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令君,这位先生是?”
曹丕不认识林轩,但是却认识荀彧。
可他今天的目标确实林轩。
手下的人传来下来,荀彧府上多了一位客人。
而且荀彧对其及其恭敬。
能让荀彧如此尊敬对待的人,想来也不是什么酒囊饭袋。
所以听到荀彧带人前来参加月旦评,他便带人一同前来了。
见到林轩的时候,曹丕眼前一辆。
果真是青年才俊,周身散发着一股莫名的气势。
见曹丕的目光直勾勾的盯着林轩,荀彧很是不爽,脸也直接拉了下来。
微微侧身将林轩挡在身后。
“公子莫非是想要截胡吗?”
“先生不日便会去明公身边,公子你还是另寻他人吧。”
听到荀彧这么说,曹丕也只能讪笑两声。
可他多少还是有些不甘心。
荀彧看的越重,那就证明林轩的能力越大。
此人若是为他所用,成为他的班底,那他……
只可惜,现在被荀彧提前寻觅到,不日便要送到他爹身边了。
“荀令君,先生,这边请。”
虽然心中有千般不愿,可对他们,曹丕还是非常恭敬的。
看着他们之间的争斗,林轩也只能默默叹一口气。
他只想要过平常人的日子。
结果现在,跑都跑不掉。
“荀令君,敢问这位先生姓甚名谁。”
“不知。”
没有任何的犹豫,荀彧直接送给了曹丕两个字。
这下可是将曹丕给刺激坏了。
不知?
这种东西,他随便派人调查一下便知道。
结果现在荀彧却直接用不知来搪塞他。
这是对他不满吗?
可他什么都没做啊。
平日对这些谋士也是足够尊敬,怎么荀彧现在却是这个态度。
荀彧也察觉到气愤不对劲。
看曹丕那略显尴尬的脸色便知道他误会了。
“我真不知先生名讳,公子若是愿意,可自行调查一番。”
真不知?
看来是他误会荀彧了。
若是想要敷衍他,荀彧也不会再次开口解释。
……
清风阵阵,旌旗飘飘。
时隔多年,月旦雅评,重开!
单是如荀令君可谓是盛况空前,这般地位极重的朝臣,都来了许多。
更不要说那些希望藉此鲤鱼跃龙门,趋之若鹜的无数士子文人了。
月旦评之处,于水上建高台,横架两桥,又有双鼓耸立。
一白衣文士站在桥上,正是此次主持重修月旦评者,杨修。
岸上围观者众,人山人海。
然参与此次月旦评之人,多是士子文人,又有朝廷重臣来访,所以不但没有拥挤混乱,反倒是礼让为先。
一派井然有序,蔚然成风。
曹丕一行人等,走到桥边上就停了下来,因为上面根本没有曹丕的位子。
荀彧却继续向前,转身对林轩道:“先生随我一齐上去吧。”
林轩漫不经心道:“可。”
然后,林轩就在曹丕艳羡的目光中
悠然走了上去。
“见过荀令君。”月旦评主持杨修拱手。
荀令君只是略微点头,便带着林轩去了高台之上,安然落座。
杨修也忍不住看向了林轩,心中惊奇此是何人,居然可以被荀令君带着登堂入室。
要知道丕公子可都还在岸上候着呢。
与杨修怀有同一心思的,还有许许多多,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像是根本没有睡醒的林轩。
咚!
咚!
林轩的事情,此时已经容不得他们仔细深究了,因为鼓声已经响起月旦评开始了。
咚!
“停!”
有礼官叫停,鼓声戛然而止。
荀彧起身,道:“丞相颁布招贤令望天下才子踊跃自荐,为万民,谋太平!”
“月旦评,一如从例,由杨公子主持!”
代替远在荆州的曹操,发表了简短的发言,荀彧默然回到林轩身边的位子上静坐。
太尉之子,杨修,振袖一挥,带起袖响,拱手振声道:“在下杨修!”
“奉丞相之命,恭迎四海名士!”
月旦评上。
有一名士子上台,双手奉上竹简,“东平刘侦,幸会杨公子,请评在下诗文。”
杨修负手而立,并没有接竹简,只是缓缓踱步:“阁下的诗文,在下尽读过,不敢欺瞒,便如实评价了。”
东平刘侦似有不悦:“在下平日并未将诗文编撰成册,居然入了杨公子的眼?”
只见杨修淡然一笑:“上至诗三百汉古风!下至今日诸君之诗作,但出一首,在下便知一首!”
“不读天下之诗文,焉敢风评天下之君子。”
“阁下的诗,思健功圆,清新刚建,然气过其文,雕润不足,二等!”
话音一出,场下哗然。
“二等,怎么会是二等呢?”
“居然只是二等!”
“刘侦素有才名啊!”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来自东平的刘侦也道:“不知这评语有何根据。”
面对质疑,杨修只是轻笑一声便道:“阁下的长处想必自知,但若问及短处,阁下诗不出山水,赋不过风土,然,用语多取媚世俗。”
“所以,于当今世上,只能屈居二
等。”
东平刘侦还是不甘心:“冒昧请教杨公子,评我为二等,那么一等是谁,也好让在下有个学习效法的门径!”
“刘公子既然发问了,在下就多说几句。”
杨修早就胸有成竹,只见他正色道:“当世第一等诗人,当属曹丞相与其子曹植!”
“丞相之诗词,古直雄迈,甚有悲凉之势!”
“气吞江海,睥睨天下!”
“而曹公子之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璨溢古今,卓尔不群!”
“若是曹丞相登堂,曹公子入室,则阁下与王璨诸君,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好家伙,这一通马屁,真是天花乱坠的同时,让人听得热血沸腾。
真是吹出花来了!
杨修话音落下,余声却在场中久久回旋。
片刻之后,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杨公子太厉害了!”
杨公子学识,真是让人钦佩!
“杨公子,你是最棒的!”
岸边无数富贵人家的少女,此刻怀春。
高台之上,荀令君神情复杂的看着杨修,轻声道:“先生以为此人如何?”
林轩顿了顿,笑道:“过慧而不知收敛,只进不退……不出数年,此人,必亡。”
荀彧一听此话,当下默然。
其实,他和林轩的看法差不多。
只是没想到,林轩居然断定杨修不出数年必亡!
岸边上,一人心生畏惧:“这个杨修,见识和辞藻都这么厉害,我都有点不敢上去了。”
礼官报号:“下一位!”
只见那人低头走了上去,对杨修拱手道:“在下河内司马孚,特来请杨公子风评指点。”
杨修意会,拱手会礼道:“原来是司马公子啊,幸会,幸会。”
司马孚,南孚的孚。
司八达之一。
见到此人的出现,林轩瞬间来了兴趣。
司马孚都出现了,那司马懿还会远吗。
杨修结果司马孚递交上来的竹简,眉头微皱。
“所著《尚书》,其中一章是伪作。”
“回去重新写一篇再来吧。”
司马孚有些不解,开口询问道。
“此话怎讲。”
“儒家大学郑玄所言,《尚书》之中,咸有一德一章,是当时人伪作。”
“郑玄是对的。”
林轩低声呢喃一句。
却也被身旁的荀彧给听到了。
“哦?先生何解?为何如此确定。”
“我看过真正的《咸有一德》。”
总不能说他是后世穿越而来吧。
可饶是如此,都足够荀彧震惊了。
他觉得自己还是有些低估林轩了,没想到林轩竟然看过真正的《咸有一德》。
“你究竟师出何门啊。”
荀彧看向林轩的眼神中充满了探究。
这让林轩觉得后背凉飕飕的。
曹丕不认识林轩,但是却认识荀彧。
可他今天的目标确实林轩。
手下的人传来下来,荀彧府上多了一位客人。
而且荀彧对其及其恭敬。
能让荀彧如此尊敬对待的人,想来也不是什么酒囊饭袋。
所以听到荀彧带人前来参加月旦评,他便带人一同前来了。
见到林轩的时候,曹丕眼前一辆。
果真是青年才俊,周身散发着一股莫名的气势。
见曹丕的目光直勾勾的盯着林轩,荀彧很是不爽,脸也直接拉了下来。
微微侧身将林轩挡在身后。
“公子莫非是想要截胡吗?”
“先生不日便会去明公身边,公子你还是另寻他人吧。”
听到荀彧这么说,曹丕也只能讪笑两声。
可他多少还是有些不甘心。
荀彧看的越重,那就证明林轩的能力越大。
此人若是为他所用,成为他的班底,那他……
只可惜,现在被荀彧提前寻觅到,不日便要送到他爹身边了。
“荀令君,先生,这边请。”
虽然心中有千般不愿,可对他们,曹丕还是非常恭敬的。
看着他们之间的争斗,林轩也只能默默叹一口气。
他只想要过平常人的日子。
结果现在,跑都跑不掉。
“荀令君,敢问这位先生姓甚名谁。”
“不知。”
没有任何的犹豫,荀彧直接送给了曹丕两个字。
这下可是将曹丕给刺激坏了。
不知?
这种东西,他随便派人调查一下便知道。
结果现在荀彧却直接用不知来搪塞他。
这是对他不满吗?
可他什么都没做啊。
平日对这些谋士也是足够尊敬,怎么荀彧现在却是这个态度。
荀彧也察觉到气愤不对劲。
看曹丕那略显尴尬的脸色便知道他误会了。
“我真不知先生名讳,公子若是愿意,可自行调查一番。”
真不知?
看来是他误会荀彧了。
若是想要敷衍他,荀彧也不会再次开口解释。
……
清风阵阵,旌旗飘飘。
时隔多年,月旦雅评,重开!
单是如荀令君可谓是盛况空前,这般地位极重的朝臣,都来了许多。
更不要说那些希望藉此鲤鱼跃龙门,趋之若鹜的无数士子文人了。
月旦评之处,于水上建高台,横架两桥,又有双鼓耸立。
一白衣文士站在桥上,正是此次主持重修月旦评者,杨修。
岸上围观者众,人山人海。
然参与此次月旦评之人,多是士子文人,又有朝廷重臣来访,所以不但没有拥挤混乱,反倒是礼让为先。
一派井然有序,蔚然成风。
曹丕一行人等,走到桥边上就停了下来,因为上面根本没有曹丕的位子。
荀彧却继续向前,转身对林轩道:“先生随我一齐上去吧。”
林轩漫不经心道:“可。”
然后,林轩就在曹丕艳羡的目光中
悠然走了上去。
“见过荀令君。”月旦评主持杨修拱手。
荀令君只是略微点头,便带着林轩去了高台之上,安然落座。
杨修也忍不住看向了林轩,心中惊奇此是何人,居然可以被荀令君带着登堂入室。
要知道丕公子可都还在岸上候着呢。
与杨修怀有同一心思的,还有许许多多,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像是根本没有睡醒的林轩。
咚!
咚!
林轩的事情,此时已经容不得他们仔细深究了,因为鼓声已经响起月旦评开始了。
咚!
“停!”
有礼官叫停,鼓声戛然而止。
荀彧起身,道:“丞相颁布招贤令望天下才子踊跃自荐,为万民,谋太平!”
“月旦评,一如从例,由杨公子主持!”
代替远在荆州的曹操,发表了简短的发言,荀彧默然回到林轩身边的位子上静坐。
太尉之子,杨修,振袖一挥,带起袖响,拱手振声道:“在下杨修!”
“奉丞相之命,恭迎四海名士!”
月旦评上。
有一名士子上台,双手奉上竹简,“东平刘侦,幸会杨公子,请评在下诗文。”
杨修负手而立,并没有接竹简,只是缓缓踱步:“阁下的诗文,在下尽读过,不敢欺瞒,便如实评价了。”
东平刘侦似有不悦:“在下平日并未将诗文编撰成册,居然入了杨公子的眼?”
只见杨修淡然一笑:“上至诗三百汉古风!下至今日诸君之诗作,但出一首,在下便知一首!”
“不读天下之诗文,焉敢风评天下之君子。”
“阁下的诗,思健功圆,清新刚建,然气过其文,雕润不足,二等!”
话音一出,场下哗然。
“二等,怎么会是二等呢?”
“居然只是二等!”
“刘侦素有才名啊!”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来自东平的刘侦也道:“不知这评语有何根据。”
面对质疑,杨修只是轻笑一声便道:“阁下的长处想必自知,但若问及短处,阁下诗不出山水,赋不过风土,然,用语多取媚世俗。”
“所以,于当今世上,只能屈居二
等。”
东平刘侦还是不甘心:“冒昧请教杨公子,评我为二等,那么一等是谁,也好让在下有个学习效法的门径!”
“刘公子既然发问了,在下就多说几句。”
杨修早就胸有成竹,只见他正色道:“当世第一等诗人,当属曹丞相与其子曹植!”
“丞相之诗词,古直雄迈,甚有悲凉之势!”
“气吞江海,睥睨天下!”
“而曹公子之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璨溢古今,卓尔不群!”
“若是曹丞相登堂,曹公子入室,则阁下与王璨诸君,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好家伙,这一通马屁,真是天花乱坠的同时,让人听得热血沸腾。
真是吹出花来了!
杨修话音落下,余声却在场中久久回旋。
片刻之后,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杨公子太厉害了!”
杨公子学识,真是让人钦佩!
“杨公子,你是最棒的!”
岸边无数富贵人家的少女,此刻怀春。
高台之上,荀令君神情复杂的看着杨修,轻声道:“先生以为此人如何?”
林轩顿了顿,笑道:“过慧而不知收敛,只进不退……不出数年,此人,必亡。”
荀彧一听此话,当下默然。
其实,他和林轩的看法差不多。
只是没想到,林轩居然断定杨修不出数年必亡!
岸边上,一人心生畏惧:“这个杨修,见识和辞藻都这么厉害,我都有点不敢上去了。”
礼官报号:“下一位!”
只见那人低头走了上去,对杨修拱手道:“在下河内司马孚,特来请杨公子风评指点。”
杨修意会,拱手会礼道:“原来是司马公子啊,幸会,幸会。”
司马孚,南孚的孚。
司八达之一。
见到此人的出现,林轩瞬间来了兴趣。
司马孚都出现了,那司马懿还会远吗。
杨修结果司马孚递交上来的竹简,眉头微皱。
“所著《尚书》,其中一章是伪作。”
“回去重新写一篇再来吧。”
司马孚有些不解,开口询问道。
“此话怎讲。”
“儒家大学郑玄所言,《尚书》之中,咸有一德一章,是当时人伪作。”
“郑玄是对的。”
林轩低声呢喃一句。
却也被身旁的荀彧给听到了。
“哦?先生何解?为何如此确定。”
“我看过真正的《咸有一德》。”
总不能说他是后世穿越而来吧。
可饶是如此,都足够荀彧震惊了。
他觉得自己还是有些低估林轩了,没想到林轩竟然看过真正的《咸有一德》。
“你究竟师出何门啊。”
荀彧看向林轩的眼神中充满了探究。
这让林轩觉得后背凉飕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