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245章 四个小案成大案

小说: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作者:黑咖啡少糖 更新时间:2025-11-08 09:15:30 源网站:2k小说网
  贾辉自从得知内情,便彻底抛开了包袱,在莱州城天天胡吃海喝,结交朋友。

  有人给他送礼,他就手过沾油,雁过拔毛。

  有人求他帮忙办事,他就报到税务厅,让方以智、陈子龙等人决定怎么办。

  大家本来就认为贾辉是白手套,专门帮巡抚收钱的,于是小心翼翼地捧着。

  有什么赚钱的好生意,都拉着他参股的商号一起做。

  最近一个月,混得风生水起。

  他抚着胡须,得意洋洋地答道:“有个叫陈经济的铁商,竟主动找到我,说是可以按市价的七折,长期卖生铁给火器局。嘿嘿,你说这事怪不怪。”

  陈子履没好气道:“有人愿意报效朝廷,还有罪过了?废话少说,赶紧把内情道来。”

  方以智接过话茬道:“陈经济号称莱芜铁商,能从矿头那里买到很便宜的生铁。可属下查过了,他家商号并不大,在莱芜也是平价买铁。倘若七折供给火器局,他每年要亏一二千两。”

  “这么奇怪?”

  陈子履一听来了兴致。

  火器局大量制造铁壳震天雷、火铳,用铁量本就可观。最近俘虏了陆若汉等几个佛郎机人,又开始尝试浇铸野战炮,用量就更大了。

  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打通这层关系,是白手套抽三成利,供货商薄利多销的意思。

  倘若陈经济能七折拿到生铁,那他是有得赚的。反之就成了赔钱白干活,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正所谓,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亏本的买卖没人做。方以智怀疑这人是细作,是非常合理的。

  陈子履看向方以智:“你觉得这人能有什么阴谋?”

  方以智道:“火器局出入盘查严密,那几个工匠偷偷造了东西,却很难送出来。属下猜测,陈经济就是为了这个。借送铁为名,方便夹带东西。”

  陈子履听得连连点头。

  火器局树大招风,被后金细作盯上并不出奇。

  震天雷、大炮、火铳,后金自己都能造。需要花费大力气走私的,就只剩火箭炮了。

  火箭炮这玩意威力太大,三五十发就能来一波齐射,多花钱是值得的。

  也不知道细作出了什么价码,才买通了那几个工匠,真是防不胜防。

  陈子履本打算下令抓人,可仔细想想,又觉得这事好像可以利用一下。

  于是向贾辉问道:“你是怎么回的陈经济?”

  贾辉哈哈大笑:“平白无故抽两成利,我又不是**,当然先答应他。至于要不要抓人,你们看着办。”

  “很好,你先稳住他,不要太着急答应,也不要拒绝。”

  陈子履和方以智、杜存义商议了几句,又看向了沈青黛。

  沈青黛进来等了好久,快有点不耐烦了。

  接触到目光,便从袖口拿出一个信封,在手里扬了扬:“前天有人送来这个,里面是一串珠子,还挺贵重的。”

  陈子履奇道:“细作送礼,都送到你身上去了?细作要买通你来行刺我吗,真是奇哉怪哉?”

  听说沈青黛也被人收买,他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行刺。

  因为他平时身边有侍卫保护,身手还特别敏捷,轻易不会被弓箭射中。

  唯二容易被行刺的方式,要么下毒,要么在扎针治头疼的时候,忽然下重手。

  而这两样,都和沈青黛有直接关系。

  陈子履摸着下巴暗想,贼人是越来越猖狂了,往后是不是多加一队贴身侍卫。

  要知道后金在行刺方面,是出了名的厉害。

  七八年前的旅顺之战,就是因为守将张盘突遭行刺,最终一败涂地。

  后来朝廷费了好大的力气,才重新筑起了旅顺堡。

  沈青黛见陈子履又像往常一样,忽然陷入沉思,暗骂这人真是呆头鹅。

  上前几步,把手里信封放到了案前:“是不是细作送的,该怎么处置,你看着办吧。”

  陈子履拆开一看,还真是一串珠子,而且颗颗硕大浑圆,一看就知道价值必然不菲。

  拿起来细细一看,越看越觉得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陈子履顿感尴尬,连连咳了几声:“这个珠子……咳咳,挺好看的,你先留着吧。”

  沈青黛扬了扬眉头:“无功不受禄,不该我的东西,我可不要。我这次来是提醒你,山西最近开始闹瘟疫了,传得还挺快的。军中人多,你务必小心防范。”

  “瘟疫?什么瘟疫?”

  “据说是疙瘩瘟。”

  “疙瘩瘟?”

  陈子履感觉有点耳熟,连忙唤醒AI,以【山西】【疙瘩瘟】为引子查询史料。

  本以为这是小事,没想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

  原来在崇祯五、六年间,山西、陕西长期旱灾,开始饥荒不断。

  或许因为粮食不够吃,饥民开始捕捉老鼠为食,终于引起了一场长达十余年,蔓延整个北方的大鼠疫。

  尽管不知道这场鼠疫的具体规模,不过AI做出猜测,死于鼠疫的人,或许比死于屠刀之下的人还要多。

  陈子履看得头皮发麻,连忙询问沈青黛,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塘报里可没有说。

  沈青黛道:“你在外面打仗,我在京城也没有闲着,颇交了几个朋友。这种事当官的不在乎,咱们当大夫的,却不敢不在意。”

  陈子履听得连连点头。

  这沈青黛无论去到哪里,都会找一家医馆坐堂看病,或者拜访当地的医家,一天天还挺忙的。

  本想着这也是一种兴趣,也就听之任之,从不过问。

  没想到,这娘们在外头自成一派,朋友交得挺多,而且颇为有用。

  陈子履腹诽了一下,又细细问起瘟疫的事。

  原来这些大夫之间,互相都有通信,其中就有一人刚从山西回到京城,写信告诉了沈青黛。

  陈子履听说只局限于山西、豫西一带的几个县,山东还没有案例,暂时放下心来。

  答应会看紧军中,一旦发现疑似疙瘩瘟的病人,会第一时间“上报”,请沈青黛来诊治。

  沈青黛道:“听说这个病厉害的很,好几个名医都束手无策,我也不敢说一定能治好。我想着……你是一定会治的,所以才特地来问你。”

  “哦!是这样啊!”

  陈子履终于明白了,沈青黛为何特意来一趟军营。

  除了上缴珠串子之外,这是求药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