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 第一百二十一章 婚后日,陈矫至

小说:汉末雄风 作者:云垂赏竹涛 更新时间:2023-11-26 04:03:48 源网站:2k小说网
  语良久,直至近午之时,方才穿衣洗漱出房,去向赵大娘问安。

  自有婢女带走那块犹自湿答答的落红素帛…那情窦初开的二八婢女,对此物颇有些好奇。

  赵大娘似笑非笑地与儿子、新妇聊了几句,便轻挥玉手,示意二人去接待宾客。

  张飞早已等候赵旻多时。

  赵旻昨夜承诺饮下的那一坛清酒,当然不会毁约。

  赵旻自中午喝到晚上,在张飞直欲喷火的眼光中,慢慢悠悠饮尽这一坛清酒。

  “阿旻,你这般喝酒,又有何趣?”

  张飞咬牙切齿道。

  赵旻好整以暇地抱拳道:“叔父大人让旻饮尽此整坛酒,旻自中午饮至晚上,一坛酒已饮尽,并未违誓。”

  事实证明,张飞再次失算:他根本没有要求赵旻在多长时间内喝完这坛酒。

  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谁又能想到赵旻如此狡猾?

  赵旻丝毫不以为耻。

  “叔父大人,旻不胜酒力,只好如此饮酒,还请大人包涵!”

  张飞虽恨得牙痒痒,却也无话可说。

  鲁肃实在看不下去,便作揖道:“主公如此饮酒亦可,但需如昨夜般赋诗一首!”

  赵旻昂然而立,淡淡一笑:“赋诗又有何难?诸公且听好!”

  他举起酒杯,神情陡然一变,以极为悠扬的唱腔高唱道。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嬴政梓棺费鲍鱼。”

  赵旻不会作诗,他只是先贤们诗歌的搬运工。

  这首诗鬼的《苦昼短》,赵旻张口便来,还真别说,这首诗…还确实不算太偏题。

  读者身份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而且其中用典,这时代已流传开来的《驱车上东门》中已用到,所以赵旻无需向众人解释其用典出处。

  对这首诗鬼的巅峰之作,鲁肃等诸位文化水平极高之士皆赞赏不已,并对此诗不吝溢美之词。

  于是,赵旻这个腹黑皮厚男将这些赞誉之言统统笑纳。

  美娇娘张凝美眸中异彩涟涟,满是崇拜之色…赵旻今晚又将有艳福可享。

  张飞虽极为不齿赵旻之厚颜无耻,但对其人之文采,张飞也不得不心服。

  闻此传世佳作,并以之佐酒,张飞不再意难平。

  于是乎,众人摇头晃脑品着诗鬼李贺先生原创的《苦昼短》,再次尽兴而归。

  当然,收获了绝世佳人张凝崇拜的赵旻,是夜也极为尽兴。

  他学自诸位名师的技术,也得以尽情施展。

  这对新婚夫妇不同于苦昼短的李贺先生,他们二人苦于春宵短。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读小说

  陈矫带来的消息,彻底终结了赵旻极为短暂的蜜月。

  见赵旻匆匆而来,许久未见其人的陈矫来不及与其人叙旧,当即匆匆道:“主公,关中恐将生变矣!”

  赵旻见陈矫满头大汗,神色焦急,便亲自为其人倒了一盏蜜水,示意其人安坐。

  “季弼兄勿急,且先饮口水润润喉咙。”

  陈矫端起茶盏一饮而尽,作揖道:“主公!文先公、伯宁兄二人商议出试探荀文若之计,然此计甚险,我恐关中将大乱也。”

  赵旻剑眉一轩:“是何险计?”

  陈矫将前几日自己在杨彪府上时,杨彪与满宠商定之险计极为详细地向赵旻说了一遍。

  赵旻扬起手打断了陈矫。

  “季弼兄且慢!元常公对我方态度如何?其人对此计态度又如何?”

  陈矫作揖道:“主公但请放心,矫启程之时,元常先生已返回弘农城,而今正紧锣密鼓应对荀文若之反应。”

  首发-:-塔读小说@

  赵旻毫不犹豫,霍然起身。

  “季弼兄,随我至营中!我等须即刻召集诸公共商此事!”

  二人一先一后,策马狂奔至城外营寨中的中军帐。

  俄而,除已赶赴谯县的张飞和华歆之外,众人齐聚于赵旻的中军帐。

  赵旻安排诸公坐定之后,当先开口。

  “今日旻召集诸公至此,乃是有要事相商!季弼连夜赶来,带回重要情报。”

  这时,急促的马蹄声骤然传至。

  “主公,急报!”

  张凝没有安全感很正常。

  东汉时期虽然女子地位较高,但毕竟还是封建的男权社会,更何况卫将军赵旻允文允武、多才多艺、腹黑皮厚,且其人心中已暗暗将天下知名美女纳入自己后宅。

  口口563743675

  换成任何一个正常男子穿越到东汉末年,都想醉卧美人膝,醒掌杀人剑。赵旻又焉能免俗?

  最妙的是,女子若穿越到东汉末年,也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因为那个时代是士族当道的时代,魏晋风流之肇始,不是五代十国那种充满血腥味的人间炼狱;

  更不是厂卫横行、腹黑狗皇帝当家、犬儒当道、土地兼并严重、百姓人人自危的明代。

  那位大言不惭的高先生厌恶明代,不是没有道理,尽管明代绝非其人所说的三无朝代。

  诗鬼是晚唐诗坛珍宝,惜哉!痛哉!李贺先生实在是生不逢时,命途多舛。

  咦?对了,这本书好像是汉末三国题材?

  总之,赵旻若想安安稳稳一统天下,最好还是稳住别浪,安安生生匡扶汉室为上。

  朱洪武总结得好: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咳咳,又跑到大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