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抹夕阳。
孔有德站在登州城头,看着城外狼藉的战场,眉头皱得跟小山似的。
耿仲明、陈有时、毛承碌等将领分列左右,亦个个神情沮丧,默默叹气。
因为围城两天来,明军并没有蚁附攻城,只用红夷重炮轰击城墙,不给城里趁乱出击的机会。
登州城比莱州城坚固五倍,按理说,不轰个一两个月,休想把城墙轰塌。
然而,那些重炮原本为叛军所有,后来才被官军缴获。
莱州一战,叛军炮多,反被城头守军打得焦头烂额,只敢在一里外远射。
当时孔有德和大家说,那是因为守军地势高,胜之不武。
如今攻守易势,官兵推到一百丈近射,准头和威力立时大增。
打不塌城墙,扫荡城楼、谯楼、雉堞等城头工事,还是可以的。
打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砖石崩裂。
叛军炮兵当然以大炮反击,占尽了地利,却依旧没有官兵射得准。
这下子,连借口都被戳破了。
官军的炮手就是更加精锐,胆子更大,打得更准。
或许炮战的致命性一般,侮辱性却很强。
还时刻提醒守军一件事,官军还有更厉害的火箭炮,暂且没出手呢。
一个时辰前,线国安带着仅剩的四千骑兵出击,打算捣毁一些大炮,提振一下士气来着。
没想城外几波酣战,又被同等数量的关宁马军击败。
孔有德暂时延缓剃头,就是为了最后打一打,试一试。
不料竟是这个结果,心情自然沉到了谷底。
就在这时,城外一袭白袍跃马出阵,带着几个侍卫,向着城池缓缓而来。
转眼到了一箭之外,又顺着城墙横向疾驰,举着手里的长矛,晃动着矛尖的几颗首级。
同时放声大吼:“大明指挥佥事,团练镇援剿总兵,吴三桂在此!”
吴三桂身边几个侍卫,亦齐声吆喝起来。
“伪将方胜授首!”
“伪将曾禄授首!”
“伪将高成功授首!”
二里外列阵的官兵,这时亦齐齐怒吼起来:
“早降!早降!”
“早降!早降!”
声浪冲破云霄,直达九天之外,传到登州城头,依旧摄人心魄。
接着又是一轮火炮齐射,吴三桂继续吆喝:
“陈少保有令,擒孔贼、耿贼出降者,免死~!”
“擒贼出降免死……”
城头守军纷纷放箭,然而吴三桂身手何等了得,在一箭地之外,根本就没人射得中他。
一番左右腾挪,更显“屠鞑少年”动如脱兔,英姿飒爽。
吴三桂整整卖弄了两刻钟,直至整个巡了一遍,才在欢呼声中折返。
这一轮耀武扬威,让守城叛军士气愈发大衰:
对面兵强马壮,这边野战打不过,守城也守不住,可如何是好。
一些兵丁忍不住抱着同伴嚎啕大哭,另一些则询问身边的军官,到底还能不能受抚,或者何时出降。
这时,浑身血迹的猛将线国安,也终于被扶着回到城楼。
一见到孔有德,便扑通一声以头点地:“元帅,末将……末将尽力了呀。早前折损太多老兵了,这会儿……唉!!”
“我看到了,你先起来吧。”看着吴三桂远去的身影,孔有德一声长叹:“看来,还是只能剃头了。”
陈有时一听,再次苦起了脸:“当真非剃不可吗?”
毛承禄也道:“我倒是没什么,反正投了鞑子,迟早要剃的。可下面的人,确实不太想剃。”
就连忠心耿耿,对孔有德言听计从的线国安,亦开始求饶:
“元帅,能不能不剃头呀。再和那边说说?”
耿仲明出去了一趟,屏退了外围的士兵。
过了一会儿,才折返道:“大家都别想了。和那边说好了,咱们这边一剃头,那边立马派大军渡海,最少十个牛录马军。那可是十个牛录啊,肯定能打垮吴三桂。”
众将听到“十个牛录”四个字,不禁振奋了一些。
满洲大兵的厉害,大家都是见识过的,步军以一敌十,马军至少以一敌五。
十个牛录就是两千多人,可以打一两万明军精锐了。
关宁军算什么东西,哪次不被打得哭爹喊娘。
一旦这股力量出现在战场,这边必然士气如虹,对面必然抱头鼠窜。
只是……
如果用剃头来换,代价又太过惨重了。
能不能满洲大兵过来打一场,然后留在山东,继续逍遥快活?
耿仲明知道众将的小心思,恨恨道:“黄台……大汗是何等人物,岂会不防着这个。咱们不剃头,他们敢浮海过来吗?肯定不敢呀。换了你们是女真人,你们敢吗?”
众将无言以对。
将心比心,后金答应渡海作战,可算非常信任降将了。
为了突袭陈子履的老巢,黄台吉已经豁出去了。
再拖拖拉拉,那边一变卦,大家伙恐怕死无葬身之地。
“要不今晚劫营吧。”
线国安趴在地上,再次重重叩首:“末将再冲一回,就一回。这次不成,末将回来就剃头。”
“不行。”
孔有德看着吴三桂远去的身影,猛然站起:“你去看看外面的兵吧,哪里还有半分战意。劫营?劫个屁?恐怕一开城门,那些兵就跑过去投降了。”
说着,他“呛”的一声拔出宝剑,一手解散头上发髻,反手就割下了一大片。
孔有德厉声道:“今晚必须剃,从咱们五个开始。谁再犹豫,别怪孔某人不讲情面。”
众将大吃一惊,连忙看向左右。
猛然发现,城楼外的卫兵,不知什么时候,全换成了孔、耿的人。
他**,这是霸王硬上弓,不剃不行了呀!
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血溅五步,还是该顺从行事。
耿仲明这时也豁出去了,一把掀开头上的假发。
“我前两天就剃了,还挺凉快的,不觉得有多难为情。都剃了吧,剃了头,大家伙就有斗志了。再晚两天,恐怕就来不及了。”
线国安看着耿仲明的头顶,愣神了好一会儿。
忽然,他伏在地上嚎啕大哭,口中呜呜喊道:“儿不孝,不孝啊!”
孔有德站在登州城头,看着城外狼藉的战场,眉头皱得跟小山似的。
耿仲明、陈有时、毛承碌等将领分列左右,亦个个神情沮丧,默默叹气。
因为围城两天来,明军并没有蚁附攻城,只用红夷重炮轰击城墙,不给城里趁乱出击的机会。
登州城比莱州城坚固五倍,按理说,不轰个一两个月,休想把城墙轰塌。
然而,那些重炮原本为叛军所有,后来才被官军缴获。
莱州一战,叛军炮多,反被城头守军打得焦头烂额,只敢在一里外远射。
当时孔有德和大家说,那是因为守军地势高,胜之不武。
如今攻守易势,官兵推到一百丈近射,准头和威力立时大增。
打不塌城墙,扫荡城楼、谯楼、雉堞等城头工事,还是可以的。
打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砖石崩裂。
叛军炮兵当然以大炮反击,占尽了地利,却依旧没有官兵射得准。
这下子,连借口都被戳破了。
官军的炮手就是更加精锐,胆子更大,打得更准。
或许炮战的致命性一般,侮辱性却很强。
还时刻提醒守军一件事,官军还有更厉害的火箭炮,暂且没出手呢。
一个时辰前,线国安带着仅剩的四千骑兵出击,打算捣毁一些大炮,提振一下士气来着。
没想城外几波酣战,又被同等数量的关宁马军击败。
孔有德暂时延缓剃头,就是为了最后打一打,试一试。
不料竟是这个结果,心情自然沉到了谷底。
就在这时,城外一袭白袍跃马出阵,带着几个侍卫,向着城池缓缓而来。
转眼到了一箭之外,又顺着城墙横向疾驰,举着手里的长矛,晃动着矛尖的几颗首级。
同时放声大吼:“大明指挥佥事,团练镇援剿总兵,吴三桂在此!”
吴三桂身边几个侍卫,亦齐声吆喝起来。
“伪将方胜授首!”
“伪将曾禄授首!”
“伪将高成功授首!”
二里外列阵的官兵,这时亦齐齐怒吼起来:
“早降!早降!”
“早降!早降!”
声浪冲破云霄,直达九天之外,传到登州城头,依旧摄人心魄。
接着又是一轮火炮齐射,吴三桂继续吆喝:
“陈少保有令,擒孔贼、耿贼出降者,免死~!”
“擒贼出降免死……”
城头守军纷纷放箭,然而吴三桂身手何等了得,在一箭地之外,根本就没人射得中他。
一番左右腾挪,更显“屠鞑少年”动如脱兔,英姿飒爽。
吴三桂整整卖弄了两刻钟,直至整个巡了一遍,才在欢呼声中折返。
这一轮耀武扬威,让守城叛军士气愈发大衰:
对面兵强马壮,这边野战打不过,守城也守不住,可如何是好。
一些兵丁忍不住抱着同伴嚎啕大哭,另一些则询问身边的军官,到底还能不能受抚,或者何时出降。
这时,浑身血迹的猛将线国安,也终于被扶着回到城楼。
一见到孔有德,便扑通一声以头点地:“元帅,末将……末将尽力了呀。早前折损太多老兵了,这会儿……唉!!”
“我看到了,你先起来吧。”看着吴三桂远去的身影,孔有德一声长叹:“看来,还是只能剃头了。”
陈有时一听,再次苦起了脸:“当真非剃不可吗?”
毛承禄也道:“我倒是没什么,反正投了鞑子,迟早要剃的。可下面的人,确实不太想剃。”
就连忠心耿耿,对孔有德言听计从的线国安,亦开始求饶:
“元帅,能不能不剃头呀。再和那边说说?”
耿仲明出去了一趟,屏退了外围的士兵。
过了一会儿,才折返道:“大家都别想了。和那边说好了,咱们这边一剃头,那边立马派大军渡海,最少十个牛录马军。那可是十个牛录啊,肯定能打垮吴三桂。”
众将听到“十个牛录”四个字,不禁振奋了一些。
满洲大兵的厉害,大家都是见识过的,步军以一敌十,马军至少以一敌五。
十个牛录就是两千多人,可以打一两万明军精锐了。
关宁军算什么东西,哪次不被打得哭爹喊娘。
一旦这股力量出现在战场,这边必然士气如虹,对面必然抱头鼠窜。
只是……
如果用剃头来换,代价又太过惨重了。
能不能满洲大兵过来打一场,然后留在山东,继续逍遥快活?
耿仲明知道众将的小心思,恨恨道:“黄台……大汗是何等人物,岂会不防着这个。咱们不剃头,他们敢浮海过来吗?肯定不敢呀。换了你们是女真人,你们敢吗?”
众将无言以对。
将心比心,后金答应渡海作战,可算非常信任降将了。
为了突袭陈子履的老巢,黄台吉已经豁出去了。
再拖拖拉拉,那边一变卦,大家伙恐怕死无葬身之地。
“要不今晚劫营吧。”
线国安趴在地上,再次重重叩首:“末将再冲一回,就一回。这次不成,末将回来就剃头。”
“不行。”
孔有德看着吴三桂远去的身影,猛然站起:“你去看看外面的兵吧,哪里还有半分战意。劫营?劫个屁?恐怕一开城门,那些兵就跑过去投降了。”
说着,他“呛”的一声拔出宝剑,一手解散头上发髻,反手就割下了一大片。
孔有德厉声道:“今晚必须剃,从咱们五个开始。谁再犹豫,别怪孔某人不讲情面。”
众将大吃一惊,连忙看向左右。
猛然发现,城楼外的卫兵,不知什么时候,全换成了孔、耿的人。
他**,这是霸王硬上弓,不剃不行了呀!
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血溅五步,还是该顺从行事。
耿仲明这时也豁出去了,一把掀开头上的假发。
“我前两天就剃了,还挺凉快的,不觉得有多难为情。都剃了吧,剃了头,大家伙就有斗志了。再晚两天,恐怕就来不及了。”
线国安看着耿仲明的头顶,愣神了好一会儿。
忽然,他伏在地上嚎啕大哭,口中呜呜喊道:“儿不孝,不孝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