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与果,本是一体。”

  “有果,必有因,有因,未必先。”

  “时间若有序,众生可循因修果。”

  “若无序,则因果倒置,众生却依旧修行。”

  “那……因果,究竟是谁在编织?”

  姜道玄闭上眼。

  任由意识沉入寂静。

  渐渐地,他看见一条光线,从远古延伸到未来。

  那是时间的河。

  他又看见这条河首尾相接,化为圆环。

  “有趣,有趣。”

  “原来世间的道,皆是圆的。”

  这一刻,他仿佛看见一只小鸟从树上掠过,带起几片叶。

  落叶顺着风,飘飘荡荡,最终又回到脚边。

  “叶落归根,水回于海。”

  “世人问因果,我看,不过是一个来处,一个去处。”

  他心中顿时有些明朗。

  天地间,许多事并不该去问个先后。

  道是循环的。

  人若非要分出个先来后到,只会越想越乱。

  “修行,最怕的是求明白。”

  “求明白,便多了执念。”

  “多执念,反而不明白。”

  念及于此,他嘴角微微划起,露出一抹淡笑。

  “天上星辰亿万,终究不过照亮人间。”

  “人心若亮,何须再问光从何来?”

  这一刻,脑海中诸多缠绕在一起的杂念,忽地散开。

  心境通透,思绪澄明。

  “顺理而行,不问因果,不畏命数。”

  “这,才是修行。”

  外界的风依旧在吹。

  玄虚准帝还在整理玉简。

  谁也未曾察觉——

  就在这一息之间。

  姜道玄对于时间、命运、因果的理解,又深刻了几分。

  随后,他收回思绪,看向玄虚准帝手中的玉简,忽然开口:

  “此篇《五行真解》,终将照亮万世。”

  玄虚准帝闻言,先是怔了一下。

  旋即面露笑意,轻轻点头:“若真能如此,玄虚一生之愿,也算无憾。”

  说罢,将玉简收起,神情变得郑重几分,道:“道友若真欲借太渊天境一用,恐怕须先与我盟主一见。”

  姜道玄轻声道:“那位可不易见吧?”

  玄虚准帝笑了笑,脸上带着一丝得意:“那倒也是,哪怕是我道盟的几位道尊,也不是想见就能见。”

  “不过.......恰巧那盟主,是我兄长。”

  “若道友真想一见,我可代为引荐。”

  姜道玄闻言,略感意外。

  他虽然早就察觉到对方身份不简单,却从未想过,对方跟道盟盟主竟是这般关系。

  不过,他也不客气,当即拱手道:“原来如此,那就劳烦道友引荐一二。”

  玄虚准帝哈哈一笑:“好!那便请随我来。”

  二人一前一后,于高空疾驰,朝着目的地赶去。

  然而,就在途经一处灵台之时,前方传来一阵喧哗。

  “我听得真切,那盟主大人近来在讲道时,竟说修行者与凡人并无区别!”

  “荒唐!凡人岂能修天道?若人人可修,岂不乱了根基?”

  “唉,这可是一盟之主所言,怎能如此异想天开?”

  “听闻他还欲开放入道之试,不论血脉体质,不论出身高低,甚至不论悟性,只看是否有一颗求道之心,真是疯了。”

  “我看他是走火入魔了!”

  议论四起,言辞激烈。

  有人讥笑,有人忧虑,也有人沉默不语。

  姜道玄步履微顿。

  玄虚准帝也听见了他们的内容,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

  随后,他咳嗽了一声,低声道:“道友莫见笑,我兄长心思太大,总想着重定修行之基,唉,也算是一片好心罢了。”

  姜道玄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淡淡地看着那群人。

  只见一位年轻修士满脸愤慨:“修行者是天选之人,是天地所承认的存在。”

  “若真人人可修,那我辈何以为尊?”

  另一人附和道:“说得好!没有尊卑,哪来秩序?”

  “此言若传出,不仅我道盟,怕是整个天墟都会震动!”

  旁边也有人反驳:“可盟主大人言中亦有理——若天地之道,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岂非失了‘大道无私’的本意?”

  “哼,大道虽无私,人心却有别。”

  “凡人之体,终究承载不起天道之重!”

  “你——!”

  又是一阵争吵。

  姜道玄静静听着,神色平淡,唇角却微微一弯。

  “众人皆求道,却不问道为何。”

  玄虚准帝听见这番话,微微一愣。

  旋即回头看向他:“道友此言,何解?”

  姜道玄淡淡道:“求道之人,以为得道便能超凡脱俗,殊不知,天地之所以生人,亦是道之一环。”

  “若修行者自认高于凡尘,岂不正是离道而去?”

  玄虚准帝眸光微动,低头笑道:“道友所言,倒与我兄长的理念有几分相似。”

  “只是……世道未至,人心未齐,若真放开门槛,怕要生出祸端。”

  姜道玄却不以为然,开口道:“凡事有先行者,方有后来人。”

  “世道若无人去试,又怎会有后来之世?”

  玄虚准帝怔怔望着他。

  心中忽然生出一股难言的敬意。

  “也许今日一见,兄长或能有所收获。”

  这念头一起,他不由苦笑。

  毕竟——自家那位兄长,可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之人。

  多年来,道盟局势虽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道盟上下,隐隐分成两派——

  一派以盟主为首,称作“革新派”。

  他们推崇“众生平等、人人可修”的理念。

  认为凡有求道之心者,皆可一试天途,不论出身,不论血统。

  其开设“凡修殿”,教授凡俗之法,希望唤醒更多潜力未显的修士。

  另一派,则以七位道尊为首,号为“守旧派”。

  他们则坚持“修行有序、天道有别”。

  认为天地造化自有定数,若人人修行,灵气将乱、天序将崩。

  甚至有人暗地讥讽盟主是“惑于凡情,心染红尘”。

  若非盟主威望尚在,道盟此刻只怕早已分裂。

  玄虚准帝轻轻叹息。

  “兄长心系苍生,却被误作妄念……世道如此,实令人叹惋。”

  他又侧眼看了眼姜道玄。

  这位“通天道人”,气息内敛,目光宁静,

  可他说出的那句“凡事有先行者,方有后来人”,

  竟与兄长的理念异曲同工。

  “若真能一谈,也许……会是一场奇遇。”

  玄虚准帝心念一定。

  旋即加快速度,朝着目的地赶去。

  不多时。

  两人穿过一座被金光笼罩的白玉长桥。

  前方,一座恢宏的殿宇浮于空中。

  殿顶垂落九道瀑流,似天河倒悬。

  玄虚准帝走了过去,朝着守门的两位执令者低声道:“去禀告盟主,玄虚求见。”

  两位执令者自然识得玄虚身份,不敢大意,连忙领命而去。

  片刻后。

  一道温和的声音自殿中传出:“可请。”

  玄虚准帝抬手示意:“道友,请。”

  姜道玄轻轻点头,步入殿中。

  ..........

  殿内。

  光辉如昼。

  一位身着玄金长袍的中年男子盘坐在中央。

  此人,正是道盟现任之主——道衡准帝。

  眼见两人进来。

  他的目光先是掠过姜道玄,然后落在玄虚准帝身上。

  “子临,”他淡淡开口,“你今日怎的有空来寻为兄?莫非又是外游得了奇宝,想让我替你鉴一鉴?”

  原来,玄虚准帝的本名,名为顾子临。

  玄虚准帝闻言,笑着行礼道:“大哥误会了,今日不是我寻你,而是受人所托。”

  说罢,他微微侧身,让姜道玄走上前来。

  “此人乃是我新识之友,名为通天道人。”

  “此番欲暂居道盟,寻一处宝地修行。”

  话音一落,道衡准帝眉梢轻挑。

  他心中一动——自家弟弟这性子,他最清楚不过。

  平日交游广阔,但能让他亲自引荐到太渊殿的修士,这么多年屈指可数。

  而今,他竟郑重其事地带来一人?

  这意味着,这位“通天道人”,绝非常修。

  于是,道衡准帝神色收敛,语气亦变得温和:“原来如此,道友既是子临所荐,便是我道盟之友。”

  “宝地一事,既由你开口,便由我来安排。”

  玄虚准帝一怔。

  大哥——竟然答应得这么爽快?

  他还没来得及多言,姜道玄已是淡淡一笑,拱手回礼:“多谢道衡道友。”

  道衡准帝微笑颔首,正欲再言,却听玄虚准帝语气突变,连忙补道:“兄长,事情……还未说完。”

  道衡挑眉:“哦?还有何事?”

  玄子临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道:“通天道友所寻之地,乃是——太渊天境。”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的光辉似乎微微一滞。

  道衡准帝的笑容,生生凝在唇边。

  他愣了片刻,眼神中闪过一抹诧异与错愕。

  “你说什么?”

  他低声问,语气虽仍克制,却带着准帝威压。

  “太渊天境?”

  玄子临干咳一声,心头暗暗叫苦。

  ——完了。

  果不其然,道衡准帝缓缓起身,金袍流光散开,整座大殿都似被气机压得低了一分。

  他看向姜道玄,眸光深邃,声音压得极低:

  “道友,可是在开玩笑?”

  那是历任盟主的专属修炼之地。

  历代传承明令——外人不得入一步!

  哪怕七尊道尊,也无此权。

  姜道玄神色不变,仿佛未觉察到那股逼人的气势。

  他只是淡淡一笑,语气平静如初。

  “在下只借太渊天境十五年。”

  “十五年之后,自当离去。”

  “若道友有何条件,尽管言明便是。”

  道衡准帝闻言,心中微震。

  他凝视着眼前的白衣道人,只觉其气息若隐若现,淡得近乎虚无,却偏偏让人无法忽视。

  “好一个心境。”

  若非自家弟弟疯了,定不会带此人来。

  于是,道衡准帝轻轻一抬手,神识无声传入玄虚准帝耳中。

  “他究竟何来?”

  玄虚准帝立刻以传音回应,将一路经过之事简略讲述。

  五行真解、通天道人对道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人人可修”的理念——一一如实告知。

  随着弟弟的讲述,道衡准帝神色渐渐变化。

  起初是错愕,随后是惊叹,再然后,是若有所思的平静。

  待传音结束时,他缓缓吐出一口气,收回身上那股滔天气势。

  殿内灵光再度流转,威压散去,空气重新变得平和。

  他向姜道玄拱手一礼,神色郑重:“方才冒失,望道友莫怪。”

  “太渊天境,于我道盟而言极为重要,故不得不谨慎。”

  姜道玄轻笑,淡然道:

  “能言‘人人可修’,已是敢逆陈规之人。”

  “此等人物,又岂会拘泥祖训?”

  这一句话,像一石落入湖心,激起无数回响。

  道衡准帝微愣,随即神色微变,沉默片刻后,忽而朗声大笑。

  “哈哈哈!”

  “道友还真是洞察人心。”

  “不错——我心,我行,从不受法理束缚!”

  “太渊天境,虽是祖训所留,但我行我道,未必不能破例。”

  笑声如风,荡开殿宇。

  只是笑至一半,他忽然收声,神色转为玩味,目光重新锁定姜道玄。

  “不过——”

  “道友凭什么觉得,自己能从我手中,换得十五年的修行时间?”

  语气平淡,然其中蕴含的帝意如山海汹涌。

  这一问,不仅是试探,更是准帝之尊的自信——

  天下强者无数,能令他亲手开口允诺者,屈指可数。

  殿中气息微动,灵光在金纹壁上流转。

  玄虚准帝只觉气机绷紧,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这两位若是动手,怕是整座大殿都要被掀翻。

  然而,姜道玄并未直接回应那句带着威压的试探。

  他只是抬眼,看向道衡准帝,神色安然,语调平淡。

  “道友想以‘人人可修’之论破旧制,开新局,然道尊诸派却以为是妄谈。”

  “故而,道盟如今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如今,道友想必,正为改革之事而忧吧?”

  作为后世人,尤其是身为道盟之主。

  虽然未曾处理过道盟事务,但关于道盟的诸多信息,都已熟知。

  自然也就知晓那一千万年前,那场席卷了整个道盟的改革,史书称为‘天衡革纪’。

  道衡准帝神色如常,淡淡开口:“这件事……不算秘密。”

  “道友如今提及此事,莫不是想说,你有法可助我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