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57,从深山老村开始致富 第443章 咸吃萝卜淡操心

小说:我的1957,从深山老村开始致富 作者:洪二少 更新时间:2025-06-20 03:47:20 源网站:2k小说网
  ();

  “咳咳咳~~~”

  王安平转过身来,笑着道:“我还以为是谁呢?三爷爷,您这大中午的没有睡觉呢?”

  从口袋里面掏出香烟来,递给三爷爷王信一根。

  “去村子里面转一转,听大根说你们过来了,怎么这是准备将房子修缮一下?”王信接过香烟问道。

  “那是你的房子,该腾出来,还是要腾出来的。你最近这段时间,还出去吗?”

  “嗯!这不是我妈那身体您也知道,茅草屋到梅雨季节,霉味太重了!对她身体不好!”

  “当初不是说,让村子里面出钱帮你修缮。”

  “嗯!刚刚碰到兴业叔,他也这样说的!村子里面出钱修缮,还能出多少呢?直接折现给我就行了。”

  王信微微点点头,“后院那几间屋子暂时先用放几天的时间,本来是准备最近盖几间房屋起来的。”

  “没事的,暂时放着就放着,反正我也用不着,不急!”

  “行!最近还准备出去吗?”

  王安平笑着问道,“您老这是有事呢?”

  “就是和你说说大棚蘑菇的事情。”

  王安平惊呼了一声,彻底无语的看向王信,这件事情还是去年,他没有离开之前就说起了。

  怎么这都过去这么长的时间。

  到现在还没有安排人去学习呢?

  王国安看着一脸无语的王安平,忍不住笑了起来。

  王信也是无奈的说道,“那能怎么办呢?一帮小兔崽子在家那是狠得很,让他们去外边一个比一个烂怂!大字都认识不了几个,你说怎么办?”

  “跟你一样大的,或者是比你大的,你说有几个是读过书的?”

  “也就是扫盲班,扫了一下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王安平忍不住低声叹了一口,他也真是服了!

  全村五百多号人口呢。

  马上都要有六百号人口了。

  这读书的识字的,都没有几个人。

  说真的,就是他们王家村这些人。

  要是论眼光的话,还真不如他那便宜爷爷王中山。

  老东西虽说对他们家坏。

  但是也知道这读书的好处。

  可是他们王家其他人呢?

  看看村子里面的孩子,也就是男孩去学校里面读书。

  女孩子都没有两个人。

  去了也就是读个两三年就回来。

  那些不愿意读书的孩子们,家长也不勉强。

  七八岁的小男孩,那天气一热起来,一天到晚都是光着身子到处跑。

  这么大的村子,就连一个小学毕业都找不出来。

  他也真是服了!

  一帮子,在周围村子里面那各个都是动不动,就斗勇斗狠。

  让出门,就变成了孙子。

  王信也无奈地笑了两声,“总不能我跟着过去吧?而且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能者多劳!反正你单位也在首都,刚好过去看一看。”

  “算了!我可不想要跑!火车坐太累人了!”王安平摇了摇头说道,“说句实在的话,三爷爷我感觉这大棚蘑菇,在我们这边的收益,并不是很大。”

  “地方经济不一样,所产生的收益也不一样。那我们这边和首都去比,您感觉可能吗?”

  感觉王信一天到晚都是闲着没事干蛋疼?

  没事给自己找事!

  村子里面都不嫌弃自己的日子穷。

  他一天到晚都是担心个什么呢?

  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首都那边多少人?

  几百万的人。

  这年月的交通,能够和现代比吗?

  首都的老百姓日常供需,本身就很紧张。

  只要是吃的,都好卖得很。

  不单单是首都,全国各地都是一样,但凡是能吃的东西,那就没有不好卖的。

  但问题是,他们这边的农村,能卖到多高的价格?

  南方不是北方。

  北方的话,这一到了冬季。

  完全就是靠着储备起来的蔬菜,过冬天!

  南方呢,就算是下大雪了。

  上冻了!

  这地里面的菜,用稻草盖起来。

  想要吃的时候,将雪铲掉就是了。

  青菜,大白菜,菠菜,蒜苗,韭菜,萝卜,这些冬季,那都有的。

  所以王安平感觉,弄这么一个大棚蔬菜,效果不是很好。

  最多也就是上市的时候。

  老百姓买一些尝一尝新鲜。

  想要卖高价的话,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那和普通蔬菜一个价格的话。

  或者是高一分钱。

  弄这么一个蔬菜大棚,还有什么意思吗?

  本身这年月日子过得就质朴。

  讲究就是缝缝补补又一年。

  蔬菜而已,又不是肉。

  多掏一两分钱一斤,谁愿意买呢?

  本身的话,他们这边也不吃菌类。

  也就是到了夏季的雷雨季节时候。

  雷雨过后,山里面冒出来许多的平菇。

  弄一些回家尝一尝。

  要不然的话,谁吃呢?

  就算是到了现代,他们老家的菜市场,像是平菇,香菇,金针菇这些,卖菜的摊位那也就是一丁点;有些摊位,甚至没有蘑菇卖。

  就是烧大公鸡的话。

  那也不会放香菇进去。

  基本上也都是剥很多蒜头放进去。

  菌类,在他们这边,就不是菜谱里面的东西。

  王安平看着叭着香烟的三爷爷王信,“您说我说得在不在理呢?”

  王信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以前呢,就想着带着村子里面的人致富!那个时候呢,这农忙的时候,那也都忙不过来。”

  “就将这个念头,一直给压下去了。”

  “这被你弄回来了几台拖拉机回来,现在这地里面的活,那比以前快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您的意思是我错了?”

  王信没好气的说道:“老子说你错了吗?老子的意思是人都在闲着,干什么呢?不找点事情做做?”

  “我们王家什么样的情况,你不知道吗?”

  “就是看你小子聪明,所以老子才找你商量一下,能不能增加一下副业,让村子里面的人多一些收入。”

  “那我还真是谢谢您老人家看中呢。”王安平翻了翻白眼没好气的说道。

  之前确实想过要搞打火机这产业。

  但是打火机,你别看它小,但是配件还真不是一般的多。

  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电子,打火,就能够难住他了。

  别说难住他了。

  国家就算是做这一方面。

  成本那也绝对不会低的。

  还有那种滑轮,打在火石上面的那种打火机。

  也难搞呢。

  国内目前想要用塑料的话。

  估计得需要**特批才可以了。

  否则的话,就别想要了。

  建国才多少年呢?

  全国的供应链体系,才开始建立当中。

  基本上来说的话,差不多都完善了。

  不过像是工业上面的机械,都是进口为主,也就是进入到六十年代,开始进入到高速的研发状态。

  毕竟之前战乱,华夏大地遍地苍痍!

  从一个农耕制度的国家,向工业化国家去转变,也不是那么快的。

  其实主要原因,也是和苏联闹翻过后。

  他们停止了给我们供应设备和技术资料过后,逼得我们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才一步步铸就了我们工业的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