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92章 你北大的在这干啥?

小说:回到八零机械厂 作者:腰子少放盐 更新时间:2025-07-09 10:00:26 源网站:2k小说网
  此时,修理厂里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虽然“通用化标准件”那头一时卡了壳,

  但是主业工作却是干得风生水起,连院子都快被挤满了。

  为了能巩固住现有的顾客,也为了给修理厂打出口碑,

  陈露阳近来琢磨出一套“拉人气”的法子。

  除了“免费更换零件”以外,修理厂还加设了免费修检的项目。

  只要是省机械厂出产的劲霸小汽车,不管车况好坏,都能免费来厂里做一次全面检查。

  这一消息一传出去,片儿城不少司机就赶紧把车开来了,排着队等着检修。

  不过修理厂平时就已经任务紧张,

  除了自家厂出的车,还接了不少社会车辆的活,

  哪可能专门腾出人来只干免费检查这件事?

  所以在陆局的沟通下,

  遇见着急的,就安排师傅当场检查、当场处理,能走的车尽快走。

  要是不着急的话,就把车放在这里,

  等回头修理厂把车检修完了,再打电话通知他们把车取走。

  保证既不耽误修理厂的日常工作,又能让大家把车检修好,开着安心。

  只是这样一来,修理厂的师傅就明显变得人手不够起来。

  就连陆局都亲自撸胳膊挽袖子上了阵。

  修理厂门前整整齐齐停着一排劲霸牌的小轿车、小货车,

  猛一瞅还以为是搞什么小汽车展览会。

  别看免费修检不挣钱,可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大家买车最担心的就是出故障没人修,

  现在听说厂子里不仅生产车,还能提供免费检修,不少人一冲动就动心了。

  光这一个月,机械厂那边就又多出了三十多辆的提车订单。

  更别说这西客站地段本就车多人多,

  不少司机路过时一看这儿排满了车,都忍不住把车开进来凑个热闹!

  反正修理厂主打的就是一个看看不花钱,换件修理才花钱。

  当司机小马开着车到达修理厂的时候,大门前面的空地上几乎已经满员了,连个落脚的地都难找。

  眼见门口又来了一辆车,

  李河匆匆跑出来,帮着引导小马找了个边角位置,好歹把车给挤了进去。

  “师傅,您这车是有毛病,还是要做一下检修?”李河热情问道。

  小马摇摇头:“没啥大毛病,就是顺路来看看。”

  “好嘞,没问题。”李河从腰间的工具包拿出小本子,

  “同志,麻烦您先做一下登记。”

  “好!”

  小马拿起笔,一边登记一边问:

  “师傅,你这车这么多,我今天能排上不?”

  李河笑着点头:“能!肯定能。我们修车师傅多,我这就给您找个人看看。”

  他说着又补了一句:“汽车检查不要钱,除非是真有大毛病,需要更换零件才收费。”

  “像打个黄油、紧个螺丝这类小毛病,师傅当场就能给您处理好,弄完直接就能开走。”

  “不要钱。”

  “真的?”小马愣了一下,瞪大眼睛看他。

  李河笑道:“那还能骗你不成?我们这是修理厂,不是宰人摊儿。”

  登记完了,李河热情地将小马和梁仲维领到待客室,招呼二人坐下。

  请他们坐在沙发上还不算完,

  李河还他顺手从柜子里取出一罐茶叶,给俩人一人泡了一杯热茶。

  这罐茶还是陆局留下的,说是“只招待重要人”。

  来到片儿城以来,

  李河在修理厂见到了不少的车,也见到了不少的人物。

  眼力劲儿也跟着练出来了。

  能坐红旗车、身边还带司机的,肯定不是寻常人。

  小地方嘛,礼数周到总没坏处。

  仔细招待就是了。

  接过热茶,梁仲维只是微微点头,简单客气的道了一声谢。

  平日里给他倒茶泡茶的不在少数,早就见怪不怪了。

  可是司机小马就不一样了。

  这年头哪有司机出门修车还能被人这么客气伺候的?!

  猛不丁有人给他端茶,

  小马下意识的**离开凳子,双手接过茶杯,很是不好意思的连连道谢。

  李河见惯了这种场面,赶忙一笑,轻轻把他按回沙发上:

  “您坐着就行,咱这小地方,没别的,就是讲个实在。”

  “现在车多,修的时间有些慢,可能得等一会儿。”

  “您二位先坐着歇歇,我去给你们抓些瓜子花生过来,咱人坐这了,嘴也别闲着。”

  说着李河就转过身,热络的去取花生和瓜子去了。

  小马捧着热茶,感慨地咂了咂嘴:“主任,您这小师弟的修理厂是真热情。我跑修这么多年,头一次有人给我端茶倒水的。”

  小马还有些做梦似的开口。

  通常单位的车坏了,都是会统一送到机关车队维修点。

  但是这些车对维修点修理的车多,接触的衙门和单位也多,

  别说给你端茶送水了,你不给他送烟送酒的插队修车都不错了。

  “这小地方确实让他搞得不错。”

  梁仲维也满意的点点头。

  两个人正说着,李河已经端着两碟瓜子花生回来了。

  “这个瓜子是我们修理厂自己炒的特别香,你们尝尝味道怎么样?”

  小马随手捏起一颗,一嗑,眼睛顿时一亮。

  “香啊!”

  “这个瓜子跟之前的兄弟瓜子,炒的一模一样!”

  李河笑道:“可不就是一样么,连炒瓜子的大锅都是之前的大锅。”

  嗯???

  小马一愣,梁仲维也有些意外地挑了下眉。

  看着梁仲维和小**疑惑的目光,李河开口道:

  “我们这个修理厂,就是在原先兄弟瓜子厂的厂房基础上改的,厨房里的家伙事儿,用的都是之前的。”

  “就连当初他们炒瓜子的大锅,如今还在厨房后面坐着。”

  “平时我们给工人做饭的时候就顺带炒点,正好接待客人用。”

  梁仲维乐了。

  “你们这还挺物尽其用。”

  李河笑道:“我们这小修理厂刚起步,基础弱,底子也薄,能省一点是一点。”

  梁仲维轻轻挑挑眉。

  这修理厂蛮有意思,对自己抠门,但对客人倒是很大方。

  “您二位先在这儿歇一歇,我去前面忙活,有事儿你们再叫我。”

  梁仲维笑道:“好的,谢谢你小师傅。”

  虽然修理厂这阵子正免费为省机械厂出产的小汽车提供检修服务,

  但是如果有外来修车的人的话,他们还是会先以外来修车的人为主。

  虽然小马对修理厂的服务很感激,

  但毕竟是第一次来修车,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忐忑。

  一看那边张国强已经开始动手拆车盖,小马也不敢坐着等了,

  他赶紧跟梁仲维打了声招呼,小跑着出了门,跟着过去盯着情况。

  梁仲维独自坐在待客室里,觉得无趣,索性起身四处转了转。

  说实话,

  整个修理厂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挤。

  太挤了!

  整个工作区里就像是小孩子摆积木一样,所有设备和通道都整整齐齐地挤在一块儿,

  除了必须的操作位和转身空间,几乎没有一寸多余的地方。

  不仅如此,修理厂里的设备也让他隐隐觉得别扭。

  在靠墙的一角,他居然看到一节废旧的火车车厢!

  那车厢显然被改装过了。

  装着卷扬系统、活塞杆、还有水平加载臂,

  看着不像修车的工具,反倒像是个简易试验台。

  而在试验台旁边,

  几个穿着棉袄的年轻人围着一堆废旧零件,有的戴着手套翻着零件,有的拿笔在本子上记着什么,还有人跪在地上用卡尺测量尺寸,动作认真得很。

  这阵仗,不像修车工,更像搞研究的。

  再往旁边一看,

  一个戴眼镜的青年正趴在机床边上,面前摆着一堆拆得稀碎的零件,一边量尺寸一边拿铅笔在图纸上画着什么。

  梁仲维好奇的走过去。

  他低头一看,图纸上是一组细密的零件结构图,边上还有不少手写的参数和修改标注。

  “你们修车的还搞研究啊?”

  他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

  青年抬头,一脸憨厚道:“我不是修理厂的,我是北大的,我不修车。”

  嗯?!

  梁仲维一愣。

  “你北大的,怎么跑这来了?”

  青年开口道:“这家修理厂是我们力学系的校外实验点,我们几个在这做课题。”

  说着,

  青年指了指院子里的那些人,道:“那几个也是我的同学。”

  嘶……

  梁仲维低头看了一眼青年衣服上别着的“北京大学”校徽,眼中露出吃惊之色。

  平时跟北大合作的,不是兵工厂就是研究所,大型国有工厂,

  什么时候跑来跟一个小修理厂合作了?

  似乎看出梁仲维的疑惑,青年指了指的大门道:

  “咱们学校和这边合作挂牌的,牌子就挂在大门口呢。”

  梁仲维忍不住走出去,定睛一看!

  果然,

  修理厂大门口,

  “劲霸小汽车维护修理中心”几个黑字下方,赫然挂着一块牌子:

  “北京大学力学系实验点”

  两侧还高高挂着两条横幅,内容分别是:

  “校企联合实践,工学结合育才”

  “标准化配件通用化,助力四化大潮头”

  嘿!

  竟然还真是跟北大搞在一起了。

  梁仲维没吭声。

  他转身又回到屋里,慢慢踱到那几个学生身后。

  只见那几个北大的学生正小心翼翼地用卡尺测量零件的装配角度,一边在旁边记下测量数据,一边讨论“装配偏差是否符合模型设定值”。

  看着看着,梁仲维的神情沉了下来。

  虽然在他的强势介入下,丰南轻工厂与片儿城包装机械技工学校合作建成实训基地,宿舍、岗位和责任人全部落实。

  可真落到实处,情况却远没那么理想。

  按协议,学生应定期进厂实践。

  可实际上,他们大多时间还是窝在教室里画理论图。

  排了整整两个月的课,真进厂操作的次数,却只有两回。

  最要命的是,因为早前轻工厂态度消极,配合得很不到位,导致实训进度一拖再拖。

  眼看教学质量拖了底,技校也急了。

  只得考虑把一部分实践课时外包出去,寻求新的实践单位。

  可眼下这个节骨眼,实践单位可没那么好找。

  一来,很多企业刚从“停产、转产”中恢复没多久,自身都在调整,不愿接学生来添乱;

  二来,不少厂子对“接学生”这种事兴趣寥寥。

  怕出事故、怕担责任、怕耽误工期,还不如图省事自己干;

  三来,部分厂长、车间主任思想还没转过弯来。

  觉得“学生就是麻烦”,还不如去车间找临时工靠谱;

  再加上眼下是年底,各单位都在赶产、清账、报指标,

  哪有心思管外头学校的教学安排?

  所以就算学校再着急,也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新点。

  技校的校长被逼的没办法。

  最近隔三差五就往他办公室跑,打着喝茶的幌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

  但话里话外,全都是盼他出面帮忙牵线搭桥,找个靠谱的实训单位落脚。

  归根结底,绕了一圈,这事儿还是得他梁仲维出面兜着。

  也正因为如此,

  这次调研除了完成常规任务以外,

  更重要的就是得替技校把这个实训单位的缺口给补上,

  趁年底前,把这块谁都不愿碰的“硬骨头”给啃下来。

  可是没想到,他惦念的事情竟然在这小小的修理厂实现了。

  而且实现的不是技校的学生,而是北大的学生!

  这边梁仲维正想着技校的事儿呢,

  忽然听见旁边小马发出一声惊讶:

  “哎,你们这配件还挺全,连我这老款火花塞都有?”

  张国强抬起头,乐呵呵道:“可不是你想的原厂件。”

  “这是我们厂自己画图纸、自己找地方打出来的通用火花塞,好使吧?”

  小马惊讶道:“你们自己造的?”

  “那可不!”张国强眉毛一挑,

  “不光火花塞,喷嘴、垫片我们也都做成通用型号了。”

  “你要换,随时来,咱这都有现货。”

  小马听得直点头:“这真方便!”

  “我们单位以前要换个火花塞,光等件儿就得好几天,现在你这儿来一趟就能换上。”

  “那除了这三个,还有别的通用件吗?”他问。

  “有啊,”张国强拍了拍身边的工具箱,“现在还在设计呢。”

  “我们主任说了,争取明年造上三十种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