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万国来朝
很多将领关心的事情,也是如此!
今天来观看的将领,绝大多数都是步战之人。
无论水军怎么换人,对他们也不会直接造成影响。
“你说这个啊,放心好了!”
“马和,只能负责水军大都督之职。”
“什么步兵、骑兵的职务,一切照旧!”
朱元璋说道。
马和任职水师总都督,俞通海和廖永忠受到的影响最大。
造船总司的职位,一直都是空职。
绝大多数的人,他们一般都不会抵触。
对那些大部分步战将领,影响非常之小。
朱元璋看到马和的能力,被大明官员认可,心里也是十分开心。
但现在认可的官员,都是武将!
那些文官对朝廷的影响,也不可以小觑。
还好是,他们手里没有兵权。
朱元璋想要对付他们,可以随意拿捏。
“咱们大明得此大将,绝对是一件大喜事。”
“各位将领,你们一起跟朕去宴乐殿。”
“不但为马都督庆祝,同时,也为咱们大明庆祝。”
“今天来到这里的各位将领,都可以得到百金的奖励!”
朱元璋说道。
趁此机会,对这些将领们奖赏一番。
他们对马和的加入,也会更加欢迎。
“谢陛下!”
众人叩谢道。
“你们不用谢朕!”
“如果真要感谢的话,那就还好谢谢马都督。”
“如果没有马都督,你们哪里来的这份荣耀?”
朱元璋微笑道。
很多将领朝着马和,也是祝贺起来。
即便就是俞通海和廖永忠等人,他们也向马和道喜。
经过这一次比试,他们也是心甘情愿在马和手里做事。
看到这样的场景,马和心里也是感激不尽。
所有的一切,都是朱元璋对他的恩赐。
为了他不让其他将领的排斥,朱元璋还特意安排了这样一场盛大的比试。
而且,还在宴乐殿招待这些将领。
真正的目的,也是给马和面子。
马和在心里已经发誓,这一辈子为大明、朱元璋,将自己的一切奉献出来。
大明,一定要声名远播,做到真正的万国来朝!
……
宴乐殿!
众将领,很快落座。
宴会的丰盛程度,已经堪比皇家的家宴了。
朱元璋 用心,可见一斑。
他对马和的厚待,众将领也是看在眼里。
觥筹交错之间,朱元璋看向马和。
“马和,你现在已经是造船总司和水师都督。”
“对于以后计划,你有可有什么打算?”
“实际上,朕已经看出。”
“你的心思,一心想要做出功绩来!”
朱元璋说道。
“回陛下,臣心中出来感慨万千之外,真的有许多的计划想要实施。”
“但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
“第一个月,臣已经决定,一定要为大明制造出来一百艘战船。”
“而且,还要将三万的水军训练出来。”
“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大明水军的能力。”
马和说道。
第一个月的目标,他已经给自己定下。
心中的宏伟蓝图,逐渐形成!
不过,无论什么样的计划,必须从基础开始。
大明想要发展壮大,现在的船舶远远不够。
只有制造出来更多的船舶,大明才可以远征。
“这样好啊!”
朱元璋大喜道。
他伸出手,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一个月的时间,能够制造出来这么多的船舶。
大明攻打倭国的计划,那就不是说说而已。
四周那些将领听到他的话,一个个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样的计划,也只有马和能够说出来。
换做是其他人,他们绝对会认为这个人就是在吹牛皮。
但是,这是马和自己说的啊!
一时之间,他们也是十分期待。
如果真的有了那些战船,他们就可以乘坐战船登录作战。
“诸位,大明船舶的制造,以及水师的训练。”
“你们认为,在什么地方最好呢?”
朱元璋说道。
大明的海岸线,毕竟很长。
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地方。
众人闻言,一个个开始思考起来。
“陛下,末将认为,江南沿海一带是最为合适的地方。”
“张士诚 造船基地,毕竟以前也在那里。”
“大明开国之后,造船也是多次在那里。”
“那个地方,还是倭寇重点骚扰之处。”
“就算是北击倭寇,或者抵御倭寇,那个地方都是十分合适。”
徐达说道。
很多将领听到他的话,也是十分认可!
大明现在的造船中心,正是江南沿海一带。
如果真的迁徙到其他的地方,绝对会耽误更多的时间。
“如果真的要迁徙的话,齐鲁那个地方也是合适。”
“这里距离倭国,更是近了很多。”
“关键是,还可以跟高丽那里相呼应!”
廖永忠说道。
朱元璋听到两人的话,微微摇头。
随后,他朝着马和看了过去。
“马和,你有没有一个好的地方?”
朱元璋说道。
“回陛下,臣倒是认为,福建那个地方最为合适!”
马和说道。
“福建?”
四周将领听到福建二字,纷纷摇头起来。
他们认为福建那里,是最不合适的地方。
“福建那个地方,山地密布。”
“先别说是造船,就是想要运输货物,也是十分困难。”
“最重要的是,福建距离倭国,路程遥远。”
“来回往返的时间,就要浪费不少。”
“那个地方,根本就不适合造船!”
“……”
一个个将领,议论纷纷。
福建那里只在船舶,他们都不赞同。
俞通海和廖永忠,也是反对!
朱元璋看着马和,倒是十分欣赏。
“马和,你为什么要选择福建呢?”
“回陛下!”
“臣之所以选择在福建,实际上好处很多。”
“福建那个地方,樟树、杉树,可是大明最好的造船材料。”
“而且,那里还有很多至少五百、年以上的古树。”
“福建跟倭国之间的距离,虽然较远。”
“但在茫茫的大海之中,那些路程算得了什么?”
“关键是,咱们大明的志向,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倭国吗?”
“吕松、马六甲等……都是大明的势力范围。”
“选择福建,绝对没有错!”
马和说道。
他对自己的选择,也是十分自信。
对于这方面的设想,实际上他早就已经想好。
甚至连大明以后的扩张,一些海外基地他都构思好了。
听到马洪的分析,一个个将领也是不得不服。
他们的想法,果然没有马和想得长远。
一个个的目光,只是放在小小的倭国上面。
对付一个倭国,真的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吗?
最近今天,朱元璋所做的一切,不就是想要赶出一番大作为来?
大明的志向,应该在远洋 各个地方!
福建,的确是最为合适之地。
因为那个地方人烟稀少,才有许多百年以上的樟树。
用这样的材料,才能够制造出来质量更好的船舶。
这对大明以后的扩张,也是十分有利!
很多将领关心的事情,也是如此!
今天来观看的将领,绝大多数都是步战之人。
无论水军怎么换人,对他们也不会直接造成影响。
“你说这个啊,放心好了!”
“马和,只能负责水军大都督之职。”
“什么步兵、骑兵的职务,一切照旧!”
朱元璋说道。
马和任职水师总都督,俞通海和廖永忠受到的影响最大。
造船总司的职位,一直都是空职。
绝大多数的人,他们一般都不会抵触。
对那些大部分步战将领,影响非常之小。
朱元璋看到马和的能力,被大明官员认可,心里也是十分开心。
但现在认可的官员,都是武将!
那些文官对朝廷的影响,也不可以小觑。
还好是,他们手里没有兵权。
朱元璋想要对付他们,可以随意拿捏。
“咱们大明得此大将,绝对是一件大喜事。”
“各位将领,你们一起跟朕去宴乐殿。”
“不但为马都督庆祝,同时,也为咱们大明庆祝。”
“今天来到这里的各位将领,都可以得到百金的奖励!”
朱元璋说道。
趁此机会,对这些将领们奖赏一番。
他们对马和的加入,也会更加欢迎。
“谢陛下!”
众人叩谢道。
“你们不用谢朕!”
“如果真要感谢的话,那就还好谢谢马都督。”
“如果没有马都督,你们哪里来的这份荣耀?”
朱元璋微笑道。
很多将领朝着马和,也是祝贺起来。
即便就是俞通海和廖永忠等人,他们也向马和道喜。
经过这一次比试,他们也是心甘情愿在马和手里做事。
看到这样的场景,马和心里也是感激不尽。
所有的一切,都是朱元璋对他的恩赐。
为了他不让其他将领的排斥,朱元璋还特意安排了这样一场盛大的比试。
而且,还在宴乐殿招待这些将领。
真正的目的,也是给马和面子。
马和在心里已经发誓,这一辈子为大明、朱元璋,将自己的一切奉献出来。
大明,一定要声名远播,做到真正的万国来朝!
……
宴乐殿!
众将领,很快落座。
宴会的丰盛程度,已经堪比皇家的家宴了。
朱元璋 用心,可见一斑。
他对马和的厚待,众将领也是看在眼里。
觥筹交错之间,朱元璋看向马和。
“马和,你现在已经是造船总司和水师都督。”
“对于以后计划,你有可有什么打算?”
“实际上,朕已经看出。”
“你的心思,一心想要做出功绩来!”
朱元璋说道。
“回陛下,臣心中出来感慨万千之外,真的有许多的计划想要实施。”
“但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
“第一个月,臣已经决定,一定要为大明制造出来一百艘战船。”
“而且,还要将三万的水军训练出来。”
“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大明水军的能力。”
马和说道。
第一个月的目标,他已经给自己定下。
心中的宏伟蓝图,逐渐形成!
不过,无论什么样的计划,必须从基础开始。
大明想要发展壮大,现在的船舶远远不够。
只有制造出来更多的船舶,大明才可以远征。
“这样好啊!”
朱元璋大喜道。
他伸出手,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一个月的时间,能够制造出来这么多的船舶。
大明攻打倭国的计划,那就不是说说而已。
四周那些将领听到他的话,一个个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样的计划,也只有马和能够说出来。
换做是其他人,他们绝对会认为这个人就是在吹牛皮。
但是,这是马和自己说的啊!
一时之间,他们也是十分期待。
如果真的有了那些战船,他们就可以乘坐战船登录作战。
“诸位,大明船舶的制造,以及水师的训练。”
“你们认为,在什么地方最好呢?”
朱元璋说道。
大明的海岸线,毕竟很长。
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地方。
众人闻言,一个个开始思考起来。
“陛下,末将认为,江南沿海一带是最为合适的地方。”
“张士诚 造船基地,毕竟以前也在那里。”
“大明开国之后,造船也是多次在那里。”
“那个地方,还是倭寇重点骚扰之处。”
“就算是北击倭寇,或者抵御倭寇,那个地方都是十分合适。”
徐达说道。
很多将领听到他的话,也是十分认可!
大明现在的造船中心,正是江南沿海一带。
如果真的迁徙到其他的地方,绝对会耽误更多的时间。
“如果真的要迁徙的话,齐鲁那个地方也是合适。”
“这里距离倭国,更是近了很多。”
“关键是,还可以跟高丽那里相呼应!”
廖永忠说道。
朱元璋听到两人的话,微微摇头。
随后,他朝着马和看了过去。
“马和,你有没有一个好的地方?”
朱元璋说道。
“回陛下,臣倒是认为,福建那个地方最为合适!”
马和说道。
“福建?”
四周将领听到福建二字,纷纷摇头起来。
他们认为福建那里,是最不合适的地方。
“福建那个地方,山地密布。”
“先别说是造船,就是想要运输货物,也是十分困难。”
“最重要的是,福建距离倭国,路程遥远。”
“来回往返的时间,就要浪费不少。”
“那个地方,根本就不适合造船!”
“……”
一个个将领,议论纷纷。
福建那里只在船舶,他们都不赞同。
俞通海和廖永忠,也是反对!
朱元璋看着马和,倒是十分欣赏。
“马和,你为什么要选择福建呢?”
“回陛下!”
“臣之所以选择在福建,实际上好处很多。”
“福建那个地方,樟树、杉树,可是大明最好的造船材料。”
“而且,那里还有很多至少五百、年以上的古树。”
“福建跟倭国之间的距离,虽然较远。”
“但在茫茫的大海之中,那些路程算得了什么?”
“关键是,咱们大明的志向,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倭国吗?”
“吕松、马六甲等……都是大明的势力范围。”
“选择福建,绝对没有错!”
马和说道。
他对自己的选择,也是十分自信。
对于这方面的设想,实际上他早就已经想好。
甚至连大明以后的扩张,一些海外基地他都构思好了。
听到马洪的分析,一个个将领也是不得不服。
他们的想法,果然没有马和想得长远。
一个个的目光,只是放在小小的倭国上面。
对付一个倭国,真的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吗?
最近今天,朱元璋所做的一切,不就是想要赶出一番大作为来?
大明的志向,应该在远洋 各个地方!
福建,的确是最为合适之地。
因为那个地方人烟稀少,才有许多百年以上的樟树。
用这样的材料,才能够制造出来质量更好的船舶。
这对大明以后的扩张,也是十分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