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272章 我乃蛮夷不讲理

小说: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作者:黑咖啡少糖 更新时间:2025-11-08 09:20:55 源网站:2k小说网
  “这么快就扛不住了,咱们还没射火箭弹呢。”

  陈子履与左右谈笑风生,尽量把乐观的情绪,传递给每一个将士。

  周文郁等一批军官倍受感染,也傲气起来,纷纷应和。

  “抚帅说得是,再不求和就轰他**。”

  “可惜了,真想看看火箭弹的威力。”

  “抚帅仁德,要不然,少不得火烧济州城。”

  他们不知道,陈子履带上船的五十枚火箭弹,被打进船舱的海水浸泡了大半。

  火箭弹是很精密的武器,被海水浸泡后零件变形,威力大减——原本就不太准,现在勉强发射,更不知道会飞向哪里,最好不打。

  他们只知道,既然主帅举重若轻,一定胜券在握,所以对未来也极有信心。

  接见使者的时候,个个趾高气昂,一副“便宜你了”的样子。

  求和使者一进前线营帐,便恭敬叩首,口中高呼:“草民崔正义,参见天朝上官。”

  “崔正义?”

  陈子履暗想,这不会是崔正恩的弟弟吧,于是唤醒人工智能,仔细端详对方的容貌。

  脸部特征一匹配,果然有80%的概率为亲兄弟。

  心里不禁暗暗吐槽,这弟弟的汉话说得倒好,学问比哥哥强多了。

  嗯,也不知道朴德欢那小子,把话套出来没有。

  嘴里轻咳一声,正色道:“两军交战正酣,你干什么来了?”

  “天朝上官恕罪。高丽乃大明藩属,实不该兵戎相见。赵州牧恳请贵军退兵。”

  “哈哈,哈哈,”众将哄堂大笑。

  陈子履笑道:“赵州牧也知道大明是宗主国,高丽是藩属国?”

  崔正义恭谨答道:“我国奉行事大交邻之策,侍奉上国乃正论,高丽上下无不谨记在心。”

  “那我部突遭海难,你们怎么不施以援手,反倒轰人走呀?”陈子履脸上严厉起来,“有你们这样做臣下的吗?你可知不敬大明是死罪?”

  崔正义匆匆而来,不过他汉书读得多,倒有几分急智,路上早有准备。

  听到诘难,再度伏地叩首,辩道:“天朝上官明鉴!高丽未得国书,济州未得诏令,怎么敢擅纳天兵呢?——赵州牧非敢不敬,实乃恪守臣节,恐僭越礼制啊!”

  顿了顿,又道:“岛上近年倭患频发,刁民常伪作商旅袭扰。去年全罗道曾下令严加防范。州牧奉上命而行,若因此获罪,济州上下恐不心服?”

  说完,便摆出一副“我很有理”的样子,静待在场众将反驳。

  在众将听了,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高丽虽是藩属,却是外藩,和内藩截然不同。

  但凡大事,比如说大股军队过境,先递交国书知会,也是应有之义。

  否则天天派几千兵马往返,谁也受不了。

  而国书是最高级别的书信,必须由崇祯签发,特使送达。只盖登莱巡抚印信,那叫公文,只在登莱境内有效。

  可这是海难,谁能提前预知,事先请份国书啊。

  陈子履听了这番狡辩,也大感惊讶,心想这小子脑子倒清醒,知道搬出程序正义来狡辩。

  身为举人,吊书袋可是他陈子履的强项,不用深思,就能想出几个驳斥的思路。比如说上下之礼,待客之道等等。

  不过,他一个都不打算用。

  因为一旦陷入“文斗”,必定又臭又长,官司说不定要打到汉城,甚至燕京去。这样主动权就回到了对方手里。

  使者往返奔波,一两个月就过去了。

  到最后,辨明赵范日无理又怎么样,人家口头恭敬,暗地消极应付,你也无可奈何。

  这就是打官腔,“拖”字诀,一推二五六。

  陈子履做过知县,对这一套可太熟悉了,于是漫不经心道:“既然如此,那你回去让赵范日准备准备吧,咱们接着再打。”

  崔正义一下愣住了:“您是天朝上官,怎可如此不讲理?”

  陈子履哈哈大笑:“我不是天朝上官,我蛮夷也。”

  说完便让卫兵进来,把使者轰走。

  崔正义深知两方军力悬殊,若明军敞开手脚猛攻,恐怕半天就能破城。

  到时自己成了阶下之囚,对方也没了顾忌,就更糟糕了。

  一时心急如焚,便大叫起来:“上官,上官。且慢,且慢……草民还有话说。”

  陈子履等人都拖到门口了,才抬手示意:“听听他还有什么屁放。”

  崔正义连滚带爬回来,颤声道:“上官息怒。草民冒犯上官,请上官训示。只希望莫要攻城,以免生灵涂炭。”

  “这就对了。”陈子履脸色缓和了不少:“训示没有,请求倒有一些。”

  崔正义连忙道:“不敢当,请上官吩咐。”

  “之前本抚已经遣使说过了,我部突遭海难才来到贵地。这叫紧急避险,不叫不请自来,对不对?”

  “是是,是我主怠慢,请恕罪。”

  “既然是遇险,船舶自然损毁严重,粮食自然殆尽。你们既然是地方官,就要略尽地主之谊,照顾吃喝拉撒,对不对?”

  崔正义心里不禁腹诽,在汉话里“略尽地主之谊”,是这么用的吗?

  嘴里再次应道:“是是是,我们一定尽力送些粮食过来。只是朝天浦也遭风暴肆虐,船坞损毁严重,一时半会恐怕用不了。”

  “那我们就住下了。”

  陈子履一副不着急的样子:“你们提供吃喝就好。从今天开始,每月米麦五千石,要大米、小麦,不要荞麦粗粮。肉十万斤,要牛羊肉,不要猪肉,狗肉也可以。酒三百坛……”

  他掰着手指数了起来。

  从布匹衣甲,到粮食到酒肉,从遮风避雨的营寨,到代步的马匹,衣食住行都提到了。

  除了没提歌姬舞女之外,方方面面都提到了。

  按理说,遭遇海难必然什么都缺,有这方面的要求也无可厚非。然而……用量也太大了。

  崔正义听到第一句,就差点叫了出来。

  一个月吃五千石粮食!

  大明军汉一天能吃十几斤米饭,三四斤肉?什么食量呀。那不得撑死了。

  听到一半便开始求饶:“上官恕罪,我们实在没那么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