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124章 入宫奏对遇祸事

小说: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作者:黑咖啡少糖 更新时间:2025-11-08 09:15:30 源网站:2k小说网
  正如吴睿所说,武库司的确是闲散衙门,陈子履第一天来坐班,就看出来了。

  武选司班房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常有五大三粗的武将来访。

  小小一个经承或者书吏,鼻子就敢冲着天喷气,架子比来办事的武官还大。

  职方司就更不用说了,几个六品主事,一天到晚双手不停。

  下面办事的吏员,更连上茅厕,都要跑着去,跑着回。

  就好像他们身后,有一群厉鬼在后面追赶似的。

  就连职方司郎中余大成、员外郎华允诚,也没什么闲工夫。

  和陈子履匆匆打了招呼,互通师承表字,便告了罪,接着忙去了。

  武库司这边则非常冷清,几乎没有事干,或者说大家手里的事,都可以慢慢干。

  鲁化龙悠哉悠哉地喝茶,一个时辰,得换上好几次茶叶。

  下面两个主事也很闲,拉着陈子履胡吹乱侃,就是不提公务。

  陈子履问起重考武举的事,两个主事都说不着急。

  现下山东乱成一团,陛下早就把这件事忘了,不知何年何月,才会下旨重考。

  再说,上次用抡大刀考核武艺,朝野都是认可的。

  要不然,徐彦琦落榜也不会掀起风波。

  错就错在后面的殿试。

  有些人的策论写得太差了,甚至还有交白卷的,真是岂有此理。

  按照以前的考法,不识字的人,早就刷下去了,不至于在殿试现眼。

  重考的时候,武库司只需照瓢画葫芦,挑出32个武艺出众者,送上去就行——多半还是原先那些人。

  至于后面的事,管他呢,让文考官们头疼去吧。

  那些莽夫明知殿试考策论,还不赶紧学,落榜也是活该。

  陈子履不禁苦笑,这样重考一遍,就是瞎扯蛋,浪费钱。

  要知道,文人必须寒窗苦读多年,才能写出一篇正经文章。

  以后世的经验来看,从不识字到写策论,最少需要六年。

  临时突击,能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很不错了。对于写策论来说,几乎无用。

  上次交白卷的人,这次也不可能行。

  重考考出一模一样的结果,那就是打皇帝的脸。

  然而大家都说不急,陈子履第一天坐班,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见过各司郎中、员外郎和主事,混了个脸熟,到了午后,就告假回家了。

  坐在班房没事干,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回到新宅家里,差不多已经安排妥当。

  宅子原本就有很多家私,短缺什么东西,隔壁直接送过来,什么都不愁。

  打扫干净之后,比贵县县衙的后院,还要舒适几分。

  孙二弟、林舒和沈青黛听说交白卷的事,个个笑得前俯后仰。

  都说陈子履瞎掰胡扯,不可能有这样的事。

  就算是武举,那也是殿试呀,那些人坐在金銮殿上,怎敢一个字也不写?

  陈子履笑道:“有什么出奇。天下间,文武双全者,又有几人。大刀抡得好,未必就识字。不识字,可不就交白卷了。”

  成友德听得满脸通红,犹豫了半晌,忽然跪倒在地:“县老爷,咱几个也不识字,求老爷开恩,借一本开蒙书,小的们也学上一学。”

  “当然可以。”

  陈子履深知学识越多越有用,十个识字的护卫,总比十个文盲强。

  于是欣然同意,让孙二弟到隔壁借几本启蒙书,《三字经》、《千字文》之类。

  结果一无所获。

  陈子壮学问太高,家里不藏这么粗浅的书。

  陈子履想起巷子口就有一家书铺,于是带上成友德,去铺里买。

  哪知才出大门,便看到一骑快马匆匆而来,看使者的穿着,竟是宫里的官差。

  “敢问阁下,这里可是陈宅,陈少詹事府邸?”

  陈子履连忙答道:“隔壁才是。敢问贵使,找我兄长何事?”

  使者上下打量两眼,问道:“您就是武库司郎中陈子履吧?陛下有旨,令你速速进宫面圣。”

  陈子履大吃一惊。

  我的个娘,进京才第二天,**还没坐热呢,圣旨就来了。

  这比催命还着急呀。

  陈子履不敢有丝毫怠慢,引使者进大堂稍坐,赶紧回内屋更衣。

  林舒听说主家要去面圣,紧张得两手发抖,连木梳都抓不稳。

  沈青黛平时大大咧咧,这会儿却镇定得多,抢过梳子便梳洗起来。

  还别说,动作十分麻利,发饰也合乎规制。

  陈子履连声称谢,重新换上官服,便随使者进宫。

  这是他第二次面圣。

  前一次,跟着一大群新晋知县,隔着大老远跪拜,什么都没看到。

  这次单独奏对,不禁忐忑不安,不知崇祯到底有什么急事。

  这才第二天,京城这潭水到底有多浑,还一头雾水呢。若真谈到几个关键问题,不知该如何对答。

  进了宫门,改由太监引路,在宫里兜兜转转半天,才来到一个大殿外。

  陈子履抬头一看,不是接见外臣的乾清宫,而是开经筵的文华殿。

  一个小太监将陈子履引到耳房,吩咐暂且候着。下一个,就轮到了。

  陈子履从袖下塞了一锭银子,小声问道:“敢问这位公公,陛下急着召见下官,所为何事?”

  小太监掂了份量,感觉沉甸甸的,比较满意。于是笑道:“今日陛下兴起,改召贵兄日讲,听说您到了,立时便传召了。至于什么事,却不好说。”

  听说陈子壮正在里面讲学,陈子履长舒了一口气。

  做学问讲究平心静气,崇祯刚听完课,心情想来不会太差。

  到时见招拆招,糊弄过去就算了。

  哪知才等了没一会儿,便看到几个大臣匆匆而入,在大门外求见。

  每个人神情都非常紧张,好像遇到天大的祸事。

  走在最后的两人,一个是兵部左侍郎宋槃,一个是职方司郎中余大成。

  “方才还在部里看到他们俩,怎么才过一会儿,就急成这样?”

  陈子履忍不住走了过去,躬身拜见本部堂官,问道:“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宋槃沉着脸道:“辽东刚传回消息,祖大寿卖国通敌,率部投贼了。”

  陈子履说不出话来。

  正所谓外无必救之兵,内无必守之城。

  孙承宗几次组织解围,均无功而返,大凌河粮草断绝,祖大寿是迟早要降的。

  然而,通过AI提前知晓,是一回事。站在大明权力的中枢,听到这样一条消息,又是另一回事。

  不知崇祯听到这条噩耗,将是什么心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