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齐奔朝堂夺权势 第667章

小说:青梅竹马齐奔朝堂夺权势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6-14 07:51:25 源网站:2k小说网
  ();

  先前姐姐让他帮忙,弄清楚奶奶为何会同意给她定杨家表哥,他问出来了,可答案让他根本没脸跟姐姐说。

  他们竟然是因为担心姐姐嫁到高门后,不帮衬他和哥哥,才定下杨家表哥这个好拿捏的。

  这次同意袁家的亲事,竟然也是为了他的前程。

  宋元羞愧又难受。

  “奶奶,娘,你们给姐姐说亲,能不能就只考虑亲事适不适合她,不要考虑对我和哥哥能有什么好处,我会努力读书,将来也考个秀才出来,我的前程我自己挣。”

  杨氏黑了脸,又气又怄:“你个不知好歹的,天天就晓得你姐你姐,我看你这个娃儿老子是给她生的!

  十五岁的秀才,她嫁过去就是秀才娘子、以后还很可能是举人娘子、进士娘子,这门亲事哪里委屈她了?

  我苛待她了吗?给她说的两门亲事,男方都是一表人才,要相貌有相貌,要本事有本事,还有哪里不满意?

  我是要把嫁给瘸子还是嫁给瞎子,能的你为她出头?”

  宋元无奈,赶紧解释:“娘,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们……”

  “行了,收拾书箱上学去。”李氏打断了他的话,又瞪着杨氏,“他还小,你跟他说这些他听得进去么,白费口舌。”

  宋元虽不服气,也不好再争辩,否则他娘又要噼里啪啦地数落了。

  他回屋拿了书箱,临走前又道:“奶奶,你们还是得先问问姐姐的意思,你们就这样自作主张,她不合意定会闹得大家都下不来台。”

  李氏想到宋英的脾气,也是头疼得很,“读你的书去,媒人都没上门,着什么急。”

  想着明儿就能见到姐姐,宋元便先按下,打算等明儿见到了亲自跟姐姐说。

  晌午时分,陶氏和儿媳赶到了城里,先去集市找屠夫买肉,可她们到的时间有点晚,集市上的猪肉不够了,剩下的还净是些不好的肉。

  陶氏不由皱眉:“今儿怎么这个时辰就没好肉了?”

  屠夫在磨刀石上磨刀,闻言答道:“这不天气热了么,放大半天肉该臭了,我们也不敢准备太多。”

  陶氏“哎呀”了一声,“怎么把这茬忘了,这个天提前买肉回去会坏呀。”

  方氏也急了,“这可怎么办,总不能明儿一大早来买,也太耽误事了。”

  屠夫好奇问道:“怎么,你们家是要做什么吗?”

  “我孙子考中了秀才,明儿打算弄几桌席面,招呼亲戚朋友么。”

  屠夫一下热情起来,“原来是新晋的秀才公,恭喜恭喜!你们是要办几桌席面,若是要一整头猪,我可以下午给你们杀,你们拉回去,晚上天气也凉快,放不坏。”

  陶氏摆手:“哪用得到这么多,半头就够了!我只要半头你们杀吗?”

  “这…大娘你不是为难我么?半下午杀猪,我怎么卖得出去,放到明儿若是坏了,我这半头猪不就亏了么。”

  “放到明日就坏,那你还说下午给我杀,这不是坑我么。”陶氏有些生气,家里很少买肉,买来也基本是一顿就吃完,她这才疏忽了。

  但屠夫经验多,也不说实话。

  她气得转身就要走,屠夫忙喊冤枉,“哎哟,大娘你误会了。

  你们买回去,明儿一早就处理了,我卖肉不一样,我得一斤半斤的卖,谁知道要卖到什么时候去。”

  陶氏还是很担心,这是他孙子大喜的事情,可不能给客人吃坏的肉,这不是触霉头么。

  她想了想,干脆一咬牙,“这样吧,我买一只活猪,价钱怎么算?”

  “这要看猪多重,轻些的800来文,甚至500文就够了;若重些的呢,1两多银子,不过大娘,你们村有人会杀猪吗?”

  陶氏点头,“隔壁村有个老头年轻的时候学过杀猪。”

  于是,陶氏跟他说好,等买完其他东西,再去他家里挑猪。

  最大头的肉定下了,大部分的菜自家就有种的,自家没种的,村里肯定也有人种。

  想了想,陶氏直接去了医馆,进门后却没看见宋英,不由问:“马大夫,宋英呢?”

  马大夫抬头,认出了她,指了指内室:“在屋里给人针灸呢。”

  屋里的其他人也都在看她,有人问:“这是小宋大夫的奶奶吗?”

  陶氏忙摆手,还没来得及解释,就有人道:“不是吧,我见过小宋大夫的奶奶,不长这样。”

  “这是宋英隔壁村的大娘,”马大夫向众人解释了一句,又好奇地问:“你家孙子不是中秀才了么,你今儿怎么还来医馆了?”

  医馆在民众眼里到底是疾病汇聚的地方,有大喜事都是能避则避。

  其他人闻言,纷纷恭喜陶氏婆媳。

  陶氏笑得脸上满是褶子,“这不明儿家里要办几桌席面,集市上的花椒成色不好,我想着你们药房也有,品质也有保证。”

  不沾亲带故的,陶氏一个长辈特地来请一个小辈,这不明晃晃告诉外人有情况么,所以她才寻了这么个理由,也是想要过来,以看孙媳妇的心态,看一看宋英。

  马大夫一手给病人摸着脉,一手捏须笑道:“这倒是,你去药房,文轩在那边,让他给你称。”

  “好嘞,马大夫你明儿要是有空,也来吃席呀。”

  “多谢了,只是明儿怕是走不开。”

  陶氏本就是顺嘴提一句,也不强求,又问:“那你跟宋英说一声,明儿回去吃席。”

  这时,帘子掀开,先走出一位年轻妇人,而后宋英也端着一瓷盘银针出来。

  只见她穿着豆青色襦裙,梳着小髻,发间简简单单插一根别致的银簪,亭亭玉立。

  陶氏以前就知道宋英长得好,这会儿以看孙媳妇的眼光细细打量,也挑不出毛病来。

  五官端正,行事沉稳,更何况还有一手厉害的医术,看病的人都是小宋大夫长小宋大夫短的,神态语气充满了尊敬。

  心底那点娶不到贵女孙媳的遗憾少了很多,就宋英这通身的气派,也不比她见过千金小姐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