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的林医馆食堂。
林远志、文静如、封总、宋金喜等人围坐一桌,正吃着午饭。
文静如习惯性地一边吃饭一边刷着手机,浏览本地的新闻和社交媒体动态。
忽然,她滑动屏幕的手指停住了,眉头微微蹙起,脸上露出惊讶又带着些许困惑的神情。
“林医生,”她抬起头,看向对面的林远志,语气有些不确定,“你看这个,你以前实习的那家广南综合医院,被人给起诉了,这事好像闹得还挺大,都上本地热搜话题了。”
林远志正专心吃饭,闻言头也没抬,语气平淡无波:“医院被起诉不是很正常吗?医疗行业高风险,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和诉讼,没什么稀奇的。”
“这次好像不太一样!”文静如把手机屏幕往林远志那边挪了挪,让他能看清上面的内容,“你看这个家属发的长文和视频,说他们家老爷子,本来只是感冒发烧去医院打点滴,打完回家没多久,人就突然精神不正常了!送去市一医院检查,确诊是神经官能症,治了二十多天一点效果都没有。家属一口咬定,就是广南医院用药错误导致的,说已经封存了病历,正式提交诉讼状了,要求医院给个说法和巨额赔偿。”
“哦?”林远志这才稍微提起点兴趣,放下筷子,接过手机快速浏览了一下,“只是感冒发烧,用了点药就导致精神问题?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用了什么药能有这么大副作用?我倒真有点好奇了。”
文静如划拉着屏幕,接着说:“广南医院的反应也很快,他们的官方视频号也发了声明,是院长亲自出镜回应的。
说当时给那位马先生注射的只是最常规的头孢类抗生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再加上生理盐水和葡萄糖补充液体和能量,根本没有任何已知会严重影响到中枢神经、导致精神异常的药物成分。
现在两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评论区都炸锅了。看来只能等法院开庭审理,看证据和鉴定结果了。”
林远志沉吟了一下,点点头:“如果确实只是用了这些常规的抗感染和补液药物,理论上是不至于引起这么严重的精神症状的。除非患者本身有极其罕见的药物过敏体质或者未知的基础疾病。”
“是啊!”文静如附和道,“谁知道病人回家后是不是又发生了别的什么事情?突发性的精神障碍,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可能只是恰好发生在输液之后,就被家属归咎为医院的责任了。”
这时,坐在旁边的封总忽然插话,语气带着一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神秘感:“师兄,我有个预感,那个马先生,迟早会找到我们这儿来。”
林远志挑眉看向他:“小封,你什么意思?”
封总咧嘴一笑,露出两颗虎牙:“这还不明显吗?师兄你现在可是号称‘广南神医’,网络热度这么高,连那种被大医院宣布没办法的疑难杂症患者都往你这儿涌。这种连市一院都治不好的‘怪病’,家属能不想尽办法找你来试试?我赌他们很快就会来抢号了!”
林远志无奈地摇摇头,笑骂了一句:“乌鸦嘴!你就不能盼点好?”
文静如却在一旁若有所思地点头:“封医生说的还真有可能。我看那个家属发的视频下面,好多评论都在@我们林医馆,或者直接留言推荐家属‘快去找林远志医生看看!说不定有办法!’我们真是树大招风,什么难题最后都可能转到我们这儿来。”
林远志喝了口水,表情恢复了平静:“如果家属真的相信我们,非要送过来,那我也只能尽力而为。总不能因为病人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就拒绝诊治,那是歧视。”
宋金喜比较冷静,插话问道:“就算他们想来,现在普通号排到半个月后了吧?能等得了吗?”
文静如苦笑一下:“宋医生,你忘了我们还有‘竞拍号’这个渠道吗?只要肯出高价,就能拍下。”
宋金喜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现在竞拍号的价格……不是都已经炒到十万以上了吗?为了一个精神问题,家属愿意花这个钱?”
文静如叹了口气:“就算是十万,甚至更高,只要有一线希望,愿意砸锅卖铁来试一试的家庭,大有人在。你是没看到那些评论区里,多少人在出主意,甚至有人愿意众筹帮他们抢号……”
果然,被文静如和封总不幸言中。
第二天上午,林医馆刚开门不久,一辆看起来有些年头的七座商务车就急匆匆地停在了门口。
车门打开,一行人簇拥着一位老人,几乎是半推半架地把他带进了医馆。
正是马先生一家——老伴、两个儿子、大儿媳以及小女儿,全家总动员。
他们以十二万八千元的高价,成功拍下了林远志当天的一个“竞拍号”(这种特殊号源价格不封顶,价高者得)。
在候诊区其他病人好奇、探究甚至略带异样的目光中,这一家人艰难地将马先生“请”进了林远志的诊室。
林远志放下手中的笔,冷静地观察着这位焦点人物。
马先生看起来六十岁左右,身材矮胖,穿着略显邋遢的家居服,头发有些凌乱。
他的眼神躲闪、涣散,不敢与任何人对视,脸上挂着一种不合时宜的、痴痴傻傻的笑容,不停地对着空气拱手作揖,点头哈腰,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念叨着什么,行为举止完全不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更像一个受到极度惊吓后心智退行的孩童。
“马先生,请这边坐。”林远志尽量用温和的语气招呼他。
没想到,马先生一听到陌生人的声音,像是受惊的兔子,猛地一缩脖子,转身就要往门外跑,嘴里发出含糊的抗拒声。
他的两个儿子显然早有经验,反应极快,一把将他牢牢抓住,几乎是生拉硬拽地把他按在了诊桌前的椅子上。
坐下后,马先生立刻低下头,用双手死死捂住脸,身体微微发抖,仿佛这样就能隔绝外界的一切,姿态充满了极度的恐惧和羞怯。
林远志的眉头紧紧皱起。
这病状,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得多,已经完全丧失了正常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马先生的大儿子,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面带愁容的男子,尴尬又歉意地开口:“林医生,实在对不起,我爸他、他现在就是这样,怕人,完全没法交流。我叫马建军,这是我弟弟马建国,这是我妈,还有我媳妇和妹妹。”他快速介绍了一下家人。
“我爸他以前是市三中的语文老师,教了快四十年书了,今年刚办完退休手续。身体一向挺好的,除了有点慢性前列腺炎的老毛病,没别的问题。人一直很开朗,爱说爱笑的。”马建军的语气充满了不解和痛苦。
小女儿,一位眼眶红红的年轻女性,接着哽咽地叙述了那匪夷所思的经过:“就是五月初的时候,我爸突然感冒了,发烧、怕冷、咳嗽、流鼻涕。我们就送他去家附近的广南医院看急诊。医生给打了吊瓶,就是消炎药和退烧补液的。打完当时就退烧了,人也精神了些,我们就带他回家了。”
“问题就出在回家那天晚上!”小女儿的声音带上了一丝恐惧,“我住二楼,我爸我妈住三楼。那天晚上,我总听到楼上传来不停地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响了大半夜,吵得我根本睡不着。我觉得奇怪,就上楼去看。结果就看到我爸穿着睡衣,在客厅里像个幽魂一样来回踱步!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失眠,睡不着,心里烦躁。”
“从那天起,整整一个礼拜,他每天晚上都这样!而且白天也越来越不对劲:不愿意出门了,家里一来客人他就躲进房间里死活不出来;老是自言自语,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还经常捶着胸口说闷得慌、不舒服。”
她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最让人心惊的一幕:“最吓人的是那天,我家养了十年的看门狗‘旺财’,不知怎么跑上了三楼客厅。我爸平时可喜欢旺财了,经常逗它玩。
可那天,我爸一看到旺财,就像见了鬼一样,吓得尖叫着躲进了卫生间,还把门给反锁了!我们好不容易撬开门,发现他缩在墙角,浑身发抖,脸色惨白,嘴里念叨着‘别抓我、别抓我’,从那以后,我们就知道,我爸是真的出大问题了!
我们赶紧把他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会诊后,说是‘神经官能症’。可是住院治疗了半个多月,吃了各种药,一点起色都没有,反而越来越严重,到现在连我们这些家里人,他有时候都认不全了……”
小女儿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马建军总结道,语气带着愤懑:“林医生,您说,这难道不是明摆着的吗?去广南医院打针前还好好的,打完针回家当晚就精神失常了!不是他们的药出了问题,还能是什么?我们一定要告到底!”
一家人七嘴八舌,情绪激动,诊室里顿时嘈杂起来。
文静如见状,不得不提高声音维持秩序:“各位家属,请安静一下!你们这样吵吵嚷嚷,林医生根本无法静心思考和诊断!”
众人这才勉强压下激动的情绪,用充满期盼和最后一丝希望的眼神紧紧盯着林远志。
林远志面色沉静,示意马先生伸出手腕(费了好大劲才让他配合)。
脉象弦数,绷紧如琴弦,跳动急促。
再看其舌:舌质偏红,舌苔白而腻。
脉弦主肝郁,数主有热;舌红为热象,苔白腻为痰湿内蕴。
综合其症状(惊恐、畏人、失眠、烦躁、行为异常),林远志初步辨证为:肝郁化火,痰火互结,上扰心神,蒙蔽清窍。
即长期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热灼烧津液成痰,痰与火结合,上犯扰乱心神,使得神志昏蒙,出现各种精神异常表现。
《灵枢·四时气篇》有云:“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怆怆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
其中“心中怆怦恐人将捕之”(心里惶惶不安,总害怕有人要来抓自己)的描述,与马先生畏人、惊恐的症状高度吻合,指出病位与胆腑相关(胆主决断),胆气虚弱或失调,则人易惊惧不安,才会衍生出“胆小鬼”这样的俗语。
但林远志觉得,这肝郁化火、痰迷心窍的根源,似乎并非此次感冒输液。
他沉思片刻,抬头看向家属,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在马先生这次感冒发烧之前的一两天,或者更早一点时间,有没有发生过什么让他特别生气、郁闷、或者情绪波动很大的事情?任何事情都可以,请仔细回忆一下。”
家属们面面相觑,努力回想。大儿子马建军犹豫了一下,说道:“特别的事情,好像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些家长里短。”
这时,儿媳妇似乎想起了什么,开口道:“要说有,还真有一件。就是上周日,我爸看到我儿子在一楼客厅写作业,孩子小学四年级,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卡在那里。我爸就过去辅导他。”
她顿了顿,语气有些无奈:“结果说着说着,我爸声音就大起来了,后来直接就吼起来了!把孩子吓得都快哭了。我正好在旁边,就过去劝,说‘爸,您别这么大声,好好说,这样会吓到孩子的,而且对您自己身体也不好’。
结果我爸更生气了,反而怪我对孩子太溺爱,管得太松,说就是因为家长不严厉,现在孩子学习成绩才这么差!然后他气得饭也没吃,摔门就出去了,中午都没回来吃饭,晚上回来时脸色还是很难看,说不饿,直接就回自己房间了。估计是为这事生闷气呢。”
儿媳妇小心翼翼地问:“林医生,这这跟他后来的病,有关系吗?”
林远志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肯定地点点头:“有,关系很大,太有关系了!”
他向家属解释道:“根据我的诊断,马先生的核心病机是肝郁化火,痰迷心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这次辅导作业引发的争执和生闷气,是导致他肝气严重郁结的直接诱因。
郁而化火,火热炼液成痰,痰火上升蒙蔽心神。之后的感冒发烧,只是一个导火索和加重因素。
他本身年老,身体机能下降,一次急怒攻心,加上外感病邪侵袭,正气更虚,多日失眠,内邪(痰火)趁机作乱,才最终导致了这场突发的精神障碍。
病根不在那次输液,而在于那次‘辅导作业’引发的急怒情绪!”
这番抽丝剥茧、直指根源的分析,让马先生一家人都愣住了,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恍然。
他们从未想过,一场看似平常的家庭教育冲突,竟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
“那林医生,这病有的治吗?能治得好吗?”马老夫人颤抖着声音,问出了全家最关心的问题。
“是啊林医生!我们现在所有的希望可全在您身上了!”家属们再次激动起来。
林远志抬手示意他们安静:“我先开个方子,回去吃试试看。中医治这类病,讲究解郁开窍,清化痰热。如果服药一周内,他的睡眠、惊恐情绪有所改善,那就说明药证相符,起效了。到时候再来复诊。”
家属们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连点头:“好好好!我们一定按时给他吃药!”
林远志提笔开具处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方加减:柴胡、黄芩、半夏、党参、桂枝、茯苓、龙骨、牡蛎、大黄、生姜、大枣,又根据马先生具体情况,加入白芍柔肝缓急,远志化痰开窍,百合清心安神。
家属们拿着药方,带着依旧浑浑噩噩的马先生离开了诊室。
文静如看着处方,若有所思地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子确实很经典,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郁热内扰导致的烦躁、失眠、惊悸甚至精神异常。林医生您加远志化痰开窍很好理解,加白芍和百合是……?”
林远志解释道:“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能增强解郁之力;百合清虚热,安心神,对热病后余热未清、心神不宁有良效。马先生病起于感冒后,加之舌红,有虚热之象。”
文静如听着,忽然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赶紧掩嘴:“对不起!我没忍住,主要想起你说加‘远志’这味药时,感觉有点怪怪的,好像是在说加‘你自己’一样……”
林远志先是一愣,随即也明白过来,不由莞尔:“远志加远志……呵,你倒是很有幽默感嘛,文助理。”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感慨和警示,“不过,这件事,也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
文静如收敛笑容,好奇地问:“什么道理?”
林远志看着窗外,缓缓说道:“千万不要辅导小孩写作业。尤其是对于情绪容易激动、上了年纪的长辈来说,这简直是‘高危行为’。”
文静如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对啊!本来就不应该轻易去做这种事。过去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引发家长高血压突发、心梗、气到跳楼、亲子关系破裂的悲剧还少吗?
这么多年媒体和专家一直都在宣传,家长要放平心态,不要过度介入,更不要因此动怒。
没想到马先生自己身为老教师,教育了别人家孩子一辈子,到头来却没能过好自己家里这一关,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林远志让文静如继续叫下一个号。
没想到,这时萧宣却一脸紧张地推门闯了进来,语气急促地问:“远志,刚才出去的那一大家子,是不是就是那个起诉广南医院的马先生一家?”
林远志点点头:“是的,宣姐。怎么了?”
萧宣脸上写满了担忧:“哎呀!真是他们!他们起诉广南医院的事情现在全网皆知,闹得沸沸扬扬!我就怕他们这是‘病急乱投医’,或者更糟,是想‘讹完这家讹那家’!
万一在我们这儿治了没效果,或者效果不如预期,他们会不会反手也把我们给告了?说我们的药加重了病情或者有副作用?
到时候他们可能还会要求我们支付巨额‘和解费’才肯撤诉!这种医疗纠纷最难缠了!”
文静如听了,也面露忧色。
林远志却显得很平静,语气沉稳而自信:“宣姐,你尽管放心。我开的方药,都是经方化裁,配伍严谨,药性平和,对症而下,绝不可能引起什么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加重精神问题。他们如果真有那种想法,也毫无事实和医学依据支撑,站不住脚的。”
听到林远志如此肯定,萧宣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但依旧提醒道:“哎,话是这么说,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现在人心叵测,我们医馆树大招风,不得不谨慎些。”
三天后。
马先生在老伴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林医馆复诊。
令人惊喜的是,这次他的状态明显好转了许多。虽然看起来还是有些畏缩和迟钝,但至少能够自己走进诊室,能够勉强与人进行简单的目光接触和语言交流了,脸上那种痴傻的笑容也基本消失。
林远志问他:“马先生,感觉怎么样?晚上还失眠吗?还害怕吗?”
马先生反应稍慢,但能清晰地回答:“能睡着了,好些了,不怕了。”
林远志又指指自己:“你知道我是谁吗?”
马先生看了看他,迟疑了一下,说:“你是医生……给我看病的。”
林远志满意地点点头,转向马夫人详细了解服药后的情况。
马夫人高兴地说,老伴的睡眠改善是最明显的,能睡整觉了;自言自语的情况少了;虽然还是不太愿意出门,但家里来客人不会吓得躲起来了;对家人的辨识度也提高了。
“能睡着,心神得养,阴阳得以交通,很多症状自然就会逐步缓解。”林远志解释道。
他根据马先生目前的恢复情况,对原方进行了微调,适当减少了重镇安神的龙骨、牡蛎的用量,加入了一些更侧重于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药物,开了半个月的量,嘱其坚持服用,巩固疗效。
马夫人拿到药方后带着丈夫离开了。
文静如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忍不住惊叹:“真是太神奇了!才三天药,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中医对付这类情志病,真是有独到之处!”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文静如兴奋地向大家汇报了马先生回来复诊并且显著好转的消息,详细描述了前后的变化。
大家都对此很感兴趣,围过来询问细节。
萧宣听完,终于彻底放下心来,长舒一口气:“这下好了,不用担心被他们反咬一口起诉了。不过,我现在反而开始担心另一件事了。”
林远志问:“担心什么?”
萧宣苦笑:“我担心这事传开之后,又会涌进来一大波被各种精神问题、心理障碍困扰的病人!我倒不是歧视这类疾病,但这类患者情绪往往不稳定,行为也可能有些异常,他们频繁进出医馆,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就诊患者的感受,对我们医馆的整体形象和氛围,或多或少会有些影响。”
文静如想了想,提议道:“宣姐,那不如我们在后院相对独立安静的区域,专门开辟一个‘心神科’或者‘情志调理’专区?让这类需要更多隐私和安静环境的病人及家属,直接从后门进来就诊和候诊,这样既保证了他们的隐私和需求,也不会干扰到前馆主要区域的正常秩序和其他病人。”
萧宣眼睛一亮:“嗯!这个主意好!划分专区,针对性管理!可以考虑!”
封总在一旁笑道:“好家伙!咱们林医馆这规模和服务范围是越来越大了啊!现在连‘精神科’专区都要开辟出来了?再发展下去,真快成一个小型综合医院了!”
宋金喜倒是很支持:“这也没什么不好。中医自古就有‘心神疾病’的诊治理论和实践,本来也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化分科,更有利于集中资源和精力,深耕特定领域,对患者和医馆都是好事。”
聊着聊着,封总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道:“对了,说起来,之前那个在后院客房住着的尿闭小伙子小赵,怎么样了?都过去四五天了。”
萧宣回答:“昨天已经出院回家去了。停药观察了一天,排尿完全正常,精神头也好了,就回去了。住宿费我就按每天五百算的,药费另计,已经很便宜了。
**妈后来还私下跟我说,希望能把孩子的慢性支气管炎也一起治好,我就说那得按照正常流程挂号,我们不能再破例了。
**妈也挺明事理的,说理解,以后会准时抢号的,还为这几天添的麻烦道了歉,让我务必转达对林医生的感谢。
小赵他爸还买了好多高档水果,我都放前台给大家分了。”
封总点点头:“回去了就好。那小子,不用一辈子挂尿袋,肯定高兴坏了吧?”
萧宣笑道:“可不是嘛,脸上终于有笑模样了。走的时候是推着轮椅走的。。”
封总顺口接了一句:“站着推?”
萧宣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当然是站着推。他病都好了,难道你还以为他跟来的时候一样,坐着推啊?”
众人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两人在开玩笑,顿时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食堂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正在低头吃饭的林远志,忽然面无表情地抬起头,幽幽地说了一句:“谁喷的米粒,飞我碗里了。”
林远志、文静如、封总、宋金喜等人围坐一桌,正吃着午饭。
文静如习惯性地一边吃饭一边刷着手机,浏览本地的新闻和社交媒体动态。
忽然,她滑动屏幕的手指停住了,眉头微微蹙起,脸上露出惊讶又带着些许困惑的神情。
“林医生,”她抬起头,看向对面的林远志,语气有些不确定,“你看这个,你以前实习的那家广南综合医院,被人给起诉了,这事好像闹得还挺大,都上本地热搜话题了。”
林远志正专心吃饭,闻言头也没抬,语气平淡无波:“医院被起诉不是很正常吗?医疗行业高风险,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和诉讼,没什么稀奇的。”
“这次好像不太一样!”文静如把手机屏幕往林远志那边挪了挪,让他能看清上面的内容,“你看这个家属发的长文和视频,说他们家老爷子,本来只是感冒发烧去医院打点滴,打完回家没多久,人就突然精神不正常了!送去市一医院检查,确诊是神经官能症,治了二十多天一点效果都没有。家属一口咬定,就是广南医院用药错误导致的,说已经封存了病历,正式提交诉讼状了,要求医院给个说法和巨额赔偿。”
“哦?”林远志这才稍微提起点兴趣,放下筷子,接过手机快速浏览了一下,“只是感冒发烧,用了点药就导致精神问题?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用了什么药能有这么大副作用?我倒真有点好奇了。”
文静如划拉着屏幕,接着说:“广南医院的反应也很快,他们的官方视频号也发了声明,是院长亲自出镜回应的。
说当时给那位马先生注射的只是最常规的头孢类抗生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再加上生理盐水和葡萄糖补充液体和能量,根本没有任何已知会严重影响到中枢神经、导致精神异常的药物成分。
现在两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评论区都炸锅了。看来只能等法院开庭审理,看证据和鉴定结果了。”
林远志沉吟了一下,点点头:“如果确实只是用了这些常规的抗感染和补液药物,理论上是不至于引起这么严重的精神症状的。除非患者本身有极其罕见的药物过敏体质或者未知的基础疾病。”
“是啊!”文静如附和道,“谁知道病人回家后是不是又发生了别的什么事情?突发性的精神障碍,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可能只是恰好发生在输液之后,就被家属归咎为医院的责任了。”
这时,坐在旁边的封总忽然插话,语气带着一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神秘感:“师兄,我有个预感,那个马先生,迟早会找到我们这儿来。”
林远志挑眉看向他:“小封,你什么意思?”
封总咧嘴一笑,露出两颗虎牙:“这还不明显吗?师兄你现在可是号称‘广南神医’,网络热度这么高,连那种被大医院宣布没办法的疑难杂症患者都往你这儿涌。这种连市一院都治不好的‘怪病’,家属能不想尽办法找你来试试?我赌他们很快就会来抢号了!”
林远志无奈地摇摇头,笑骂了一句:“乌鸦嘴!你就不能盼点好?”
文静如却在一旁若有所思地点头:“封医生说的还真有可能。我看那个家属发的视频下面,好多评论都在@我们林医馆,或者直接留言推荐家属‘快去找林远志医生看看!说不定有办法!’我们真是树大招风,什么难题最后都可能转到我们这儿来。”
林远志喝了口水,表情恢复了平静:“如果家属真的相信我们,非要送过来,那我也只能尽力而为。总不能因为病人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就拒绝诊治,那是歧视。”
宋金喜比较冷静,插话问道:“就算他们想来,现在普通号排到半个月后了吧?能等得了吗?”
文静如苦笑一下:“宋医生,你忘了我们还有‘竞拍号’这个渠道吗?只要肯出高价,就能拍下。”
宋金喜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现在竞拍号的价格……不是都已经炒到十万以上了吗?为了一个精神问题,家属愿意花这个钱?”
文静如叹了口气:“就算是十万,甚至更高,只要有一线希望,愿意砸锅卖铁来试一试的家庭,大有人在。你是没看到那些评论区里,多少人在出主意,甚至有人愿意众筹帮他们抢号……”
果然,被文静如和封总不幸言中。
第二天上午,林医馆刚开门不久,一辆看起来有些年头的七座商务车就急匆匆地停在了门口。
车门打开,一行人簇拥着一位老人,几乎是半推半架地把他带进了医馆。
正是马先生一家——老伴、两个儿子、大儿媳以及小女儿,全家总动员。
他们以十二万八千元的高价,成功拍下了林远志当天的一个“竞拍号”(这种特殊号源价格不封顶,价高者得)。
在候诊区其他病人好奇、探究甚至略带异样的目光中,这一家人艰难地将马先生“请”进了林远志的诊室。
林远志放下手中的笔,冷静地观察着这位焦点人物。
马先生看起来六十岁左右,身材矮胖,穿着略显邋遢的家居服,头发有些凌乱。
他的眼神躲闪、涣散,不敢与任何人对视,脸上挂着一种不合时宜的、痴痴傻傻的笑容,不停地对着空气拱手作揖,点头哈腰,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念叨着什么,行为举止完全不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更像一个受到极度惊吓后心智退行的孩童。
“马先生,请这边坐。”林远志尽量用温和的语气招呼他。
没想到,马先生一听到陌生人的声音,像是受惊的兔子,猛地一缩脖子,转身就要往门外跑,嘴里发出含糊的抗拒声。
他的两个儿子显然早有经验,反应极快,一把将他牢牢抓住,几乎是生拉硬拽地把他按在了诊桌前的椅子上。
坐下后,马先生立刻低下头,用双手死死捂住脸,身体微微发抖,仿佛这样就能隔绝外界的一切,姿态充满了极度的恐惧和羞怯。
林远志的眉头紧紧皱起。
这病状,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得多,已经完全丧失了正常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马先生的大儿子,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面带愁容的男子,尴尬又歉意地开口:“林医生,实在对不起,我爸他、他现在就是这样,怕人,完全没法交流。我叫马建军,这是我弟弟马建国,这是我妈,还有我媳妇和妹妹。”他快速介绍了一下家人。
“我爸他以前是市三中的语文老师,教了快四十年书了,今年刚办完退休手续。身体一向挺好的,除了有点慢性前列腺炎的老毛病,没别的问题。人一直很开朗,爱说爱笑的。”马建军的语气充满了不解和痛苦。
小女儿,一位眼眶红红的年轻女性,接着哽咽地叙述了那匪夷所思的经过:“就是五月初的时候,我爸突然感冒了,发烧、怕冷、咳嗽、流鼻涕。我们就送他去家附近的广南医院看急诊。医生给打了吊瓶,就是消炎药和退烧补液的。打完当时就退烧了,人也精神了些,我们就带他回家了。”
“问题就出在回家那天晚上!”小女儿的声音带上了一丝恐惧,“我住二楼,我爸我妈住三楼。那天晚上,我总听到楼上传来不停地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响了大半夜,吵得我根本睡不着。我觉得奇怪,就上楼去看。结果就看到我爸穿着睡衣,在客厅里像个幽魂一样来回踱步!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失眠,睡不着,心里烦躁。”
“从那天起,整整一个礼拜,他每天晚上都这样!而且白天也越来越不对劲:不愿意出门了,家里一来客人他就躲进房间里死活不出来;老是自言自语,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还经常捶着胸口说闷得慌、不舒服。”
她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最让人心惊的一幕:“最吓人的是那天,我家养了十年的看门狗‘旺财’,不知怎么跑上了三楼客厅。我爸平时可喜欢旺财了,经常逗它玩。
可那天,我爸一看到旺财,就像见了鬼一样,吓得尖叫着躲进了卫生间,还把门给反锁了!我们好不容易撬开门,发现他缩在墙角,浑身发抖,脸色惨白,嘴里念叨着‘别抓我、别抓我’,从那以后,我们就知道,我爸是真的出大问题了!
我们赶紧把他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会诊后,说是‘神经官能症’。可是住院治疗了半个多月,吃了各种药,一点起色都没有,反而越来越严重,到现在连我们这些家里人,他有时候都认不全了……”
小女儿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马建军总结道,语气带着愤懑:“林医生,您说,这难道不是明摆着的吗?去广南医院打针前还好好的,打完针回家当晚就精神失常了!不是他们的药出了问题,还能是什么?我们一定要告到底!”
一家人七嘴八舌,情绪激动,诊室里顿时嘈杂起来。
文静如见状,不得不提高声音维持秩序:“各位家属,请安静一下!你们这样吵吵嚷嚷,林医生根本无法静心思考和诊断!”
众人这才勉强压下激动的情绪,用充满期盼和最后一丝希望的眼神紧紧盯着林远志。
林远志面色沉静,示意马先生伸出手腕(费了好大劲才让他配合)。
脉象弦数,绷紧如琴弦,跳动急促。
再看其舌:舌质偏红,舌苔白而腻。
脉弦主肝郁,数主有热;舌红为热象,苔白腻为痰湿内蕴。
综合其症状(惊恐、畏人、失眠、烦躁、行为异常),林远志初步辨证为:肝郁化火,痰火互结,上扰心神,蒙蔽清窍。
即长期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热灼烧津液成痰,痰与火结合,上犯扰乱心神,使得神志昏蒙,出现各种精神异常表现。
《灵枢·四时气篇》有云:“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怆怆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
其中“心中怆怦恐人将捕之”(心里惶惶不安,总害怕有人要来抓自己)的描述,与马先生畏人、惊恐的症状高度吻合,指出病位与胆腑相关(胆主决断),胆气虚弱或失调,则人易惊惧不安,才会衍生出“胆小鬼”这样的俗语。
但林远志觉得,这肝郁化火、痰迷心窍的根源,似乎并非此次感冒输液。
他沉思片刻,抬头看向家属,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在马先生这次感冒发烧之前的一两天,或者更早一点时间,有没有发生过什么让他特别生气、郁闷、或者情绪波动很大的事情?任何事情都可以,请仔细回忆一下。”
家属们面面相觑,努力回想。大儿子马建军犹豫了一下,说道:“特别的事情,好像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些家长里短。”
这时,儿媳妇似乎想起了什么,开口道:“要说有,还真有一件。就是上周日,我爸看到我儿子在一楼客厅写作业,孩子小学四年级,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卡在那里。我爸就过去辅导他。”
她顿了顿,语气有些无奈:“结果说着说着,我爸声音就大起来了,后来直接就吼起来了!把孩子吓得都快哭了。我正好在旁边,就过去劝,说‘爸,您别这么大声,好好说,这样会吓到孩子的,而且对您自己身体也不好’。
结果我爸更生气了,反而怪我对孩子太溺爱,管得太松,说就是因为家长不严厉,现在孩子学习成绩才这么差!然后他气得饭也没吃,摔门就出去了,中午都没回来吃饭,晚上回来时脸色还是很难看,说不饿,直接就回自己房间了。估计是为这事生闷气呢。”
儿媳妇小心翼翼地问:“林医生,这这跟他后来的病,有关系吗?”
林远志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肯定地点点头:“有,关系很大,太有关系了!”
他向家属解释道:“根据我的诊断,马先生的核心病机是肝郁化火,痰迷心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这次辅导作业引发的争执和生闷气,是导致他肝气严重郁结的直接诱因。
郁而化火,火热炼液成痰,痰火上升蒙蔽心神。之后的感冒发烧,只是一个导火索和加重因素。
他本身年老,身体机能下降,一次急怒攻心,加上外感病邪侵袭,正气更虚,多日失眠,内邪(痰火)趁机作乱,才最终导致了这场突发的精神障碍。
病根不在那次输液,而在于那次‘辅导作业’引发的急怒情绪!”
这番抽丝剥茧、直指根源的分析,让马先生一家人都愣住了,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恍然。
他们从未想过,一场看似平常的家庭教育冲突,竟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
“那林医生,这病有的治吗?能治得好吗?”马老夫人颤抖着声音,问出了全家最关心的问题。
“是啊林医生!我们现在所有的希望可全在您身上了!”家属们再次激动起来。
林远志抬手示意他们安静:“我先开个方子,回去吃试试看。中医治这类病,讲究解郁开窍,清化痰热。如果服药一周内,他的睡眠、惊恐情绪有所改善,那就说明药证相符,起效了。到时候再来复诊。”
家属们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连点头:“好好好!我们一定按时给他吃药!”
林远志提笔开具处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方加减:柴胡、黄芩、半夏、党参、桂枝、茯苓、龙骨、牡蛎、大黄、生姜、大枣,又根据马先生具体情况,加入白芍柔肝缓急,远志化痰开窍,百合清心安神。
家属们拿着药方,带着依旧浑浑噩噩的马先生离开了诊室。
文静如看着处方,若有所思地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子确实很经典,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郁热内扰导致的烦躁、失眠、惊悸甚至精神异常。林医生您加远志化痰开窍很好理解,加白芍和百合是……?”
林远志解释道:“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能增强解郁之力;百合清虚热,安心神,对热病后余热未清、心神不宁有良效。马先生病起于感冒后,加之舌红,有虚热之象。”
文静如听着,忽然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赶紧掩嘴:“对不起!我没忍住,主要想起你说加‘远志’这味药时,感觉有点怪怪的,好像是在说加‘你自己’一样……”
林远志先是一愣,随即也明白过来,不由莞尔:“远志加远志……呵,你倒是很有幽默感嘛,文助理。”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感慨和警示,“不过,这件事,也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
文静如收敛笑容,好奇地问:“什么道理?”
林远志看着窗外,缓缓说道:“千万不要辅导小孩写作业。尤其是对于情绪容易激动、上了年纪的长辈来说,这简直是‘高危行为’。”
文静如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对啊!本来就不应该轻易去做这种事。过去因为辅导孩子写作业,引发家长高血压突发、心梗、气到跳楼、亲子关系破裂的悲剧还少吗?
这么多年媒体和专家一直都在宣传,家长要放平心态,不要过度介入,更不要因此动怒。
没想到马先生自己身为老教师,教育了别人家孩子一辈子,到头来却没能过好自己家里这一关,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林远志让文静如继续叫下一个号。
没想到,这时萧宣却一脸紧张地推门闯了进来,语气急促地问:“远志,刚才出去的那一大家子,是不是就是那个起诉广南医院的马先生一家?”
林远志点点头:“是的,宣姐。怎么了?”
萧宣脸上写满了担忧:“哎呀!真是他们!他们起诉广南医院的事情现在全网皆知,闹得沸沸扬扬!我就怕他们这是‘病急乱投医’,或者更糟,是想‘讹完这家讹那家’!
万一在我们这儿治了没效果,或者效果不如预期,他们会不会反手也把我们给告了?说我们的药加重了病情或者有副作用?
到时候他们可能还会要求我们支付巨额‘和解费’才肯撤诉!这种医疗纠纷最难缠了!”
文静如听了,也面露忧色。
林远志却显得很平静,语气沉稳而自信:“宣姐,你尽管放心。我开的方药,都是经方化裁,配伍严谨,药性平和,对症而下,绝不可能引起什么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加重精神问题。他们如果真有那种想法,也毫无事实和医学依据支撑,站不住脚的。”
听到林远志如此肯定,萧宣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但依旧提醒道:“哎,话是这么说,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现在人心叵测,我们医馆树大招风,不得不谨慎些。”
三天后。
马先生在老伴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林医馆复诊。
令人惊喜的是,这次他的状态明显好转了许多。虽然看起来还是有些畏缩和迟钝,但至少能够自己走进诊室,能够勉强与人进行简单的目光接触和语言交流了,脸上那种痴傻的笑容也基本消失。
林远志问他:“马先生,感觉怎么样?晚上还失眠吗?还害怕吗?”
马先生反应稍慢,但能清晰地回答:“能睡着了,好些了,不怕了。”
林远志又指指自己:“你知道我是谁吗?”
马先生看了看他,迟疑了一下,说:“你是医生……给我看病的。”
林远志满意地点点头,转向马夫人详细了解服药后的情况。
马夫人高兴地说,老伴的睡眠改善是最明显的,能睡整觉了;自言自语的情况少了;虽然还是不太愿意出门,但家里来客人不会吓得躲起来了;对家人的辨识度也提高了。
“能睡着,心神得养,阴阳得以交通,很多症状自然就会逐步缓解。”林远志解释道。
他根据马先生目前的恢复情况,对原方进行了微调,适当减少了重镇安神的龙骨、牡蛎的用量,加入了一些更侧重于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药物,开了半个月的量,嘱其坚持服用,巩固疗效。
马夫人拿到药方后带着丈夫离开了。
文静如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忍不住惊叹:“真是太神奇了!才三天药,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中医对付这类情志病,真是有独到之处!”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文静如兴奋地向大家汇报了马先生回来复诊并且显著好转的消息,详细描述了前后的变化。
大家都对此很感兴趣,围过来询问细节。
萧宣听完,终于彻底放下心来,长舒一口气:“这下好了,不用担心被他们反咬一口起诉了。不过,我现在反而开始担心另一件事了。”
林远志问:“担心什么?”
萧宣苦笑:“我担心这事传开之后,又会涌进来一大波被各种精神问题、心理障碍困扰的病人!我倒不是歧视这类疾病,但这类患者情绪往往不稳定,行为也可能有些异常,他们频繁进出医馆,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就诊患者的感受,对我们医馆的整体形象和氛围,或多或少会有些影响。”
文静如想了想,提议道:“宣姐,那不如我们在后院相对独立安静的区域,专门开辟一个‘心神科’或者‘情志调理’专区?让这类需要更多隐私和安静环境的病人及家属,直接从后门进来就诊和候诊,这样既保证了他们的隐私和需求,也不会干扰到前馆主要区域的正常秩序和其他病人。”
萧宣眼睛一亮:“嗯!这个主意好!划分专区,针对性管理!可以考虑!”
封总在一旁笑道:“好家伙!咱们林医馆这规模和服务范围是越来越大了啊!现在连‘精神科’专区都要开辟出来了?再发展下去,真快成一个小型综合医院了!”
宋金喜倒是很支持:“这也没什么不好。中医自古就有‘心神疾病’的诊治理论和实践,本来也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化分科,更有利于集中资源和精力,深耕特定领域,对患者和医馆都是好事。”
聊着聊着,封总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道:“对了,说起来,之前那个在后院客房住着的尿闭小伙子小赵,怎么样了?都过去四五天了。”
萧宣回答:“昨天已经出院回家去了。停药观察了一天,排尿完全正常,精神头也好了,就回去了。住宿费我就按每天五百算的,药费另计,已经很便宜了。
**妈后来还私下跟我说,希望能把孩子的慢性支气管炎也一起治好,我就说那得按照正常流程挂号,我们不能再破例了。
**妈也挺明事理的,说理解,以后会准时抢号的,还为这几天添的麻烦道了歉,让我务必转达对林医生的感谢。
小赵他爸还买了好多高档水果,我都放前台给大家分了。”
封总点点头:“回去了就好。那小子,不用一辈子挂尿袋,肯定高兴坏了吧?”
萧宣笑道:“可不是嘛,脸上终于有笑模样了。走的时候是推着轮椅走的。。”
封总顺口接了一句:“站着推?”
萧宣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当然是站着推。他病都好了,难道你还以为他跟来的时候一样,坐着推啊?”
众人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两人在开玩笑,顿时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食堂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正在低头吃饭的林远志,忽然面无表情地抬起头,幽幽地说了一句:“谁喷的米粒,飞我碗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