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中医 第325章 毕业考试

小说:末代中医 作者:最后阵地 更新时间:2025-11-06 12:25:16 源网站:2k小说网
  五天的时光,在紧张的复习和等待中悄然滑过。

  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考试如期而至。

  考场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翻动试卷的哗啦声,以及偶尔传来的几声压抑的咳嗽,构成了主旋律。

  林远志坐在靠窗的位置,身体沐浴着阳光。

  他手中的笔几乎没有停顿,从中医基础理论到方剂配伍,从内科辨证到外科处理,再到针灸推拿的临床应用,一道道题目在他笔下流畅地转化为答案。

  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竟显得有些短暂。

  当结束的铃声终于响起,林远志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检查了一遍试卷,确认无误后才交给王教授收走。

  考场外,倪飞鸣、宋金喜、祖千云等人早已聚在一起,脸上表情各异。

  倪飞鸣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完了完了,最后那道病例分析题,我辨证错了!患者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我直接就用了麻黄汤。可题干里明明写着‘口渴咽干,舌红少津',这分明是外寒内热之证,该用大青龙汤才对啊!”

  宋金喜沉吟道:“我倒觉得这道题考的是卫气营血辨证。患者虽然发热恶寒,但舌红少津已显热入营分之象,当以银翘散合清营汤加减。”

  “你们都没考虑脉象吗?”祖千云摇头道,“题干中‘脉浮数而虚'这个细节很关键,这是表证未解而气阴已伤,应该考虑人参败毒散的加减运用。”

  林远志静静地听着,忽然开口:“这道题的精妙之处在于设置了辨证陷阱。患者虽见发热恶寒等表证,但口渴咽干、舌红少津提示阴液已伤,若单用发汗解表之剂,必伤津液。我认为当以加减葳蕤汤为宜,既解表邪,又顾护阴液。清补并用。”

  倪飞鸣哀嚎一声:“我还把桂枝汤和桂枝加葛根汤的适应证搞混了,这次方剂学怕是要栽了!”

  “我是针灸学不太熟,没想到会考这么专业的题。”宋金苦着脸接话,“问‘飞经走气'四法,我就答出个苍龟探穴,其他三个完全想不起来。”

  林远志安慰道:“其实都在《金针赋》里:苍龟探穴、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赤凤迎源。”

  “算了,既然考完了就别想了,想也没用!”倪飞鸣一拍大腿,“走!去‘老地方’!我请客!庆祝我们终于熬出来了!管他考得好不好,先填饱肚子再说!”

  他口中的“老地方”,是校外一家颇受学生欢迎的港式茶餐厅。

  几人来到餐厅,找了个靠窗的卡座坐下。点了熟悉的菠萝油、**奶茶、干炒牛河、虾饺皇,食物的香气暂时驱散了考试的紧张氛围。

  “来!为我们即将逝去的大学时光,干杯!”倪飞鸣举起奶茶杯,豪气干云。

  “干杯!”几人笑着碰杯。

  几口热食下肚,气氛轻松了不少。话题很自然地转向了未来。

  “飞鸣,你打算去发展啊?”宋金喜打趣道,“看你这么信心满满,是不是已经提前找好工作了?”

  倪飞鸣嘿嘿一笑,放下筷子,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和兴奋:“嘿,还真让你们说对了!我打算……创业,已经筹集到资金了。”

  “创业?”祖千云挑眉,“做什么?”

  “保健品!”倪飞鸣眼睛发亮,“你们看啊,现在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而且,我有中医背景,懂行啊!我打算搞点结合中医理论的保健品,比如‘疏肝解郁’的茶包,‘健脾祛湿’的冲剂,‘补肾固精’的胶囊……名字我都想好了几个,线上线下一起搞,肯定有搞头!”

  他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巨大的商业帝国蓝图。

  宋金喜无奈地摇摇头:“飞鸣,你这……是不是有点太……商业化了?我们学的可是治病救人的本事。”

  “哎呀,金喜,你这就不懂了!”倪飞鸣反驳道,“谁说治病救人就得在医院里?让更多人方便地获得健康,让更多人不要生病,不也是好事?再说了,医院那点工资,够干干什么?我这叫……曲线救国!等我有钱了,一样可以支持中医事业嘛!”

  宋金喜不置可否,转向祖千云:“千云,你呢?继续深造?”

  祖千云点点头,语气沉稳:“嗯,我准备报省中医大学的研究生。本科学的只是皮毛。我想在经典理论和临床研究方面再深入钻研一下。省中医院那边的黄宏教授有几个关于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的课题,我很感兴趣。”

  “学霸就是学霸!”倪飞鸣竖起大拇指,“佩服!以后你就是我们专业的学术代表了!”

  宋金喜笑了笑,说:“我打算去试试考省中医药研究院。那里平台好,资源多,能接触到很多前沿的研究和临床项目。虽然竞争激烈,但我想试试。”

  “哇!金喜,这志向远大啊!”倪飞鸣夸张地叫道,“以后就是研究员了,记得提携老同学啊!”

  宋金喜推了他一把:“少贫嘴!”

  三人说完,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林远志身上。他正安静地吃着虾饺,似乎对他们的讨论并不意外。

  “远志,你呢?”倪飞鸣忍不住问道,“你这大神,肯定有更好的计划吧?打算去哪个大医院?省中医院肯定抢着要你吧,你可是国医弟子啊。就算是挂名弟子,那也比一般人都强得多。”

  宋金喜和祖千云也期待地看着他。

  林远志放下筷子,擦了擦嘴,目光平静地扫过三位好友,缓缓说道:“我……还没想好具体去哪里。”

  “啊?”倪飞鸣愣住了,“还没想好?以你的水平,不是随便挑吗?”

  林远志摇摇头:“不是挑的问题。我是觉得……我对中医的现状,了解得还不够深。书本上的知识,我们学了很多;医院的实习,也经历了。但真正的中医,在基层是什么样子?那些传承多年的老中医,他们是怎么看病的?怎么传承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民间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宝贵经验?这些,我都想去亲眼看看,亲耳听听。”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所以,我打算毕业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急着找工作,而是去拜访省内的一些名老中医。去他们的诊所跟诊学习,去听听他们的故事,去了解真正的中医生态。等把这些都弄明白了,再决定自己该往哪里走。”

  倪飞鸣张大了嘴,半天才合上:“我的天……远志,你这格局……我服了!你这是要搞田野调查啊?哈哈!”

  宋金喜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我认为这个想法很有意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医的根在基层,在临床,到处去看看也好。”

  祖千云也点点头:“确实。纸上得来终觉浅。深入基层,才能看到更真实的中医世界。远志,祝你一路顺利。”

  “谢谢。”林远志笑了笑,“只是……可能要当一段时间的‘无业游民’了。”

  “怕什么!兄弟我支持你!”倪飞鸣拍着胸脯,“等你回来,我的保健品帝国说不定都在美国上市了,给你留个首席医学顾问的位置!哈哈,够意思吧?”

  几人笑闹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

  第二天清晨,已经回家的林远志被手机一连串的消息提示音吵醒。

  他迷迷糊糊地拿起手机,发现班级群、好友群、甚至一些平时不怎么联系的中学同学,都在疯狂@他。

  “远志!快看视频,你火了!热搜前三!”

  “卧槽!这视频拍得太帅了!”

  “深藏不露啊!”

  林远志一头雾水,点开同学发来的链接。

  是一个名为“杏林烽火——封校七日,中医的逆行之路”的视频合集。

  视频显然是精心剪辑过的。

  开头是食堂门口骚乱的场面(关键人物面部做了马赛克处理),接着镜头一转,聚焦在篮球场边的临时救治点:林远志神情专注地为伤员清洗伤口、涂抹药酒、推拿散瘀、撒上云南白药粉……手法娴熟,动作沉稳。

  画面切换到标本室,林远志指挥若定,倪飞鸣捣药,宋金喜计算配比,祖千云研磨药材,蒋沁芸(面部也做了处理)认真地清洗玻璃罐……

  最后,是缪刺法的神奇一幕:林远志在健侧脚踝施针,伤员惊喜地活动着患侧脚踝,疼痛明显减轻。

  视频配乐激昂而感人,旁白低沉有力,讲述了在封校的困境中,一群年轻医学生如何利用所学,克服困难,救治同学的故事。

  重点突出了林远志作为核心人物的领导力、精湛医术和仁心担当。

  视频的发布者是一个新注册的账号。

  但视频制作精良,叙事流畅,旁白文案极具感染力,不像是新手,更像是专业人士。

  短短一夜之间,播放量已经突破百万,点赞、评论、转发数疯狂飙升!

  评论区彻底炸了:

  “中医还能这么治外伤?长见识了!”

  “扎右脚治左脚?这是什么玄学操作?”

  “怎么又是林远志,他还有运营价值吗?”

  “我是他初中同学!他叫林远志,读中医学专业的!”

  “林远志,那个参加过相亲综艺的?”

  “求问**!我爷爷身体……”

  ……

  林远志的名字,短短一夜之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还好他的手机号码和微信号没被公布出来,不然……

  都不用问都知道是蒋沁芸干的。视频素材的来源,正是墨轩使用摄影机拍下的画面。

  如果不是蒋沁芸授意,这个视频就不会发布出来。

  当天下午,一个意想不到的陌生电话打了进来。

  “您好,请问是林远志林先生吗?”电话那头是一个干练的女声。

  “我是,您哪位?”

  “林先生您好!我是《中医新潮流》节目组的制片人和总策划,我姓陈。我看到了网上关于您的视频,对您在封校期间展现出的中医治疗手段、担当精神和领导力非常钦佩,我诚挚地邀请您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我们新一季的节目录制!”

  《中医新潮流》?

  林远志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节目。

  “陈制片,你好,谢谢您的邀请。不过……”林远志有些犹豫,“我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而且我原本的计划是去拜访一些老中医,实地学习……”

  “林先生,这也太巧了,这正是我们节目策划的流程!”陈制片的声音充满热情,“我们第一季的主题就是‘传承与新生’!我们不仅会邀请国宝级的名老中医坐镇,也会寻找像您这样有想法、有实践、有潜力的年轻中医代表!

  您拜访名老中医的计划,完全可以融入到我们的节目内容中!我们将为您提供平台和资源,让您有机会近距离向大师学习,同时也能将您的思考和探索,通过节目传递给更多观众!这难道不是比您独自走访更有意义吗?”

  陈制片的话极具诱惑力。

  平台、资源、向大师学习的机会、传播中医的渠道……这些,都戳中了林远志的心。

  他沉默了片刻,问道:“陈小姐,我想问一下,中医这么冷门的话题,为什么你会想到打造这样的节目?”

  “你说得对,最近这十几年,中医这个话题是没什么流量,但是你之前参加综艺节目《欢乐大相亲》,在网上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度和关注度,让中医这个老话题又重新回归了主流视野,因此才有投资人想到打造中医主题的节目。我觉得这个节目非你不可。你要是不来的话,这个节目就会少很多精彩内容。”

  “陈小姐,”林远志深吸一口气,声音变得坚定,“我需要看一下具体的节目方案和录制安排,尤其是关于拜访名老中医的部分。”

  “没问题!林先生,我马上把电子合同和详细的策划案发到您邮箱,我相信,这绝对是一个双赢的合作!”陈制片的声音透着兴奋。

  挂断电话,又过了十分钟,林远志他打开邮箱,看着那份刚刚收到的、标题为“《中医新潮流》特邀嘉宾合作意向书”的邮件,眼神变得深邃而坚定。

  他点开邮件,仔细阅读着合同条款和节目策划。

  当看到“名医寻访”单元的具体安排时,他心中最后一丝犹豫消散了。

  他拿起手机,在电子签名处,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林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