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
大明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校特意在自己的寝宫,设宴招待秦良玉以及素有"小赵云"之称的秦良玉之子,马祥麟。
这种超高规格的招待,让秦良玉母子二人颇有些受宠若惊。
"臣,马祥麟谢陛下提携之恩。"
今日白天,他没有随自己的母亲进宫面圣,留在了住处等待。不久,便有小太监来传旨,擢升其为指挥使。
朱由校打量了一下跪在下方的马祥麟,模样瞧上去应该比自己年长几岁,生的是英俊潇洒,好一个英雄少年。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的马祥麟与他的母亲一样,对大明忠心耿耿。
"起来,不必多礼"朱由校爽朗一笑,唤起了马祥麟。
"如今国家动荡,卿家,能战否,愿战否?"朱由校笑呵呵的看着这个此时还略显稚嫩的年轻人。
被朱由校用话一激,马祥麟脸色有些涨红。
"愿为陛下死战。"马祥麟声音洪亮,响彻乾清宫。
朱由校笑容更盛,示意他入席。
酒席宴间,有英国公从一旁作陪,气氛倒是没有那般尴尬,相反君臣几人之间多了一些了解,拉近了一些距离。
"老国公,就劳烦你把如今京营的状况跟秦将军和马将军介绍一下吧。"
英国公张维贤领命称是。
"好叫秦将军知晓,京营经过陛下改革,现有兵员五万余人,皆为新征靑壮,士气高涨,但尚未经过操练。"
随后朱由校接过了话头。
"朕欲在其余几省征兵,具体规格交由秦将军负责,自行选择,凑足十万兵员。交由秦将军训练,作为朕的亲军。另再从周边,征兵五万,填充进京营,护卫京城。"
朱由校对秦良玉抱有很大期望。
听完朱由校的话后,秦良玉起身出席说道:"臣谢过陛下隆恩。"
对于兵员的选择,她也早有想法。
早在四川,她受限于经济与身份,只能组建起一只数千人的军队,不是她没有能力,而是因为身份不允许,朝廷不允许。
"陛下,川浙两省素为我大明重地,可从川浙两省,选取兵员。"
秦良玉依着自己的想法,对朱由校提出了建议。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四川出身,而避讳。
在古代,有些皇帝是很忌讳自己的亲军中存在大量士兵与亲军将领是同乡的情况,因为会有很多隐患。
朱由校自无不可,没有丝毫犹豫,点了点头。
"一切由秦将军自己决定。亲军的俸禄依旧为双俸,由朕的内帑出。"
朱由校一句话,将亲军的规格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英国公张维贤推荐的遵义副总兵陈策与戚家军将领戚金先后入京。朱由校面见之后,发现均是久经战阵的将领,便放下心来,让其二人与秦良玉一起负责起了京营的组建与训练。
京郊外,一处军营前,排起了长队。
"叫什么?哪的人?"
一个小吏正低头在桌子上,飞快的写着什么,同时头也不抬的说道。
队首是一个看上去不过双十年龄的少年,身上透露着一股淳朴气息,憨厚的笑道:"王老七,河北人。"
"我问大名。"那个小吏有些不耐烦的抬起了头。
"嗷嗷,那叫王守纯。"那个少年略微羞涩的笑着。
随后小吏飞快的在桌子上的牌子上,写上了几个字。递给了他。
"去吧,拿着这个牌子去里面排队。只要选拔过了,就能入伍了。"那小吏虽然态度有些许不耐烦,但还是为少年详细的讲明了规则。
等到少年拿着牌子道谢离开以后,那小吏又把头埋在了桌子上。
"下一个。"
最近的几天里,京城外的各处军营外都有人排起长队,等待着选拔。x33
等到王守纯拿着小吏递给他的牌子,按着小吏的指示,走进了军营之中,他才发现军营里也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
学着其他人的样子,依旧找了一个队伍,排在了后面。
排在他前面的两人,似乎是同乡,正在飞速的交谈着。
"我可扫听过了。皇上这次扩军,要精,不要多。只要咱们的选拔过了,就能入选京营。"
"这还用你说,过了就留下来,不过就回家,有何可说的?"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可听说了,皇爷的这次征兵可有说法。"
最先开口的那人,非常得意的一笑,卖弄了一下关子。
另外一个人连忙催促道,"有什么说法?"
听得他们交谈,王守纯也竖起了耳朵,仔细的听着。
"这次征兵,皇爷除了要填充京营,还会选拔自己的亲军,只要通过第二次考核,成为皇爷的亲军,兵饷可是双倍呢。"
"只不过听说要求极高,这几天来的人,也甚少人能够加入亲军,大多数都是成为了京营士兵。"那最先开口的人,略显遗憾的说道。
言辞间,似乎对自己能够通过第二道考核,不太自信。
听到他们的交谈,王守纯心里活泛了起来,只要成功通过两次考核,不但能成为天子亲军,就连军饷都是双份的?这等好事,哪里去找。
就在此时,一个身着铠甲,似乎是校尉模样的人,突然来到了他们的这支队伍面前。
"所有人,排成队,围着校场开始跑。我不喊停,不许停。"
这般要求让所有人都有些发愣,以前从未听说过有这等条件。
不过很快就有军士来到队伍前,开始带着前进,围着校场跑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体力渐渐不支,逐渐脱离了队伍。王守纯发现,就连最开始站在自己面前交谈的那二人,都有一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脱离了队伍。
王守纯猎户出身,自幼随同父亲及家中子弟,进山打猎,平常行走山林,翻山越岭,这等小事自然是难不住他。
不知道过了多久,就连王守纯都觉得有些气喘吁吁的时候,终于听见了那校尉大喊了一声"停。"
这时,王守纯才发现,原本的长队,如今只剩下不到二十余人,其余的都早早的掉落了队。
这个时候,有军士前来收缴他们的牌子,核对姓名。x33
王守纯及众人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通过了考核,由衷的露出了笑容。
等到登记完成,那校尉来到他们众人身边。
"若有余力,可抬起身后石墩者,可入伍天子亲军。"
这时,所有人在发现,在他们的身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一个石墩。
面对着双倍俸禄的诱惑,所有人都跃跃欲试。
纷纷站起了身,排好队准备尝试。
不过很显然,情况似乎比众人想象的严峻。
在经历了长跑之后,众人的气力早已用尽。开头的几个人,全都失败了。
直到队伍的中间,才有一个一脸络腮胡子,一身健肉的汉子,将那石墩抬起一点。
此时那校尉才露出了一点笑容,示意一旁的小吏将那汉子带到别处。
那汉子也知道自己通过了考验,脸上有着抑制不住的笑容,倘若不是在军营之中,恐怕早已放声大呼。
终于,轮到了王守纯。
他面露严肃,一声大喝。全身发力,同样将那石墩抬了起来。
见状,那校尉也是露出一丝异色。没想到,一个队伍里竟有两人通过。
很快,也有小吏来指引王守纯前往别处。
随着往军营里越走越深,他知道,自己成功了。
大明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校特意在自己的寝宫,设宴招待秦良玉以及素有"小赵云"之称的秦良玉之子,马祥麟。
这种超高规格的招待,让秦良玉母子二人颇有些受宠若惊。
"臣,马祥麟谢陛下提携之恩。"
今日白天,他没有随自己的母亲进宫面圣,留在了住处等待。不久,便有小太监来传旨,擢升其为指挥使。
朱由校打量了一下跪在下方的马祥麟,模样瞧上去应该比自己年长几岁,生的是英俊潇洒,好一个英雄少年。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的马祥麟与他的母亲一样,对大明忠心耿耿。
"起来,不必多礼"朱由校爽朗一笑,唤起了马祥麟。
"如今国家动荡,卿家,能战否,愿战否?"朱由校笑呵呵的看着这个此时还略显稚嫩的年轻人。
被朱由校用话一激,马祥麟脸色有些涨红。
"愿为陛下死战。"马祥麟声音洪亮,响彻乾清宫。
朱由校笑容更盛,示意他入席。
酒席宴间,有英国公从一旁作陪,气氛倒是没有那般尴尬,相反君臣几人之间多了一些了解,拉近了一些距离。
"老国公,就劳烦你把如今京营的状况跟秦将军和马将军介绍一下吧。"
英国公张维贤领命称是。
"好叫秦将军知晓,京营经过陛下改革,现有兵员五万余人,皆为新征靑壮,士气高涨,但尚未经过操练。"
随后朱由校接过了话头。
"朕欲在其余几省征兵,具体规格交由秦将军负责,自行选择,凑足十万兵员。交由秦将军训练,作为朕的亲军。另再从周边,征兵五万,填充进京营,护卫京城。"
朱由校对秦良玉抱有很大期望。
听完朱由校的话后,秦良玉起身出席说道:"臣谢过陛下隆恩。"
对于兵员的选择,她也早有想法。
早在四川,她受限于经济与身份,只能组建起一只数千人的军队,不是她没有能力,而是因为身份不允许,朝廷不允许。
"陛下,川浙两省素为我大明重地,可从川浙两省,选取兵员。"
秦良玉依着自己的想法,对朱由校提出了建议。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四川出身,而避讳。
在古代,有些皇帝是很忌讳自己的亲军中存在大量士兵与亲军将领是同乡的情况,因为会有很多隐患。
朱由校自无不可,没有丝毫犹豫,点了点头。
"一切由秦将军自己决定。亲军的俸禄依旧为双俸,由朕的内帑出。"
朱由校一句话,将亲军的规格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英国公张维贤推荐的遵义副总兵陈策与戚家军将领戚金先后入京。朱由校面见之后,发现均是久经战阵的将领,便放下心来,让其二人与秦良玉一起负责起了京营的组建与训练。
京郊外,一处军营前,排起了长队。
"叫什么?哪的人?"
一个小吏正低头在桌子上,飞快的写着什么,同时头也不抬的说道。
队首是一个看上去不过双十年龄的少年,身上透露着一股淳朴气息,憨厚的笑道:"王老七,河北人。"
"我问大名。"那个小吏有些不耐烦的抬起了头。
"嗷嗷,那叫王守纯。"那个少年略微羞涩的笑着。
随后小吏飞快的在桌子上的牌子上,写上了几个字。递给了他。
"去吧,拿着这个牌子去里面排队。只要选拔过了,就能入伍了。"那小吏虽然态度有些许不耐烦,但还是为少年详细的讲明了规则。
等到少年拿着牌子道谢离开以后,那小吏又把头埋在了桌子上。
"下一个。"
最近的几天里,京城外的各处军营外都有人排起长队,等待着选拔。x33
等到王守纯拿着小吏递给他的牌子,按着小吏的指示,走进了军营之中,他才发现军营里也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
学着其他人的样子,依旧找了一个队伍,排在了后面。
排在他前面的两人,似乎是同乡,正在飞速的交谈着。
"我可扫听过了。皇上这次扩军,要精,不要多。只要咱们的选拔过了,就能入选京营。"
"这还用你说,过了就留下来,不过就回家,有何可说的?"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可听说了,皇爷的这次征兵可有说法。"
最先开口的那人,非常得意的一笑,卖弄了一下关子。
另外一个人连忙催促道,"有什么说法?"
听得他们交谈,王守纯也竖起了耳朵,仔细的听着。
"这次征兵,皇爷除了要填充京营,还会选拔自己的亲军,只要通过第二次考核,成为皇爷的亲军,兵饷可是双倍呢。"
"只不过听说要求极高,这几天来的人,也甚少人能够加入亲军,大多数都是成为了京营士兵。"那最先开口的人,略显遗憾的说道。
言辞间,似乎对自己能够通过第二道考核,不太自信。
听到他们的交谈,王守纯心里活泛了起来,只要成功通过两次考核,不但能成为天子亲军,就连军饷都是双份的?这等好事,哪里去找。
就在此时,一个身着铠甲,似乎是校尉模样的人,突然来到了他们的这支队伍面前。
"所有人,排成队,围着校场开始跑。我不喊停,不许停。"
这般要求让所有人都有些发愣,以前从未听说过有这等条件。
不过很快就有军士来到队伍前,开始带着前进,围着校场跑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体力渐渐不支,逐渐脱离了队伍。王守纯发现,就连最开始站在自己面前交谈的那二人,都有一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脱离了队伍。
王守纯猎户出身,自幼随同父亲及家中子弟,进山打猎,平常行走山林,翻山越岭,这等小事自然是难不住他。
不知道过了多久,就连王守纯都觉得有些气喘吁吁的时候,终于听见了那校尉大喊了一声"停。"
这时,王守纯才发现,原本的长队,如今只剩下不到二十余人,其余的都早早的掉落了队。
这个时候,有军士前来收缴他们的牌子,核对姓名。x33
王守纯及众人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通过了考核,由衷的露出了笑容。
等到登记完成,那校尉来到他们众人身边。
"若有余力,可抬起身后石墩者,可入伍天子亲军。"
这时,所有人在发现,在他们的身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一个石墩。
面对着双倍俸禄的诱惑,所有人都跃跃欲试。
纷纷站起了身,排好队准备尝试。
不过很显然,情况似乎比众人想象的严峻。
在经历了长跑之后,众人的气力早已用尽。开头的几个人,全都失败了。
直到队伍的中间,才有一个一脸络腮胡子,一身健肉的汉子,将那石墩抬起一点。
此时那校尉才露出了一点笑容,示意一旁的小吏将那汉子带到别处。
那汉子也知道自己通过了考验,脸上有着抑制不住的笑容,倘若不是在军营之中,恐怕早已放声大呼。
终于,轮到了王守纯。
他面露严肃,一声大喝。全身发力,同样将那石墩抬了起来。
见状,那校尉也是露出一丝异色。没想到,一个队伍里竟有两人通过。
很快,也有小吏来指引王守纯前往别处。
随着往军营里越走越深,他知道,自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