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埠通商乃国之大事,巡抚可以提前谋划,甚至可以试行起来。
不过最终成事,还得内阁有了定论,皇帝拍板才行。
陈子履这两天就在酝酿奏疏,只等解决了荷兰人,就派一艘海船返京上奏。
没想谢三来了,正好把不方便写在奏疏的部分,一次性说清楚。
以免使者来回跑,虚耗时间,徒增麻烦。
在陈子履看来,辽海一直有个重大隐患,那就是跨海走私,通寇资敌。
商贸路线又分为几条:
一条是前往高丽,走私是为了逃检避税;
一天是前往后金,资敌卖国;
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以高丽为中间商,将货物卖给扶桑。
单说高丽这条航路,就有很多猫腻。
高丽是藩属国,对大明历来恭顺。
既然大明可以耗空国库,出兵帮他们抗击倭寇,关系好到这个地步,没道理不互通有无。
然而,历朝为了避免麻烦,只允许客商在义州、开城互市。
大明国境内内,只允许朝贡贸易。
朝贡使团带着货物而来,于会同馆挂牌出售,再买入高丽急需的货物,由使团带回国。
明廷甚至做出了规定,使臣可以携带“八包”,即八十斤高丽参。
下面的副使、随员、译官等,依次递减。
算上暗中违规夹带,每趟朝贡的贸易规模不超过一万两。
这本来没什么,毕竟义州、开城两市异常兴盛,大明商人可以去那里成交。
后来野猪皮造反,义州、开城两市不复存在,朝廷只好允许皮岛开市。
以互市的利润,补足东江镇的军饷亏空。
想得挺好,不过陈子履坚持认为,这是取乱之道。
要知道,这两百年大明商业愈发兴旺,什么都能造。皮岛互市利润是非常高的,每年至少几十万两。
军队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不是做生意。
尤其东江镇孤悬海外,朝廷鞭长莫及,让他们把持两国贸易,那不是扯蛋吗。
毛文龙在时,还算镇得住,毛文龙一死,岛上军头立时没了顾忌。
为了抢夺贸易权,不惜互相攻杀,屡屡发生兵变。
等到朝廷意识到弊端,想撤掉东江镇,已经尾大不掉,难以施行了。
比方说耿仲明,原替毛文龙理财,掌管岛上贸易往来。
毛文龙死后黄龙掌印,他发现没法从中渔利,立即凭关系走私后金。
最后牵连登州,一发不可收拾。
总而言之,军队就不应该插手商贸往来,更不能自筹军费,自成一国。
否则,再忠诚的良将,也会因为利益而腐朽,逐渐走向听调不听宣。
最后里通外国,直至叛国投敌。
陈子履想起这几年的登莱乱局,抚掌叹道:“整肃东江镇,必须从整肃中朝商贸开始,此其一。”
杨谢二人那里想得那么深,一时间脑子转不过弯来,都听得默默无语。
过了好一会儿,杨御蕃才忍不住问道:“抚帅打算以济州岛取代皮岛吗?依抚帅所言,皮岛诸将已经牵扯太深了。一旦少了这份入息,沈世魁等人恐怕会……”
谢三沉声接道:“他们会投贼。”
“得一步步来,不能一下子断掉。朝廷不给足粮饷,他们也要吃饭嘛。”
陈子履揉揉脑门,也觉得皮岛令人头疼。
那地方离后金领地太近了,投鞑方便得要死。倘若砍掉全部利润,难免有人心生邪念。
沈世魁应该不会投敌,不过,他手下的人就不一定了。
况且皮岛的距离登州更近,风向、洋流都非常合适,一下子断绝所有贸易也不太现实——那是在助长走私。
陈子履道:“济州岛不是为了取代皮岛,而是钳制。高丽所需可以继续走皮岛,不过扶桑所需,却一定要走济州。”
接着,他又讲起高丽-扶桑,高丽-后金的暗线。
皮岛的交易量那么大,单凭高丽一国,怎么用得完那么多铁锅、铁犁、布匹和药材。
盖因高丽商人购入大明货物后,会转手卖向后金,或者扶桑。
皮岛诸将或许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因为高丽商人会拿辽参到皮岛出售——不里通后金,哪来的辽参。
只是碍于利润,又不是直接通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谢三听到这里,再也绷不住了。
恨恨道:“天杀的沈世魁,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照我说,理应片板不许出海,免得东西兜兜转转,流到鞑子手里。”
“禁海说来容易,却是万万不能的。后金、扶桑都在买咱们的货,每年最少百万两。越禁利润越高,愿意铤而走险的人越多,咱们有多少战船巡海?堵不如疏啊。”
陈子履拿出几个空茶盏放在桌上,代表大明、高丽、后金和扶桑四国。
拿出几个棋子,代表常年海贸的商客。
又道:“这些人有人脉、有路子,精通算计,以商贸为生。如果朝廷禁海,他们就跑走私,杀之不绝。倘若给他们一条新路子,他们就想安心赚钱,不想冒险了。”
“抚帅说的是……东西卖往扶桑?”
“没错。我已谴使前往对马府中藩,看看他们愿不愿意联手。”
“对……对马什么藩?”
“对马府中藩。”
陈子履再次重复这个拗口的名字。
其实说来也好记,高丽和扶桑之间的对马海峡,因对马岛而得名
对马岛的金石城又叫“府中”城,联起来读就叫“对马-府中-藩”。
“对马府中藩很有意思,伪造国书、欺上瞒下,卑鄙无耻。也正因如此,高丽转手的货物,均从对马国转手卖往扶桑本土。”
陈子履拿起两颗棋子,从代表登州的茶盏出发,先前往皮岛。
一颗前往后金,一颗前往对马府中藩。
“这是以前的路线。咱们得改成这样……”
他再次拿起棋子,一颗直接从登州前往对马海峡,另一颗则揣在手心里,露出了阴险的表情。
“李倧若愿意听咱们的,往后卖往后金的东西,就被咱们控制住了。咱们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一口铁锅五两、十两银子,黄台吉若还愿意买,就让他买吧。”
不过最终成事,还得内阁有了定论,皇帝拍板才行。
陈子履这两天就在酝酿奏疏,只等解决了荷兰人,就派一艘海船返京上奏。
没想谢三来了,正好把不方便写在奏疏的部分,一次性说清楚。
以免使者来回跑,虚耗时间,徒增麻烦。
在陈子履看来,辽海一直有个重大隐患,那就是跨海走私,通寇资敌。
商贸路线又分为几条:
一条是前往高丽,走私是为了逃检避税;
一天是前往后金,资敌卖国;
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以高丽为中间商,将货物卖给扶桑。
单说高丽这条航路,就有很多猫腻。
高丽是藩属国,对大明历来恭顺。
既然大明可以耗空国库,出兵帮他们抗击倭寇,关系好到这个地步,没道理不互通有无。
然而,历朝为了避免麻烦,只允许客商在义州、开城互市。
大明国境内内,只允许朝贡贸易。
朝贡使团带着货物而来,于会同馆挂牌出售,再买入高丽急需的货物,由使团带回国。
明廷甚至做出了规定,使臣可以携带“八包”,即八十斤高丽参。
下面的副使、随员、译官等,依次递减。
算上暗中违规夹带,每趟朝贡的贸易规模不超过一万两。
这本来没什么,毕竟义州、开城两市异常兴盛,大明商人可以去那里成交。
后来野猪皮造反,义州、开城两市不复存在,朝廷只好允许皮岛开市。
以互市的利润,补足东江镇的军饷亏空。
想得挺好,不过陈子履坚持认为,这是取乱之道。
要知道,这两百年大明商业愈发兴旺,什么都能造。皮岛互市利润是非常高的,每年至少几十万两。
军队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不是做生意。
尤其东江镇孤悬海外,朝廷鞭长莫及,让他们把持两国贸易,那不是扯蛋吗。
毛文龙在时,还算镇得住,毛文龙一死,岛上军头立时没了顾忌。
为了抢夺贸易权,不惜互相攻杀,屡屡发生兵变。
等到朝廷意识到弊端,想撤掉东江镇,已经尾大不掉,难以施行了。
比方说耿仲明,原替毛文龙理财,掌管岛上贸易往来。
毛文龙死后黄龙掌印,他发现没法从中渔利,立即凭关系走私后金。
最后牵连登州,一发不可收拾。
总而言之,军队就不应该插手商贸往来,更不能自筹军费,自成一国。
否则,再忠诚的良将,也会因为利益而腐朽,逐渐走向听调不听宣。
最后里通外国,直至叛国投敌。
陈子履想起这几年的登莱乱局,抚掌叹道:“整肃东江镇,必须从整肃中朝商贸开始,此其一。”
杨谢二人那里想得那么深,一时间脑子转不过弯来,都听得默默无语。
过了好一会儿,杨御蕃才忍不住问道:“抚帅打算以济州岛取代皮岛吗?依抚帅所言,皮岛诸将已经牵扯太深了。一旦少了这份入息,沈世魁等人恐怕会……”
谢三沉声接道:“他们会投贼。”
“得一步步来,不能一下子断掉。朝廷不给足粮饷,他们也要吃饭嘛。”
陈子履揉揉脑门,也觉得皮岛令人头疼。
那地方离后金领地太近了,投鞑方便得要死。倘若砍掉全部利润,难免有人心生邪念。
沈世魁应该不会投敌,不过,他手下的人就不一定了。
况且皮岛的距离登州更近,风向、洋流都非常合适,一下子断绝所有贸易也不太现实——那是在助长走私。
陈子履道:“济州岛不是为了取代皮岛,而是钳制。高丽所需可以继续走皮岛,不过扶桑所需,却一定要走济州。”
接着,他又讲起高丽-扶桑,高丽-后金的暗线。
皮岛的交易量那么大,单凭高丽一国,怎么用得完那么多铁锅、铁犁、布匹和药材。
盖因高丽商人购入大明货物后,会转手卖向后金,或者扶桑。
皮岛诸将或许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因为高丽商人会拿辽参到皮岛出售——不里通后金,哪来的辽参。
只是碍于利润,又不是直接通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谢三听到这里,再也绷不住了。
恨恨道:“天杀的沈世魁,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照我说,理应片板不许出海,免得东西兜兜转转,流到鞑子手里。”
“禁海说来容易,却是万万不能的。后金、扶桑都在买咱们的货,每年最少百万两。越禁利润越高,愿意铤而走险的人越多,咱们有多少战船巡海?堵不如疏啊。”
陈子履拿出几个空茶盏放在桌上,代表大明、高丽、后金和扶桑四国。
拿出几个棋子,代表常年海贸的商客。
又道:“这些人有人脉、有路子,精通算计,以商贸为生。如果朝廷禁海,他们就跑走私,杀之不绝。倘若给他们一条新路子,他们就想安心赚钱,不想冒险了。”
“抚帅说的是……东西卖往扶桑?”
“没错。我已谴使前往对马府中藩,看看他们愿不愿意联手。”
“对……对马什么藩?”
“对马府中藩。”
陈子履再次重复这个拗口的名字。
其实说来也好记,高丽和扶桑之间的对马海峡,因对马岛而得名
对马岛的金石城又叫“府中”城,联起来读就叫“对马-府中-藩”。
“对马府中藩很有意思,伪造国书、欺上瞒下,卑鄙无耻。也正因如此,高丽转手的货物,均从对马国转手卖往扶桑本土。”
陈子履拿起两颗棋子,从代表登州的茶盏出发,先前往皮岛。
一颗前往后金,一颗前往对马府中藩。
“这是以前的路线。咱们得改成这样……”
他再次拿起棋子,一颗直接从登州前往对马海峡,另一颗则揣在手心里,露出了阴险的表情。
“李倧若愿意听咱们的,往后卖往后金的东西,就被咱们控制住了。咱们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一口铁锅五两、十两银子,黄台吉若还愿意买,就让他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