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雾如纱,轻笼着蜿蜒的河道。
忽而,一声响亮的婴啼刺破清晨的宁静,惊起岸边几只白鹭。
外面等候的研秋忙问:“是不是生了?我可以进来了吗?太太可还安好?”
张嬷嬷抱着婴孩放进热水里清洗,“进来吧。”
研秋急急进去,直扑俞令纨身边,见主子面色惨白、发丝湿漉漉贴在脸颊上,整个人犹如从水里捞出似的,她担忧不已,“宋大夫,我们太太没事吧?”
“无碍,”宋英拧了热帕子,轻轻拭去俞令纨额头的冷汗,“只是力竭了,睡一觉便好。”
说着宋英都觉得不可思议,昨夜经历那么凶险的事情,又是在如此缺药少物的简陋环境下,但俞令纨生得还算顺利。
可能是因心里憋着一口气,想尽快与丈夫重逢,她求生欲惊人,咬着帕子愣是一声没叫,全用来使劲了。
研秋这才松了口气,又去看新生儿,“嬷嬷,是位少爷还是小姐?”
张嬷嬷面上终于露出一点笑,“是小姐。”
“小姐好呀,”研秋的声音也染上些喜色,“咱们太太已有一位少爷,如今再添位小姐,儿女双全,好福气。”
张嬷嬷利索地将婴孩包裹好,回头望了眼已经睡过去的俞令纨,长长呼出口气,道:“是啊,我们太太好福气,老爷一定会活着回去的。”
想到此时不知在哪里是男主人,二人的心情又低落了几分。
宋英收好银针等物,查看了一番婴孩的状况,嘱咐她们一个时辰后叫醒俞令纨,给孩子喂奶,而后就出去了。
“账册你看了吗?里面写的什么?”一掀帘她就急急问道。
这幅心急火燎的样子,让袁清都呆了下,还是先问了句:“嫂子没事吧?”
“母女平安,快给我瞧瞧!”
袁清将账册递给她,并道:“账册是汪知州给张兄的,里面是漕运总兵范永康与巡按御史万世恒……”
原来,汪知州到临清上任以后,从一些异常的蛛丝马迹查到漕运总兵范永康勾巡按御史万世恒,以及两位把总屠大昌、邵志强虚报漕兵名额吃空饷、倒卖火器、漕船。
临清作为大运河沿岸重要的交通枢纽,极倚重漕运,卫所漕官实际上权力很大,汪知州这位一州之长行事多有掣肘。
此事又涉及漕运最高长官,总并范永康,汪知州行事就更加艰难,想了许多法子,也未能成功将证据送出临清。
近日,他察觉到有人在监视自己,担心是他暗查的事情被范永康等人知道了,愁得茶饭不思。
这时,他们一行人到了。
翰林词臣,向来有风骨。
当初前任首辅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六部堂官俯首,都察院噤声,科道言官亦慑于其威,无人敢批其逆鳞,满朝朱紫,竟无一人敢直谏其过。
谁曾想,平日里那些只知埋首青史、吟风弄月的翰林们,却在此刻显出了铮铮铁骨,站了出来,毅然执笔上疏,以墨为剑,以文为刃,直指权相之非!
故而,汪知州很是信得过张任之。
便以巴结之名,邀请他们至府里居住,趁机与张任之道明此事,拜托他将证据带出临清,上奏朝廷。
没想到,他们还是迟了。
范永康等人已经确定汪知州手中有他们的犯罪证据,杀死汪知州,没找到账册,便怀疑到张任之的头上。
这群人实在凶残,仅仅只是怀疑,便直接灭口,甚至连着自己漕兵的同袍也一并灭口。
宋英翻着账册,上面某些地方被汪知州以红笔做了批注,比如漕兵实额1200人,造册却有3000人。
直接超出一半多!简直猖狂!
更令人心惊的是,汪知州曾截获密信,查出屠大昌的漕船上,藏有二十只门佛郎机铳,这可是大乾最精良的火器,威力惊人。
这些铳炮流落出去,无论是落入山野匪盗、还是沿海倭寇之手,都将酿成大祸。
甚至,可称得上卖国叛国!
宋英越看越心惊,难怪这群人如此丧心病狂。
她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她觉得他们简直是无妄之灾,好好的回个家,却卷入这等险境;可另一方面,她又极佩服张任之、汪知州等人。
明知这有多危险,二人却都是毫不迟疑,他们是真正心中有百姓的官。
宋英合上账册,将之还给袁清,她长长地呼出口气,平复心中翻涌的情绪。
鼎沸的人声从前方传来,袁清也顾不得情绪,将账册塞进怀里,忙划动船桨靠岸,躲入旁边的河湾里。
宋英眺望了眼远处繁忙的码头,喃喃道:“东昌府码头?”
她一惊,也忙要去帮忙划船,大运河上漕兵耳目众多,他们若是就这么去到东昌府码头,恐怕刚露头就会被漕兵发现。
“你别碰桨,你不会划船,不要动桨!”袁清忙阻止,划船是个技术活儿,昨晚他刚上手划船时,在原地转了好一阵圈。
这会儿正危急,新手来弄,若船直接朝码头航过去可就不妙了。
宋英只好停下,眺望着码头,心中十分忧虑:“船只能通过闸口走吗?我们若是经过闸口,肯定会被发现啊。”
袁清将船划到岸边,抬手拉住河边树上的藤蔓,“我们先商量一番,接下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逃亡,我们有三种选择:
第一,弃船,搭乘其他人的船过闸,蒙混过去;第二,弃船,改走陆路;第三,就在这条船上,找人询问其他小河道,不通过闸口。”
“第三,”宋英不假思索,“我觉得第三个选择更好。”
搭乘别人的船,人多眼杂,指不定就被谁有意或者无意泄露了他们的行踪。在别人的船上,他们就是提前察觉到,自救都要困难得多。
至于第二条,东昌府离出事的地点还是太近了,俞令纨刚生产完,又是自小没有养在深闺的贵妇人,总不能让她靠两条腿逃命,无论如何都得雇辆车。
而这个时候城里的那些车马行,说不得正处于漕兵的严密监控之下,他们去很可能就是自投罗网。
晨雾如纱,轻笼着蜿蜒的河道。
忽而,一声响亮的婴啼刺破清晨的宁静,惊起岸边几只白鹭。
外面等候的研秋忙问:“是不是生了?我可以进来了吗?太太可还安好?”
张嬷嬷抱着婴孩放进热水里清洗,“进来吧。”
研秋急急进去,直扑俞令纨身边,见主子面色惨白、发丝湿漉漉贴在脸颊上,整个人犹如从水里捞出似的,她担忧不已,“宋大夫,我们太太没事吧?”
“无碍,”宋英拧了热帕子,轻轻拭去俞令纨额头的冷汗,“只是力竭了,睡一觉便好。”
说着宋英都觉得不可思议,昨夜经历那么凶险的事情,又是在如此缺药少物的简陋环境下,但俞令纨生得还算顺利。
可能是因心里憋着一口气,想尽快与丈夫重逢,她求生欲惊人,咬着帕子愣是一声没叫,全用来使劲了。
研秋这才松了口气,又去看新生儿,“嬷嬷,是位少爷还是小姐?”
张嬷嬷面上终于露出一点笑,“是小姐。”
“小姐好呀,”研秋的声音也染上些喜色,“咱们太太已有一位少爷,如今再添位小姐,儿女双全,好福气。”
张嬷嬷利索地将婴孩包裹好,回头望了眼已经睡过去的俞令纨,长长呼出口气,道:“是啊,我们太太好福气,老爷一定会活着回去的。”
想到此时不知在哪里是男主人,二人的心情又低落了几分。
宋英收好银针等物,查看了一番婴孩的状况,嘱咐她们一个时辰后叫醒俞令纨,给孩子喂奶,而后就出去了。
“账册你看了吗?里面写的什么?”一掀帘她就急急问道。
这幅心急火燎的样子,让袁清都呆了下,还是先问了句:“嫂子没事吧?”
“母女平安,快给我瞧瞧!”
袁清将账册递给她,并道:“账册是汪知州给张兄的,里面是漕运总兵范永康与巡按御史万世恒……”
原来,汪知州到临清上任以后,从一些异常的蛛丝马迹查到漕运总兵范永康勾巡按御史万世恒,以及两位把总屠大昌、邵志强虚报漕兵名额吃空饷、倒卖火器、漕船。
临清作为大运河沿岸重要的交通枢纽,极倚重漕运,卫所漕官实际上权力很大,汪知州这位一州之长行事多有掣肘。
此事又涉及漕运最高长官,总并范永康,汪知州行事就更加艰难,想了许多法子,也未能成功将证据送出临清。
近日,他察觉到有人在监视自己,担心是他暗查的事情被范永康等人知道了,愁得茶饭不思。
这时,他们一行人到了。
翰林词臣,向来有风骨。
当初前任首辅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六部堂官俯首,都察院噤声,科道言官亦慑于其威,无人敢批其逆鳞,满朝朱紫,竟无一人敢直谏其过。
谁曾想,平日里那些只知埋首青史、吟风弄月的翰林们,却在此刻显出了铮铮铁骨,站了出来,毅然执笔上疏,以墨为剑,以文为刃,直指权相之非!
故而,汪知州很是信得过张任之。
便以巴结之名,邀请他们至府里居住,趁机与张任之道明此事,拜托他将证据带出临清,上奏朝廷。
没想到,他们还是迟了。
范永康等人已经确定汪知州手中有他们的犯罪证据,杀死汪知州,没找到账册,便怀疑到张任之的头上。
这群人实在凶残,仅仅只是怀疑,便直接灭口,甚至连着自己漕兵的同袍也一并灭口。
宋英翻着账册,上面某些地方被汪知州以红笔做了批注,比如漕兵实额1200人,造册却有3000人。
直接超出一半多!简直猖狂!
更令人心惊的是,汪知州曾截获密信,查出屠大昌的漕船上,藏有二十只门佛郎机铳,这可是大乾最精良的火器,威力惊人。
这些铳炮流落出去,无论是落入山野匪盗、还是沿海倭寇之手,都将酿成大祸。
甚至,可称得上卖国叛国!
宋英越看越心惊,难怪这群人如此丧心病狂。
她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她觉得他们简直是无妄之灾,好好的回个家,却卷入这等险境;可另一方面,她又极佩服张任之、汪知州等人。
明知这有多危险,二人却都是毫不迟疑,他们是真正心中有百姓的官。
宋英合上账册,将之还给袁清,她长长地呼出口气,平复心中翻涌的情绪。
鼎沸的人声从前方传来,袁清也顾不得情绪,将账册塞进怀里,忙划动船桨靠岸,躲入旁边的河湾里。
宋英眺望了眼远处繁忙的码头,喃喃道:“东昌府码头?”
她一惊,也忙要去帮忙划船,大运河上漕兵耳目众多,他们若是就这么去到东昌府码头,恐怕刚露头就会被漕兵发现。
“你别碰桨,你不会划船,不要动桨!”袁清忙阻止,划船是个技术活儿,昨晚他刚上手划船时,在原地转了好一阵圈。
这会儿正危急,新手来弄,若船直接朝码头航过去可就不妙了。
宋英只好停下,眺望着码头,心中十分忧虑:“船只能通过闸口走吗?我们若是经过闸口,肯定会被发现啊。”
袁清将船划到岸边,抬手拉住河边树上的藤蔓,“我们先商量一番,接下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逃亡,我们有三种选择:
第一,弃船,搭乘其他人的船过闸,蒙混过去;第二,弃船,改走陆路;第三,就在这条船上,找人询问其他小河道,不通过闸口。”
“第三,”宋英不假思索,“我觉得第三个选择更好。”
搭乘别人的船,人多眼杂,指不定就被谁有意或者无意泄露了他们的行踪。在别人的船上,他们就是提前察觉到,自救都要困难得多。
至于第二条,东昌府离出事的地点还是太近了,俞令纨刚生产完,又是自小没有养在深闺的贵妇人,总不能让她靠两条腿逃命,无论如何都得雇辆车。
而这个时候城里的那些车马行,说不得正处于漕兵的严密监控之下,他们去很可能就是自投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