸牌,一同前往分院的中医科。

  “听说这边的中医科人稍微多一点。”

  “你都提前打听过了?”

  “这里的中医科分三个科室,一个中医儿科,一个中医老年病科,还有一个老中医专家门诊。”

  “这可就有意思了。”

  两人找到中医科办公室。

  一个五十多岁,脸色发白,头顶微秃,身材高瘦的男人接待了他们。

  此人正是中医科主任郑康明。

  郑康明扫了两人一眼,目光落在林远志身上:“林远志是吧……早有耳闻,第一次看到真人啊。没想到你会愿意来我们分院。”

  “郑主任,哪里实习不都一样嘛。”林远志淡然回答。

  郑康明叹道:“总院的中医科取消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这边虽然病人多,但也只是勉强维持。有一点要提醒你们,这边的工作量,比总院那边要高好几倍,你们做好心理准备。而且来的病人,不是小孩就是老人,哪一种咱们都得罪不起。”

  之后,又说了一些工作注意事项,然后问两人:“中医科室现在只有儿科和老年病科门诊,你们先去儿科试几天吧。儿科一直都缺人手。”

  两人从办公室出来,根据墙上的平面图前往中医儿科门诊。

  封总嘀咕:“什么叫试几天?我感觉郑主任这话里有什么潜台词。”

  林远志笑道:“儿科嘛,应付小孩子还有家长很容易让人崩溃。主任大概觉得我们干不了几天就会申请调走,所以才会那么说吧。”

  两分钟后,两人来到楼下的中医儿科。

  儿科走廊上的候诊椅坐满了人,走道上站满了人。除了患儿外,剩下的都是家长。

  耳边顿时充斥孩子哭闹撒娇咳嗽,还有大人说话的声音。

  林远志很是意外,同样是儿科,总院那边冷冷清清,怎么分院这边会人满为患呢?

  “请让一让……”

  两人好不容易才挤过人群,然后跟着其中两个带孩子的家长,一起进入中医儿科诊室内。

  “我们是今天来实习的。”

  办公室比较大,中间有两个医生,都四十岁左右,一男一女。两人各坐一张办公桌,中间有屏风隔开。

  那个男医生说:“啊,郑主任早上有说过了,今天会有实习生和实习医生过来。就是你们两个啊。”

  林远志和封总都做了自我介绍。

  “总院那边过来的?既然你们都已经有经验了,那基础的东西我就不跟你们说了,开始工作了吧。”男医生说道,“我叫杜射,隔壁那位叫曹德芳。她那边病人比较少,你们先来帮我做事吧。”

  林远志和封总两人开始协助杜医生,担一部分问诊和填写病历的工作。

  不到一个小时,林远志就摸清楚了这里的中医儿科是怎么回事。

  那个曹德芳医生,专门看儿童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

  说是看病,但更多时候是通过了解家属的喂养习惯,然后给出一些调整的建议,顺便开一些补脾健脾的中成药。

  而杜射医生,专门看儿童慢性病,主要是看慢性咳喘和慢性腹泻。

  杜射医生开药似乎偏好开补益的药,大部分也都是中成药,像是什么肥儿丸,健脾颗粒、小儿咳喘克星,咳喘宁之类,还有维生素、钙片。

  都没有开方剂的。

  原来中医儿科是这样运作的。

  果然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虽说处方签上开的都是中药,嘴里说的也是中医理论,也有给孩子看舌诊和脉诊,可是感觉跟真正的中医治病相差甚远。

  这时,来了一个戴着眼镜的**,抱着一个不到半岁大,还在襁褓中的婴儿。

  “医生,这是孩子他之前的病例。”**一来就拿出一本厚厚的病例。

  杜射医生看过后,道:“去人民医院看过了?便检发现大量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确诊为肠道菌群失调,营养不良……那为什么没留在人民医院看啊?”

  “已经看了半个月后,吃了很多抗生素,消化药,止泻药,我感觉孩子的精神越来越差,胃口也越来越差,所以就没继续看了。”**说道。

  “嗯,现在是什么情况呢?”

  “一天拉五六次,水一样黄黄的,有时候是墨绿色的黑糊糊。我都换了好几种奶粉,吃了都没见好,应该不是奶粉的问题。”

  杜射看了看患儿的手指,然后捏开患儿的嘴唇,道:“典型的脾虚腹泻啊,没事,开个参苓白术散冲剂回去喝。”

  林远志上前摸了摸孩子的手脚和肚子,忍不住说道:“杜医生,这孩子脸色发白,嘴唇没有血色,手脚清冷,腹部柔软,肌肉松弛,除了脾阳虚,肾阳也虚。”

  杜射微微皱眉,问道:“林远志,你的意思是我开的药不对?”

  “不是,杜医生,我没那个意思。脾虚用参苓白术散,是对的,吃了应该也会有效果,可是阳虚的问题没解决,就容易复发,或者好不利索。”

  杜射正要说话,林远志却问**:“这孩子病多久了?”

  “快三个月了。”**无力地说,“出月没多久就出现腹泻,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奶粉的问题,一直换不同牌子,都没见好,才去医院的。住院半个月,也没好,连人民医院儿科医生都说没什么好办法,有的孩子腹泻好几年没好的都有,可能长大后就自己好了。”

  昨天林远志才给亲戚孩子小江看过腹泻,对此颇为感慨,因为小江也是病了好几个月没好。

  确实,有些孩子小时候得慢性腹泻,长大之后就会好,但也有些始终好不了。

  好不了那种,要么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要么就是病重虚脱夭折。

  林远志找来压舌板,检查患儿的舌苔,舌淡苔白。

  患儿虚软无力,只是哼哼了两声,没有太大的反应。

  “这孩子的尿是什么颜色?”

  **回答:“就是透明的,纸尿布里没什么颜色。”

  杜射说道:“林远志,如果参苓白术散不对,那你说什么才对?”

  “我认为,附子理中汤加石榴皮,比较稳妥,补阳健脾收涩,三者兼备。”

  “还加石榴皮?”

  “石榴皮是常用的收涩止泻药。

  我记得小时候,我住的地方有一棵野生的番石榴,石榴黄了,我就摘来吃,连皮一起吃下去。

  酸酸甜甜,很好吃。每次都吃太多,然后就会便秘,大便硬得跟石头一样,每次拉半天才拉出来,而且还会出血。

  吃其他水果就不会这样。我问过我爷爷才知道,石榴皮都有收涩作用,腹泻的人吃了可以止泻,正常人吃了就会便秘。

  言归正传。参苓白术散,我认为可以用,但要在孩子胃口好转,腹泻次数减少之后才能用。杜医生,难道,在我们这边,不能开方剂的吗?”

  杜射轻咳一声,道:“开是能开,不过你也知道,现在医院都没有中药房了,要是开方剂,患者只能去外边的药店抓药。外边的药店,药材治疗怎么样,无法得到保证。”

  “那给病人开附子理中丸,然后病人去外边的药店买几克石榴皮,煮水后和碾碎的附子理中丸混在一起,跟汤剂效果差不多。”

  **说道:“听上去不是很难。这样行不行,医生,你两个药方都给我开,我都让我孩子试试。”

  杜射看了看时间,发现看这个病人耽误太久了,赶紧点头:“行吧,我参苓白术散和附子理中丸都给你开,石榴皮,你自己去外边买吧。”

  拿到处方后,那妇女就抱着孩子离开了。

  杜射看着林医生说道:“桂附理中丸……林远志,你还真是敢开药啊。”

  “我不相信杜医生您看不画出来,那孩子的病因是阳虚。小便清长,手脚清冷,脸色发白,精神萎靡,腹泻不止,很明显的脾肾阳虚。”

  “阳虚是阳虚,只是没必要一来就开补阳的药,给小孩子看病要小心,先试试参苓白术散,有效果了回来复诊,再开一些比较安全的补阳药。这样才稳妥,不容易出问题。”

  原来杜医生不是看不出来,只是他看病有自己独特的习惯,是按步骤次序来的。

  “不过,林远志,你的理论知识挺扎实的,怪不得徐主任会打电话给我,说让我多多照顾你。他很好看你啊。”

  “杜医生,徐主任有打过电话给你?他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这边?”

  “他不知道啊,他打给我的时候,只是说要是林远志过来这边继续实习,让我多多关照你。我十年前,也在总院那边,我是跟徐主任的。”

  林远志恍然大悟。

  杜射刚才同意开了自己提出的方剂,不是因为认同,而是因为徐主任事先跟他通过气,他相信自己过去的上司兼老师,所以才会相信自己。

  之后,其他家长陆续带着家长过来看病。

  杜射又给林远志一些机会,让他来诊断和立方。

  “……不错不错,都有板有眼的。”杜射赞道,“你一个实习生能有这种判断力,实属不易。”

  接着,进来一个四十多岁,穿着紫色羽绒服的大姐。

  她一进门就把羽绒服脱下来拿在手上。

  她是一个人来的,没有带着孩子。

  杜射看着电脑上的挂号数据,问道:“马女士对吧,你是给自己挂的号?”

  “对啊,马婷玉就是我。”

  “可是,我们这里是儿科啊。”

  此话一出,周围好多人都望过来,大家都觉得稀奇,怎么会有成年人来挂儿科,这是演得哪一出?

  杜射对此倒是司空见惯,平淡地说:“马女士,你有什么症状要看?”

  “他们都说我有焦虑症,可我没有啊。”

  “他们是谁?”

  “就是你们这儿精神内科的医生,好像姓许。”

  “许医生,我认识。你不认同他的诊断,然后就跑来中医儿科来了?”

  这两者显然没什么因果关系。

  “你们中医不是全科,不分男女老少的吗?怎么只看小孩子呢?隔壁是老年人病科,我这个年纪怎么也不算老年人吧,所以我就挂了儿科。不都一样的吗?小孩子是病人,我也是病人!”

  这个马大姐讲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她认为中医是全科,能给小孩子看病也能给大人看病。

  “马女士,你怎么不去其他医院挂中医科啊?就是什么人都看的那种。”

  “我去过了,他们都说看不了,推荐我去看精神科或者心理科,把我当皮球踢来踢去,简直受不了!

  张嘴闭嘴焦虑症,凭什么啊!

  我是因为难受而焦虑,不是因为焦虑才难受!我不愁吃不愁穿,家庭美满,而且我这人性格乐观,从来没什么烦心事留着过夜,我到底有什么好焦虑的?

  又说现在的焦虑症,不一定有心理原因,直接反应在身体上,叫什么躯体化。我不焦虑,我却得了焦虑症?”

  林远志出面问道:“这位马女士,你先说一下你的主要症状吧。”

  “就是有时候胸痛心悸气短,喘不过气来……没有任何原因,我当时也没想任何事情,忽然就发作了。”

  “之前去医院做过详细检查吧?”

  “肯定都做过了,什么心电图、心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心肌酶、冠脉cta、甲状腺、胃镜……通通都做过了,没查出任何问题。可我发作的时候很难受,跟随时会死一样!”

  “那你这个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半年前,我有一次去登山碰到暴雨,浑身都湿透了,下山后就得了重感冒,住院一个月才好。之后我就经常感觉胸口刺痛,呼吸不舒畅,后来越来越严重。现在我都去不了,因为随时会发作。”

  林远志又问:“那在发作的时候,你会用手按住胸口吗?”

  “会……按住的时候,感觉好一点。当然,我知道只是心理作用。”

  “那你不发作的时候,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倒没什么不舒服,主要是容易累,感觉体力大不如前了。”

  “有没有心烦失眠?”

  “没有。”

  “既然你人都来了,那我帮你看看吧。”林远志主动上前。

  “好啊!”

  马大姐坐下来,然后林远志给她做了检查。

  “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心悸欲按,这是典型的桂枝甘草汤证。”林远志说道,“心阳虚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