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267章 小岛乱成一锅粥

小说: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作者:黑咖啡少糖 更新时间:2025-11-08 09:15:30 源网站:2k小说网
  “济州岛本就适宜养马,太祖年间,一年进贡上千匹呢。”

  林杰带回来二十几匹马,陈子履走出山洞,左摸摸、右看看,细细端详。

  这里的水草确实丰美,马匹吃得很肥。

  不过岛上没有马种流入,长期近亲繁殖,比蒙古马略矮一点点。

  “有马就能走得更远了。明天开始扩大搜索,打探方圆八十里敌情。”

  “已经去了。”

  林杰说起买**经过,又是一阵眉飞色舞。

  原来,那个村落全是官营奴婢,专为李朝养马,每年要上缴五匹战马,十五匹挽马。

  养死一匹马,献上马肉,赔三两银子。

  如果连马肉都没有,则需要赔偿五两,否则就要挨板子。

  这会儿林杰去买,或八两一匹,或十两一匹,乐得那些村民合不拢嘴。

  林杰兴奋道:“十两一匹上等战马,可真便宜啊。我听说边关买蒙古马,近年都十五、二十两了。”

  “要不怎么会有人走私。”

  陈子履**着马头,对“十两很便宜”的说法有点不以为然。

  要知道在大同等地,蒙古马买来就能骑,哪怕跋涉几百里,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济州马则完全不同,需要用船转运,才能为大明所用。

  且不说遇到风浪尸骨无存,单说往返运费,就是一项损耗。

  以十两一匹大量贩卖,恐怕会亏到连裤衩都不剩。

  不过……

  倘若专供登州使用,便可减少转运路途。

  增加往返次数,摊平开支,倒比去边关买马便宜一些。再压压马价,就节省更多了。

  况且这里水草丰美,一年千来匹,两三年就能组建一营骑兵。

  比起时有时无的蒙古马,又稳定太多了。

  李九成为什么反叛来着,带着银子没买到马,担心获罪嘛。

  想到这里,陈子履不禁动起了心思,默默算了起来。

  “一匹马四年出栏,一万匹存栏,每年至少供应两千匹。嗯,应该引进西洋大马育种,再打掉走私……每年两千匹,很不少啊。”

  正喃喃自语呢,又有两员哨探飞马返回禀报。

  “禀少保,不好了。据说南边的大静县,被一伙匪兵攻破了。还有人说,岛东来了一大群红毛鬼子。”

  “竟有此事!”

  陈子履大感惊讶。

  他早就猜到,叛军会在更靠南一点的地方登陆。

  不过他万万没想到,叛军会那么快恢复元气,并且攻下了一个县城。

  还有红毛鬼子,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莫非一阵飓风,竟把佛郎机人刮来了?

  于是询问哨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哨探细细回禀,他们买到马匹之后,立即前往更远的地方打探。

  到了一条大路,只见前往州城的难民络绎不绝。

  一问才知道,有一伙匪兵冒充后金特使,劫持了大静县令,打开了城门。

  然后超过两千土匪涌入,轻而易举便控制了城池。

  附近乡民以为那是倭寇,哪里敢逗留,于是争相逃命。

  至于红毛鬼子的消息,则是早前旌义县通报给大静县的,据说有两艘西洋船,约莫两三百人。

  周文郁听得目瞪口呆,直呼小小一个海岛,可真是热闹非凡,比春秋战国还乱三分。

  这场风暴刮得……也太神奇了些。

  “不奇怪。还有南洋前往浙江,被刮到**才获救的。佛郎机人一向走长崎航线,离这里不算远。这几年,荷兰人也来了……”

  陈子履传令下去,立即收拢搜索队,在海湾各处加强警戒。

  又拿出海图,跟周文郁等人细细讲了起来。

  原来济州岛东面约五百里,就是扶桑国的长崎。距离对马府中藩更近,仅仅四百里左右。

  对于海船来说,这点距离是很近的,和陆地上的100里没多大区别。

  一阵风暴,把本欲前往长崎的海船刮来济州岛,是绝对有可能的。

  乡民以为那伙匪兵是倭寇,看起来,多半是登州叛军。

  没想到人数超过了两千,倒有些棘手——他们遇到海难,竟剩下了那么多人?运气是真的好。

  至于红毛鬼子,别看人数少,却是悍匪的底子,实力不容小觑。

  佛郎机人还好说话一些,倘若是荷属东印度公司的人渣,就有点棘手了。

  总而言之,济州岛现下虎狼横行,要万分小心才行。

  周文郁听得头痛欲裂,问道:“那咱们该怎么办?”

  “不能坐视叛军壮大。得赶紧联络济州牧了。”

  陈子履一直没有联络高丽官府,本是担心暴露行踪,引起敌对。

  如今叛军声势浩大,不把高丽官府拉到自己这边,看来是不行了。

  于是执笔修书一封,盖上登莱巡抚的印章,命林杰为使者,亲自跑一趟济州城。

  陈子履道:“你要谨记,你可不是什么落汤鸡,而是天朝上国的特使。跟济州牧说清楚,咱们是被风暴刮来的,无意侵夺高丽国土。高丽乃大明藩属,当听天朝上官号令。如有歹心,莫怪本宪惩戒。”

  “是,抚帅。”

  林杰大声应命,带上一队护卫匆匆而去。

  陈子履也来到洞外高地,把清洗干净的大明军旗,插在土里。

  随着红旗猎猎飘扬,搜索队、搬运队陆续聚集在旗帜之下。

  士兵们以前看到红旗,没有多大感触,甚至有一些厌恶。如今在异国他乡重新看到,反倒倍感亲切。

  周文郁先通报了一遍战情,然后站到一边,等待巡抚训话。

  “将士们!”

  陈子履站在高地边上,任由海风吹拂长衫。手扶长剑,不见丝毫颓废,或者惊慌之色。

  “咱们是海难的落魄者,捡回一条命的幸运儿,咱们来到这个岛上,人生地不熟,举步维艰。可大家别忘了,咱们亦是大明的官兵,汉家的好儿郎。”

  说着,他指向大静县的方向。

  “登莱叛贼还未剿灭,明天开始,咱们得重拾武器,恢复训练。我,陈子履今天向大家伙保证,一定带着大家击垮叛贼,修好海船,荣耀返乡。我大明官军,万胜!”

  众将士听得热血沸腾,齐齐发出怒吼。

  “大明威武,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