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10章:人力不敌天数

小说:汉官 作者:江汉 更新时间:2025-06-05 06:06:28 源网站:2k小说网
  翌日,下邳城外。

  笮融率领男女万口、马匹三千,在数百亲军的护送下向曹军投降。

  曹操让笮融率部至城外别业居住,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竟然也服从了。

  整个过程顺利的让曹操都有些难以置信。

  要知道他率军进入下邳国后不是没有派人劝降,但却没有一次成功。

  也正是通过几次劝降,曹操才了解到笮融此人有多么嚣张自大。

  或许是信仰身毒沙门所致,这厮某些想法简直堪称无边无际。

  比如曹操第一次遣使劝降的时候,笮融竟然反过来要求曹操臣服于他。

  简单来说,就是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

  本来他都做好强攻下邳城的准备了,没想陈群竟真的用口舌拿下城池!

  入城之后,刚进入衙署曹操就忍不住好奇道:

  “长文到底是如何说服此人的?”

  闻听此言,陈群不由得意的抚须一笑:

  “无他,不过问了此人两个问题罢了。”

  ……

  别看陈群父子并没有出仕徐州,但他们毕竟是颍川名士,就算是避乱徐州也不是黔首百姓可以相提并论的。

  至少在消息渠道这方面,陈群父子在徐州上层算得上耳聪目明。

  因此之故,陈群对于笮融的性格早就一清二楚。

  于是在见到笮融后陈群并没有立刻劝降,而是将郯城变故娓娓道来。

  果不其然,在得知陶谦临死之前竟将徐州刺史之职亲口让于魏哲后,笮融立刻面色铁青,满眼不甘。

  陈群见状这才缓缓开口问出第一个问题:

  “魏公威自出辽东以来有三用三不用,其中残民之贼乃必杀之列。”

  “足下以为自家名声如何,可在宽恕重用之列?”

  见他这么一说,笮融的面色顿时阴沉似水。

  他只是坏又不是傻,自然清楚自家以往都干了哪些缺德事儿。

  见此情形,陈群随即又问出第二个问题:

  “郯城灵前徐州文武俱已臣服魏氏,唯下邳缺席,魏氏必心生不满。”

  “君往日在徐州结怨甚多,与魏氏又没有半点情分,日后若有人不念同僚情分谗言加害,足下又该如何自保?”

  随着陈群此言一出,笮融的脸色顿时变幻不定,忽青忽白。

  虽然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提曹操,但却比提了还管用。

  都不用陈群夸赞曹操,笮融便自动在心中放大了曹操的实力。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而在听完陈群的复述之后,曹操忍不住感慨道:

  “长文颇有春秋纵横名家之姿,实乃王佐之才也!”

  不想陈群闻言却摆了摆手,看着对面的荀彧笑着调侃道:

  “吾可不敢抢文若的名号!”

  闻听此言曹操顿时失笑连连,被调侃的荀彧亦是面露无奈之色。

  “长文何时也变得如此促狭了?”

  皆因荀彧少年时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曾惊叹道“此王佐才也”!

  消息传开之后“王佐之才”也就成了荀彧身上的一个光环。

  然而外人这么说也就算了,他们自己人谁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

  这就像后世明星的人设一样,也就能骗骗脑残粉。

  可若是同行相处时把人设拿出来装模作样,那就惹人发笑了。

  当然,这种高端手段也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

  比如曹操少年时由于家世缘故仍被士族视为“赘阉遗丑”,故此亟需名士认可,但却极少有名士愿意点评他。

  即便后来桥玄十分赏识曹操,影响力却不足,便建议曹操拜访许劭,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曹操方才不惜动武也要胁迫许子将点评。

  后者虽无奈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好歹也是个评价。

  相比之下,袁绍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天下楷模袁本初”的宣传语。

  至于陈群就更加超然了,只需安坐家中就会有诸多如孔融这样的外地名士主动前来拜访结交。

  在场之中也就只有陈群有这个资格调侃此事了。

  不过在谈笑了几句之后,几人很快便聊起了正事。

  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荀彧竟然劝他见好就收。

  “明公既已夺取下邳,不如就此收手。”只见荀彧认真道:“陈元龙之父曾为沛相,颇有根基。若我军现在反身一击,有其相助拿下沛国不难。”

  说着荀彧还顺势蘸着酒水在案几上画图示意道:

  “一旦沛国为我军所据,梁国、沛国、下邳国便可连成一线。届时两路夹攻,袁公路必然左支右拙,难以抵挡,豫州唾手可得矣!”

  不是荀彧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也不是他欺软怕硬……

  好吧,他就是欺软怕硬。

  相比于魏哲这个恐怖的对手,荀彧始终觉得还是袁术好欺负一点。

  实际上从一开始荀彧就不赞成曹操攻打徐州。

  若是早知道魏哲已经亲临郯城,荀彧拼死也要阻止曹操出兵。

  毕竟眼下曹军总体实力确实不如魏军,实在不应该这么早就对上。

  见荀彧这么一说,陈群顿时若有所思。

  他虽然讨厌魏哲,但这并不影响陈群理智的思考当前局势。

  然而曹操闻言却神色坚定的摇了摇头:

  “豫州虽好,可徐州的得失亦是至关重要。”

  “须知兖、豫、徐三州彼此犬牙交错,难分彼此。其中徐州更是乃中原腰腹,若徐州一失,则兖、豫两州处处皆为战场。”

  “届时即便吾拿下豫州,但我等处境之险将远胜于袁公路!”

  荀彧是王佐之才不假,可是论战略眼光曹操自问却是比他强得多。

  至少在中原局势上荀彧只看见了豫州一隅之地的得失,却不知兖、豫、徐三州的关系是彼此紧密相连的。

  不错,按照荀彧的计策他们确实能两面夹攻豫州,袁术必败无疑。

  但拿下豫州之后呢?

  他们面临的恐怕就是冀州、青州、徐州的三面合击!

  甚至恐怕不等他们夺取豫州,魏军就要三面合围,开始进攻了。

  所以这次出兵徐州不是曹操贪婪,而是他不得不打。

  这次陶谦的忽然病逝不止打乱魏哲的节奏,曹操亦是深受其害!

  要知道他本想拿下豫州之后和陶谦结盟共同抵御魏哲的。

  即便陶谦和魏哲原来是盟友,但曹操依旧有这个信心。

  毕竟魏哲已经出现了一家独霸之势,曹操不相信陶谦不担心。

  然而曹操只猜中看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

  他万万没有想到陶谦担忧过头了,竟然直接病逝了。

  这让曹操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说句老实话,眼下曹**陶谦的两个儿子更希望他能活过来。

  如果可以的话曹操甚至想把自己的寿命借给陶谦几年。

  不用太多,只需要陶谦再活个一两年就足矣。

  甚至只需陶谦再撑一年时间,天下局势或许就能大变。

  因为等到那时曹操基本上已经能整个中原三州之力抵抗河北魏军了。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人力不敌天数,为之奈何!

  ……

  听完了曹操与荀彧的见解之后,陈群倒是获益匪浅。

  他觉得荀彧说的有理,曹操的判断也不错。

  于是思量再三之后,陈群忍不住建议道:

  “明公,不如折中一二如何?”

  “如何折中?”曹操并没有立刻回绝。

  见此情形,陈群也蘸水在荀彧所画地形上又添了一笔。

  只见他指着下邳国以东道:

  “只须再拿下海西县,下邳国便可直接东海,如此一来徐州则被一分为二,豫州以东可高枕无忧矣。至于广陵郡更可缓缓蚕食,无需急于一时。”

  此言一出,曹操先是眉头微皱,随即便陷入沉思。

  陈群的计划要比荀彧更为激进,但又比他的方案保守了些。

  并且按照他的思路,自家需要承担的压力和风险也要小多了。

  最关键的是,曹操自己也没有信心能从魏哲手中夺下徐州。

  如此一来,避免在战略上陷入被动地位才应该是他当下最切实的目标

  想到这里,曹操终于缓缓点头。

  “也罢,就依你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