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履深知吴三桂、左良玉为人。
练兵有法,指挥有术,驭下有道,都是大明难得的将才。
就是有点太过聪明。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把自身利益摆在第一位。
这样的乱世枭雄,不会驯从于任何人。
以自己的能力和威望,节制尚且勉强,驾驭则远远不够。
为调动二将卖力干活,陈子履浑身解数,连哄带骗。
最关键一点,力求发出的命令,看起来大致靠谱,好像能赢的样子。
效果还算不错。
左良玉亲自披挂上阵,指挥五百多人猥琐向前,缓缓推进。
就连城头观战的本土守军,亦受到迷惑,纷纷露出鄙夷之色,就更别提对面的匪首了。
很快,便诱使敌方分兵来袭。
在城外约五里,五百名昌平步卒结成圆阵,抵御马军袭扰。
不久,又被数队叛军步卒陆续赶来,陷入了苦战。
一时间,城外明军被分割成两部分:
一部是四百马军,保护重臣车队继续突围。
因为苦战良久,残存骑士人人带伤,马力渐渐不支。
一部是五百步卒,体力尚佳但无法机动,只能以守势勉力支撑。
两部距离越近,隔断中间的兵力越密,会师的助力越大。
随着叛军越围越多,两部明军的空间越来越小,再也无法动弹。
陈子履死死盯着城下,让AI全速运转,辅助判断形势。
在他眼前,十几个哨队被描上了红边,标记为叛军精锐。
一些距离较近,步伐较快,已抵达前线加入战团。
另外一些还在拼命往前赶,显得有些散乱。
这十几个步队,就是叛军的机动步兵,再加上近千马军,敌帅手里的精锐。
近三千人,全在AI的监视之下。
战场瞬息万变,数据如海浩瀚,精确计算几近不可能。
但是,人的脑子却很适合决断,就算看不清也可以。
“贼军已经乱了,正是此刻!”
陈子履大手一挥,成友德吹响号角,孙二弟摇起旗帜。
“呜呜呜……”
“呜呜呜……”
随着号角声响起,厚重的城门被十几个兵丁缓缓推动,发出“吱~吱~吱”的刺耳声音。
一个军官扳动扣锁,松开拉杆。
吊桥扯动铁索,铁索带动绞盘,以极快的速度转动。
“嘭”的一声,吊桥重重落下,一千关宁铁骑鱼贯而出。
本土守兵向下望去,只见关宁骑兵先是缓步而行,在行进中调整阵型。
半刻钟之后,缓步逐渐变成快步,快步变成疾驰。
随着军中旗帜挥动,关宁骑兵突然变向,向敌军右翼回旋包抄。
孙龙之前看到大股骑兵出城,就知道自己中计了。
然而,他手下的大部分精锐,不是在战斗,就是在赶路。
仓促之间,哪里调度得过来。
在再加上两股明军卡在中间,就像一根尖锐的楔子,把战场分割成左右两半。
左翼兵丁刚刚脱离战斗,又要绕到右翼,根本赶不过来。
孙龙连忙投入预备队迎击,希望拖住一时半刻,为步军重整阵型,尽量争取时间。
然而,关宁军拿到的军饷,本就是东江军的十倍。
且团练镇屡次抵御后金进攻,一向注重骑兵训练,实战机会也更多。
不像东江镇,要么以寨堡御敌,要么以大海御敌,既要兼顾火器,又要兼顾水师。
单以马军论长短,显然是关宁军更胜数筹。
在吴三桂的指挥下,千余骑奋勇向前,轻松击溃对面的两百预备队。
然后像毒蛇一般,从敌军步阵的缝隙间钻入,张开獠牙反复撕咬。
迅捷、精准、狠辣,还有剧毒。
就在这时,隐忍许久的昌平标营,也爆发出惊人的战力。
只见左良玉一声令下,一侧刀盾兵忽然左右分开。
一百名步卒排成两排,端平八尺长枪,迈开大步发起反击。
“向前~刺!”
“杀!”
口号之整齐,动作之划一,就好像百人如同一人。
叛军步卒本就惊慌惶恐,还在犹豫怎么办呢,密密麻麻的长枪已刺到眼前。
刀盾兵举盾格挡,然而阵型不够紧密,便难免露出破绽。
长矛从盾牌的缝隙间刺入,一捅就是一个偷心凉。
而十几个刀盾兵倒下,又形成了更大的缺口……
左良玉一边听着口令,一边眯着眼睛盯着前方,盯着他的最新战术——长枪突进。
昌平镇常年积欠粮饷,分到他手里的,就更少了。
没法子大量购买战马,甚至连刀盾盔甲都没法备齐,左良玉于是想到了廉价的长枪兵。
长枪踏着整齐的步伐推进,或许能撕开敌军的战线。
这次带出来,就是验证一下,这个战术到底行不行。
结果真的可以。
随着前排露出缺口,补上的匪兵没带盾牌,愈发没法格挡长枪。
昌平营一个口号,便齐刷刷倒下一片。
胸前洞穿,血流如注。
左良玉看得心旷神怡,大声发出命令:“长枪队,推进。”
“是!”
从包围剿杀,忽然急转直下,变成了侧翼洞穿,中心开花。
前线叛军发生极大混乱,建制濒临溃散,调度几近失灵。
纵使孙龙吼得嘶声裂肺,亦无法重新集结兵力。
随着两千余昌平、关宁步卒陆续出城,趁机掩杀而来,靠近城池的叛军终于知道,这一仗打不赢了。
于是纷纷丢下了武器,争相逃命。
“追击!”
吴三桂洞穿敌阵之后,已来到了敌军左翼。看到敌军已然崩溃,愈发志得意满。
“追击!”
五百昌平兵都是如狼似虎之辈,听到一声号令,便彻底放弃防御,向还在顽抗的步卒扑去。
就连已经累得半死的杨御蕃、刘泽清,这时亦爆发出惊人的战意。
纷纷挥动马刀,向欺负他们半天的敌骑追去。
城头的本地守军都是些义勇、乡兵,连战场都没上过,哪里见过这样的逆转。
就这么穿插两下,近万敌军就溃散了?
他们看得万分震撼,嘴里自然爆发出如雷欢呼。
“赢了,赢了!”
“我们打赢了,真的打赢了!”
“吴将军、左将军,果然牛啊!”
“陈兵宪,威武。”
练兵有法,指挥有术,驭下有道,都是大明难得的将才。
就是有点太过聪明。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把自身利益摆在第一位。
这样的乱世枭雄,不会驯从于任何人。
以自己的能力和威望,节制尚且勉强,驾驭则远远不够。
为调动二将卖力干活,陈子履浑身解数,连哄带骗。
最关键一点,力求发出的命令,看起来大致靠谱,好像能赢的样子。
效果还算不错。
左良玉亲自披挂上阵,指挥五百多人猥琐向前,缓缓推进。
就连城头观战的本土守军,亦受到迷惑,纷纷露出鄙夷之色,就更别提对面的匪首了。
很快,便诱使敌方分兵来袭。
在城外约五里,五百名昌平步卒结成圆阵,抵御马军袭扰。
不久,又被数队叛军步卒陆续赶来,陷入了苦战。
一时间,城外明军被分割成两部分:
一部是四百马军,保护重臣车队继续突围。
因为苦战良久,残存骑士人人带伤,马力渐渐不支。
一部是五百步卒,体力尚佳但无法机动,只能以守势勉力支撑。
两部距离越近,隔断中间的兵力越密,会师的助力越大。
随着叛军越围越多,两部明军的空间越来越小,再也无法动弹。
陈子履死死盯着城下,让AI全速运转,辅助判断形势。
在他眼前,十几个哨队被描上了红边,标记为叛军精锐。
一些距离较近,步伐较快,已抵达前线加入战团。
另外一些还在拼命往前赶,显得有些散乱。
这十几个步队,就是叛军的机动步兵,再加上近千马军,敌帅手里的精锐。
近三千人,全在AI的监视之下。
战场瞬息万变,数据如海浩瀚,精确计算几近不可能。
但是,人的脑子却很适合决断,就算看不清也可以。
“贼军已经乱了,正是此刻!”
陈子履大手一挥,成友德吹响号角,孙二弟摇起旗帜。
“呜呜呜……”
“呜呜呜……”
随着号角声响起,厚重的城门被十几个兵丁缓缓推动,发出“吱~吱~吱”的刺耳声音。
一个军官扳动扣锁,松开拉杆。
吊桥扯动铁索,铁索带动绞盘,以极快的速度转动。
“嘭”的一声,吊桥重重落下,一千关宁铁骑鱼贯而出。
本土守兵向下望去,只见关宁骑兵先是缓步而行,在行进中调整阵型。
半刻钟之后,缓步逐渐变成快步,快步变成疾驰。
随着军中旗帜挥动,关宁骑兵突然变向,向敌军右翼回旋包抄。
孙龙之前看到大股骑兵出城,就知道自己中计了。
然而,他手下的大部分精锐,不是在战斗,就是在赶路。
仓促之间,哪里调度得过来。
在再加上两股明军卡在中间,就像一根尖锐的楔子,把战场分割成左右两半。
左翼兵丁刚刚脱离战斗,又要绕到右翼,根本赶不过来。
孙龙连忙投入预备队迎击,希望拖住一时半刻,为步军重整阵型,尽量争取时间。
然而,关宁军拿到的军饷,本就是东江军的十倍。
且团练镇屡次抵御后金进攻,一向注重骑兵训练,实战机会也更多。
不像东江镇,要么以寨堡御敌,要么以大海御敌,既要兼顾火器,又要兼顾水师。
单以马军论长短,显然是关宁军更胜数筹。
在吴三桂的指挥下,千余骑奋勇向前,轻松击溃对面的两百预备队。
然后像毒蛇一般,从敌军步阵的缝隙间钻入,张开獠牙反复撕咬。
迅捷、精准、狠辣,还有剧毒。
就在这时,隐忍许久的昌平标营,也爆发出惊人的战力。
只见左良玉一声令下,一侧刀盾兵忽然左右分开。
一百名步卒排成两排,端平八尺长枪,迈开大步发起反击。
“向前~刺!”
“杀!”
口号之整齐,动作之划一,就好像百人如同一人。
叛军步卒本就惊慌惶恐,还在犹豫怎么办呢,密密麻麻的长枪已刺到眼前。
刀盾兵举盾格挡,然而阵型不够紧密,便难免露出破绽。
长矛从盾牌的缝隙间刺入,一捅就是一个偷心凉。
而十几个刀盾兵倒下,又形成了更大的缺口……
左良玉一边听着口令,一边眯着眼睛盯着前方,盯着他的最新战术——长枪突进。
昌平镇常年积欠粮饷,分到他手里的,就更少了。
没法子大量购买战马,甚至连刀盾盔甲都没法备齐,左良玉于是想到了廉价的长枪兵。
长枪踏着整齐的步伐推进,或许能撕开敌军的战线。
这次带出来,就是验证一下,这个战术到底行不行。
结果真的可以。
随着前排露出缺口,补上的匪兵没带盾牌,愈发没法格挡长枪。
昌平营一个口号,便齐刷刷倒下一片。
胸前洞穿,血流如注。
左良玉看得心旷神怡,大声发出命令:“长枪队,推进。”
“是!”
从包围剿杀,忽然急转直下,变成了侧翼洞穿,中心开花。
前线叛军发生极大混乱,建制濒临溃散,调度几近失灵。
纵使孙龙吼得嘶声裂肺,亦无法重新集结兵力。
随着两千余昌平、关宁步卒陆续出城,趁机掩杀而来,靠近城池的叛军终于知道,这一仗打不赢了。
于是纷纷丢下了武器,争相逃命。
“追击!”
吴三桂洞穿敌阵之后,已来到了敌军左翼。看到敌军已然崩溃,愈发志得意满。
“追击!”
五百昌平兵都是如狼似虎之辈,听到一声号令,便彻底放弃防御,向还在顽抗的步卒扑去。
就连已经累得半死的杨御蕃、刘泽清,这时亦爆发出惊人的战意。
纷纷挥动马刀,向欺负他们半天的敌骑追去。
城头的本地守军都是些义勇、乡兵,连战场都没上过,哪里见过这样的逆转。
就这么穿插两下,近万敌军就溃散了?
他们看得万分震撼,嘴里自然爆发出如雷欢呼。
“赢了,赢了!”
“我们打赢了,真的打赢了!”
“吴将军、左将军,果然牛啊!”
“陈兵宪,威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