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家兄弟提供的情报很有用,故事也很完整。
然而朴家受**牵连,可见祖辈、父辈都是支持光海君的一派臣子。
他们与赵范日一样,同为天涯沦落人,却主动揭老底,似乎有一点不合理。
谨慎起见,陈子履开启了AI测谎,又细细问起他们的动机。
原来朴家兄弟抵达济州岛后,也曾找过赵范日,却连面都没见上,反被其管家奚落了一番。
说什么,岛上奴婢都是官宦之后,优待不了那么多云云。
这个答复有点残忍,却是人之常情。
毕竟林父只是小官,在光海君派系无足轻重,炮灰一般的角色。
如今失了官职,自身两个半大小孩,自然没有利用的价值。
朴德欢因此心怀怨恨,看到林杰鞭打监营,便起了打击报复,告密投靠之心。
要求也很简单,希望王师把他哥俩带回大明,脱离奴籍。
朴德欢用蹩脚的汉话道:“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他不仁、我不义,草民恳请天朝上官成全。”
“嗯,这句古话说得很对。既然你仰慕大明,大明自然不会亏待于你。先去吃顿饱饭吧。”
陈子履挥手让朴家兄弟退下,又思索良久。打定主意之后,才召集大伙儿商议军情。
众将听完朴德欢的供述,直呼不可思议,纷纷痛骂光海君、赵范日等人是白眼狼。
大明掏空了国库,死了那么多人,才替高丽赶走倭寇,存亡绝继。
没想这份恩情,换来的竟是怨恨。
抗倭援朝才过去二十多年啊,高丽人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不册封怎么了,你个杀弟幽母的不孝子,大明没打你就很客气了。
陈子履道:“并非个个高丽人都是如此,还是有几个识相的。”
接着,他说起现任国主李倧,对大明大体恭谨,比光海君强多了。
高丽迷途知返,善莫大焉。
可惜辽东道路断绝,皮岛、登州相继大乱,觉华航线又凶险,两国难免联络不畅。
这次大家伙来到济州岛,正是交往的好时机。
若能说服高丽国主,促成两国联手围剿后金,这趟就没白来。
众将听得大感危难。
如果高丽上下都很可恶,那么打就打了。扬我国威,陛下想来不会太怪罪。
带上两国关系,似乎又不方便动手。
毕竟丢了城池,高丽人不可能咽下这口气。来回告状扯皮,关系怎么会好呢。
可来都来了,看着就要到手的肉,不吃又说不过去。
周文郁道:“那咱还攻城吗?”
“打,当然要打。非但要打,咱们大打特打,把整个岛占下来。这里是好地方啊,那么多马,啧啧。不过……光赵范日态度不恭,这个罪名还不太够。咱们得给他加一些。”
周文郁愈发迷茫:“加一些?怎么加?”
陈子履哈哈大笑:“那还不简单。赵范日勾结倭寇、谋害王师,意图献岛。咱们忍无可忍,这才拨乱反正,替高丽国主惩戒叛贼。怎么样,这个说法还不错吧?”
众将听得目瞪口呆。
倭寇多半是登州叛军,说到底是大明自家的事,怎么和赵犯日扯上关系了?
所谓谋害王师、意图献岛之说,更是没影的事……这不是栽赃嫁祸吗?
细细一想,好像又说得通。
倘若击败这两股人马,把整座岛都收入囊中,怎么说不行?
抚台果然是县官出身,这一手玩得可真溜呀。
陈子履似乎看出大家说想,再次哈哈大笑:“你们莫非以为,本宪罗织罪名?怎么可能,本宪可是个好官。”
说着,又给众将列举了几个可能性。
不是勾结叛军,就是勾结倭寇,两者必中其一。
陈子履不知道孔有德已经死了,说完又叹道:“你们想想,赵范日这么嚣张,岂非没有后盾?只是不知道,孔贼给了他什么好处。看着吧,咱们迟早抓到他的把柄。”
-----------------
另一边,赵范日听说明军来袭,肠子都晦青了。
他早前想着,明军遭遇那么大的风暴,顶多幸存一两条船,一两百个乞丐。
用不了几天,就会被后金军剿灭。
不料一下子冒出来那么多人,且士气高昂,不见疲态。
一千多正规军啊,而且是大明的正规军,不是倭寇能比的。
万一守不住城池,还谈什么复国,什么大业。
早知如此,就该先客气一番,坐等两股人马自相残杀了。
赵范日背着手踱来踱去,一时愁眉苦脸。
几个校官倒比较乐观,安慰赵范日,既发动了千余奴婢,就不会那么容易失陷城池。
两边人数差不多嘛,坚守三个月还是可以的,最少两个月。
明军没有粮草,坚持不了几天,等全罗道的援军一来,只能灰飞烟灭。
“蠢才,能禀报朝廷,我还担忧吗?大不了开城投降,陈子履还会砍了我怎么的?”
赵范日心里暗骂一句,又思索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先让校官们退下,然后找来心腹家奴崔正恩,细细嘱托了一番。
“你去告诉陈天使,还有陈将军、毛将军,让他们带兵来会剿海贼……”
崔正恩大吃一惊,连忙劝道:“家主三思!这事被朝廷知道了,可是杀头的大罪啊。这事干完,咱们就没退路了。”
“退路?到了这个时候,还谈什么退路。莫非……你对陛下有二心?”
“小的不敢。只是陈天使没带官印文书,是不是大金特使还不知道呢。贸然相信他,会不会太冒险了?”
“成大事,岂有不冒险之理。放心吧,陈一敬说的就是满洲话,说起黄台吉的相貌,分毫不差……”
赵范日想起当年出使后金,与黄台吉相谈甚欢,又坚定了三分。
“陛下能不能复辟,就看大金的了,这条船咱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你准备准备,马上走小路去报信。”
崔正恩只是家奴,当然没法左右家主的决定,只好挑了几匹好马,连夜带上几个随从出发。
明军在城南,于是他走了城东的小路,打算绕岛一圈前往大静县城。
没想出了城没多久,便听到“咻咻咻”的几声,几个随从应声而倒。
几个明军大汉从道旁杀出,口中大喊:“杀呀!”
然而朴家受**牵连,可见祖辈、父辈都是支持光海君的一派臣子。
他们与赵范日一样,同为天涯沦落人,却主动揭老底,似乎有一点不合理。
谨慎起见,陈子履开启了AI测谎,又细细问起他们的动机。
原来朴家兄弟抵达济州岛后,也曾找过赵范日,却连面都没见上,反被其管家奚落了一番。
说什么,岛上奴婢都是官宦之后,优待不了那么多云云。
这个答复有点残忍,却是人之常情。
毕竟林父只是小官,在光海君派系无足轻重,炮灰一般的角色。
如今失了官职,自身两个半大小孩,自然没有利用的价值。
朴德欢因此心怀怨恨,看到林杰鞭打监营,便起了打击报复,告密投靠之心。
要求也很简单,希望王师把他哥俩带回大明,脱离奴籍。
朴德欢用蹩脚的汉话道:“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他不仁、我不义,草民恳请天朝上官成全。”
“嗯,这句古话说得很对。既然你仰慕大明,大明自然不会亏待于你。先去吃顿饱饭吧。”
陈子履挥手让朴家兄弟退下,又思索良久。打定主意之后,才召集大伙儿商议军情。
众将听完朴德欢的供述,直呼不可思议,纷纷痛骂光海君、赵范日等人是白眼狼。
大明掏空了国库,死了那么多人,才替高丽赶走倭寇,存亡绝继。
没想这份恩情,换来的竟是怨恨。
抗倭援朝才过去二十多年啊,高丽人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不册封怎么了,你个杀弟幽母的不孝子,大明没打你就很客气了。
陈子履道:“并非个个高丽人都是如此,还是有几个识相的。”
接着,他说起现任国主李倧,对大明大体恭谨,比光海君强多了。
高丽迷途知返,善莫大焉。
可惜辽东道路断绝,皮岛、登州相继大乱,觉华航线又凶险,两国难免联络不畅。
这次大家伙来到济州岛,正是交往的好时机。
若能说服高丽国主,促成两国联手围剿后金,这趟就没白来。
众将听得大感危难。
如果高丽上下都很可恶,那么打就打了。扬我国威,陛下想来不会太怪罪。
带上两国关系,似乎又不方便动手。
毕竟丢了城池,高丽人不可能咽下这口气。来回告状扯皮,关系怎么会好呢。
可来都来了,看着就要到手的肉,不吃又说不过去。
周文郁道:“那咱还攻城吗?”
“打,当然要打。非但要打,咱们大打特打,把整个岛占下来。这里是好地方啊,那么多马,啧啧。不过……光赵范日态度不恭,这个罪名还不太够。咱们得给他加一些。”
周文郁愈发迷茫:“加一些?怎么加?”
陈子履哈哈大笑:“那还不简单。赵范日勾结倭寇、谋害王师,意图献岛。咱们忍无可忍,这才拨乱反正,替高丽国主惩戒叛贼。怎么样,这个说法还不错吧?”
众将听得目瞪口呆。
倭寇多半是登州叛军,说到底是大明自家的事,怎么和赵犯日扯上关系了?
所谓谋害王师、意图献岛之说,更是没影的事……这不是栽赃嫁祸吗?
细细一想,好像又说得通。
倘若击败这两股人马,把整座岛都收入囊中,怎么说不行?
抚台果然是县官出身,这一手玩得可真溜呀。
陈子履似乎看出大家说想,再次哈哈大笑:“你们莫非以为,本宪罗织罪名?怎么可能,本宪可是个好官。”
说着,又给众将列举了几个可能性。
不是勾结叛军,就是勾结倭寇,两者必中其一。
陈子履不知道孔有德已经死了,说完又叹道:“你们想想,赵范日这么嚣张,岂非没有后盾?只是不知道,孔贼给了他什么好处。看着吧,咱们迟早抓到他的把柄。”
-----------------
另一边,赵范日听说明军来袭,肠子都晦青了。
他早前想着,明军遭遇那么大的风暴,顶多幸存一两条船,一两百个乞丐。
用不了几天,就会被后金军剿灭。
不料一下子冒出来那么多人,且士气高昂,不见疲态。
一千多正规军啊,而且是大明的正规军,不是倭寇能比的。
万一守不住城池,还谈什么复国,什么大业。
早知如此,就该先客气一番,坐等两股人马自相残杀了。
赵范日背着手踱来踱去,一时愁眉苦脸。
几个校官倒比较乐观,安慰赵范日,既发动了千余奴婢,就不会那么容易失陷城池。
两边人数差不多嘛,坚守三个月还是可以的,最少两个月。
明军没有粮草,坚持不了几天,等全罗道的援军一来,只能灰飞烟灭。
“蠢才,能禀报朝廷,我还担忧吗?大不了开城投降,陈子履还会砍了我怎么的?”
赵范日心里暗骂一句,又思索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先让校官们退下,然后找来心腹家奴崔正恩,细细嘱托了一番。
“你去告诉陈天使,还有陈将军、毛将军,让他们带兵来会剿海贼……”
崔正恩大吃一惊,连忙劝道:“家主三思!这事被朝廷知道了,可是杀头的大罪啊。这事干完,咱们就没退路了。”
“退路?到了这个时候,还谈什么退路。莫非……你对陛下有二心?”
“小的不敢。只是陈天使没带官印文书,是不是大金特使还不知道呢。贸然相信他,会不会太冒险了?”
“成大事,岂有不冒险之理。放心吧,陈一敬说的就是满洲话,说起黄台吉的相貌,分毫不差……”
赵范日想起当年出使后金,与黄台吉相谈甚欢,又坚定了三分。
“陛下能不能复辟,就看大金的了,这条船咱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你准备准备,马上走小路去报信。”
崔正恩只是家奴,当然没法左右家主的决定,只好挑了几匹好马,连夜带上几个随从出发。
明军在城南,于是他走了城东的小路,打算绕岛一圈前往大静县城。
没想出了城没多久,便听到“咻咻咻”的几声,几个随从应声而倒。
几个明军大汉从道旁杀出,口中大喊:“杀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