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年从兵备道署离开时,脑袋迷迷糊糊的,感觉坠入了梦中。
早前陈子履连发布告,不许百姓随意出城,尤其是有功名的缙绅,一律严禁逃离。
为申明晓谕,不惜动用刀兵,得罪权贵。
就连四品同僚求情,也不给面子,让府学生员去阻拦。
接着,陈子履又低价强征粮储,推行限粮之策。哪怕全城怨声载道,也不为所动。
朱万年非但没有反对,反而鼎力相助,一直辅佐陈子履施政。
因为他觉得《周礼》说得对,去疴要下猛药,治乱必须重典。
没有种种铁腕,就没有莱州的井然有序,就没法抵御叛军攻城。不这样做,城池早就被叛军攻破了。
然而这一次,朱万年是彻底懵了,想不通是非曲直。
早前不让缙绅自行逃命,现下却收钱送人出城,不算出尔反尔吗?
一千两一张船票,不算趁人之危吗?
如此高价宰人,到底算勒索呢,还是强抢呢?
还有,他身为莱州知府,居然去做掮客,与牙商何异?朝廷的体统,命官的威仪何在?
做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情,不算有辱斯文吗?
可是……不这样干,还能去哪里筹集军费呢?
陈兵宪不听劝告,丝毫没有削减开支的意思,还坚称花钱才能提振士气,提振士气才能打胜仗,打胜仗就是最大的节省。
所以,只要叛军发起强攻,每天至少一万两开销。
每天一万两啊!
要知道,莱州府一年赋税才三万多两。
一年来府衙劝捐五次,情面都用光了,诗都吟烂了,才募到五六万两捐赠。
总计十万两银子,十天就能打光——事实上,前几天已经花掉大半,账上不剩几毛钱。
倘若没有其他进项,下次叛军来袭,恐怕连三天都支撑不住。
一句话,若还想按陈子履的法子守城,必须尽快搞钱,想尽一切办法筹集银两。
募捐已经行不通,可不就剩下敲诈勒索了?再往下,恐怕还要抢劫呢……
朱万年回到府衙反复斟酌,迟迟拿不定主意。
一时想着,还是守城要紧;一时又想着,不能继续纵容陈子履大手大脚。
直至太阳落山,才找来铁杆心腹吴泽,半遮半掩地提起此事。
“你们说,真有人愿意花一千两出城吗?”
“怎么没有?若真能把人送到天津,莫说一千两,就是二千两,也有人肯出。”
吴泽见过潜水船,一下就猜到了实情,脸上满是兴奋。
他掰起手指,列举了十几个人名,全是莱州城有名的豪商大户。
个个身家亿万,腰缠万贯。
城墙倒塌之后,这些人反复来府衙打听,府台有没有破敌良策,城池到底还能撑多久。
不少人反复暗示,倘若官兵打算突围,务必通知他们。他们愿意出钱,请官兵保护他们一起走。
吴泽深知上头没有突围的打算,所以早前懒得回应,也没向朱万年禀报。
这会儿说到生意,一下就想起来了。
吴泽叹道:“若真能全家送抵天津,花费一万两,他们应该是愿意的。可惜潜水船似乎不大可靠,拿命来冒险,又有点为难了。”
朱万年听得满不是滋味,因为那十几个人,他也是认识。
每次募捐都随大流,或三五百两,或二三百两。不能说扣扣搜搜,只能说不太大方。
不禁心想,那些人不愿意出钱守城,却愿意出钱逃命,真是鼠目寸光,可恶至极。
“他**,这种人的钱,不坑白不坑。兵宪的主意,倒有可取之处。”
朱万年一下想通,于是不再客气,命吴泽以个人之名,偷偷与那些人接触。
第一条,潜水船是军中机密,事先不能让他们知道。
第二条,要找嘴巴严实的,绝对不能到处传。
吴泽道:“小的省得。我就说,军中打通了路子,每隔几天便有一队使者去天津。临上船那天,就由不得他们了。”
“嗯,就这么办。”
-----------------
陈子履想出收钱送人的主意,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管他有枣无枣,先打一竿子再说。
反正暂时没有军火可运,赚一点是一点。
没想朱万年非常得力,亨利号还没造好呢,就凑满了五个人。
五个人的身份还挺驳杂的,陈子履看得兴致盎然。
其中一个是本地商号的二掌柜,据说天津那边有急事要办,必须尽快前往。
还有两个是缙绅大户的家仆,一问理由,都说要去探亲访友。
陈子履有点不理解,什么亲友值得花一千两采访,细细一想恍然大悟,这是在帮主家打前站呢。
确认安全了,再让主家分批启程,省得一锅端。
一个是缙绅之家的嫡子,说是婚期到了,必须按约接亲完婚。子曰,人无信而不立云云。
最后一个是恰好被困的外地豪商,说什么也不愿呆在莱州了,什么风险都愿意冒,就希望马上回家。
总而言之,五个人各有各的借口,唯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愿意花一千两出城。
朱万年刚开始还犹犹豫豫,这会儿倒是想通了。
反倒抱怨起来,三天才找到五个人,似乎没有想象中赚钱。早知道二千两一趟,利润能翻一倍。
陈子履却不以为然,认为第一趟就能跑满载,已经很不错了。
一艘潜水船的造价,拢共不到一百两,却能赚五千两。
跑一趟的利润,便超过本金的五百成,远比耿仲明走私辽参赚钱。
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了,知足吧。
陈子履道:“做生意一定要讲诚信,说过一千两,就一千两。第一趟跑完,有了回头客,那就好办了。”
他想到就干,让孙二弟跑一趟火器局,吩咐工匠把船舱造得舒适一些。
座位要包上最软的羊皮,手边支个小桌板,方便放个水杯、酒杯什么的。
如有可能,在侧舷开个玻璃窗,令舱内不要显得那么局促憋屈——太麻烦就算了。
另外多准备木料和铁器,造完这艘立即造下一艘,最少造三艘。
最后,陈子履向吴泽吩咐道:“你留意一下,看看还有哪些人想走。不过一定要保密,若被细作探知内情,那就谁也出不去了。”
吴泽点头会意:“小的明白。”
陈子履道:“要端着,不要涨价,也不要降价。嗯,他们私下塞你钱,你就自己收了,就当是佣金。”
吴泽满头大汗,急道:“这是军费,小的哪里敢私藏。”
陈子履不以为然道:“佣金还是要的。五十两一个人头,怎么样?不够还可以谈。”
朱万年在旁听得七窍生烟,忍不住问道:“那本府的佣金呢?怎么算?”
-----------------
几天之后,潜水船“亨利号”如期完工。
因为是第二艘,比第一艘完善多了,装上了滚珠轴承,装上了更省力的脚踏,并且更加坚固灵活。
正如陈子履所设计的那样,比鹦鹉螺号大一倍,拥有八个座位——没有舷窗和小桌板。
五个客人蒙着眼被送进船舱,坐上羊皮软垫,稀里糊涂中,就到了芙蓉岛。
然后登上东江快船,径直驾往天津。
再之后,莱州水门每两天开一次,断断续续又送走了几个人。
苏均每天来回穿梭,把十余里河道摸了个滚瓜烂熟,达到了闭着眼睛都能走的地步。
坐不满人的时候,他就带上副手学习掌舵,为下一艘潜水船准备舵手。
时间一晃而过。
崇祯五年六月初五,第一批客人的五封亲笔回信,终于送回莱州。
这些回信带着各家的暗记,足以证明路途安全,主家可以放心。
于是,吴泽聚拢的那个小圈子,一下炸了锅。
几乎每户人家都报上了名额,三至五个,还有七个的。家族越兴旺,要走的人越多。
有一个豪爽的大户,甚至愿意出整整二万两,请求吴泽把他的一家十五口,分三批全部送到天津去。
钱不是问题,尽快出发,越快越好。
要知道,在这段时间里,城墙又被轰塌了一段。
官兵固然英勇,可再英勇,也挡不住大炮呀。
叛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形势越来越不安定,还是早走为妙。
反正他们最大的财富,是功名、人脉和土地,并不是浮财。
只要确定可以逃生,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守城,多少钱他们都愿意出。
总而言之,在莱州的富豪圈里,吴泽名气是越来越大。
尽管只有少数人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谁都知道吴泽神通广大,能把人安全送到天津去。
于是,一些奇奇怪怪的要求,也随之被提出。
譬如说,有人愿意出两份钱,带上一些贵重的行李。
或者三个人占五个位置,他们不想自家女眷和外人接触。
甚至有人愿意付一笔钱,让吴泽帮忙看顾莱州城内的产业。
看在钱的份上,陈子履对这些要求是有求必应,就连范楷提出要走,他也没有拦着。
就这样,三艘潜水船周而复始地启航,每日发车。
短短一个月之内,竟在叛军的眼皮子底下,送走了八十多个缙绅豪商,或者他们的家眷子女。
轻轻松松,就为守军筹到了十万两军费。
陈子履看到总账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分,送人去天津,比送人去火星还牛啊!
早前陈子履连发布告,不许百姓随意出城,尤其是有功名的缙绅,一律严禁逃离。
为申明晓谕,不惜动用刀兵,得罪权贵。
就连四品同僚求情,也不给面子,让府学生员去阻拦。
接着,陈子履又低价强征粮储,推行限粮之策。哪怕全城怨声载道,也不为所动。
朱万年非但没有反对,反而鼎力相助,一直辅佐陈子履施政。
因为他觉得《周礼》说得对,去疴要下猛药,治乱必须重典。
没有种种铁腕,就没有莱州的井然有序,就没法抵御叛军攻城。不这样做,城池早就被叛军攻破了。
然而这一次,朱万年是彻底懵了,想不通是非曲直。
早前不让缙绅自行逃命,现下却收钱送人出城,不算出尔反尔吗?
一千两一张船票,不算趁人之危吗?
如此高价宰人,到底算勒索呢,还是强抢呢?
还有,他身为莱州知府,居然去做掮客,与牙商何异?朝廷的体统,命官的威仪何在?
做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情,不算有辱斯文吗?
可是……不这样干,还能去哪里筹集军费呢?
陈兵宪不听劝告,丝毫没有削减开支的意思,还坚称花钱才能提振士气,提振士气才能打胜仗,打胜仗就是最大的节省。
所以,只要叛军发起强攻,每天至少一万两开销。
每天一万两啊!
要知道,莱州府一年赋税才三万多两。
一年来府衙劝捐五次,情面都用光了,诗都吟烂了,才募到五六万两捐赠。
总计十万两银子,十天就能打光——事实上,前几天已经花掉大半,账上不剩几毛钱。
倘若没有其他进项,下次叛军来袭,恐怕连三天都支撑不住。
一句话,若还想按陈子履的法子守城,必须尽快搞钱,想尽一切办法筹集银两。
募捐已经行不通,可不就剩下敲诈勒索了?再往下,恐怕还要抢劫呢……
朱万年回到府衙反复斟酌,迟迟拿不定主意。
一时想着,还是守城要紧;一时又想着,不能继续纵容陈子履大手大脚。
直至太阳落山,才找来铁杆心腹吴泽,半遮半掩地提起此事。
“你们说,真有人愿意花一千两出城吗?”
“怎么没有?若真能把人送到天津,莫说一千两,就是二千两,也有人肯出。”
吴泽见过潜水船,一下就猜到了实情,脸上满是兴奋。
他掰起手指,列举了十几个人名,全是莱州城有名的豪商大户。
个个身家亿万,腰缠万贯。
城墙倒塌之后,这些人反复来府衙打听,府台有没有破敌良策,城池到底还能撑多久。
不少人反复暗示,倘若官兵打算突围,务必通知他们。他们愿意出钱,请官兵保护他们一起走。
吴泽深知上头没有突围的打算,所以早前懒得回应,也没向朱万年禀报。
这会儿说到生意,一下就想起来了。
吴泽叹道:“若真能全家送抵天津,花费一万两,他们应该是愿意的。可惜潜水船似乎不大可靠,拿命来冒险,又有点为难了。”
朱万年听得满不是滋味,因为那十几个人,他也是认识。
每次募捐都随大流,或三五百两,或二三百两。不能说扣扣搜搜,只能说不太大方。
不禁心想,那些人不愿意出钱守城,却愿意出钱逃命,真是鼠目寸光,可恶至极。
“他**,这种人的钱,不坑白不坑。兵宪的主意,倒有可取之处。”
朱万年一下想通,于是不再客气,命吴泽以个人之名,偷偷与那些人接触。
第一条,潜水船是军中机密,事先不能让他们知道。
第二条,要找嘴巴严实的,绝对不能到处传。
吴泽道:“小的省得。我就说,军中打通了路子,每隔几天便有一队使者去天津。临上船那天,就由不得他们了。”
“嗯,就这么办。”
-----------------
陈子履想出收钱送人的主意,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管他有枣无枣,先打一竿子再说。
反正暂时没有军火可运,赚一点是一点。
没想朱万年非常得力,亨利号还没造好呢,就凑满了五个人。
五个人的身份还挺驳杂的,陈子履看得兴致盎然。
其中一个是本地商号的二掌柜,据说天津那边有急事要办,必须尽快前往。
还有两个是缙绅大户的家仆,一问理由,都说要去探亲访友。
陈子履有点不理解,什么亲友值得花一千两采访,细细一想恍然大悟,这是在帮主家打前站呢。
确认安全了,再让主家分批启程,省得一锅端。
一个是缙绅之家的嫡子,说是婚期到了,必须按约接亲完婚。子曰,人无信而不立云云。
最后一个是恰好被困的外地豪商,说什么也不愿呆在莱州了,什么风险都愿意冒,就希望马上回家。
总而言之,五个人各有各的借口,唯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愿意花一千两出城。
朱万年刚开始还犹犹豫豫,这会儿倒是想通了。
反倒抱怨起来,三天才找到五个人,似乎没有想象中赚钱。早知道二千两一趟,利润能翻一倍。
陈子履却不以为然,认为第一趟就能跑满载,已经很不错了。
一艘潜水船的造价,拢共不到一百两,却能赚五千两。
跑一趟的利润,便超过本金的五百成,远比耿仲明走私辽参赚钱。
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了,知足吧。
陈子履道:“做生意一定要讲诚信,说过一千两,就一千两。第一趟跑完,有了回头客,那就好办了。”
他想到就干,让孙二弟跑一趟火器局,吩咐工匠把船舱造得舒适一些。
座位要包上最软的羊皮,手边支个小桌板,方便放个水杯、酒杯什么的。
如有可能,在侧舷开个玻璃窗,令舱内不要显得那么局促憋屈——太麻烦就算了。
另外多准备木料和铁器,造完这艘立即造下一艘,最少造三艘。
最后,陈子履向吴泽吩咐道:“你留意一下,看看还有哪些人想走。不过一定要保密,若被细作探知内情,那就谁也出不去了。”
吴泽点头会意:“小的明白。”
陈子履道:“要端着,不要涨价,也不要降价。嗯,他们私下塞你钱,你就自己收了,就当是佣金。”
吴泽满头大汗,急道:“这是军费,小的哪里敢私藏。”
陈子履不以为然道:“佣金还是要的。五十两一个人头,怎么样?不够还可以谈。”
朱万年在旁听得七窍生烟,忍不住问道:“那本府的佣金呢?怎么算?”
-----------------
几天之后,潜水船“亨利号”如期完工。
因为是第二艘,比第一艘完善多了,装上了滚珠轴承,装上了更省力的脚踏,并且更加坚固灵活。
正如陈子履所设计的那样,比鹦鹉螺号大一倍,拥有八个座位——没有舷窗和小桌板。
五个客人蒙着眼被送进船舱,坐上羊皮软垫,稀里糊涂中,就到了芙蓉岛。
然后登上东江快船,径直驾往天津。
再之后,莱州水门每两天开一次,断断续续又送走了几个人。
苏均每天来回穿梭,把十余里河道摸了个滚瓜烂熟,达到了闭着眼睛都能走的地步。
坐不满人的时候,他就带上副手学习掌舵,为下一艘潜水船准备舵手。
时间一晃而过。
崇祯五年六月初五,第一批客人的五封亲笔回信,终于送回莱州。
这些回信带着各家的暗记,足以证明路途安全,主家可以放心。
于是,吴泽聚拢的那个小圈子,一下炸了锅。
几乎每户人家都报上了名额,三至五个,还有七个的。家族越兴旺,要走的人越多。
有一个豪爽的大户,甚至愿意出整整二万两,请求吴泽把他的一家十五口,分三批全部送到天津去。
钱不是问题,尽快出发,越快越好。
要知道,在这段时间里,城墙又被轰塌了一段。
官兵固然英勇,可再英勇,也挡不住大炮呀。
叛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形势越来越不安定,还是早走为妙。
反正他们最大的财富,是功名、人脉和土地,并不是浮财。
只要确定可以逃生,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守城,多少钱他们都愿意出。
总而言之,在莱州的富豪圈里,吴泽名气是越来越大。
尽管只有少数人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谁都知道吴泽神通广大,能把人安全送到天津去。
于是,一些奇奇怪怪的要求,也随之被提出。
譬如说,有人愿意出两份钱,带上一些贵重的行李。
或者三个人占五个位置,他们不想自家女眷和外人接触。
甚至有人愿意付一笔钱,让吴泽帮忙看顾莱州城内的产业。
看在钱的份上,陈子履对这些要求是有求必应,就连范楷提出要走,他也没有拦着。
就这样,三艘潜水船周而复始地启航,每日发车。
短短一个月之内,竟在叛军的眼皮子底下,送走了八十多个缙绅豪商,或者他们的家眷子女。
轻轻松松,就为守军筹到了十万两军费。
陈子履看到总账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分,送人去天津,比送人去火星还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