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月国内没有私家车,专业驾校很少。

  要想拿到驾照,大部分是进到工厂的车队里面,跟着老师傅学习几年。

  再由工厂进行**背景审查,统一报名参加考试。

  李爱国和周克的驾照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拿到的。

  来到机务段运输队的时候,车队长正蹲在树荫下喝凉茶。

  一辆嘎斯51中型卡车在院子里歪歪扭扭的行驶,很明显是学徒工们正在练车。

  “爱国,过来了。”车队长看到李爱国过来,喊来一个学徒工搬来椅子。

  李爱国递了根烟:“陈哥,听说摩托车现在需要驾照,还得麻烦你帮着报名。”

  “好说,好说。”车队长一口答应下来。

  上次李爱国和周克只学了几天,就通过了考试,也让他这个金牌教练名声大噪。

  “对了,理论考试的资料你还留着吗?”

  “诶,还真给搞丢了。”

  这年月跟后世一样,考试分为理论考试、桩考和路考等三个科目。

  虽不清楚摩托车驾考是否跟汽车驾考一样,李爱国还是麻烦车队长找来了一本资料。

  资料没有封皮,用牛皮纸包着,里面全都是交通规则之类的,相当于驾考宝典。

  拿了资料回到工作室,李爱国把资料交给陈柏雅,让他和野生专家都抄写一份,找车队长把名字报上,一起参加摩托车驾照考试。

  摩托车考试的报名费是一块两毛五分钱,他们两个人每个月都好几十块钱的工资,完全出得起。

  三天后,车队长派来陈柏雅通知李爱国,让他们带上证件前去参加驾照考试。

  李爱国开上摩托车拉上两个配重,一路来到京城交通部门车务科参加考试。

  考场里考大车的乌泱泱一片,小车也有几个,就他们仨是来考摩托车的。

  车务科的同志瞅见那双缸摩托车,直犯愣:“这啥型号啊?”

  “咱机务段自己攒的,还没定规呢。”李爱国说着,顺嘴递了根烟。

  “自个儿造的?”那人接了烟抽一口,夹耳朵上点点,“按规矩,考试得用幸福 250,你们这不成。”

  “嗨,就是个代步的,哪能开这个考啊,那不成作弊了嘛。”李爱国拎得清。

  车务科同志见他如此通情达理,也松口气。

  能开得起摩托车的,没几个是善茬。

  倒不是怕,主要是真起了冲突,麻烦!

  “今儿就你们仨,赶早不赶晚,提前考了吧!”外头考大车的人越来越多,车务科的干脆给他们开了小灶。

  说是小灶,规矩一点没少:监考的是部里派来的监理,考官是交管的几个老油条。

  前两年车辆监理所分家,交警归了公安,他们留在交管,没穿上警服,心里都憋着股子气。

  考场纪律很严,中途上厕所都不行。

  理论考试需要熟知几百条交通规则和机械常识,李爱国只花了半个小时刷刷写完。

  看了一眼系统里的摩托车驾驶技术:100。

  果然,全靠自己努力的人,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都能取得成功。

  桩考跟汽车桩考不同,分为30米直线加速制动、8字绕桩等实操项目。

  其中30米直线加速最难。

  摩托车本身就没有汽车稳定,要沿着笔直的石灰线直行,最大偏差不超过两公分,难度可想而知。

  李爱国直接满分拿下。

  陈柏雅和野生汽车专家都栽在了这个项目上,复考了一次,才算是堪堪通过。

  “师傅,您这技术也太神了!”陈柏雅下了车,腿还打飘呢。

  他原以为摩托车简单,这阵子天天练,结果差点折在这儿。

  “不然我能当你师傅?”李爱国懒洋洋站起来,“走了,下轮路考,都精神点儿!”

  路考选择距离车务科不远的一个长上坡下面出发,水泥路面,比较宽。

  路考从车务科不远的一个长上坡底下出发,水泥道,挺宽。

  这儿也是汽车考试的坎儿。

  脚刹、手刹、油门得配合得严丝合缝,溜车就直接淘汰。

  不过摩托车起步容易,难在下坡。

  速度快了,得赶紧从高速档换成低速档,靠发动机憋住车速,还得顺顺当当停下,一步错就完犊子。

  离开车务科后经幸福大街、广渠门到东单调头,最后再回到车务科。

  在整个过程中,考官坐在摩托车后面监考和计分。

  李爱国三人的路考一路顺利,各个环节均无可挑剔,看得出来考官也很满意。

  “师傅,打今儿起,我也是有证的人了!”陈柏雅乐开花,“这都快晌午了,我能不能再去试试摩托车?”

  说这话时,脸有点红。

  李爱国知道,这小子最近处了个对象,也是铁道上的。

  明摆着,是想骑车带姑娘兜兜风。

  “注意着点!”为了机务段的“下一代”,李爱国一口应了。

  陈柏雅回到工作室后,明显干劲儿更足了,连口气都没有歇息,便跟着野生专家一起鼓捣加强版军用摩托车。

  李爱国在组装好普通版本的摩托车后,又根据摩托车的用途,改造出一款适合山地作战的军用摩托车。

  发动机的气缸加大了不少,外面加装了水冷风扇散热,排气量能达到350,最大马力可以达到48匹。

  在结构方面方面,预设通用支架,适配机枪、榴弹发射器或红星RPG发射器。

  发动机防尘密封、电路防水处理等应有尽有。

  “忙着呢,爱国。听说你们考驾照了,情况怎么样?”正忙碌着,邢段长带着几个领导推门走了进来。

  李爱国擦了擦手,递过烟:“嘿,挺顺的,主要还是车队长教得好。”

  邢段长点头:“这驾照的事儿,确实得重视。听说京城这边出了好几回摩托车事故,这么着,先安排一批巡线工去车队学驾驶,把驾照先拿下来。”

  副段长也点头,就是有点犯愁:“可车队现在没摩托车不是?”

  两人齐齐扭头看向李爱国。

  “在大规模生产前,确实可以先鼓捣几辆,顺带着满足线路车间巡线的需要。”李爱国也正有这种想法。

  只有路试摩托车的样本数量增加了,才能更快发现问题。

  再者说,摩托车定型和筹建生产车间都需要时间。

  就像二汽厂那边,已经好几个月了,听说才刚开始生产第一批大越野。

  “爱国同志还真是急咱们机务段之所急啊,咱们也要做好后勤工作。”邢段长抖了抖烟灰,开口说道。

  副段长也是秒懂:“正好昨天火车撞死了一头羊,我通知食堂那边给工作室的同志加餐。”

  中午来到食堂,李爱国就吃到了香喷喷的饭菜。

  下午继续搞生产,模具是现成的,惟一的麻烦之处在于配件的锻造和发动机气缸的锻造上面。

  这一次预计生产三十台摩托车,仅仅靠李爱国和车间里的技术员是搞不定了。

  “师傅,要不咱们还跟上次一样,请轧钢厂那边帮忙吧。”陈柏雅计算完了所需的配件,额头也冒出了冷汗。

  这要是全靠自己手搓,恐怕一年时间都搞不定。

  “这倒是个好办法,这事儿还得段里面出面。”

  有困难找领导,这是李爱国的宗旨。

  随后,李爱国让陈柏雅和野生专家先拆解零件图纸,准备大规模生产的工作,然后敲开了邢段长办公室的门。

  听完了李爱国的担忧,邢段长直接问道:“上次咱们搞大越野,是哪个厂子帮着生产配件来着?”

  “红星轧钢厂,他们那边的车床、冲床还有锻造设备在国内都算得上先进的。”

  李爱国停顿了下,接着说道:“这次打算交给轧钢厂的,都是一些基础配件,像车架子、减震配件之类的,技术难度不高。”

  “我让刘副段长先联系轧钢厂的领导。你有跟轧钢厂合作的经验。这次还交给你办,质量一定要保证。”邢段长点头说道。

  就算邢段长不叮嘱,李爱国也会确保质量。

  质量是摩托车的命根子,其实后世国内的摩托车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岁月,远销东南亚,赚了不少外汇。

  后来市场却被人抢了,就是因为一味的追求价格低廉,枉顾了质量。

  来到这个年代,李爱国已经抢到了先机,自然不能够再重蹈覆辙。

  这也是他想把摩托车项目留在机务段的主要原因。

  想到这里,李爱国顺嘴问道:“段长,一机部那边的批文还没下来吗?”

  “还没信儿呢,这回拖得是有点久了……”邢段长皱着眉,掐了烟,“不行,我得再去催催。”

  邢段长离开后,李爱国又回到工作室内忙碌了一阵子。

  这次跟轧钢厂那边的合作跟上次不同。

  同时需要三十辆摩托车的配件,要想让配件质量合格,必须最大限度的优化加工方法。

  一直忙到下班时间,把所有的图纸搞定,明天可以跟轧钢厂那边接触了。

  李爱国这才伸了个懒腰,准备离开工作室。

  陈柏雅从外头进来,笑着说:“师傅,晚上我去您家串串门。”

  李爱国愣住了:“干什么?”

  “师傅,您忘记了,今天是八月节啊。”

  这年月当徒弟的,五月节、八月节和春节给师傅送礼物,都是必不可少的。

  李爱国猛地一拍脑门子。

  前两天陈雪茹还唠叨着今年过节要把陈方轩一家和刘大娘一家都请过来的事儿,自己这阵子一直鼓捣摩托车还真给忘记了。

  “咳咳,柏雅,你喊声你师姐,晚上到家里吃饭,礼物就不必了。那个.我还有点事,先走了。”

  李爱国此时意识到一个大问题。

  他现在有四个师傅,按理说每个都应该拜访。

  李爱国抬起手腕看看时间,刚五点钟,时间还早,还来得及。

  许老现在在金陵那边,肯定没办法当面拜访了。

  李爱国到稻香村买了几盒糕点,又买了两瓶茅台,走到同仁堂的时候,顺带着买了几瓶药酒,通过邮局给金陵**寄了过去。

  随后又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肖参谋。

  “爱国,你这是给许老拜节呢吧?”肖参谋笑了,“许老去营区视察了,回来我跟他说。”

  “麻烦您了肖哥,”李爱国说,“对了,您不是腰疼吗?我给您寄了瓶同仁堂的活血油,那玩意儿特管用。”

  “没想到你还惦记着老哥,多谢了。”肖参谋的心中暖烘烘的。

  几瓶药酒不值钱,但是足以说明李爱国把他放在了心上。

  挂了电话,李爱国骑上摩托车,先去王大奎的废品店取了早就备好的几本孤本书,又奔了地铁工地。

  执勤的铁道兵瞅见他,直纳闷:“李顾问,这摩托车怎么没牌照啊?”

  “我们前门机务段自个儿造的呐。”李爱国递了烟,“刘总指挥在吗?”

  “在呢!”

  李爱国没多聊,直接骑到指挥部,敲开刘国璋办公室的门。

  “听说你又捣鼓出摩托车了?”刘国璋站在窗口往外瞥了一眼。

  “都是大家伙儿的智慧。”李爱国把礼物搁桌上。

  刘国璋一看就明白了:“今儿八月节,你估计还得去别处,赶紧去吧,我这儿也忙,顾不上招呼你。”

  “那老师,我走了。”

  李爱国知道他的性子,也不客套,骑上摩托车“噌”地就蹿了。

  刘国璋看着他背影,摇摇头乐了:“让你小子拜那么多师傅,这回知道麻烦了吧?当初要是只拜我一个……”

  话说一半,自己先笑了,“一把年纪了,还吃这醋,真是的。”

  李爱国的第三站是京城某个神秘的小院子。

  不巧的是农夫并不在家。

  “你知道他,整天忙,现在也不知道又去哪边了。”

  师娘并没有说明农夫去哪里出差了,李爱国也没问,把准备好的两坛子药酒递了过去。

  “上次的药酒还真是快喝完了。”师娘看到药酒很高兴。

  这阵子农夫喝了李爱国送的药酒,再加上那些汤药,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保健医生前几天为农夫检查过身体,很吃惊的发现他的身体,比预期的要健康不少。

  李爱国坐在沙发上跟师娘闲聊一阵子,见时间不早了,站起身道:“师娘,我先回去了。”

  “你等等。”师娘转身进到屋里,拎出一个袋子来:“这是单位发的月饼,你哥哥他们不在家,你师傅叮嘱了,让带回去给雪茹和孩子们。”

  “得嘞!”李爱国拎着月饼出了门。

  警卫员瞅着他手里的袋子直愣神。

  农夫向来要求严,不爱搞这些人情往来,今儿竟把月饼这种应景的物件给了李爱国,看来是真把这徒弟放在心尖上了。

  “陈哥,辛苦了。”李爱国递出根烟给警卫员,然后出了院子。

  警卫员稍稍愣了下,还是接了过来:“路上慢点。”

  “谢了。”在警卫员的目送中离开小院,李爱国看了一眼时间,才下午六点钟,顿时松口气。

  “现在只剩下曹师傅家了。”

  之所以把曹师傅安排在最后,那是因为曹师傅需要行车,等下了班已经是六点多了。

  事情跟李爱国预料的一样,他骑着摩托车来到曹家楼下,看到那辆二八大杠停在楼下,就知道曹文直回来了。

  “爱国,来看你师傅啊?”路过的铁道职工瞅见他手里的礼,笑着打招呼。

  “周师傅,您家二小子咋样了?”

  “刚当上司炉工,还得熬几年呢。”

  “快着呢,您这算后继有人了。我上去了啊。”

  “去吧去吧,老曹刚到家。”

  家属院里都是熟人,李爱国一路点头打招呼,上了三楼。

  门敞着,曹文直正端着搪瓷缸子,坐在椅子上瞅个小姑娘写字:“小菊,这个字念‘车’,就是姥爷开的大火车的‘车’。”

  听见脚步声,曹文直抬头看见李爱国,直起身喊:“老婆子,爱国来了!”

  曹大娘从里屋出来,瞅见礼物嗔怪道:“你这孩子,来就来,还带啥东西!”

  “今天过节,这是应该的。”

  曹大娘知道他的性子,接过来笑着说:“我去做饭,晚上你爷俩喝两盅。”

  “师娘,等会儿我得回去,老丈人和俩大舅子要过来。”

  曹大娘还想说啥,曹文直站起来:“老婆子,爱国有事,别絮叨了,泡茶去,把老刘送我的好茶叶拿出来。”

  曹大娘进里屋沏茶的功夫,李爱国坐下逗小姑娘:“小菊,还认得我不?”

  小菊仰起脸,盯着他看了半天,突然喊:“爱国叔叔!”

  “哎,真棒!”李爱国从兜里摸出一把大白兔奶糖递过去。

  小菊攥着糖,见大人要说话,颠颠儿进里屋了。

  “小菊什么时间来到京城的?”李爱国给曹文直递了根烟。

  曹文直接过来点上:“才俩月,你知道月华那边工作特殊,手续麻烦着呢。”

  顿了顿,又说,“对了,上次月华打电话,让我谢谢你。白山因为上次那案子立了功,职位没动,级别提了一级。”

  “那全都是白山哥自己的功劳,跟我没什么关系.”

  李爱国想起一机厂内的迪特桉,脑海里突然划过了一道亮光。

  玻璃钢!

  他总算想起来在哪儿听过这名字了。

  当初在包头一机厂捣鼓贫铀装甲时,见过一种古怪的坦克装甲,据说能扛住大蘑菇冲击,就是玻璃钢做的。

  据一机厂张坦介绍,这种材料的抗冲击力确实很强,但是防爆效果差,再加上不耐高温,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测试几次就弃用了。

  “爱国,怎么了?”曹文直看到李爱国神情不对。

  “师傅,我还有点工作,就先走了。”

  “去吧去吧。”曹文直也没留,送他到楼下。

  摩托车刚开远,纳凉的铁道职工就凑过来:“老曹,爱国给你带啥好东西了?瞅着是人参和糕点吧?你这徒弟可真够意思!”

  “唉,爱国是不错,就是太忙。不是研究油压机,就是造摩托车,整天见不着人影,这不,刚坐下没十分钟,又忙去了。”曹文直叉着腰,嘴上叹气,眼里却透着得意。

  几个职工对视一眼。

  谁不知道李爱国又捣鼓出摩托车了?

  这要是大批量生产,那可是前门机务段的大功!

  这老曹,明着抱怨,实则炫耀呢。

  可也没法子,谁让人家捡着个好徒弟呢。

  此时李爱国已经来到京城气象站,用保密线路,接通了包头一机厂的张坦。

  “玻璃钢?你需要那玩意?”张坦感到诧异,在他看来玻璃钢这玩意压根没有什么用处。

  “你甭管了,你们一机厂内的玻璃钢是哪里来的?”

  “京城啊”

  “.”

  五分钟后,李爱国放下了电话,兴奋得攥了攥拳头。

  没想到兜兜转转,玻璃钢这种黑科技材料,竟然就在京城。

  这事儿还得从五年前说起。

  当时重工部到老毛子那边参观,见用钢铁作外壳的坦克无法承受大蘑菇的冲击。

  而老毛子正在研究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即玻璃钢),据说这种材料制成装甲的坦克,可以在大蘑菇爆炸后,可以继续行动。

  于是就提议国内开始研制玻璃钢。

  为此,建材部玻璃陶瓷研究院建立了玻璃钢研究室。

  “玻璃钢研究室……”李爱国把这名字记在笔记本上揣好,骑上自行车往家赶。

  此时陈方轩,陈行甲,大嫂,陈行乙,二嫂,还有黄婧和徒弟已经全都聚齐了。

  陈雪茹请南易做了晚饭,李爱国又把刘大娘和何雨水请了过来,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吃了顿晚饭。

  送走客人,都十点多了。

  夜空中圆月皎洁,李爱国端着搪瓷缸子,瞅着陈雪茹哄孩子睡觉,满屋子都是过日子的烟火气。

  “爱国,忙着呢。”刘海中见李家客人都离开了,这才背着手晃悠过来。

  “二大爷,坐。”李爱国给他搬了把凳子。

  刘海中坐下后,左右看看,小声说道:“爱国,听说你们机务段,又要跟我们轧钢厂合作了?”

  李爱国不得不佩服了,这年月没有手机和网络,人们的消息却如此灵通。

  “是有这个计划,我们需要轧钢厂生产一批配件。”

  “我这人,最喜欢生产配件爱国,你觉得我能不能帮上忙?”刘海中有些不好意思的搓搓手。

  “我觉得挺合适。”李爱国也考虑过这次的任务。

  这次需要大量的配件,全靠李爱国盯着是不可能的。

  没有一个对轧钢厂内部工人极为了解的人在旁边把关,很容易出事儿。

  倒不是李爱国愿意相信刘海中的人品,而是更不相信李副厂长的人品。

  “我老刘在轧钢厂干了二十年,谁的手艺扎实,谁爱偷工减料,我心里门儿清!”

  易中海推开门上厕所,看到刘海中跟李爱国在那里嘀嘀咕咕,心里咯噔了一声。

  这俩人凑一块儿,准没好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