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履饱读圣贤书,当然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是赏、是罚,都应该核查清楚,检验明白。
既不能苛罚,亦不能滥赏。
然而陈子履更加清楚,什么叫千金买马骨,什么叫循序渐进。
吴三桂、左良玉、刘泽清,还有李国英之流,都是什么角色。
一个个野心比天还高,算盘比鬼还精,手段比蛇还毒,翻脸比猫还快……
莱州军中四个高级武将,也就杨御蕃一个老实人。
以普通手段,便妄想驾驭这些牛鬼蛇神,门都没有。偏偏这几个人还挺能打,不用太可惜了。
陈子履对杨御蕃好言安抚了一番,说已经知道了,必会明察云云。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就张榜明发布告。
全军五千多两犒赏,一分不少,马上结现银。
死伤的两百多人,亦批下七千多两抚恤金。城内有家眷或亲兄弟的,当日下发抚恤,不拖不欠。
实在没有血肉近亲,又有超过五个同乡联保的,也可以由同乡代领。
消息一经传开,全城顿时沸腾起来。
好家伙,陈兵宪是真给钱,而且不打折扣啊。
军中就不用说了,士气高得吓人,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民间反响也很强烈,原本强行摊派的义勇名额,忽然变成了香饽饽,要抢才能选上。
要知道,如今城内粮食管制,黑市粮价暴涨。
义勇每天有两斤多口粮,吃不完可以接济家人,这是一桩好处。
哪怕死了,也有三十两抚恤可拿,换得亲人度过难关。
无论是死是活,都算得上好买卖了。
总而言之,底层军民士气高涨,兴奋得嗷嗷叫。
在这样的氛围下,陈子履让各营调换了一下防区。
血战一日的左良玉,调去压力较小的南城。
压力最大的东城,则分给注水严重的吴三桂,血战两日之后,才让杨御蕃和刘泽清接手。
四天血战下来,各营的损失和所得,大体是平衡的。
没有哪个营特别吃亏,也没有哪个营特别赚。
吴三桂本来一肚子抱怨,凭什么别人都是一日轮换,自己偏偏要守两日。
一番冥思苦想之后,终于恍然大悟,自己坑了中军二千两银子,是别人的两倍。
陈子履特意把选锋营放到眼皮子底下,就是用火眼金睛亲自盯着,不给谎报战功的机会。
同时敲打自己,不要以为中军不知道。
坑就坑了,得出力干活。
于是离开东城的时候,吴三桂暗暗下定决心,往后不能太过分了。
才谎报二千两,便多守一日,多死一百多个子弟兵,真有点不值当。
就这样,军民“同心协力”,把莱州城守得滴水不漏。
叛军一连几天发起猛烈强攻,均被顽强击退。
守军各营将士愈发自信,对“十万大军”的恐惧大大减轻。
城墙倒塌又怎么样,对面人多又怎么样。
倒塌的那段城墙,宽窄也就二十来步,能投入冲锋的兵力非常有限。
而千人左右的攻防,官兵比一般叛军强得多,对面攻不下来的,不需要害怕。
叛军的嚣张气焰大大减弱,进攻越来越磨蹭,撤退越来越慌乱。
到了五月二十这日,孔有德似乎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于是没有发起猛攻,而是换了个地方,重新架起攻城重炮,继续扩大城墙的缺口。
眼见强攻告一段落,朱万年终于松了一口气。
筹钱难,太难了啊。
四天血战下来,光赏银就花了一万六七千两,数银子数得手都酸了。
而六百多阵亡,一千多重伤,更让抚恤金高达两万八千多两。
尽管不少死难没有亲眷在城内,暂时不需要下发,可账上的数字,是实实在在记下了。
四天就花了四万多两啊,真是一个天文数字。
朱万年或求爷爷告奶奶,或强行威逼利诱,这才从缙绅手里筹回来。
几年积累的面子,一口气用了个精光。
而得罪缙绅留下的隐患,却不知何时爆雷,把自己炸得尸骨无存。
再打下去,朱万年觉得还不如找根绳子,上吊算逑了。
这日,他愁眉苦脸地来到兵备道署,一进门就嚷嚷,绝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下次贼人大举进攻,必须严格控制花销,每日开支不可超过一千两。
要不然,这莱州知府谁爱干谁干,反正他朱万年是不干了。
“大府莫要动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啊。”
右佥都御史是正四品,莱州知府也是正四品,从官品级别上看,两人不分高低。
纵使算上宪官和亲民官的区别,地位也没差太多。
陈子履一向敬重朱万年的为人,可不敢真拿大府当下属。
眼看对方当真动气,便亲自倒茶赔罪,好言安抚。
等对方缓了口气,又笑吟吟道:“愚弟也知道这差事不好干,所以打算请旨表彰乡贤,请封诰命。捐一千两请封一个太孺人,捐三千两请封一个太安人,大府觉得可否?”
朱万年细细一想,觉得似乎可行。
原来,大明对朝廷命官的正妻或嫡母,也是有恩赏的。
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叫做“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
嫡母加个“太”字,比如一品命官的嫡母,叫做“太夫人”。
封号和丈夫嫡子的官品一一对应,一般不会滥发。
当然,如果草民立下功劳,也有破格授予的先例。
尽管只是一个荣耀封号,没有太大好处,可对于赋闲在家的举人,或者没功名的豪商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母亲受世人尊敬,说出去也有面子。
一千两换个“太孺人”有点贵,可总强过什么都没有不是?
朱万年道:“行是行,可这会儿出不去,只能先欠下了……”
陈子履哈哈大笑:“谁说咱们出不去。”
说着,扬了扬黄龙的回信,又道:“现下,咱们的使者来去自如。本宪的奏疏和题本,十天就能送到御前。”
朱万年顿时大喜:“苏均回来了?”
“嗯,他等了两天潮水,昨夜刚到。”
是赏、是罚,都应该核查清楚,检验明白。
既不能苛罚,亦不能滥赏。
然而陈子履更加清楚,什么叫千金买马骨,什么叫循序渐进。
吴三桂、左良玉、刘泽清,还有李国英之流,都是什么角色。
一个个野心比天还高,算盘比鬼还精,手段比蛇还毒,翻脸比猫还快……
莱州军中四个高级武将,也就杨御蕃一个老实人。
以普通手段,便妄想驾驭这些牛鬼蛇神,门都没有。偏偏这几个人还挺能打,不用太可惜了。
陈子履对杨御蕃好言安抚了一番,说已经知道了,必会明察云云。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就张榜明发布告。
全军五千多两犒赏,一分不少,马上结现银。
死伤的两百多人,亦批下七千多两抚恤金。城内有家眷或亲兄弟的,当日下发抚恤,不拖不欠。
实在没有血肉近亲,又有超过五个同乡联保的,也可以由同乡代领。
消息一经传开,全城顿时沸腾起来。
好家伙,陈兵宪是真给钱,而且不打折扣啊。
军中就不用说了,士气高得吓人,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民间反响也很强烈,原本强行摊派的义勇名额,忽然变成了香饽饽,要抢才能选上。
要知道,如今城内粮食管制,黑市粮价暴涨。
义勇每天有两斤多口粮,吃不完可以接济家人,这是一桩好处。
哪怕死了,也有三十两抚恤可拿,换得亲人度过难关。
无论是死是活,都算得上好买卖了。
总而言之,底层军民士气高涨,兴奋得嗷嗷叫。
在这样的氛围下,陈子履让各营调换了一下防区。
血战一日的左良玉,调去压力较小的南城。
压力最大的东城,则分给注水严重的吴三桂,血战两日之后,才让杨御蕃和刘泽清接手。
四天血战下来,各营的损失和所得,大体是平衡的。
没有哪个营特别吃亏,也没有哪个营特别赚。
吴三桂本来一肚子抱怨,凭什么别人都是一日轮换,自己偏偏要守两日。
一番冥思苦想之后,终于恍然大悟,自己坑了中军二千两银子,是别人的两倍。
陈子履特意把选锋营放到眼皮子底下,就是用火眼金睛亲自盯着,不给谎报战功的机会。
同时敲打自己,不要以为中军不知道。
坑就坑了,得出力干活。
于是离开东城的时候,吴三桂暗暗下定决心,往后不能太过分了。
才谎报二千两,便多守一日,多死一百多个子弟兵,真有点不值当。
就这样,军民“同心协力”,把莱州城守得滴水不漏。
叛军一连几天发起猛烈强攻,均被顽强击退。
守军各营将士愈发自信,对“十万大军”的恐惧大大减轻。
城墙倒塌又怎么样,对面人多又怎么样。
倒塌的那段城墙,宽窄也就二十来步,能投入冲锋的兵力非常有限。
而千人左右的攻防,官兵比一般叛军强得多,对面攻不下来的,不需要害怕。
叛军的嚣张气焰大大减弱,进攻越来越磨蹭,撤退越来越慌乱。
到了五月二十这日,孔有德似乎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于是没有发起猛攻,而是换了个地方,重新架起攻城重炮,继续扩大城墙的缺口。
眼见强攻告一段落,朱万年终于松了一口气。
筹钱难,太难了啊。
四天血战下来,光赏银就花了一万六七千两,数银子数得手都酸了。
而六百多阵亡,一千多重伤,更让抚恤金高达两万八千多两。
尽管不少死难没有亲眷在城内,暂时不需要下发,可账上的数字,是实实在在记下了。
四天就花了四万多两啊,真是一个天文数字。
朱万年或求爷爷告奶奶,或强行威逼利诱,这才从缙绅手里筹回来。
几年积累的面子,一口气用了个精光。
而得罪缙绅留下的隐患,却不知何时爆雷,把自己炸得尸骨无存。
再打下去,朱万年觉得还不如找根绳子,上吊算逑了。
这日,他愁眉苦脸地来到兵备道署,一进门就嚷嚷,绝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下次贼人大举进攻,必须严格控制花销,每日开支不可超过一千两。
要不然,这莱州知府谁爱干谁干,反正他朱万年是不干了。
“大府莫要动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啊。”
右佥都御史是正四品,莱州知府也是正四品,从官品级别上看,两人不分高低。
纵使算上宪官和亲民官的区别,地位也没差太多。
陈子履一向敬重朱万年的为人,可不敢真拿大府当下属。
眼看对方当真动气,便亲自倒茶赔罪,好言安抚。
等对方缓了口气,又笑吟吟道:“愚弟也知道这差事不好干,所以打算请旨表彰乡贤,请封诰命。捐一千两请封一个太孺人,捐三千两请封一个太安人,大府觉得可否?”
朱万年细细一想,觉得似乎可行。
原来,大明对朝廷命官的正妻或嫡母,也是有恩赏的。
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叫做“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
嫡母加个“太”字,比如一品命官的嫡母,叫做“太夫人”。
封号和丈夫嫡子的官品一一对应,一般不会滥发。
当然,如果草民立下功劳,也有破格授予的先例。
尽管只是一个荣耀封号,没有太大好处,可对于赋闲在家的举人,或者没功名的豪商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母亲受世人尊敬,说出去也有面子。
一千两换个“太孺人”有点贵,可总强过什么都没有不是?
朱万年道:“行是行,可这会儿出不去,只能先欠下了……”
陈子履哈哈大笑:“谁说咱们出不去。”
说着,扬了扬黄龙的回信,又道:“现下,咱们的使者来去自如。本宪的奏疏和题本,十天就能送到御前。”
朱万年顿时大喜:“苏均回来了?”
“嗯,他等了两天潮水,昨夜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