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次回京述职,陈子履做了很多准备。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送银子,五十万两银子,包括三十万平叛缴获,二十万两销赃款。
陈子履相信崇祯不是**,看到那么多银子,定能分辨哪一边忠贞为国,哪一边沽名钓誉,哪一边包含祸心。
另外,曹化淳等大太监也有额外打点,务求皇帝不会被风言风语影响判断。
只要皇帝坚持不动摇,下面再多御史弹劾,也影响不了战略大计。
至于其他阴谋诡计,见招拆招就是了。
陈子履是万万没想到,敌方的发难来的那么快,来得那么绝。
文臣武将屡立战功,没问题。
凯旋归来受百姓欢迎,也没问题。
可是万事讲究一个适量,太过了,就出问题了。
陈子履一踏上朝阳门大街,就唤醒了AI,监视周围的异动。生怕某个神经枪手,掏出短铳给自己来那么一下。
整齐划一的声浪响起,他意识到不对,立即加强监视,同时回溯一分钟。
得出的结论是,果然有问题。
似乎有一队人马,或者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散布在欢腾的人群之中。
随着气氛愈发热烈,他们开始振臂高呼。
老百姓正兴头上,听到这句吉利话,哪里会往深处想,立即跟着叫起来。
“陈少保,公侯万代!”
原本这只是一句普通的吉利话,会很快淹没在嘈杂之中,然而人群中有人故意带节奏,那就不同了。
他们反复叫喊,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共鸣,然后越传越广。
“陈少保,公侯万代……”
一声声吉利话,宛如一道道催命符,直击陈子履的心头。
回想陈一敬的那次阵前叫骂,才短短的十数息时间,他已是汗流浃背,浑身湿透。
他仿佛听到了崇祯的质问:
才二十五岁,就受到百姓如此爱戴,你想干什么?再过两年,声望日隆之时,你会干什么?
“好狠毒的阴谋,好犀利的诡计。”
“必须马上应对。”
“可是……该怎么应对?”
陈子履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受欢迎,比想象中还要厉害得多——就好像之前的分功,没有一点效果似的。
但他知道,一旦这种狂热蔓延开来,就再也没法制止。传入崇祯的耳中,猜忌的念头就会埋下。
因猜忌而造成的损失,恐怕比一次败仗还要大。
这就叫功高震主!
哪怕现在还不够震,但皇帝以后防着你,你的官运就差不多到头了。
短短的数息之间,陈子履脑子里转过了几个计策,最后,他硬着头皮选了其中一个。
“将士们!”
他忽然勒马驻足,举起了一只手,做了一个全队停下的手势。
随行的十几个文臣均大惑不解,而周围也因为这个异动,一下安静了下来。
大街两侧的百姓齐刷刷看向中间,那道年轻的身影。
“将士们!”
陈子履一抖缰绳,调转了马头,然后双腿一夹,向后队快步而去。
在万众瞩目中,他一面纵马快步,一面振臂高呼:“大明万岁!”
后队是陈子履的贴身卫队,几乎日日操练,自然知道主帅喊起这句,应该怎么回应。
甘宗彦举起手中武器,仰天高呼,其余一百九十九人,也同样齐声呐喊。
“大明万岁!”
“大明万岁!”
“大明万岁!”
这是两百人异口同声,比之宵小的刻意引导,自然豪迈了十倍。
声浪直冲云霄,一股激昂之情,在周围的数千百姓中回荡。
那些百姓被感染得热泪盈眶,学着登莱抚标营的样子,跟着喊了起来。
“大明万岁!大明万岁!大明万岁!”
陈子履在如潮的声浪中跑了一个来回,等周围稍稍停歇一些,又再次开口。
“保家卫国,预备唱!”
“保家卫国,保家卫国,要努力,要努力……”
自从抚标营建立,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喜唱军歌。
长途行军时、夜里宿营前,总会有军官起韵,时不时唱上一段。
据说是陈子履在贵县剿匪时所创,刻意留下的传统,有驱邪提气的功效。
因为几首军歌的旋律都特别粗犷、特别简单、特别洗脑,大家都唱得非常熟了。
可以说,随时随地,张口就来。
此时主帅挑头,大家哪里还有犹豫,立即扯起嗓子,开口唱了起来。
受到周围百姓的感染,他们唱得比平时更卖力,更起劲。
“抗击建奴,抗击建奴,莫放弃,莫放弃……”
“为大明江山社稷,向前进,向前进……”
伴随着嘹亮的军歌,队伍重新迈开脚步,向着皇宫缓缓而行。
王承恩原本觉得,百姓如此爱戴陈子履,好像有一点点不妥当。
听到抚标营齐声高呼“大明万岁”,所有不快顿时烟消云散。
天下间,哪有不臣之奸贼,会时刻提醒麾下忠于朝廷的。
如果不是耳提面命,日日训练,又哪有士兵能够张口就来,唱出如此整齐的军歌?
“嗯,忠心可昭日月,刚才我错怪他了呀!”
王承恩看着身边的陈子履,是越看越顺眼,越看越觉得这是忠贞之臣。
队伍之中,路振飞早前也有些色变,觉得陈子履的民间威望,好像也太高了些。
哪怕钱谦益、文震孟这些东林领袖,也没受过成千上万人夹道欢迎呀。
一定要类比,也就在江南的张溥,有一点比肩的可能——仅仅在复社集会时,气氛相似而已。
等到陈子履的口号一出,军歌一唱,周围不少人也跟着哼起调调,路振飞才猛然惊醒:
眼前这成千上万的贩夫走卒、黎民黔首,个个都是忠君爱国的志士呀。
“这陈子履和周延儒……或许不是**的吧?”
就这样,队伍一路向西,一直走到皇城底下。
王承恩道:“陈少保见谅,不是不让您回家歇息。陛下吩咐过了,一回城立即面圣,莫要耽搁半分。”
“王公公有劳。”
陈子履拱手应了一句,又为难地看了看身上:“一路风尘,恐怕御前失仪。”
“哈哈,少保说笑了。陛下要亲自为您接风洗尘呢,怎会嫌弃半分。”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送银子,五十万两银子,包括三十万平叛缴获,二十万两销赃款。
陈子履相信崇祯不是**,看到那么多银子,定能分辨哪一边忠贞为国,哪一边沽名钓誉,哪一边包含祸心。
另外,曹化淳等大太监也有额外打点,务求皇帝不会被风言风语影响判断。
只要皇帝坚持不动摇,下面再多御史弹劾,也影响不了战略大计。
至于其他阴谋诡计,见招拆招就是了。
陈子履是万万没想到,敌方的发难来的那么快,来得那么绝。
文臣武将屡立战功,没问题。
凯旋归来受百姓欢迎,也没问题。
可是万事讲究一个适量,太过了,就出问题了。
陈子履一踏上朝阳门大街,就唤醒了AI,监视周围的异动。生怕某个神经枪手,掏出短铳给自己来那么一下。
整齐划一的声浪响起,他意识到不对,立即加强监视,同时回溯一分钟。
得出的结论是,果然有问题。
似乎有一队人马,或者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散布在欢腾的人群之中。
随着气氛愈发热烈,他们开始振臂高呼。
老百姓正兴头上,听到这句吉利话,哪里会往深处想,立即跟着叫起来。
“陈少保,公侯万代!”
原本这只是一句普通的吉利话,会很快淹没在嘈杂之中,然而人群中有人故意带节奏,那就不同了。
他们反复叫喊,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共鸣,然后越传越广。
“陈少保,公侯万代……”
一声声吉利话,宛如一道道催命符,直击陈子履的心头。
回想陈一敬的那次阵前叫骂,才短短的十数息时间,他已是汗流浃背,浑身湿透。
他仿佛听到了崇祯的质问:
才二十五岁,就受到百姓如此爱戴,你想干什么?再过两年,声望日隆之时,你会干什么?
“好狠毒的阴谋,好犀利的诡计。”
“必须马上应对。”
“可是……该怎么应对?”
陈子履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受欢迎,比想象中还要厉害得多——就好像之前的分功,没有一点效果似的。
但他知道,一旦这种狂热蔓延开来,就再也没法制止。传入崇祯的耳中,猜忌的念头就会埋下。
因猜忌而造成的损失,恐怕比一次败仗还要大。
这就叫功高震主!
哪怕现在还不够震,但皇帝以后防着你,你的官运就差不多到头了。
短短的数息之间,陈子履脑子里转过了几个计策,最后,他硬着头皮选了其中一个。
“将士们!”
他忽然勒马驻足,举起了一只手,做了一个全队停下的手势。
随行的十几个文臣均大惑不解,而周围也因为这个异动,一下安静了下来。
大街两侧的百姓齐刷刷看向中间,那道年轻的身影。
“将士们!”
陈子履一抖缰绳,调转了马头,然后双腿一夹,向后队快步而去。
在万众瞩目中,他一面纵马快步,一面振臂高呼:“大明万岁!”
后队是陈子履的贴身卫队,几乎日日操练,自然知道主帅喊起这句,应该怎么回应。
甘宗彦举起手中武器,仰天高呼,其余一百九十九人,也同样齐声呐喊。
“大明万岁!”
“大明万岁!”
“大明万岁!”
这是两百人异口同声,比之宵小的刻意引导,自然豪迈了十倍。
声浪直冲云霄,一股激昂之情,在周围的数千百姓中回荡。
那些百姓被感染得热泪盈眶,学着登莱抚标营的样子,跟着喊了起来。
“大明万岁!大明万岁!大明万岁!”
陈子履在如潮的声浪中跑了一个来回,等周围稍稍停歇一些,又再次开口。
“保家卫国,预备唱!”
“保家卫国,保家卫国,要努力,要努力……”
自从抚标营建立,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喜唱军歌。
长途行军时、夜里宿营前,总会有军官起韵,时不时唱上一段。
据说是陈子履在贵县剿匪时所创,刻意留下的传统,有驱邪提气的功效。
因为几首军歌的旋律都特别粗犷、特别简单、特别洗脑,大家都唱得非常熟了。
可以说,随时随地,张口就来。
此时主帅挑头,大家哪里还有犹豫,立即扯起嗓子,开口唱了起来。
受到周围百姓的感染,他们唱得比平时更卖力,更起劲。
“抗击建奴,抗击建奴,莫放弃,莫放弃……”
“为大明江山社稷,向前进,向前进……”
伴随着嘹亮的军歌,队伍重新迈开脚步,向着皇宫缓缓而行。
王承恩原本觉得,百姓如此爱戴陈子履,好像有一点点不妥当。
听到抚标营齐声高呼“大明万岁”,所有不快顿时烟消云散。
天下间,哪有不臣之奸贼,会时刻提醒麾下忠于朝廷的。
如果不是耳提面命,日日训练,又哪有士兵能够张口就来,唱出如此整齐的军歌?
“嗯,忠心可昭日月,刚才我错怪他了呀!”
王承恩看着身边的陈子履,是越看越顺眼,越看越觉得这是忠贞之臣。
队伍之中,路振飞早前也有些色变,觉得陈子履的民间威望,好像也太高了些。
哪怕钱谦益、文震孟这些东林领袖,也没受过成千上万人夹道欢迎呀。
一定要类比,也就在江南的张溥,有一点比肩的可能——仅仅在复社集会时,气氛相似而已。
等到陈子履的口号一出,军歌一唱,周围不少人也跟着哼起调调,路振飞才猛然惊醒:
眼前这成千上万的贩夫走卒、黎民黔首,个个都是忠君爱国的志士呀。
“这陈子履和周延儒……或许不是**的吧?”
就这样,队伍一路向西,一直走到皇城底下。
王承恩道:“陈少保见谅,不是不让您回家歇息。陛下吩咐过了,一回城立即面圣,莫要耽搁半分。”
“王公公有劳。”
陈子履拱手应了一句,又为难地看了看身上:“一路风尘,恐怕御前失仪。”
“哈哈,少保说笑了。陛下要亲自为您接风洗尘呢,怎会嫌弃半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