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出去真冻不着?”她还是有点不放心。
“冻不着!”村妇拍着胸脯,“咱们村铁塔,穿着这袄子,零下几十度的天,能在外面守一宿哨!回来身上还热乎着呢!”
“有时候咱们出去干活,穿这袄子,还冒汗呢。季村长让人做的这鸭绒袄,别提多暖和了。尤其是对火力弱的老人,好的不能再好了。”
身边的妇人一个个都跟着夸赞,别提多开心了。
其他人听后,也是连连点头,极其赞同这话。
伸出手摸摸身上的鸭绒袄,只有无限感激。
真的,他们这日子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太幸福了。
第二天,雪小了些。陈老三咬咬牙,裹紧那件鸭绒袄,戴上厚厚的狗皮帽子,决定出门看看。一脚踩进没膝深的雪窝里,寒气顺着裤腿往上钻,脸也被风刮得生疼。
可身上那件鸭绒袄,真像个贴身的暖炉!寒气被牢牢挡在外面,里面的暖意稳稳地护着心口后背,一丝儿没散!
他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小半个时辰,回到屋门口时,帽子眉毛都结了白霜,可一摸心口,还是温热的!脱了鸭绒袄,里面的单衣都没什么潮气!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陈老三抖落着帽子上的雪,对着婆娘连声感叹,“这北境的冬天,看着吓人,可只要这身行头备齐了,屋里头有热炕,比咱们岭南猫冬还舒坦!
岭南那会儿,屋里屋外一个温度,湿冷湿冷的,盖多少被子都像盖块湿牛皮!冻得人骨头缝疼!哪像这……”他指了指身下滚烫的炕,“神仙日子!”
小栓穿着新得的、小一号的鸭绒坎肩,在炕上兴奋地翻跟头,嚷嚷着明天要跟村里孩子去堆雪人。
王氏搂着女儿,看着窗外依旧飘洒的雪花,脸上第一次没了愁容。她摸着身上轻软暖和的鹅绒袄,感受着身下源源不断的热力,再看看炕桌边其乐融融的家人,心里头那股背井离乡的凄惶,终于被这实实在在的暖意驱散了。
原来,这能把天地都冻住的北境寒冬,只要找对了法子,也能过得像暖窖里的春天。屋外风雪依旧统治着世界,屋里,板栗壳和榛子壳在炕桌上堆成了小山,油灯的火苗跳跃着,映着几张红润满足的脸。
陈婆子苍老的声音还在讲着岭南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陈老三剥开一颗热乎乎的板栗,金黄的栗肉塞进嘴里,又香又糯。这滋味,这暖意,这围坐一炕的安稳,是他过去在岭南湿冷的冬天里,裹着潮乎乎被子时,
腊月里的北境,风雪锁门。可村西头那座最大的厂房,透明的双层玻璃被灯光映得通明,里头传出一种从未听过的、密集又清脆的“哒哒哒哒”声,像无数快马在石板上奔踏。热气混着鸭绒鹅绒的微腥味,从门缝里丝丝缕缕地往外钻。
厂房里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几十个太阳节能灯挂在粗木梁上,照着一张张绷紧的、汗津津的脸。季如歌站在厂房中央,脚边放着几个蒙着厚布的大家伙。
“掀了!”她一声令下。
厚布扯开,露出几台铁疙瘩——机身乌黑油亮,带着曲柄和转轮,一根闪着寒光的细针直直杵着。
“这叫缝纫机!”季如歌声音清亮,压过屋外的风雪,“靠它,缝衣裳快过手十倍!”
底下嗡的一声炸了锅。妇人们伸长脖子看稀奇,交头接耳:“铁疙瘩缝衣裳?唬人的吧?”
“冻不着!”村妇拍着胸脯,“咱们村铁塔,穿着这袄子,零下几十度的天,能在外面守一宿哨!回来身上还热乎着呢!”
“有时候咱们出去干活,穿这袄子,还冒汗呢。季村长让人做的这鸭绒袄,别提多暖和了。尤其是对火力弱的老人,好的不能再好了。”
身边的妇人一个个都跟着夸赞,别提多开心了。
其他人听后,也是连连点头,极其赞同这话。
伸出手摸摸身上的鸭绒袄,只有无限感激。
真的,他们这日子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太幸福了。
第二天,雪小了些。陈老三咬咬牙,裹紧那件鸭绒袄,戴上厚厚的狗皮帽子,决定出门看看。一脚踩进没膝深的雪窝里,寒气顺着裤腿往上钻,脸也被风刮得生疼。
可身上那件鸭绒袄,真像个贴身的暖炉!寒气被牢牢挡在外面,里面的暖意稳稳地护着心口后背,一丝儿没散!
他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小半个时辰,回到屋门口时,帽子眉毛都结了白霜,可一摸心口,还是温热的!脱了鸭绒袄,里面的单衣都没什么潮气!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陈老三抖落着帽子上的雪,对着婆娘连声感叹,“这北境的冬天,看着吓人,可只要这身行头备齐了,屋里头有热炕,比咱们岭南猫冬还舒坦!
岭南那会儿,屋里屋外一个温度,湿冷湿冷的,盖多少被子都像盖块湿牛皮!冻得人骨头缝疼!哪像这……”他指了指身下滚烫的炕,“神仙日子!”
小栓穿着新得的、小一号的鸭绒坎肩,在炕上兴奋地翻跟头,嚷嚷着明天要跟村里孩子去堆雪人。
王氏搂着女儿,看着窗外依旧飘洒的雪花,脸上第一次没了愁容。她摸着身上轻软暖和的鹅绒袄,感受着身下源源不断的热力,再看看炕桌边其乐融融的家人,心里头那股背井离乡的凄惶,终于被这实实在在的暖意驱散了。
原来,这能把天地都冻住的北境寒冬,只要找对了法子,也能过得像暖窖里的春天。屋外风雪依旧统治着世界,屋里,板栗壳和榛子壳在炕桌上堆成了小山,油灯的火苗跳跃着,映着几张红润满足的脸。
陈婆子苍老的声音还在讲着岭南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陈老三剥开一颗热乎乎的板栗,金黄的栗肉塞进嘴里,又香又糯。这滋味,这暖意,这围坐一炕的安稳,是他过去在岭南湿冷的冬天里,裹着潮乎乎被子时,
腊月里的北境,风雪锁门。可村西头那座最大的厂房,透明的双层玻璃被灯光映得通明,里头传出一种从未听过的、密集又清脆的“哒哒哒哒”声,像无数快马在石板上奔踏。热气混着鸭绒鹅绒的微腥味,从门缝里丝丝缕缕地往外钻。
厂房里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几十个太阳节能灯挂在粗木梁上,照着一张张绷紧的、汗津津的脸。季如歌站在厂房中央,脚边放着几个蒙着厚布的大家伙。
“掀了!”她一声令下。
厚布扯开,露出几台铁疙瘩——机身乌黑油亮,带着曲柄和转轮,一根闪着寒光的细针直直杵着。
“这叫缝纫机!”季如歌声音清亮,压过屋外的风雪,“靠它,缝衣裳快过手十倍!”
底下嗡的一声炸了锅。妇人们伸长脖子看稀奇,交头接耳:“铁疙瘩缝衣裳?唬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