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崇祯也懒得多说什么废话,直接便将那封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递给了一旁的王承恩,然后说道:

  “这是今天早上刚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你们都看看吧。”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接过奏疏,然后递给了站在人群中最前面的内阁首辅薛国观。

  薛国观接过之后大概看了一下,脸上瞬间一喜,因为他看到了农民军发生内乱的事情,这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脸色也渐渐变得凝重起来,因为这奏疏后面又写了十万伤残的百姓投降大明,并且潼关粮食紧缺的事情。

  看完之后,这封奏疏又被传递到了其他大臣手里。

  众人看过之后反应也都和薛国观差不多,脸上都露出了担忧和凝重的神情。

  等到众人大概看完之后,崇祯接着问道:

  “说说吧,关于这件事情众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崇祯说着,目光逐一在众人脸上扫过。

  虽然心中早已有了决定,但他还是想听听这帮人会怎么说!

  紧接着,薛国观率先开口道:

  “陛下,臣觉得这件事情没什么好说的,尽快调拨粮食、棉花和药物到陕西就是了。”

  “这十万百姓既然投降了朝廷,那么他们就不再是什么农民军或者乱臣贼子,而是我大明的百姓。”

  “既然是我大明的百姓,那便应得到妥善安置,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冻死,否则,朝廷的威严何在?天子的仁德何在?”

  薛国观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莫名的坚定。

  在场的其他几位大臣听到这话,也纷纷附和道:

  “陛下,臣也认为理当如此!”

  “臣也是!”

  “臣也是!”

  一时间几位大臣的声音此起彼伏,在暖阁里回荡。

  要知道自古以来,救济灾民这种事情向来都是国之大事。

  即便有时候朝廷拿不出钱来,但是这种事情也没有人敢说不去办的,更何况如今的朝廷有钱有粮,这种事情自然是不能耽误了。

  要是耽误了,不仅会失去西北的民心,还会引起天下的动荡。

  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

  崇祯闻此言,直接看向户部尚书倪元璐,问道:

  “倪爱卿,户部如今尚有多少粮食?”

  倪元璐闻此言,赶忙说道:

  “启禀陛下,户部如今存粮尚有七百万石以上。”

  崇祯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既如此,就先拨付五十万石粮食,再加一百万两银子,棉花和药物你们斟酌**,总而言之,一定要确保百姓们能够顺利度过这个冬天!”

  “至于其他事情,等过了这个冬天再说!”

  倪元璐听到这话,赶忙拱手答应了下来。

  “臣遵命!”

  之所以答应的这么干脆,甚至都没有讨价还价,完全是因为这点粮食和银子对于如今的户部而言实在不是什么问题。

  就这样,这件事情很轻松地就定了下来。

  商议完这件事之后,几位大臣们便纷纷告辞,然后准备去忙着处理这件事情了。

  他们知道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到那些百姓的生死存亡。

  虽然冬天这个时候运粮有点难,路上可能会遇到冰雪封路、天气寒冷等困难,但难也要去做,毕竟总不能真的看着这些百姓饿死吧?

  眼看着事情已经处理完毕,朱慈烺自然也就打算回去东宫继续猫冬了。

  只是等朱慈烺乘着暖轿刚走到宫门口的时候,突然就听到远处传来一声呼喊。

  “太子殿下,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奏疏,请您过目!”

  什么?

  轿子里的朱慈烺听到这话,当下一脸诧异的掀开了轿帘,满脸震惊之色。

  不是

  之前不是已经送到了一封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奏疏吗?怎么现在又来了一封?

  难道是孙传庭担心路上出意外,所以派了两拨人来送这封奏疏?

  就在朱慈烺胡思乱想间,便看到几个大汉将军带着一个身穿棉甲、神色憔悴的将士走到了他的轿前。

  那将士刚准备行礼,朱慈烺就直接拦住了他,然后开口问道:

  “今日一早本宫便已经收到了一封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奏疏,你带来的这封八百里加急奏疏和之前的奏疏说的是否是同一件事?”

  那将士听到这话,赶忙摇了摇头道:

  “启禀太子殿下,这两封奏疏并非是一件事情,之前的奏疏说的应该是闯贼军中发生叛乱一事,而末将带来的这封奏疏说的是闯贼入川一事!”

  什么?

  闯贼入川?

  李自成要去四川?

  不是

  这他**都什么跟什么啊?

  这话听的朱慈烺简直都有点头皮发麻了,因为他实在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在这时,只见那将士已经将身上密匣递给了过来。

  “请太子殿下过目!”

  随后,密匣就被送到了朱慈烺手里。

  朱慈烺心中着急,直接坐在轿中打开了匣子,然后迫不及待的拿出了立**奏疏看了起来。

  只一眼,他的脸色瞬间又是一变。

  果然,这封奏疏和之前的那封奏疏完全不一样,之前说的是关于救治百姓和粮食的事情,而这第二份奏疏说的却是关于李自成即将入川的事情。

  不得不说,李自成这一举动实在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本以为到了冬天,李自成能安分一些,最起码也会待在河南一带过完这个冬天再说,结果没想到他现在居然要入川!

  这还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啊!

  下一秒,朱慈烺没有丝毫迟疑,直接合上了手中那份沉甸甸的奏疏,然后吩咐道:

  “不回去了,再去暖阁,另外,立刻派人去把刚刚离开的几位大臣全部再喊回来,就说有紧急军务需共同商议。”

  旁边的侍卫听到命令,赶忙躬身领命,随后脚步匆匆地向外奔去。

  不多时,朱慈烺再次踏入了暖阁。

  没过多久,刚刚才回到坤宁宫,本想稍作歇息的崇祯也被朱慈烺派去的人给喊了回来。

  此刻的崇祯心中满是不解与困惑,因为他完全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明明刚商议完调粮的事情,怎么这会儿又被朱慈烺给喊回来了?

  难道事情又有了新的变故?

  崇祯带着满心的疑惑,脚步匆匆地再次来到暖阁。

  一进门,就看到朱慈烺正站在那里,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崇祯走过来,脸上带着一丝茫然开口问道:

  “何事如此着急?”

  朱慈烺轻轻叹了口气,随后这才说道:

  “父皇,儿臣刚才本来打算回东宫的,结果还没出宫门,半路上又收到了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

  “陕西又出变故了,而且事情很急,简单来说,李自成要入川了。”

  朱慈烺说着,便从袖中取出那份奏疏,然后递给了崇祯。

  崇祯听到这话的时候,也是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随后他赶忙接过奏疏,然后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

  等看完之后,崇祯的脸色就变得无比难看了起来,那原本就有些苍白的脸色,此刻更是如同覆上了一层寒霜。

  因为他也没有想到,李自成这家伙居然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入川,这完全脱离了他们的计划。

  紧接着,崇祯阴着一张老脸,声音低沉地问道:

  “这件事情该怎么办?李自成要是真的入川的话,可就会影响我们之后的计划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朱慈烺会在明年开春的时候集中所有可以调动的兵力进入河南,然后和李自成展开决战,一举消灭这个心腹大患。

  但要是真的被李自成进入四川的话,那这件事情可就麻烦了。

  毕竟四川这个地方向来易守难攻,一旦李自成在那里站稳脚跟,再想将他彻底剿灭,可就难上加难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也是有些头疼地捏了捏额头,因为他一时间也没想好该怎么解决这件事儿。

  最终他只能说道:

  “父皇放心,虽然这件事情有些出乎意料,不过李自成想要入川也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河南周围的军队一定会阻拦李自成,虽然效果可能不大,但肯定也能稍微拖延一下李自成的步伐,为我们争取一些时间。”

  “另外,汉中、四川也是有不少兵力的,他们也可以阻拦一下李自成,让李自成不能那么轻易地进入四川。”

  “再加上此时正值冬季,大雪封山,山路更为陡峭难走,没有三个月的时间李自成是去不了四川的,而在这期间,我们刚好可以调集兵力阻拦李自成入川。”

  崇祯听到这话,只能默然的点了点头,不过看得出来他还是很担心的。

  没过多久,几位刚刚打算回去的大臣们又重新折返了回来。

  此时此刻他们一个个也是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毕竟刚刚事情都商量完了,他们都准备回去了,突然之间又被人喊了回来,这让他们感到十分的不解。

  看到众人来了,崇祯也懒得再说什么,直接让王承恩将新的奏疏拿过去给他们看了一眼。

  等看完这封奏疏的内容之后,所有人也都是颇为诧异起来。

  很明显,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一天之内居然收到了两封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更没有想到李自成这家伙居然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入川,这完全打乱了朝廷之前的部署和计划。

  紧接着,不等崇祯开口说些什么,兵部尚书李邦华便率先站了出来。

  只见他神情严肃,声音洪亮地说道:

  “陛下,臣认为应该即刻调集兵马阻拦李自成,千万不能让李自成入川。”

  “要知道如今四川的兵马大多数都被调到了京城和宣府,以保卫京师的安全,四川境内根本没有多少兵马可以战斗。”

  “要是让李自成入川的话,事情会变得很麻烦,到时候想要彻底消灭李自成,只会难上加难。”

  其他几位大臣听到这话也纷纷表示同意。

  其实冬天这个时候,是没有人愿意打仗的。

  因为冬天打仗不只是耗费钱粮,还会耗费性命。

  毕竟天寒地冻的,士兵们穿着厚重的棉衣行动难免有所不便,再加上作战的地点可能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林之中,这种地方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发生战斗的死亡率极高。

  但即便如此,这场仗还是不能不打。

  因为谁都知道要是让李自成进入四川的话,那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

  崇祯听到这话,也是点了点头。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绝,随后道:

  “这场仗自然是要打的,只不过该怎么打,还需要诸位爱卿商量出一个章程出来,此事迫在眉睫,不能耽误片刻。”

  “就在此处商议,今日太阳落山之前,必须拿出一个章程!”

  几位大臣听到这话,纷纷也都表示同意。

  他们也都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当下便开始商议起来,就连朱慈烺也参与了进去。

  因为作战地点有可能发生在陕西、四川一带,再加上李自成出发之时,又驱散了十几万的百姓,导致之前部署的部分兵力无法参与作战,所以这次的兵力只能从其他地方调用了。

  也就是从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省调用。

  虽然明末这个时候这四个省份也都不太安稳,各地都有一些小规模的叛乱和骚动,但总的来说这些地方依旧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少量的兵力还是可以调得动的。

  计划也很简单,首先由这四个省份出兵六万,再加上四川原本的两万多兵力,组成八万的兵力用来阻拦李自成入川。

  八万对三十万,虽然看起来实力还有些悬殊,但其实这场仗和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完全不一样。

  因为李自成想要从潼关进入四川,能走的路也就那么两三条。

  只要守着这几条路,并且沿途部署兵力、挖掘陷阱,就能阻拦李自成入川了!

  再然后,河南周边的省份再召集兵马从后面追击李自成,如此前后夹击,就可以把李自成困在山中了。

  简单来说,这场仗其实并不一定会打起来,主打的就是一个围困。

  只要把李自成围困在山里,切断他的粮草供应,等到他弹尽粮绝之时,大明就会不战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