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2001:叫我导演! 第255章 还是上了《赤壁》的贼船(6K)

小说:华娱2001:叫我导演! 作者:朝天乐 更新时间:2025-11-10 05:28:05 源网站:2k小说网
  《武侠版“时间游戏”横空出世!网谊携手沈良打造东方大逃杀》

  《点卡制回归江湖!网谊宣布〈永劫无间〉商城永不卖属性》

  《王芝红衣踏雪成经典!同名**集即将发布》

  《防沉迷新招:角色内力衰竭系统强制玩家“打坐调息”》

  《王芝苦练剑舞三月!真人动捕片段被誉“武侠CG新标杆”》

  《七天票房4731万!刷新五一影史票房纪录!》

  《剑指文艺片影史冠军,引爆五一档!》

  ……

  发布会次日,《永劫无间》相关的新闻迅速霸占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

  《寄生虫》五一七天票房破纪录的新闻只能被挤到娱乐板块。

  而即将开幕的戛纳电影节,更是关注骤降。

  韩国秀东影业华夏分公司的代表李根东骂骂咧咧的关掉新琅网。

  《无极》的热度都被抢光了啊!

  远在燕京的张卫平看到今天的报纸头版,心情更加郁闷。

  淦!

  七天4731万!

  踏**,《寄生虫》是一部拿奖的文艺片啊!

  《霸王别姬》93年发行收入700多万,如果按照票房计算,票房保底2-3000万。

  张一谋早期拿奖的《红高粱》、《活着》、《秋菊打官司》发行收入跟《霸王别姬》大差不离。

  不过。

  94年之前的电影全是卖拷贝,既然没有分账,那就没有票房统计,没有动员人次统计。

  94年以后,票房最高的拿过奖的片子应该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但那会也没有全国票房统计,可以确定的只有燕京、申海两地票房都突破400万。

  后来通告里《阳光》全国票房5000万,肯定有水分,沥一沥,3000万多半有。

  甭管有没有水分,《寄生虫》登顶内地文艺片影史第一的宝座……

  等等!

  踏**。

  张卫平猛地一拍脑袋,什么第一?

  他真是昏了头。

  90年代的票价跟现在是一回事吗?

  统计第一,那必须按照观影人次来计算。

  什么90年代盗版少,现在盗版横行,谁管那些,就问你90年代有没有盗版?

  转念一想,张卫平又踏马难受住了。

  搞那么多有什么用?

  《千里走单骑》的票房比《寄生虫》低的概率是99.99%。

  阿谋啊,阿谋,你怎么不给力啊,被一个小辈压了一头,不仅在票房被压一头,奥运竞选评分也低三分!

  是的。

  虽然总导演竞选结果还没有正式公布,但张一谋团队已经提前收到了通知。

  过了。

  评分不是第一。

  张一谋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结果,张卫平不能接受!

  这是瑕疵!

  瑕疵!

  奥运总导演,辣么大的事,不营销一下,那不是太浪费了。

  然鹅。

  评分不是第一,哪怕最后成功接棒,也是污点。

  踏**。

  沈良那个臭小子真是他命里的克星!

  难受!

  跟张卫平一样难受的还有寰亚的老板林晓铭。

  《寄生虫》票房统计结果出炉后,那帮狗入的狗仔们,天天追着他问。

  家门口、公司门口,吃个大排档都能被记者戳肺管子。

  塔喵的。

  宝岛的狗仔问就算了,香江本地的记者也跟着凑热闹。

  难受啊!

  主要是《三岔口》的票房太难看。

  五一七天内地票房只有500万,只有《寄生虫》的一个零头。

  本埠的票房更不理想。

  七天票房只有425万。

  事已至此,林晓铭只能安慰自己。

  不是《三岔口》不给力,妮可基德曼的《翻译风波》,梦工厂的大作《鲨鱼故事》,也拉了!

  前者五一七天票房只有700多万,后者堪堪破800万。

  两部好莱坞进口分账片,都踏马不行!

  “林总,林总,**给你起了一个‘大嘴林’的称号,你怎么看?”

  “看,看你娘!”

  又被记者堵门,林晓铭怒骂道。

  “扑街仔,滚远点!”

  言罢,他气势汹汹的上了车。

  他就不明白了,中影把《寄生虫》放出来跟分账片一起打擂台,这不是左手打右手吗?

  分账片票房拉了,损失的可是中影。

  ……

  燕京。

  “师哥,庆功宴要不等你回来再办?”

  一回到燕京,沈良就被韩三坪喊到了中影,进门第一件事,那就是要办庆功宴。

  “我怕回来就没心情了。”

  说着,韩三坪的脸上多了一抹愁色。

  “是《无极》的事?”

  “你小子粘上毛比猴还精。”

  韩三坪哑然道:“以后谁要是翻拍西游记,我一定推荐你去演孙悟空。”

  “咳咳。”

  沈良轻咳一声,抿了一口茶。

  “师哥,其实猜到这一点也不难,毕竟,你去戛纳是推介《无极》,另外,陈师哥这个人,偶尔有点……有点固执。”

  “唉。”

  韩三坪叹了口气,什么固执,沈良话里弦外之音,他哪能不明白。

  《无极》啊,拍的是真美。

  景美。

  画面美。

  色彩美。

  镜头美。

  造型嘛,可能不太符合国内的审美,但为了考虑海外市场,偏唐风,偏日式,也能理解。

  日本的大河剧,就是这个风格的造型。

  虽然拍的哪哪都美,但那故事,踏马剪得稀碎啊!

  卢苇说的对,就不能让凯歌碰剧本!

  凯歌还是摆脱不了作者电影,偏偏要把故事内核藏在各种隐喻、细节上面。

  这很文艺。

  但,它不商业。

  韩三坪劝了,没用。

  反正凯歌是一副你尽管说,我坚决不改。

  说的直接一点。

  矫情!

  想拥抱商业,又拉不下脸,要用文艺片的手法讲商业故事。

  韩三坪估摸着,《寄生虫》的成功,也刺激到了陈恺歌,他那个性子,看到自己被一个后辈超越,如何能忍。

  想着,韩三坪又是一叹。

  “不说这个了,小良,《赤壁》你真的不愿意接?”

  “这种历史题材的战争戏,很锻炼人的,只要你点个头,我来协调,保证把吴玉森换了。”

  “师哥,我对历史、古装题材真的没什么兴趣。”

  沈良笑着打趣道:“您要是能把《赤壁》的预算移出来,我保证给你拍一部好莱坞级别的大片?”

  “想得美。”

  韩三坪没好气道。

  “你以为这中影是我一个人说了算,上面要筹拍一部古装大戏,为的是展示中华文化,也是为了告诉西方观众,除了功夫片,我们还有历史大片。”

  “师哥,要是我选的话,我更倾向于跟上影厂合作,投拍上影的《赤壁大战》。”

  “谢缙谢老想拍《赤壁》我当然知道。”

  此时,屋内又没有别人,韩三坪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

  “早在59年,谢老就和梁老商量过,要把赤壁搬上大荧幕,但今年谢老都八十有三了。”

  “投资三个亿的戏,即便我同意,其他投资方也不会同意。”

  “师哥,那我也说句真心话。”

  “你说。”

  “我不是很看好吴玉森的《赤壁》,我建议,这项目最好还是给董老板主控。”

  《赤壁》其实是保利华亿的董老板拉来的电影,目前,中影只是国内的发行方。

  占15%左右的投资份额。

  至于后来保利华亿为什么不投了,沈良虽然没有亲自参与,但也能猜到一点。

  年初,保利华亿成功在港股借壳上市。

  一如华艺兄弟为了上市,为了提振股民信心,为了拉一波股价,宣布筹拍《功夫之王》一样。

  董老板也是这么干的,华艺兄弟只是有样学样。

  后世那些借电影玩转资本市场的套路,其实都是人家玩剩下的东西。

  区别是董老板虚晃一枪,‘寻’到了接盘侠,而华艺兄弟是真投了。

  “你以为我想主控?一个多亿的投资,中影能投多少电影?”

  韩三坪微微一叹。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这句话,也印证了沈良的猜测。

  果然,含泪当接盘侠。

  不过。

  话又说回来,《赤壁》口碑烂归烂,整体收益也没亏,还小赚了一笔。

  “你要是真心疼钱,你来拍。”

  眼见沈良默然不语,韩三坪笑眯眯的说道。

  “你拍的话,亏多少钱,我都不心疼。”

  闻言,沈良心底多少有点小感动。

  他一再拒绝接拍《赤壁》,一是因为他不太喜欢,也不擅长古装题材,二是这玩意不好拍。

  《三国》是什么?

  四大名著!

  国民级IP!

  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便是在日、韩,乃至东南亚,都有一大批三国的受众。

  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三国》。

  借用游戏里的术语,沈良不想拍,那是为了保枪。

  只要我不拍,就不可能失败。

  如果抛开一切外在因素,遵从本心出发,应该没有几个导演能拒绝《三国》的诱惑。

  沈良也不在那几个序列之内。

  一看沈良开始思考,韩三坪继续趁热打铁。

  “我知道你不接拍是不想让我去做恶人,但,吴玉森的劣势也很明显,他之前拍的那部好莱坞大片《风语者》票房失利。”

  “这说明他不太擅长大规模战争题材。”

  别人不知道《风语者》失败意味着什么,业内人士还能不知道?

  好莱坞最现实。

  如果能继续在好莱坞混,吴玉森会跑回香江?会拍那什么儿童短片?

  同理。

  周闰发也是在好莱坞混不下去的一员,这一点,圈内人都门清。

  但圈内人的印象和公众印象是两回事。

  甭管吴玉森是不是失利,是不是混不下去,他确实在好莱坞成功过,好莱坞大导演名头一亮,在当前的风气下,在公众面前,人家就是有号召力。

  这也是《赤壁》项目的起源。

  大导演 大投资 大卡司才是正儿八经的大片,才能提振市场信心(股价)。

  少一环都不行。

  韩三坪被摆了一道,心里哪能一点怨气都没有?

  他一再邀请沈良担任《赤壁》的导演,既有看好沈良,让沈良锻炼锻炼大场面调度。

  也有出一口恶气的意思。

  其实,除了沈良,他也想过其他人选。

  张一谋、陈恺歌都是备选,但前者基本确定接棒奥运总导演,在这种国家大事面前,什么都得让道。

  而陈恺歌,咖位、名导光环肯定够用,不过,陈恺歌要是动剧本,可能又拍成《刺秦》、《无极》。

  最后。

  凯歌在商业片领域目前还没有证明过自己,这一点,中影可以不在乎,其他投资人肯定在乎。

  所以。

  挑来挑去,既要名导,又要商业号召力,只有沈良这么一个人选。

  “师哥,给我点时间,我好好想想。”

  说着,沈良跟着解释道。

  “是这样,我之前的计划是冲一冲三金大满贯,学校那边也是这么安排的。”

  “接下来除了即将开拍的商业片,还有一部默片,以及一部探讨生命价值和人权问题的片子。”

  听到这话,韩三坪心中一动,嘴角也跟着露出笑容。

  有戏!

  “你要冲击大满贯,于公于私,我都百分百支持,不过,这里也没有外人。”

  “三金这最后一金,怕是不好拿啊。”

  “而且,拍《赤壁》,也不影响你拍那些片子嘛。”

  “你看啊,你那部商业片是七月开拍,默片是年底拍,明年一边冲奖,一边筹备《赤壁》。”

  “筹备个一年,07年开拍,08年上映,那会你再拍那部什么《俱乐部》的片子,也完全来得及。”

  “师哥,我回头跟学校那边商量商量吧。”

  “别回头了。”

  好不容易让沈良松了口,韩三坪哪会把他放跑,只见他大手一挥,掏出手机。

  “我这就给你们张院长打电话,再让他把穆德元,还有你老师一块叫过来。”

  “……”

  倏地,沈良有了一种上了贼船的感觉。

  他今天踏马是过来商量《寄生虫》庆功宴的啊!

  话题一转,飘到《无极》,又转到《赤壁》,现在这架势,自己今天不接,好像走不出大门了。

  自己该不会上当了吧?

  ……

  北电。

  院长办公室。

  “韩董?”

  “啊?”

  “有空,有空。”

  “好,好,我这就垚人。”

  “好,好,待会见。”

  挂断电话后,张辉军再也压不住嘴角的笑容,搁在办公室里就大笑三声。

  哈哈!

  成了!

  小狐狸还是斗不过老狐狸!

  不仅是韩三坪有意力推沈良接拍《赤壁》,他们学校也有这个意思。

  奥运竞选结果虽然没公布,但该知道消息的人,都知道了。

  沈良,评分第一!

  第一无缘总导演,虽说也有年龄的缘故,但跟年龄比,更关键的是资历,是大型调度的经验。

  这是缺钙啊!

  缺钙怎么办?

  补啊!

  还有什么比历史战争题材更锻炼大场面调度的吗?

  有是有,对于导演而言,那很少。

  接着,张辉军拨通了老穆的电话。

  “哈哈。”

  “老穆,事情多半要成了。”

  “张院,什么要成了?”

  电话那头,老穆一时没反应过来,满头的雾水。

  “还能是什么,摄影系大宝贝的补钙计划啊!”

  “三爷那边搞定了?”

  老穆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十有八九。”

  张辉军呵呵一笑:“就刚刚,韩董打电话让我,你,老何一起去中影,小良也在。”

  “好,好,我这就去吧老何喊上。”

  结束通话,老穆带上车钥匙,步履匆匆的朝着教学楼赶去。

  来到教室门外,他没有直接闯进去,不过,老何很快就从学生的反应里察觉到了异常。

  转头一看,老穆朝着他招了招手。

  “同学们,稍等。”

  打了声招呼,老何走出了教室。

  很快。

  他去而复返。

  “老师临时有点事,今天这堂课,你们先自习,分组讨论期末作品的拍摄。”

  “朴松日,你监督。”

  “是,何老师!”

  话音刚落,一个黑黑胖胖的小伙子立刻站了起来。

  黑,那踏马正常了。

  扛摄像机的,有几个白的。

  不多时,老何夹着教案走后,03级摄影系的学生们不由讨论起了何主任突然离堂的原因。

  “喂,老朴,何老师这是?”

  “首先,我不叫喂!”

  听到‘老朴’这个称呼,朴松日就像是炸了毛的猫。

  “还有,冯干车,别踏马再喊我老朴了!”

  “最后。”

  “何老师去干嘛了,你问我,我问谁去?”

  “好的,老朴。”

  冯轩哈哈一笑。

  两人是室友,没什么玩笑是不能开的。

  “……”

  朴松日也无语了,碰到这么个混不吝,找谁说理去?

  不过,他都习惯了。

  因为他是**族人,从小到大,开过朴姓玩笑的同学、损友,太踏马多了。

  另一边。

  “老穆,真有戏了?”

  得知沈良松口,老何迫不及待地问道。

  “多半。”

  老穆笑着道:“小良现在被韩三坪堵在办公室,这次咱们必须要他给推上去。”

  “是要推啊。”

  老何笑着附和。

  “咱们国内的导演,不拍一部古装大片,那都是不完整的。”

  像老何、老穆,以及张一谋、陈恺歌等78级导演系、摄影系毕业生,都有着浓厚的寻根意识。

  这跟他们身处的年代息息相关。

  80年代,国内出现一股席卷社会的‘寻根’、‘反思’文艺风潮。

  文学、美术、电影、音乐等等圈子,既是参与者,也是被波及的一员。

  探讨民族,探讨历史,探讨人文。

  阿城的《棋王》,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苏童的《妻妾成群》,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顾城的《一代人》,史铁生《我与地坛》。

  音乐圈那边,崔建的《一无所有》、《假行僧》,窦威的《无地自容》、《高级动物》等等文艺作品。

  都是在80年代新思潮的产物。

  那是建国以来文化最热的一段时间。

  当然。

  这股文化热也催生出一批不太好的东西。

  不一会,老何、老穆、张辉军三人杀到了中影。

  然后。

  沈良被四个加起来200多岁的人,轮番‘洗脑’。

  张:“小良,不要有顾虑,不要有压力,尽管大胆的拍,放手的拍,学校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穆:“虽然是商业片,但《三国》题材拍好了,影响力绝对不比你获奖的《小偷家族》、《寄生虫》差多少。”

  何:“没错,你穆老师、张老师说的对,想一想,波澜壮阔的三国,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描绘那个英雄、枭雄辈出的大时代。”

  韩:“放手施为,恶人我来做,幕后团队的事,只要你点将,我和你的老师们,就是绑也给绑来!”

  张:“对!给你一次当韩信的机会,我们这帮老骨头,肯定给你发挥发挥余热!”

  何:“是啊,我们给你举着骨头当火把,编剧你想挑谁就挑谁!”

  “……”

  看着轮番上阵的老师们,沈良越来越觉得……

  不对劲啊!

  很不对劲!

  如果说之前只是怀疑,现在他无比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真踏马上套了!

  氛围都进行到了这里,他再拒绝,它合适吗?

  “别念了,别念了。”

  沈良双手揉了揉脑袋。

  “师傅们,别念了,我接,我接还不行嘛。”

  “哈哈!”

  话音刚落,老穆的笑声几乎同步而起。

  “我就说吧,这小子心里肯定老早就想了!”

  此话一出,现场的另外三人都表示认同,就小良那性格,如果不是早有意动,他们就是把嘴皮子说破,恐怕也没用。

  虽然不知道他在顾忌什么,但结果总归是好的。

  先拍!

  拍踏**!

  拍完了,能不能接受其他人的认可,那是另外一回事。

  就是拍呲了,那又怎样?

  当导演的,谁踏马没失手过?

  退一万万万步,哪怕拍的不太行,也不会影响沈良的‘影史地位’。

  左手金棕榈,右手金熊,数遍全世界华人圈,独一份!

  就这,还不够?

  随后。

  以老穆为首的老师团,又开始给沈良洗脑。

  给我打住!

  这部电影一毛钱别投!

  拍电影,还是别人的钱更香。

  “小良,听老师一句劝。”

  老何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部电影,咱安安心心拿导演分成,保底10个点,也不少了。”

  “额。”

  沈良瞧了瞧旁边的几位老师,然后轻咳一声。

  “那这样的话,我得改改主意了,之前我还想着,自己投个10%,再拿10个点,或者15个点的导演分成。”

  “如果《赤壁》赚了,不论赚多少,导演分成都捐给学校。”

  “然后设立一个‘新星培养基金’,专门给学校导演系、摄影系的毕业生提供**作资金。”

  其实,设立基金早在沈良的计划之内。

  哪怕没有这茬事,今年,或者明年,最多后年他就捐一笔钱,也不多,捐个几千万吧。

  如果捐半个小目标,5000万,按照6个点的年收益,每年都有300万的收益。

  这笔钱省着点能投十部八部长片**作了。

  反正,本金不动,每年利润多少,全部拿出来当做扶持基金。

  权当为学校,为影视圈做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什么名?

  庸俗!

  那只是附带的,微不足道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