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回归长安的第一次早朝。

  李二高坐在皇位之上,文武百官依旧是左右两列排开。

  看着桌子上堆积成山的奏折,李二望向这些日子替自己处理国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宰相:“玄龄、克明,你们两个这段日子辛苦了。”

  房玄龄,杜如晦同时拿着笏板,站出来拜道:“谢陛下。”

  “臣等为大唐做事,不论辛苦。”

  李二对自己的这位宰相很是满意,点点头示意他们归位。

  然后道:“今日,是大军班师回朝的第一日。”

  “这次战役,我唐军再次扫平草原一霸,解决了我大唐的北境之患!”

  “我军大败敕勒异族,平定北方叛乱,还了北境百姓原本的安宁。”

  “这次大胜,全赖将士们在外出生入死,忘身于外。”

  “现在正式进行论功行赏!”

  “宣旨吧。”

  李二示意身边的早朝太监,只见太监拿出李二早就写好了的圣旨。

  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此次出征大捷,蜀王李恪表现骁勇。”

  “三日之内火速驰援幽州,终使得蛮夷不曾攻破幽州。”

  “扬我大唐国威,使我大唐幽州百姓免于城破祸乱。

  “其功一也。”

  “幽州城下,仅只以一万人斩杀敕勒异族数十余万人。”

  “极大的震慑了周边诸多蛮夷,使其不敢妄动。”

  “其功二也。”

  “阴山之役,攻破夷男阴山大营,斩杀薛延陀首领夷男与其侄咄摩支。”

  “取下罪魁祸首之首级。”

  “其功三也。”

  “总其三功,蜀王李恪当居首功!”筆趣庫

  “赐坊市中心一座,永久免除地税。”

  “赐封三千户食邑,世代承袭。”

  “赐地雍庄,赐封农庄五十亩。”

  “左骁卫,右武卫军权划归天策上将府,军饷自给。”

  “钦此。”

  实话实说,

  李二封赏的这些不可谓之不丰厚。

  特别是这坊市和雍庄的五十亩农田,恰恰正好是李恪想要的东西。

  有了这中心地段的坊市,

  李恪便可以进军商业,专心搞钱去。

  有了这五十亩农庄的田地,

  李恪正好将系统空间中的优质玉米种,土豆种子种下。

  对于如今的李恪来说,他手中有了优质作物种子,又有了如此广袤的土地,那便相当于是有了源源不断的粮食!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粮饷都是最重要的!

  所以,对于李二的封赏,李恪还是很满意的。

  至少也对得起自己的付出了。

  不仅久搁不议的军权拿下了,还封赏了三千户的食邑。

  有了这三千户额外的饷银,绝对够李恪大手花销了。

  至于天策军的粮饷,则大可由经营坊市和农田耕作来自给自足。

  虽然算不上血赚,

  但是这波,

  也是绝对不亏的啊!

  当然了,领受了李二这封赏的好处。

  李恪还是愿意给李二一个面子的。

  当即站出来,努力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拜谢道:“儿臣,多谢父皇赐赏。”筆趣庫

  看着李恪的一本正经的样子,李二心中难得的欣慰道:“嗯,这小子一本正经的样子,还是不错的嘛。”

  “有我当年的几分风范!”

  ……

  看着李恪受封受赏,在这大殿之上风头出尽。

  李承乾在一旁心中很是嫉恨。

  “哼!凭什么?!”

  “凭什么啥好事全是他李恪的?”

  “父皇对于三弟的封赏这也给的太多了吧?”

  “这些粮饷加起来,都比我这个当朝太子还要多了。”

  “这让大臣们怎么想?这让天下百姓怎么想?”

  “三弟啊,你这个天策上将,可是越当越威风了啊!”

  “若是再放任你如此下去,恐怕这大唐天下只知有一位天策上将,而不知有我太子李承乾!”

  ……

  眼看着早朝的时间差不多了。

  李二最后道:“众位爱卿,在朕这段离开时还有什么未解决之事,今日一并全都提出来!”

  “从明日起,大唐秩序恢复原样。”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长孙无忌略有深意的瞥了魏征一眼,心中暗笑道:“李恪,好戏就要开场了!”

  “刚才你有多么威风,现在你就要变得多么狼狈!”

  “魏征可是出了名的硬脖子和死脑筋,连陛下都不会给一丝颜面。”

  “更何况是你李恪!”

  “李恪啊,李恪。”

  “这次,你终究是要栽了。”

  “你栽在了魏征的口诛笔伐之下,栽在了我长孙无忌给你设的局里!”

  “这一次,我倒想看看你要如何从这大唐谏臣的利刃之下,还能安然无恙的保全自己!”

  站在李恪身旁的李承乾也忍不住内心的狂喜起来:“哈哈!!”

  “李恪,这次看你怎么下的来台!”

  “让你再威风,让你这个天策上将府压过了我这东宫的风头!”

  “现在,到了你该承受反噬的时候了!”

  ……

  眼看着李二要离开朝堂之时。

  果然,

  一道声音从台下响起:“陛下,臣魏征有本要奏!”ъΙQǐkU.йE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