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第326章 龙潭虎穴闯一闯

小说: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作者:黑咖啡少糖 更新时间:2025-11-08 09:20:55 源网站:2k小说网
  毕自严以善于理财著称,在经济方面,可谓一点就通。

  倪元璐亦才思敏捷、博闻强记,是很好的听众。

  陈子履对着一老一壮,在酒楼包厢侃侃而谈,不知不觉就是一个午后。

  相比兰台奏对的拘谨,这次可谓淋漓尽致,十分畅快。

  聊到酣畅处,又忍不住感慨,经济是一门很深奥的治国学问。

  自己只是初窥门径,未能登堂入室。

  倘若更多有识之士一起探究,集思广益,必有精进。

  别的不说,至少在“开源”方面,可以想出更多好办法。

  “经济学?经济学!”

  毕自严喃喃自语了几句,一声长叹:“老朽执掌户部数年,自问于经济一途,略有小成。今天才知道,还差得远啊!”

  又邀请陈子履得空时,不吝到毕府一趟,一起参详《赋役全书》。

  该书又名《条鞭赋役册》,是大明的田赋征收总纲。

  “一条鞭法”之后,各省府州县在“本色”“折色”上各行其是,田赋征收十分混乱。

  急需一本通行全国的《赋役全书》,作为税则依据。

  然而大明疆域太大,府州县太多,各地风土不同,产出不同,如海繁杂。

  一书以概括,自然费时费力,迟迟无法完工。

  陈子履精通经济学,若能指点一二,必大有裨益。

  还说本应登门请教,不过底稿实在太多,搬来搬去恐有遗失,只好请君登门了。

  陈子履知道《赋役全书》的重要性,于是一口答应下来,安排好时间就投帖拜访。

  从酒楼回到家中,避着二姐和族嫂,躲进了书房。

  展开宣纸,提起炭笔,对着其中一个宵小的照片,画了起来。

  他本以为,线条都是AI定好的,就像画毛笔画一样,在纸上对着描就行。

  素描嘛,谁不会呢。

  然而一番折腾之后,孙二弟掩嘴狂笑,自己目瞪口呆。

  丑,太丑了。

  明明每一笔都按着AI的指引下笔,然而得出的结果,却是一团糟糕。

  想得好好的,画出来却不是那么回事,整个一张鬼画符,认不出是人是鬼。

  至于买好的作画颜料,那就更不用说了。

  连素描都没法看,还想着上色?别糟蹋东西了。

  孙二弟笑道:“东家,我总算找到一样东西,是您不会的了。”

  “你会?你来试试?”

  “我也不会。”

  “那你笑个吊啊?嗯?”

  -----------------

  为了把脑子里的图案画出来,陈子履从绘画基础重新学。

  从空间到透视,从光影到明暗,从整体构图,到用笔技巧。

  忙活了大半夜,终于画出一幅真正的素描作品:一个鸡蛋。

  别管圆不圆,起码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了。

  至于把肖像画出来,差得太远,遥遥无期。

  自己能看到AI记录的照片,也知道该怎么下笔,但是手不听使唤。

  耶稣会那边肯定有人精通素描,但看不到照片,光靠口述作画,恐怕难以复原。

  这下彻底进了死胡同。

  想来想去没办法,只能期待锦衣卫运气好,凭着毛笔画,也能把人给找出来。

  又过一天,陈子履按约前往周府拜会。

  周文郁早在门房等着,热情得不得了,一见面就高呼“抚帅别来无恙”,“想死末将了”云云。

  这也难怪。

  周文郁仅凭歼灭登州叛军水师的功劳,就足以升任总兵。

  再加上铲除叛军残部,开疆辟土之功,就是挂印镇守一方,也绰绰有余。

  只等兵部呈递议功结果,周延儒大笔一挥,至少一个都指挥佥事。

  傍上陈子履这条大腿,升官竟能快到这个地步,不热情就有鬼了。

  陈子履和他也算患难与共,自然十分客气,一句“劳烦引路”,跟着走到了二堂花厅。

  本以为周延儒会召集七八个门生,约来几个周党骨干,提前做好了准备。

  打定主意,不管对面怎么暗示,绝不露出半分结盟之意。

  投靠就更不用说了,凭军功升上来的巡抚,背后是崇祯皇帝,其他人没有资格做靠山。

  哪知进了花厅,竟只有聊聊几人。

  行礼后一一引见,原来是周胤儒、周素儒、周奕封等几人。

  再加上周文郁这个家奴,好家伙,全是姓周的。

  不是周延儒的兄弟,就是他的子侄。

  周延儒道:“知道你不喜聒噪,没叫其他人来,全是自家人。今儿咱们只聊家常,不聊公务。”

  陈子履道:“谢阁老关怀,下官感激涕零。”

  “嗯?”周延儒假装不高兴,“既不谈公务,何须阁老、下官的称呼?”

  “这个……是。谢周世伯关怀,晚辈感激涕零。”

  “哈哈,那就对了。”

  周延儒一把抓过陈子履的手,引到下首坐好。

  果然问的都是军中逸事、海外见闻,绝口不谈朝政局势。

  其他人也很识趣,只谈风花雪月,家长里短。

  间或问起几年中秀才,几年中举人,双亲是否健在等等。

  得知陈子履父母亡故,又是一番惋惜。直呼真是不容易,竟单凭自己就考上了功名,闯下这番成就。

  周文郁这会儿官职高了,也有一个座次,间或插科打诨,倒也引得满堂大笑。

  知道的,这是封疆大吏和首辅会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寻常串门呢。

  陈子履表面应付着,心里纳了闷——难道这就是周延儒的笼络之道?

  能当上大明首辅,果然深不可测,有一套呀!

  聊了半天,大家都熟络了,周延儒又招呼后院,把几个年幼的儿子,通通带出来行礼。

  这里很有讲究。

  虽说幼子出来拜见客人,也是常见的交际礼仪之一,可一般是熟人之间,或者沾亲带故,才会这样做。

  第一次上门就表现得如此亲近,总让人觉得怪怪的。

  陈子履忍不住心想:“周延儒啊周延儒,咱俩这么熟了吗?”

  可对方是上官,自己是下官,不好意思露出异样。于是连夸带赞,捧了几个小孩一番。

  什么聪明伶俐,天资聪颖之类。

  直至起身告辞,出了周府大门,仍感觉浑身不自在。

  “龙潭虎穴就是这?到底哪里不对?这老东西,玩的是哪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