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g!”
又是一声清脆的响声。
声音虽然不大,却足够让人警醒起来。
孔有德跑到指挥台前沿,对下面的匪兵吼道:“是谁在敲东西?是不是在锤大炮?。”
这会儿匪兵们正在装卸大炮,吆喝忙活呢。
眼见主帅忽然发怒,所有人都不禁错愕,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
耿仲明也听到了声音,连忙提醒众人:“看看是不是有细作……”
“duang!”
又是一声清脆。
场面实在太安静,几乎所有人都听到了。
几个匪兵刚好站在船舷外侧,于是顺着敲击的声音,探头向下张望。
天边早就泛起鱼肚白,光线虽然微弱,却足够看清人影。
一个匪兵失声叫了起来:“看!下面好像有水鬼。”
孔有德顺着手指的方向,快步跑到指挥台外侧向下望。
六目互相对视,都愣住了。
孔有德不敢相信,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在两三丈之外,竟还有细作在搞鬼。
“他们在干什么?”
“在凿船吗?”
这艘船是登州水师的旗舰,原名灭虏号,用料上乘,极其坚固。
孔有德选它为座驾,就是因为更安全。
他知道水鬼没有半个时辰,休想凿出哪怕一个小洞。所以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恐惧,而是愤怒。
被羞辱的愤怒。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陈子履小儿,你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了。”
几个月来,痛失大好局面的沮丧,连续战败的羞辱,以及被迫投鞑的无奈……
这一刻,全部涌上心头。
他心中的愤怒,也终于达到了顶点:“抓住他们!给老子抓住他们。”
“duang!”
王大壮猛地往下一锤,钢钉再度嵌入半寸。
也就在这时,苏均也终于把绳索穿入钢钉侧边的环中,大吼一声“走啊”,便拉着王大壮向船尾游去。
“大壮,快游啊!”
两人拼了命的划水,几息之间,便躲入了船尾的暗处。
苏均体力较好,扶着瞭望舱顶,首先攀上了潜水船。
然而王大壮实在太累,脚实在太软了,仓促之间,竟连续落水了两次。
岸边匪兵得到提醒,终于顺着动静,发现了他们。
“水鬼在这里,放箭,快放箭!”
“大壮,快爬呀。”
苏均抓着王大壮的手,用尽全身力气往上扯。
哪知用劲太猛,王大壮拉上来了,自己却向后摔了下去。
这时,王二壮刚把点燃的火药桶扔到水里,利用绳索和钢钉上的扣环,拉到了战船边上。
看到同伴掉落水中,他大吼一声“苏秀才”,便伸手去拉。
“咻咻咻”,数支利箭破空袭来,其中一支射入了苏均的后背。
王二壮把人拉上了舱顶,向舱内一声大吼:“马上就要爆了,快走,快踩啊!”
舱内的三个士兵早就做好了准备,一听到命令,立即疯狂踩了起来。
随着螺旋桨快速转动,潜水船也缓缓开动,加速驾离船尾。
匪兵哪里见过这种奇怪船只,大惊之余,连忙再度挽弓急射。
一时间箭如雨下,向正在入舱的三人射去。
也就在这时,其他几艘潜水船也完成了任务。
“轰!”
“轰~轰!”
孔有德从侍卫手中抢过一把劲弓,对着七八丈外的“水鬼”,正瞄准呢。
转头间,便看到了这辈子的最后一幅奇景。
随着爆炸声响起,只见一条条水龙,从水里接二连三地喷出。
那些停泊在锚地,即将出发的战船,就好像纸糊的一样,瞬间被炸成了两半。
沉重的尾锚,碎裂的木板,还有倒霉的士兵,被炸得齐齐飞上半空。
威力之大,甚至掀起阵阵惊涛骇浪,向灭虏号涌来。
孔有德呆了片刻,忽然意识到,之前看到的水鬼在干什么。
他扔掉了手里的弓箭,向左右大吼一声“跑啊”,紧接着便听到了一声更大的巨响。
巨大的冲击力从他脚下冒出,连同左右侍卫,还有同样惊愕的耿仲明,一起冲天而起。
断气之前,孔有德忍不住最后一次痛骂:“陈子履你个**,气煞我也,气煞我也!”
-----------------
“成了。”
叛军战船相继爆炸的时候,天津水师也终于绕过海角,出现在登州海面。
陈子履站在指挥台上,看到水雷的威力如此巨大,也为之深深震撼。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又不禁有些遗憾。
总计派出七艘潜水船,只成功了四艘,可见仓促改良的战术,没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他旁边的周文郁,则看得眼都直了。
娘呀!
灭虏号长近百余尺,也算辽海里少有的大型战船了。
一瞬间,仅一瞬间,半个船尾就被炸上了天。
伤害如此之巨,龙骨估计都被震断了,别说继续作战,就是马上拉上船坞,恐怕也没法重新修补。
周文郁战战兢兢地问道:“这……真的只用了一百斤火药吗?”
“当然。唉,本想用二百斤来着。想着潜水船跑不快,就算了。”
周文郁呆了半天,脸上露出了无比崇敬之色,拱手道:“抚台如此之威,登莱可定也。末将佩服。”
“哈哈,好说。”
迎着猎猎的海风,陈子履伸手指向乱成一团的登州锚地,向高台上的信号兵一声大喝。
“通令全军,全速前进,全歼叛贼。”
“是,抚台。”
信号兵一个吹起呜呜号角,一个摇晃手中红旗,天津水师的二十余艘大小海船,齐齐升起满帆,向叛军水师杀去。
……
随着码头突发奇变,岸上的匪兵彻底丧失了斗志,很快,明军就杀入了登州水城。
陷落数月的登州两城,终于彻底收复,历时近一年的吴桥叛乱,终于宣告平定。
半日后,朱大典带着麾下数名,登上了蓬莱阁。
看着码头海面一片狼狈,他怎么也猜不到,这是如何做到的。
邓玘、刘良佐、刘国柱等人也看得直揉眼睛,暗恨为何不早点来参战。
没能一睹陈少保的风采,真是莫大的损失啊。
朱大典向路过的一个兵丁问道:“喂,你家抚台人呢?”
那兵丁恭敬行礼:“回禀这位上官,抚台带着天津水师,追击残寇去了……”
第二卷完。
又是一声清脆的响声。
声音虽然不大,却足够让人警醒起来。
孔有德跑到指挥台前沿,对下面的匪兵吼道:“是谁在敲东西?是不是在锤大炮?。”
这会儿匪兵们正在装卸大炮,吆喝忙活呢。
眼见主帅忽然发怒,所有人都不禁错愕,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
耿仲明也听到了声音,连忙提醒众人:“看看是不是有细作……”
“duang!”
又是一声清脆。
场面实在太安静,几乎所有人都听到了。
几个匪兵刚好站在船舷外侧,于是顺着敲击的声音,探头向下张望。
天边早就泛起鱼肚白,光线虽然微弱,却足够看清人影。
一个匪兵失声叫了起来:“看!下面好像有水鬼。”
孔有德顺着手指的方向,快步跑到指挥台外侧向下望。
六目互相对视,都愣住了。
孔有德不敢相信,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在两三丈之外,竟还有细作在搞鬼。
“他们在干什么?”
“在凿船吗?”
这艘船是登州水师的旗舰,原名灭虏号,用料上乘,极其坚固。
孔有德选它为座驾,就是因为更安全。
他知道水鬼没有半个时辰,休想凿出哪怕一个小洞。所以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恐惧,而是愤怒。
被羞辱的愤怒。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陈子履小儿,你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了。”
几个月来,痛失大好局面的沮丧,连续战败的羞辱,以及被迫投鞑的无奈……
这一刻,全部涌上心头。
他心中的愤怒,也终于达到了顶点:“抓住他们!给老子抓住他们。”
“duang!”
王大壮猛地往下一锤,钢钉再度嵌入半寸。
也就在这时,苏均也终于把绳索穿入钢钉侧边的环中,大吼一声“走啊”,便拉着王大壮向船尾游去。
“大壮,快游啊!”
两人拼了命的划水,几息之间,便躲入了船尾的暗处。
苏均体力较好,扶着瞭望舱顶,首先攀上了潜水船。
然而王大壮实在太累,脚实在太软了,仓促之间,竟连续落水了两次。
岸边匪兵得到提醒,终于顺着动静,发现了他们。
“水鬼在这里,放箭,快放箭!”
“大壮,快爬呀。”
苏均抓着王大壮的手,用尽全身力气往上扯。
哪知用劲太猛,王大壮拉上来了,自己却向后摔了下去。
这时,王二壮刚把点燃的火药桶扔到水里,利用绳索和钢钉上的扣环,拉到了战船边上。
看到同伴掉落水中,他大吼一声“苏秀才”,便伸手去拉。
“咻咻咻”,数支利箭破空袭来,其中一支射入了苏均的后背。
王二壮把人拉上了舱顶,向舱内一声大吼:“马上就要爆了,快走,快踩啊!”
舱内的三个士兵早就做好了准备,一听到命令,立即疯狂踩了起来。
随着螺旋桨快速转动,潜水船也缓缓开动,加速驾离船尾。
匪兵哪里见过这种奇怪船只,大惊之余,连忙再度挽弓急射。
一时间箭如雨下,向正在入舱的三人射去。
也就在这时,其他几艘潜水船也完成了任务。
“轰!”
“轰~轰!”
孔有德从侍卫手中抢过一把劲弓,对着七八丈外的“水鬼”,正瞄准呢。
转头间,便看到了这辈子的最后一幅奇景。
随着爆炸声响起,只见一条条水龙,从水里接二连三地喷出。
那些停泊在锚地,即将出发的战船,就好像纸糊的一样,瞬间被炸成了两半。
沉重的尾锚,碎裂的木板,还有倒霉的士兵,被炸得齐齐飞上半空。
威力之大,甚至掀起阵阵惊涛骇浪,向灭虏号涌来。
孔有德呆了片刻,忽然意识到,之前看到的水鬼在干什么。
他扔掉了手里的弓箭,向左右大吼一声“跑啊”,紧接着便听到了一声更大的巨响。
巨大的冲击力从他脚下冒出,连同左右侍卫,还有同样惊愕的耿仲明,一起冲天而起。
断气之前,孔有德忍不住最后一次痛骂:“陈子履你个**,气煞我也,气煞我也!”
-----------------
“成了。”
叛军战船相继爆炸的时候,天津水师也终于绕过海角,出现在登州海面。
陈子履站在指挥台上,看到水雷的威力如此巨大,也为之深深震撼。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又不禁有些遗憾。
总计派出七艘潜水船,只成功了四艘,可见仓促改良的战术,没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他旁边的周文郁,则看得眼都直了。
娘呀!
灭虏号长近百余尺,也算辽海里少有的大型战船了。
一瞬间,仅一瞬间,半个船尾就被炸上了天。
伤害如此之巨,龙骨估计都被震断了,别说继续作战,就是马上拉上船坞,恐怕也没法重新修补。
周文郁战战兢兢地问道:“这……真的只用了一百斤火药吗?”
“当然。唉,本想用二百斤来着。想着潜水船跑不快,就算了。”
周文郁呆了半天,脸上露出了无比崇敬之色,拱手道:“抚台如此之威,登莱可定也。末将佩服。”
“哈哈,好说。”
迎着猎猎的海风,陈子履伸手指向乱成一团的登州锚地,向高台上的信号兵一声大喝。
“通令全军,全速前进,全歼叛贼。”
“是,抚台。”
信号兵一个吹起呜呜号角,一个摇晃手中红旗,天津水师的二十余艘大小海船,齐齐升起满帆,向叛军水师杀去。
……
随着码头突发奇变,岸上的匪兵彻底丧失了斗志,很快,明军就杀入了登州水城。
陷落数月的登州两城,终于彻底收复,历时近一年的吴桥叛乱,终于宣告平定。
半日后,朱大典带着麾下数名,登上了蓬莱阁。
看着码头海面一片狼狈,他怎么也猜不到,这是如何做到的。
邓玘、刘良佐、刘国柱等人也看得直揉眼睛,暗恨为何不早点来参战。
没能一睹陈少保的风采,真是莫大的损失啊。
朱大典向路过的一个兵丁问道:“喂,你家抚台人呢?”
那兵丁恭敬行礼:“回禀这位上官,抚台带着天津水师,追击残寇去了……”
第二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