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坠子是贴身物件,对未出阁的女子来说,取下来交给年轻外男,确实不太妥当。
尽管是为了治病——没听说过戴金银首饰,竟然还会生病的。
陈子履可以猜到,何孟君现下一定很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于是不再进里屋,带着紫鹃走出小院,屏退下人,讲起了病因——铜过敏。
他告诉何吾驺,铜本没有毒,但对于特定的人而言,却是一种慢性毒药。
有些人闻不了花粉,有些人吃不了花生黄豆,有些人吃不了海鲜……
这都是与生俱来的体质,套用五行之说,就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刚刚好相克。
对铜过敏的人非常罕见,一百万个人里,或许也没有一个。
如果长期接触铜器,就会咳嗽、打喷嚏、生疹子,无缘无故呕吐等等。还会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比如玄参。
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是以没有大夫认得,没法对症治疗。
偏偏治疗咳嗽常用玄参、甘草,所以越吃越严重,产生晕厥,甚至窒息而亡。
“铜……过敏!?”何吾驺张大了嘴巴。
陈子履道:“没错。就是铜过敏,或者说铜中毒……”
接着,说起诊断的根据:
他早前就隐约想到,何孟君的病情时好时坏,多半是中毒,对某些东西过敏,或者吃了不该吃的药。
看到闺房内好几幅画作均以青色为主,八九分断定,应该是铜过敏。
因为石青、石绿等青绿色颜料都含铜,颜料越纯,浓度越高。
亲手调配颜料,含铜粉末接触手指,也会引起铜过敏。
至于金锁坠子,可能是某个丫鬟、婆子一时贪财,偷偷截下一小块,掺了一点铜再铸回原样。
不过这不重要。
因为没有人能想到,铜竟也是一种毒药,应该不是故意下毒。
熔了去除铜质,或者干脆不再佩戴就行了。
在场众人均听得目瞪口呆。
何吾驺实在很难相信,折磨女儿好几年的东西,竟是常见的铜。
闻所未闻,匪夷所思。
然而对方说得头头是道,令人不得不信服。
紫鹃则趴在地上连连磕头:“奴婢该死!小姐每次作画后,都会觉得不太舒服,奴婢还以为是太劳累之故……奴婢该死,不该让小姐亲自调颜料……”
何吾驺听到这话,再无一丝怀疑。
命其出去查一查,到底哪个没良心的,竟敢动小姐的贴身物件。
就从生怪病那年查起,伺候过的丫鬟婆子,一个都不放过。
又向陈子履叹道:“千防万防,家贼难防。世侄见笑了。”
陈子履道:“亦或打的时候就不够纯。小的时候不过敏,长大才发病,也是有的。所幸这病很好治,不再触碰铜器,身子很快就能养好。”
“就这么简单?”
“倘若五天之后没有好转,晚辈再来诊治。对了,玄参吃多了心悸,易昏厥。改用川贝、枇杷即可……”
-----------------
回到家门口,陈子履再度祭出AI,复查有没有可能误诊。
看到泛着蓝光的99%,放心了一些。
想了一下,又招呼孙二弟,从带回的红参里挑几株,立即给何府送去。
“就说每日切一小片,含在舌底即可。”
孙二弟暗暗好笑,故意道:“哪里还有上好红参了。东家忘了?京中名医馆各一株,全送出去了。”
“胡说,不是留了8株?”
“那是您自个儿吃的,每株值十两嘞。”
“让你送就送,老子不心疼,你心疼什么?”
陈子履重重地打了一个响头,让孙二弟赶紧滚,正好看到谢三带着几个手下转过巷子口,匆匆赶来。
“三哥!”
“进屋说。”
谢三脸色有点不好,进了书房,关了门,将锦衣卫几日追查的结果和盘托出。
原来进城那日,真有一股宵小作祟。
从怀中掏出一沓文书递过:“这是沿街十几家店铺的口供。”
陈子履接过一看,果然其中几份提到,七八个人鬼鬼祟祟的,一看就不像好人。
只是当日人实在太多,谁也没特别留意,还以为是公家办差呢。
锦衣卫一来盘问,这才想起可能是窃贼。
陈子履问道:“没打死人吧?”
“放心,全都是坐商,还没动刑就全招了。可惜都是生面孔,店家认不出身份,说不出一个姓名来。”
“禀报崔公公了吗?”
“说过了。”
谢三打开窗户看了几眼,确认隔墙无耳,才回头接着道:“我怀疑,多半和温体仁有关。”
“哦?何以见得?”
“前几日早上,有人给薛国观送了一包东西。然后没几日,高捷便开始弹劾你了。”
“薛国观!!”
陈子履手指敲着木案,陷入了沉思。
AI可以查阅史料,对朝堂上的派系关系,是了如指掌。
不用谢三提醒,陈子履也知道高捷、薛国观等人,都是温体仁的爪牙。
高捷领衔弹劾的第一天,这场风暴的幕后指使,已经呼之欲出了。
其实不用AI帮忙梳理关系,陈子履也能猜到。
因为在温党看来,自己和周延儒是一伙的。自己所立的每一份功勋,都在巩固周延儒的相位。
温体仁想做首辅,只能这么办。
只是万万没想到,街上捣鬼的人,与朝堂上弹劾的人,竟是两波人马——如果是一个派系,就不用把包袱放在门口了。
包袱里是什么呢?
陈子履想来想去不得要领,只好告诉谢三,不要轻举妄动。
弹劾就弹劾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谢三道:“那你往后出门,得多带几个护卫。”
“放心,我可是练过的……”
话还没说完呢,门外又传来一声禀报:“三哥,三哥,出事了。”
谢三推门而出:“怎么慌慌张张的。”
“前日咱们提审的一个店家,昨夜竟阖家上吊了。”
“什么?”谢三大吃一惊,“到底怎么回事?哪一家死了?”
“是鼎文香烛铺。那老板还留下血书,说咱们严刑逼供,是以自裁明志。顺天府移文司礼监,问这是怎么回事。”
“竟敢在锦衣卫头上动土,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尽管是为了治病——没听说过戴金银首饰,竟然还会生病的。
陈子履可以猜到,何孟君现下一定很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于是不再进里屋,带着紫鹃走出小院,屏退下人,讲起了病因——铜过敏。
他告诉何吾驺,铜本没有毒,但对于特定的人而言,却是一种慢性毒药。
有些人闻不了花粉,有些人吃不了花生黄豆,有些人吃不了海鲜……
这都是与生俱来的体质,套用五行之说,就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刚刚好相克。
对铜过敏的人非常罕见,一百万个人里,或许也没有一个。
如果长期接触铜器,就会咳嗽、打喷嚏、生疹子,无缘无故呕吐等等。还会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比如玄参。
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是以没有大夫认得,没法对症治疗。
偏偏治疗咳嗽常用玄参、甘草,所以越吃越严重,产生晕厥,甚至窒息而亡。
“铜……过敏!?”何吾驺张大了嘴巴。
陈子履道:“没错。就是铜过敏,或者说铜中毒……”
接着,说起诊断的根据:
他早前就隐约想到,何孟君的病情时好时坏,多半是中毒,对某些东西过敏,或者吃了不该吃的药。
看到闺房内好几幅画作均以青色为主,八九分断定,应该是铜过敏。
因为石青、石绿等青绿色颜料都含铜,颜料越纯,浓度越高。
亲手调配颜料,含铜粉末接触手指,也会引起铜过敏。
至于金锁坠子,可能是某个丫鬟、婆子一时贪财,偷偷截下一小块,掺了一点铜再铸回原样。
不过这不重要。
因为没有人能想到,铜竟也是一种毒药,应该不是故意下毒。
熔了去除铜质,或者干脆不再佩戴就行了。
在场众人均听得目瞪口呆。
何吾驺实在很难相信,折磨女儿好几年的东西,竟是常见的铜。
闻所未闻,匪夷所思。
然而对方说得头头是道,令人不得不信服。
紫鹃则趴在地上连连磕头:“奴婢该死!小姐每次作画后,都会觉得不太舒服,奴婢还以为是太劳累之故……奴婢该死,不该让小姐亲自调颜料……”
何吾驺听到这话,再无一丝怀疑。
命其出去查一查,到底哪个没良心的,竟敢动小姐的贴身物件。
就从生怪病那年查起,伺候过的丫鬟婆子,一个都不放过。
又向陈子履叹道:“千防万防,家贼难防。世侄见笑了。”
陈子履道:“亦或打的时候就不够纯。小的时候不过敏,长大才发病,也是有的。所幸这病很好治,不再触碰铜器,身子很快就能养好。”
“就这么简单?”
“倘若五天之后没有好转,晚辈再来诊治。对了,玄参吃多了心悸,易昏厥。改用川贝、枇杷即可……”
-----------------
回到家门口,陈子履再度祭出AI,复查有没有可能误诊。
看到泛着蓝光的99%,放心了一些。
想了一下,又招呼孙二弟,从带回的红参里挑几株,立即给何府送去。
“就说每日切一小片,含在舌底即可。”
孙二弟暗暗好笑,故意道:“哪里还有上好红参了。东家忘了?京中名医馆各一株,全送出去了。”
“胡说,不是留了8株?”
“那是您自个儿吃的,每株值十两嘞。”
“让你送就送,老子不心疼,你心疼什么?”
陈子履重重地打了一个响头,让孙二弟赶紧滚,正好看到谢三带着几个手下转过巷子口,匆匆赶来。
“三哥!”
“进屋说。”
谢三脸色有点不好,进了书房,关了门,将锦衣卫几日追查的结果和盘托出。
原来进城那日,真有一股宵小作祟。
从怀中掏出一沓文书递过:“这是沿街十几家店铺的口供。”
陈子履接过一看,果然其中几份提到,七八个人鬼鬼祟祟的,一看就不像好人。
只是当日人实在太多,谁也没特别留意,还以为是公家办差呢。
锦衣卫一来盘问,这才想起可能是窃贼。
陈子履问道:“没打死人吧?”
“放心,全都是坐商,还没动刑就全招了。可惜都是生面孔,店家认不出身份,说不出一个姓名来。”
“禀报崔公公了吗?”
“说过了。”
谢三打开窗户看了几眼,确认隔墙无耳,才回头接着道:“我怀疑,多半和温体仁有关。”
“哦?何以见得?”
“前几日早上,有人给薛国观送了一包东西。然后没几日,高捷便开始弹劾你了。”
“薛国观!!”
陈子履手指敲着木案,陷入了沉思。
AI可以查阅史料,对朝堂上的派系关系,是了如指掌。
不用谢三提醒,陈子履也知道高捷、薛国观等人,都是温体仁的爪牙。
高捷领衔弹劾的第一天,这场风暴的幕后指使,已经呼之欲出了。
其实不用AI帮忙梳理关系,陈子履也能猜到。
因为在温党看来,自己和周延儒是一伙的。自己所立的每一份功勋,都在巩固周延儒的相位。
温体仁想做首辅,只能这么办。
只是万万没想到,街上捣鬼的人,与朝堂上弹劾的人,竟是两波人马——如果是一个派系,就不用把包袱放在门口了。
包袱里是什么呢?
陈子履想来想去不得要领,只好告诉谢三,不要轻举妄动。
弹劾就弹劾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谢三道:“那你往后出门,得多带几个护卫。”
“放心,我可是练过的……”
话还没说完呢,门外又传来一声禀报:“三哥,三哥,出事了。”
谢三推门而出:“怎么慌慌张张的。”
“前日咱们提审的一个店家,昨夜竟阖家上吊了。”
“什么?”谢三大吃一惊,“到底怎么回事?哪一家死了?”
“是鼎文香烛铺。那老板还留下血书,说咱们严刑逼供,是以自裁明志。顺天府移文司礼监,问这是怎么回事。”
“竟敢在锦衣卫头上动土,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