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山和周小耀都显得有些兴奋起来。
毕竟……他们今年除了草莓每个季度都在分钱之外,酒生意的钱可是没分的。
也不知道酒生意能分得多少钱。
周娇娇便说,“除了刚刚分出去的,还有工钱什么的之外,咱们三兄妹这个季度草莓的总利润是3700两。
咱们每家分1200两,剩下100两交给娘,做公中支出,生活,还有他们的零花钱。”
这一点,他们一点一见都没有。
虽然娘说他们的钱够用了,平时在农村带着根本也花不了什么钱,但他们就是喜欢给。
免得他们偶尔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还得找后人要。
找别人伸手的滋味不好受,他们不想让爹娘为难。
所以坚持给。
周娇娇继续说道,“酒的净利润是6562两,在纳闷三兄妹一人分2100两,剩下的262两也交给爹娘。
正好马上要过年了,家里需要添置的东西多,这些钱便交由爹娘自己分配。
还有就是我要说明一点,为什么酒的生意明明比草莓好,这一年却分得不如草莓多。
因为咱们今年刚起步,又买地,建酒窖……都是花的这个钱,等明年没有这个支出后,咱们能分的钱就更多了。”
吴玉娘,“这一点我们都明白,没人有异议。
这么说,这一次我们每家能分三千三百两?”
这一次,吴玉娘算得很快。
周娇娇笑着点头。
相较于六年前他们还需要为几十两银子撕破脸皮,现在却能一年分几千两银子。
他们家发生了质的改变。
“娇娇,我们为何不继续买地了?后山那边还能继续开荒出来的啊……”
周大山兴奋地说。
周娇娇却摇摇头,“大哥,贪多不足,够了,凭咱们现在的生意,将来要惠及几代人都不成问题了,不必再多了。”
周小耀点头,“不错,就这些,够了,我已经很满足了。”
一直看了全程的墨玉和上官倾城对视一眼,墨玉说,“知足常乐。”
虽然周大山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贪多,他们明明有这个实力。
但是既然妹妹这样说了,媳妇儿和二弟都这样说。
他便听着了。
分完了钱,吴玉娘拿着钱便高兴地说,“我还说诚儿成亲要把我们家的钱全部花完,这下好了,又有了……”
后面小草莓和老三再长大些需要用钱的时候她也不至于拿不出来了。
周母哈哈一笑,“以后三个孩子都会体体面面地完成终身大事的,我们怎么也不会让孩子们再重复我们当年的苦。”
吴玉娘高兴地点头,“嗯。”
过年的前几日,上官倾城收到京城来信。
是墨玉娘写来的。
“娘说孩子很好,让咱们不必担心。”上官倾城对墨玉说道。
墨玉点头,“娘和大嫂在呢,咱们本来就不必担心。”
而且那段时间倾城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孩子经常被娘带着,他早就习惯和娘在一起。
这也是为什么墨玉根本不担心孩子的原因。
“好了,咱们不必忧心,只管好好过好我们的日子就是了。”
墨玉轻轻搂着上官倾城的肩膀。
上官倾城抬眼看着他,眼眸里都是雾气。
墨玉顿时心疼了。
他的倾城啊,怎么又哭了呢?
他轻轻吻了一下她的额头,“倾城,孩子便安心交给娘,我们以后都不想了好不好?”
“可是,你难道不想他吗?墨玉,我知道你喜欢孩子,想孩子,你都是为了我……”
“不,我只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个很自私的人,自私到我只想要你一个人开心。
我也是个很心细的人,细到里面只能装得下你。
我这辈子就一个愿望,陪你。你就不要再推开我了。”
上官倾城的眼泪簌簌落下。
她转而抱着墨玉的腰,把头轻轻埋在他的胸膛里。
“墨玉,此生侥幸,能遇见你,我心足以。”
“我亦是。”
二人就这样商量好,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回京城了。
至于孩子……其实墨夫人单独给墨玉来过信。
她说孩子现在在她的教养下过得很好,让他们不必担心,也不用着急回去,倾城的病才是目前最重要的,否则若刚有好转便回去触发病情,于倾城和孩子都不好。
墨玉也觉得娘说得有道理,便更不着急了。
孩子重要,但倾城更重要。
不论何时,不论是谁问他,他都会说倾城才是他的第一位。
很快到了新年的时候,周家和墨家都挂上大红灯笼,门窗贴满福字,还有各种吉祥的图案。
那都是倾城剪的。
非常好看。
周诚也放假了。
这一次回来,他带来了陆家给的节礼。
六斤腊肉,六斤香肠,一些土特产和一些送给周诚的笔墨纸砚。
一大家子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夜,猜灯谜……好不热闹。
初二这天,周大山和吴玉娘带着周诚和一马车的礼物去陆家拜年。
周小耀则是一个人带着东西去了曾县令家拜年。
因为曾巧儿在坐月子。
哈哈哈,是的,她生了对儿龙凤胎,但因为失血过多,所以大夫建议多坐一段时间的月子,好好调养。
周家人便决定让她坐满两个月。
当然,一个月后便让她自由活动,洗漱什么的都可以,但是就是不能远行,不能拿重物。
平时抱孩子什么的都是周小耀和周母来的,不会让曾巧儿操一点心。
“二嫂,红枣莲子羹,你尝尝,我新学的。”
周娇娇进去的时候,曾巧儿正在练字。
听到声音回头,见她端了碗进来,便要来接,周娇娇直接给她放在了书案上,“老四小五可吃了?”
“嗯,吃过了,现在正睡得香呢。”
曾巧儿应了一声。
周娇娇转头去看,两个孩子确实睡得很香。
“谁能想到他们刚出生的时候可小巧着呢,现在都这么大了……”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不仅曾巧儿养得好,两个孩子也养得好,比刚出生的时候大了一圈。
“你天天看着都有这样的感觉,可不怪我姨母上次见了孩子直说是不是抱错了。”
毕竟……他们今年除了草莓每个季度都在分钱之外,酒生意的钱可是没分的。
也不知道酒生意能分得多少钱。
周娇娇便说,“除了刚刚分出去的,还有工钱什么的之外,咱们三兄妹这个季度草莓的总利润是3700两。
咱们每家分1200两,剩下100两交给娘,做公中支出,生活,还有他们的零花钱。”
这一点,他们一点一见都没有。
虽然娘说他们的钱够用了,平时在农村带着根本也花不了什么钱,但他们就是喜欢给。
免得他们偶尔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还得找后人要。
找别人伸手的滋味不好受,他们不想让爹娘为难。
所以坚持给。
周娇娇继续说道,“酒的净利润是6562两,在纳闷三兄妹一人分2100两,剩下的262两也交给爹娘。
正好马上要过年了,家里需要添置的东西多,这些钱便交由爹娘自己分配。
还有就是我要说明一点,为什么酒的生意明明比草莓好,这一年却分得不如草莓多。
因为咱们今年刚起步,又买地,建酒窖……都是花的这个钱,等明年没有这个支出后,咱们能分的钱就更多了。”
吴玉娘,“这一点我们都明白,没人有异议。
这么说,这一次我们每家能分三千三百两?”
这一次,吴玉娘算得很快。
周娇娇笑着点头。
相较于六年前他们还需要为几十两银子撕破脸皮,现在却能一年分几千两银子。
他们家发生了质的改变。
“娇娇,我们为何不继续买地了?后山那边还能继续开荒出来的啊……”
周大山兴奋地说。
周娇娇却摇摇头,“大哥,贪多不足,够了,凭咱们现在的生意,将来要惠及几代人都不成问题了,不必再多了。”
周小耀点头,“不错,就这些,够了,我已经很满足了。”
一直看了全程的墨玉和上官倾城对视一眼,墨玉说,“知足常乐。”
虽然周大山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贪多,他们明明有这个实力。
但是既然妹妹这样说了,媳妇儿和二弟都这样说。
他便听着了。
分完了钱,吴玉娘拿着钱便高兴地说,“我还说诚儿成亲要把我们家的钱全部花完,这下好了,又有了……”
后面小草莓和老三再长大些需要用钱的时候她也不至于拿不出来了。
周母哈哈一笑,“以后三个孩子都会体体面面地完成终身大事的,我们怎么也不会让孩子们再重复我们当年的苦。”
吴玉娘高兴地点头,“嗯。”
过年的前几日,上官倾城收到京城来信。
是墨玉娘写来的。
“娘说孩子很好,让咱们不必担心。”上官倾城对墨玉说道。
墨玉点头,“娘和大嫂在呢,咱们本来就不必担心。”
而且那段时间倾城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孩子经常被娘带着,他早就习惯和娘在一起。
这也是为什么墨玉根本不担心孩子的原因。
“好了,咱们不必忧心,只管好好过好我们的日子就是了。”
墨玉轻轻搂着上官倾城的肩膀。
上官倾城抬眼看着他,眼眸里都是雾气。
墨玉顿时心疼了。
他的倾城啊,怎么又哭了呢?
他轻轻吻了一下她的额头,“倾城,孩子便安心交给娘,我们以后都不想了好不好?”
“可是,你难道不想他吗?墨玉,我知道你喜欢孩子,想孩子,你都是为了我……”
“不,我只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个很自私的人,自私到我只想要你一个人开心。
我也是个很心细的人,细到里面只能装得下你。
我这辈子就一个愿望,陪你。你就不要再推开我了。”
上官倾城的眼泪簌簌落下。
她转而抱着墨玉的腰,把头轻轻埋在他的胸膛里。
“墨玉,此生侥幸,能遇见你,我心足以。”
“我亦是。”
二人就这样商量好,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回京城了。
至于孩子……其实墨夫人单独给墨玉来过信。
她说孩子现在在她的教养下过得很好,让他们不必担心,也不用着急回去,倾城的病才是目前最重要的,否则若刚有好转便回去触发病情,于倾城和孩子都不好。
墨玉也觉得娘说得有道理,便更不着急了。
孩子重要,但倾城更重要。
不论何时,不论是谁问他,他都会说倾城才是他的第一位。
很快到了新年的时候,周家和墨家都挂上大红灯笼,门窗贴满福字,还有各种吉祥的图案。
那都是倾城剪的。
非常好看。
周诚也放假了。
这一次回来,他带来了陆家给的节礼。
六斤腊肉,六斤香肠,一些土特产和一些送给周诚的笔墨纸砚。
一大家子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夜,猜灯谜……好不热闹。
初二这天,周大山和吴玉娘带着周诚和一马车的礼物去陆家拜年。
周小耀则是一个人带着东西去了曾县令家拜年。
因为曾巧儿在坐月子。
哈哈哈,是的,她生了对儿龙凤胎,但因为失血过多,所以大夫建议多坐一段时间的月子,好好调养。
周家人便决定让她坐满两个月。
当然,一个月后便让她自由活动,洗漱什么的都可以,但是就是不能远行,不能拿重物。
平时抱孩子什么的都是周小耀和周母来的,不会让曾巧儿操一点心。
“二嫂,红枣莲子羹,你尝尝,我新学的。”
周娇娇进去的时候,曾巧儿正在练字。
听到声音回头,见她端了碗进来,便要来接,周娇娇直接给她放在了书案上,“老四小五可吃了?”
“嗯,吃过了,现在正睡得香呢。”
曾巧儿应了一声。
周娇娇转头去看,两个孩子确实睡得很香。
“谁能想到他们刚出生的时候可小巧着呢,现在都这么大了……”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不仅曾巧儿养得好,两个孩子也养得好,比刚出生的时候大了一圈。
“你天天看着都有这样的感觉,可不怪我姨母上次见了孩子直说是不是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