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她合上账册,对林擎说,“皮毛草料是死的,换再多,也只是堆在库里。要活的,能动的。”
林擎立刻明白了:“草原?”
“对。”季如歌走到巨大的北境地图前,手指点向堡垒东北方那片广阔的、被冰雪覆盖的枯黄草场,“派人去,找几个说得上话的部落头人。告诉他们,我们这里有耐烧的煤,有省柴的炉子,有结实的盐、铁器、布匹。我们要他们的活羊,肥牛,健马。价钱,用煤、用盐、用铁,都好谈。地点,就定在冰河驿的旧马场。时间,下月初三,风雪无阻。”
信使带着盖有季如歌印信的皮卷,顶着刺骨的寒风,骑马奔向草原深处。
下月初三。冰河驿旧马场。这片废弃的驿站位于堡垒与草原缓冲地带,只剩下几堵半塌的石墙和一片被厚厚积雪覆盖的广阔空地。
风雪依旧,但空地中央,村子里的人已经支起了几个巨大的防风牛皮帐·篷。帐·篷里燃着熊熊的煤炉,暖意融融。外面空地上,整齐地堆放着用油毡盖好的煤块、成筐的粗盐、捆扎好的铁制工具(斧头、柴刀、铁锅),还有几匹色彩相对鲜亮的粗布。
马蹄声踏碎了风雪的呜咽。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群移动的黑点,越来越大。是草原人。他们裹着厚厚的毛皮,戴着防风的皮帽,只露出被寒风吹得通红的眼睛。
打头的几匹健马上,坐着几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眼神锐利如鹰,正是附近几个较大部落的头人或代表。他们身后,跟着一群同样剽悍的护卫,驱赶着几小群被绳索连在一起的牛羊,牛羊在雪地里艰难地挪动。
双方在帐篷外碰面。草原头人的目光扫过堡垒士兵严整的队列和那些堆放的货物,最后落在帐篷口站着的季如歌身上。风雪吹动她灰色的斗篷。
没有多余的寒暄。季如歌侧身让开:“里面暖和,大家想谈生意的进来。”
帐·篷里,炉火正旺。草原头人们解开厚重的皮袍,露出里面同样厚实的皮袄,毫不客气地围坐到炉边,伸出冻得发僵的手烤火。有人拿起一块煤块掂量,有人用手指捻着粗盐的颗粒,有人拿起一把柴刀,屈指弹了弹刀身,听着那清脆的回音。
季如歌这边负责贸易的文书官摊开账本和算盘。草原那边一个通晓双方语言的中间人开始翻译。
“十筐煤,换一头成年公牛。”
“五把好柴刀,换五头肥羊。”
“一石盐,换两匹三岁口的健马。”
“粗布十匹,换两头半大的牛犊……”
争论声在帐篷里响起,夹杂着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和中间人急促的翻译声。草原人精于计算,堡垒的文书官寸步不让。
煤块被反复掂量,牛羊被仔细查看牙齿和膘情。最终,一份份简单的契约被写在粗糙的羊皮纸上,双方代表用炭笔签下名字或按上指印。
帐篷外,牛羊的叫声此起彼伏。士兵拿着账册,清点着交割的牲畜数量,在牛羊身上用颜料快速标记。草原的汉子们则指挥着人手,将换到的煤块、盐、铁器、布匹装上他们带来的大爬犁。风雪中,交易在沉默而高效地进行着。
季如歌站在帐·篷口,看着眼前这幅景象:士兵驱赶着新得的牛羊走向临时圈起的围栏;草原汉子们将沉重的煤筐奋力抬上爬犁;炉火的光透过帐·篷的缝隙,在雪地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寒风卷着雪沫,在空旷的马场上打着旋儿。
林擎立刻明白了:“草原?”
“对。”季如歌走到巨大的北境地图前,手指点向堡垒东北方那片广阔的、被冰雪覆盖的枯黄草场,“派人去,找几个说得上话的部落头人。告诉他们,我们这里有耐烧的煤,有省柴的炉子,有结实的盐、铁器、布匹。我们要他们的活羊,肥牛,健马。价钱,用煤、用盐、用铁,都好谈。地点,就定在冰河驿的旧马场。时间,下月初三,风雪无阻。”
信使带着盖有季如歌印信的皮卷,顶着刺骨的寒风,骑马奔向草原深处。
下月初三。冰河驿旧马场。这片废弃的驿站位于堡垒与草原缓冲地带,只剩下几堵半塌的石墙和一片被厚厚积雪覆盖的广阔空地。
风雪依旧,但空地中央,村子里的人已经支起了几个巨大的防风牛皮帐·篷。帐·篷里燃着熊熊的煤炉,暖意融融。外面空地上,整齐地堆放着用油毡盖好的煤块、成筐的粗盐、捆扎好的铁制工具(斧头、柴刀、铁锅),还有几匹色彩相对鲜亮的粗布。
马蹄声踏碎了风雪的呜咽。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群移动的黑点,越来越大。是草原人。他们裹着厚厚的毛皮,戴着防风的皮帽,只露出被寒风吹得通红的眼睛。
打头的几匹健马上,坐着几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眼神锐利如鹰,正是附近几个较大部落的头人或代表。他们身后,跟着一群同样剽悍的护卫,驱赶着几小群被绳索连在一起的牛羊,牛羊在雪地里艰难地挪动。
双方在帐篷外碰面。草原头人的目光扫过堡垒士兵严整的队列和那些堆放的货物,最后落在帐篷口站着的季如歌身上。风雪吹动她灰色的斗篷。
没有多余的寒暄。季如歌侧身让开:“里面暖和,大家想谈生意的进来。”
帐·篷里,炉火正旺。草原头人们解开厚重的皮袍,露出里面同样厚实的皮袄,毫不客气地围坐到炉边,伸出冻得发僵的手烤火。有人拿起一块煤块掂量,有人用手指捻着粗盐的颗粒,有人拿起一把柴刀,屈指弹了弹刀身,听着那清脆的回音。
季如歌这边负责贸易的文书官摊开账本和算盘。草原那边一个通晓双方语言的中间人开始翻译。
“十筐煤,换一头成年公牛。”
“五把好柴刀,换五头肥羊。”
“一石盐,换两匹三岁口的健马。”
“粗布十匹,换两头半大的牛犊……”
争论声在帐篷里响起,夹杂着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和中间人急促的翻译声。草原人精于计算,堡垒的文书官寸步不让。
煤块被反复掂量,牛羊被仔细查看牙齿和膘情。最终,一份份简单的契约被写在粗糙的羊皮纸上,双方代表用炭笔签下名字或按上指印。
帐篷外,牛羊的叫声此起彼伏。士兵拿着账册,清点着交割的牲畜数量,在牛羊身上用颜料快速标记。草原的汉子们则指挥着人手,将换到的煤块、盐、铁器、布匹装上他们带来的大爬犁。风雪中,交易在沉默而高效地进行着。
季如歌站在帐·篷口,看着眼前这幅景象:士兵驱赶着新得的牛羊走向临时圈起的围栏;草原汉子们将沉重的煤筐奋力抬上爬犁;炉火的光透过帐·篷的缝隙,在雪地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寒风卷着雪沫,在空旷的马场上打着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