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155章 抚帅立功大胜归

小说: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作者:黑咖啡少糖 更新时间:2025-11-08 09:15:30 源网站:2k小说网
  祖可法等人自觉不逃必死,且机会稍纵即逝,哪里还敢犹豫。

  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跑回营帐,以最严厉的语气,命令属下兵丁反正。

  立即!

  马上!

  不可耽搁片刻!

  众将士投降还不到两个月,固然没遭受多少虐待,却也没享受到多少好处。

  如今黄台吉身死,后金大营一片混乱,正是逃回锦州的最佳时机。

  听到要举旗反正,没有不从的。

  大量降兵从各个营帐涌出,搬开围困他们的栅栏、拒马,向监视他们的八旗兵杀去。

  同时,向四面八方扔出火把,引燃附近的军帐。

  什么八旗帐,蒙古帐,汉军帐,通通不放过。

  后金兵听闻大汗驾崩,趴在地上哭得天昏地暗,一点也没察觉有异。

  直至喊杀声响起,才惊骇地发现,二十多个降营,竟同一时间全反了。

  监视降营的兵力,本来就只有一个牛录,方才还调走了一半。

  纵使甲胄齐全,又如何打得过几千人。

  才一个照面,便被疯狂涌出的降兵淹没……

  -----------------

  另一边。

  陈子履深知后金分八旗,各旗又有大小旗主,绝非一人独大。

  哪怕真的干掉黄台吉,也只是两黄旗群龙无首,其余六旗还能运转。

  单凭一条噩耗,是不能击垮这支军队的。

  况且黄台吉只是下落不明,随时都能站出来拆穿,营内不是久留之地。

  于是不敢多呆,趁着对面失魂落魄,便向着锦州方向突围。

  哪知才绕过两个营帐,就看到前路摆了一排拒马。

  一个鞑将聚拢了两三百步卒,不准士兵跪地痛哭,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

  陈子履不愿以骑兵硬冲战阵,于是避开了这个方向,往敌兵更少的道路绕。

  哪知下一个岔路,又遇到一队精骑杀来,于是避其锋芒,继续再绕。

  反正脑子里有地图,怎么绕都不会迷路。

  且外围又没有栅栏和深沟,只要不被追兵缠住,从哪个方向出去,几乎都是一样的。

  就这样,突击队左转右转,绕过了二十几个营帐,才终于拜托大队追兵,摸到了大营边上。

  然而,就在前队搬开拒马,即将出营的时候,又看到侧方燃起了大火。

  喊打喊杀声,隐隐传来。

  祖泽远驻马看了一小会儿,叫道:“那是降营,是咱们的人在突围。”

  祖大弼均大吃一惊,连忙问道:“果真如此?”

  祖泽远午后才从那里出来,自然不会看错,斩钉截铁道:“不会错。确实是泽润、可法他们。”

  祖大乐脸上阴晴变换,心中犹豫万分。

  此战没能斩获黄台吉的首级,是有一点点遗憾。

  不过阵斩一个贝勒,缴获酋首衣冠,已是板上钉钉的旷世奇功。

  更妙的是,还砍了阿济格的首级佐证,军功是没得跑了。

  打到这个地步,这场夜袭必将轰动整个大明,有份参与突袭的将士,可以吹一辈子了。

  接下来的事,只剩下安全跑回锦州,便可以尽情享受胜利。

  然而大凌河一战,明军被俘一万多人,其中祖家军占了一半。

  祖可法、祖泽润、刘天禄、张存仁等中层将领,均为祖家军的骨干,还是很重要的。

  之前没有办法,只能留在降营,任由鞑子处置。

  如今后金大营混乱不堪,回去冲杀一番,或可帮助不少人逃脱魔爪。

  祖大弼、祖宽也想到了这一点,一个个的,眼巴巴地看着陈子履。

  多接应一人,就为祖家军多保留一分元气啊。

  陈子履看出众人心思,慨然道:“既然友军反正,没有不帮忙的道理。走,咱们回头再冲杀一阵。”

  众将齐齐应道:“谨遵抚帅号令。”

  陈子履当仁不让,先吩咐一个小队,保护受伤士兵,以及阿济格的首级回城。

  然后招呼剩下的精兵,沿着大营外围,往大火燃起的地方绕。

  沿途冲散了几个鞑兵小队,很快从大营北侧,绕到了大营西北侧。

  只见数不清的黑影瞳瞳,从围营拒**缝隙逃出,在旷野上亡命狂奔。

  他们的后面,则是喊打喊杀的后金骑兵,不断截杀逃出营盘的降兵。

  明军众将这夜宰八旗兵如猪狗,豪气干云间,根本不把两三百骑放在眼里。

  陈子履一声令下,便嗷嗷叫地往前冲,和对方战成一团。

  陆续逃出的降兵看到友军到来,顿时士气大振,用刚刚抢到的弓箭、长枪,往鞑子身上招呼。

  众人齐心合力,杀得那伙贼骑节节败退,不敢再出营截杀。

  一个时辰之后,天色大亮。

  突击队护送最后一批反正降兵,回到了锦州城。

  陈子履骑着疲马,徐徐走进城池,只见祖大寿、高启潜站在街头,祖可法等数十军官,紧随其后。

  大街两侧站得满满当当,全是趁夜色逃回的兵丁。

  这次高启潜稳重了很多,不再扑上来亲热,而是领衔一声高呼。

  “恭贺抚帅立奇功,大胜得归。”

  满城将士齐齐应和:“恭贺抚帅,大胜得归。”

  -----------------

  后金大营这边,尽管黄台吉第一时间,找到了几个镶黄旗将领,重新掌握了权柄。

  然而谣言引起的混乱,不是那么容易平息的。

  一直等到天亮,多尔衮、多铎等人陆续回到中军大帐效忠,整个军营才总算恢复了秩序。

  黄台吉对着满营狼藉,似乎没有多少触动,只是沉着脸收拾残局。

  以一连串的宽赦令,重新稳定军心。

  不过谁都知道,对面士气大振,这边连连受挫,这一仗已经没法打了。

  一日后,塔山、杏山等地的后金偏师,相继放弃壁垒,回到锦州大营。

  又过了三日,黄台吉顶着巨大的压力,下令班师。

  后金全军五万余人,十分谨慎地互相掩护,慢慢撤回沈阳。

  锦州城头,明军看着敌军撤离,再次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往日嚣张跋扈的鞑子,受了这般侮辱,竟连一发箭矢都不敢报复,实在是少见。

  陈子履看着大雪漫天落下,忍不住喃喃叹道:“黄台吉啊黄台吉,这次算你走运。下次再相遇,咱们再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