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活动,叫“字节跳动@萌芽:作家微博之旅”。
老作家愿意来的不多,尤其是跟京城圈子牵扯较深的都没来。
余桦属于在哪儿都能混,在哪儿都不会得罪人。他跑来参加陈贵良赞助的活动,京城作家圈子也只当不知道。
程村老爷子常年定居魔都,目前是魔都作协副**,后来还是魔都网络作协首任会长。他跟京城那帮人本来就不对付。他不但来了,而且还跟陈贵良合影发微博。
嘿,气死京城那帮人!
“苏同在香江参加活动,他让我来说声抱歉。实在来不了。”余桦帮忙带话。
陈贵良笑道:“理解。”
英国佬在香江搞了一个“亚洲文学奖”,首届获奖作品是《狼图腾》。
今年已经办到第三届,获奖作品是苏同的《河岸》。嗯,一部讲人道洪流特殊时期的。
明年的获奖作品为《玉米》,故事背景也是人道洪流。
只能说,这个奖项挺会挑作品的。
“陈总,你好,我叫王悦,参加的第一届新概念大赛,”又有个女的来握手,“我现在是《南都》记者,今天带着采访任务呢。”
陈贵良哈哈一笑:“欢迎,欢迎。”
王悦说道:“我一直在《南都》报道气象新闻,很少有机会能采访其他新闻。这次是沾了陈总的光。”
陈贵良意有所指:“报道气象新闻挺好的,能安安心心为老百姓服务。”
王悦也笑起来,干脆敞开了说:“去年的笔仗打得挺精彩,我全程关注。这次可以给陈总做专访吗?”
陈贵良道:“如果你能保证,我说的话不被断章取义,我当然愿意接受《南都》专访。”
王悦说道:“稿子我来写。如果最终报道的文章,跟我写的稿子不一样,我直接从《南都》辞职。”
“那行。”陈贵良无所谓。
如果真的被断章取义,陈贵良绝对要逮着《南都》开喷。
媒体记者这次也来了不少,大概有二三十家。
众人移步到酒店的活动厅,这里已经坐了一些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叙旧。
刘莉娜的出场引起轰动,因为她是抱着婴儿来的。
当初她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写的是自己暗恋高中老师。现在真就嫁给了一个老师,好像是大学期间搞师生恋。
恋师情节?
那个半岁多的婴儿,瞬间成为团宠,被大家围着逗弄。
“陈总,我来打你的秋风了。”
“哈哈,程部长好。”
来者是北大社科部的程部长,严格来说,陈贵良当年就是被他特招进北大的。
只不过,中途被朱院长挖墙脚,把陈贵良截胡去元培班了。
陈贵良握手道:“听说程部长去年参加十周年聚会,专门写了一首诗。今年也得写一首吧?”
程部长连连摆手:“我就不献丑了,老干部体打油诗。去年那首就被网友嘲笑。”
“我感觉写得挺好。”陈贵良半是恭维、半是调侃。
两人正说着,作家马源带着老婆来了。
他一路跟人握手,最后和陈贵良整一个拥抱。
陈贵良问:“我刚听程村老师说,马老师从同济辞职了?”
马源笑道:“我正找地方隐居呢。都市过于喧嚣,校园也不清净,沉不下心来写作,打算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几年。你别忽悠我注册微博账号啊。我海内网都不玩了,太耗时间。”
“全凭自愿。”陈贵良说。
马源的隐居生涯特别搞笑,他最后选了彩云省的一个寨子。当地乡镇官员非常欢迎,把他安置在一所废弃小学,没住几天就被人群殴至昏迷。
却是那个废弃小学,一直有人收保护费,还跟当地乡镇存在冲突。
马源啥都不知道就住进去,被误以为是来找麻烦的。
事情闹大,收保护费的恶霸自然被抓。
而马源纯属被人当枪使,以身入局帮当地乡镇打击犯罪分子……
所以,隐居也要挑对地方啊!
陈贵良跟一群老登坐着聊天,年轻作家偶尔过来一两个,但也只是交流几句就结束。
倒是边关月被一群年轻女作家围着说话。
就连边关月自己都不知道,她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歌迷”。
尤其是刚大学毕业一两年的女作家,基本都注册过校内网。而《起风了》是校内网站歌,默认的个人主页背景音乐,那些年轻女作家都听过。
“你跟陈总什么时候谈恋爱的啊?”赵琴好奇问。
边关月说:“高三。”
宋静如惊叹道:“哇,这么多年了。从高三一直到大学毕业,你们好浪漫啊!”
周佳宁说:“要不你写一篇文章吧,就写你跟陈总的爱情故事。读者肯定喜欢。”
张悦然补充道:“可以发表在我们的杂志。”
张悦然和周佳宁去年办了一本文学杂志。
这股办文学杂志的风潮,估计是被郭小四带起来的,就连韩韩现在都开始办杂志。
当然,韩韩办杂志纯属搞笑,自己拿不到杂志版号,又不跑去挂靠一个单位,居然用丛书版号来卖杂志。
如此睿智操作,跟李寻欢无关。
因为韩韩翅膀硬了想单飞,《独唱团》是他撇开李寻欢自己搞的。
李寻欢也不拦着,甚至尽量帮忙,还请陈贵良帮着宣传……只等韩韩碰壁了再回来找自己。
在李寻欢的眼里,韩韩属于小孩子胡闹,闹够了就该消停了。
边关月想了想说:“写文章还是算了吧,我不喜欢被人拿着放大镜研究。”
“那你现在还唱歌吗?”
“刚考上研究生,研究民乐。”
“哪个学校的研究生?”
“北大。”
“哇,才女啊。”
“……”
众人聊天的时候,写恐怖、悬疑的蔡俊和纳多也来了。
韩韩、郭小四一直没现身,他们不来山城坐江轮。而是等着举办论坛那天,直接飞到江城参加活动。
王安逸跟他们一样,很给陈贵良面子,但只给一天的面子。
次日,作家、编剧、记者乘坐江轮顺流而下。
自己包下的江轮,当然不搞“4天3晚”那种游法。中途几乎不在景点停靠,只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减速,几个小时就到了三峡大坝。
大家时而跑来甲板观赏景色,时而回到舱内聊天打牌,甚至还有躺在房里睡大觉的。
陈贵良没有强求什么,只是顺口说几句。
多数人都给他面子,注册字节微博账号,沿途拍一些照片发微博。
毕竟,这次活动就叫“字节跳动@萌芽:作家微博之旅”!
相当于陈贵良请他们来旅游。
过三峡闸门的时候,还要等着排队。
这年头还没安装升降机,必须老老实实过五级船闸。一般需要4—6小时,繁忙时候甚至要等一天。
游客船只优先通行,如果水道不繁忙,两三个小时就能搞定。
“快出来看啊!”
船上的绝大部分人,都没亲眼见过三峡大坝船闸。
人们呼朋引伴来到甲板,纷纷掏出手机或数码相机拍照。船体缓缓驶入巨大的闸室,可以看到闸门在身后关闭,感受水位缓缓上升和下降,那种水涨船高、水落船低的感觉很奇妙。
边关月就一直在拍照,她觉得好有意思。
甲板之上,到处是人。
“好壮观啊!”
“确实挺牛逼。”
“但我觉得三峡大坝破坏了自然环境。”
“那你别用水电。”
“用什么电还能挑?你当是在饭馆点菜啊。”
“……”
搞写作的都情绪敏感、思维活跃。
他们一路欣赏风景过来,脑子里已经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
比如有人过瞿塘峡时,听着隐隐有猿啼,就联想到那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想写一部关于李白的。
现在亲身体验江轮过五级船闸,又有人被现代工业给震撼到,想写一部带有科幻元素的。
蔡俊和纳多甚至在讨论合作。
“陈贵良的初赛稿子我看过,有一篇是赛博朋克题材。”
“你有兴趣?”
“我一直有兴趣,尤其是现在体验了过闸。我忽然有一个想法,闸门之外通往另一个世界。”
“详细讲讲。”
“一起写怎么样?或者同一个世界观,我们各写一部作品。”
“可以啊。”
“……”
隔日,过了西陵。
胡玮时挨个去敲门:“快起来看日食,时间要到了!”
一百多号人冲到甲板上,全部抬头看天。
“这也没什么征兆啊。”
“你看过日食吗?”
“没有。”
“汪汪汪,天狗要食日了。”
“**,脖子都望酸了,怎么天还不黑?”
“来了,来了!”
边关月拉着陈贵良的手,看到太阳的右上方出现小缺口。
缺口越来越大,太阳渐渐变成“月牙状”。
光线也一点点变暗,仿佛黄昏提前到来。
以上过程,众人足足站着观望一个多少小时。
“啊,来了,来了!”
全体欢呼起来。
尤其是那些媒体记者,用相机对着太阳一顿猛拍。
却见太阳只剩最后一丝光芒,形成黑暗中闪耀的“贝利珠”。
忽然之间,贝利珠消失。
天地之间,漆黑一片,犹如进入永夜。
嗯……也不是完全漆黑,金星和水星就在太阳边上,此时正在天空中闪烁。
太阳周围出现银白色的日冕,呈现为一圈巨大的羽毛状珍珠光芒。
几分钟之后,月球移开,阳光再次出现,又冒出漂亮的贝利珠。又过十分钟,太阳一点点变圆,终于恢复了原貌。
甲板上,只有一些小声的议论,多数人都还停留在日食的震撼当中。
活了两辈子,陈贵良第一次看到日全食。
此行不虚。
程部长开怀大笑:“多亏陈总请客,不然我今天肯定在京城。哪能见到这种场面?”
“太牛逼了!”
“**,我要写一篇文章。”
“刚才像不像世界末日?难怪古人对日食那么重视。”
“哈哈,我刚才拍了一张贝利珠发微博。现在好多粉丝在评论!”
“你前天注册的微博,现在就有粉丝了?”
“字节有推广活动啊,海内网、校内网都在帮忙推广。我已经有3000多微博粉丝了。还有一些书迷,是因为我才专门注册微博的。”
“草,我才500多粉丝!”
“哈哈哈……”
作家、编辑、记者全都兴奋不已,大概又过了几分钟,开始兴高采烈的议论起来。
这次来得太值了,如果在家自己一个人看日食,绝对没有现在这么热闹好玩。
而且,很多人居住的城市,根本看不到日全食。
老作家愿意来的不多,尤其是跟京城圈子牵扯较深的都没来。
余桦属于在哪儿都能混,在哪儿都不会得罪人。他跑来参加陈贵良赞助的活动,京城作家圈子也只当不知道。
程村老爷子常年定居魔都,目前是魔都作协副**,后来还是魔都网络作协首任会长。他跟京城那帮人本来就不对付。他不但来了,而且还跟陈贵良合影发微博。
嘿,气死京城那帮人!
“苏同在香江参加活动,他让我来说声抱歉。实在来不了。”余桦帮忙带话。
陈贵良笑道:“理解。”
英国佬在香江搞了一个“亚洲文学奖”,首届获奖作品是《狼图腾》。
今年已经办到第三届,获奖作品是苏同的《河岸》。嗯,一部讲人道洪流特殊时期的。
明年的获奖作品为《玉米》,故事背景也是人道洪流。
只能说,这个奖项挺会挑作品的。
“陈总,你好,我叫王悦,参加的第一届新概念大赛,”又有个女的来握手,“我现在是《南都》记者,今天带着采访任务呢。”
陈贵良哈哈一笑:“欢迎,欢迎。”
王悦说道:“我一直在《南都》报道气象新闻,很少有机会能采访其他新闻。这次是沾了陈总的光。”
陈贵良意有所指:“报道气象新闻挺好的,能安安心心为老百姓服务。”
王悦也笑起来,干脆敞开了说:“去年的笔仗打得挺精彩,我全程关注。这次可以给陈总做专访吗?”
陈贵良道:“如果你能保证,我说的话不被断章取义,我当然愿意接受《南都》专访。”
王悦说道:“稿子我来写。如果最终报道的文章,跟我写的稿子不一样,我直接从《南都》辞职。”
“那行。”陈贵良无所谓。
如果真的被断章取义,陈贵良绝对要逮着《南都》开喷。
媒体记者这次也来了不少,大概有二三十家。
众人移步到酒店的活动厅,这里已经坐了一些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叙旧。
刘莉娜的出场引起轰动,因为她是抱着婴儿来的。
当初她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写的是自己暗恋高中老师。现在真就嫁给了一个老师,好像是大学期间搞师生恋。
恋师情节?
那个半岁多的婴儿,瞬间成为团宠,被大家围着逗弄。
“陈总,我来打你的秋风了。”
“哈哈,程部长好。”
来者是北大社科部的程部长,严格来说,陈贵良当年就是被他特招进北大的。
只不过,中途被朱院长挖墙脚,把陈贵良截胡去元培班了。
陈贵良握手道:“听说程部长去年参加十周年聚会,专门写了一首诗。今年也得写一首吧?”
程部长连连摆手:“我就不献丑了,老干部体打油诗。去年那首就被网友嘲笑。”
“我感觉写得挺好。”陈贵良半是恭维、半是调侃。
两人正说着,作家马源带着老婆来了。
他一路跟人握手,最后和陈贵良整一个拥抱。
陈贵良问:“我刚听程村老师说,马老师从同济辞职了?”
马源笑道:“我正找地方隐居呢。都市过于喧嚣,校园也不清净,沉不下心来写作,打算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几年。你别忽悠我注册微博账号啊。我海内网都不玩了,太耗时间。”
“全凭自愿。”陈贵良说。
马源的隐居生涯特别搞笑,他最后选了彩云省的一个寨子。当地乡镇官员非常欢迎,把他安置在一所废弃小学,没住几天就被人群殴至昏迷。
却是那个废弃小学,一直有人收保护费,还跟当地乡镇存在冲突。
马源啥都不知道就住进去,被误以为是来找麻烦的。
事情闹大,收保护费的恶霸自然被抓。
而马源纯属被人当枪使,以身入局帮当地乡镇打击犯罪分子……
所以,隐居也要挑对地方啊!
陈贵良跟一群老登坐着聊天,年轻作家偶尔过来一两个,但也只是交流几句就结束。
倒是边关月被一群年轻女作家围着说话。
就连边关月自己都不知道,她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歌迷”。
尤其是刚大学毕业一两年的女作家,基本都注册过校内网。而《起风了》是校内网站歌,默认的个人主页背景音乐,那些年轻女作家都听过。
“你跟陈总什么时候谈恋爱的啊?”赵琴好奇问。
边关月说:“高三。”
宋静如惊叹道:“哇,这么多年了。从高三一直到大学毕业,你们好浪漫啊!”
周佳宁说:“要不你写一篇文章吧,就写你跟陈总的爱情故事。读者肯定喜欢。”
张悦然补充道:“可以发表在我们的杂志。”
张悦然和周佳宁去年办了一本文学杂志。
这股办文学杂志的风潮,估计是被郭小四带起来的,就连韩韩现在都开始办杂志。
当然,韩韩办杂志纯属搞笑,自己拿不到杂志版号,又不跑去挂靠一个单位,居然用丛书版号来卖杂志。
如此睿智操作,跟李寻欢无关。
因为韩韩翅膀硬了想单飞,《独唱团》是他撇开李寻欢自己搞的。
李寻欢也不拦着,甚至尽量帮忙,还请陈贵良帮着宣传……只等韩韩碰壁了再回来找自己。
在李寻欢的眼里,韩韩属于小孩子胡闹,闹够了就该消停了。
边关月想了想说:“写文章还是算了吧,我不喜欢被人拿着放大镜研究。”
“那你现在还唱歌吗?”
“刚考上研究生,研究民乐。”
“哪个学校的研究生?”
“北大。”
“哇,才女啊。”
“……”
众人聊天的时候,写恐怖、悬疑的蔡俊和纳多也来了。
韩韩、郭小四一直没现身,他们不来山城坐江轮。而是等着举办论坛那天,直接飞到江城参加活动。
王安逸跟他们一样,很给陈贵良面子,但只给一天的面子。
次日,作家、编剧、记者乘坐江轮顺流而下。
自己包下的江轮,当然不搞“4天3晚”那种游法。中途几乎不在景点停靠,只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减速,几个小时就到了三峡大坝。
大家时而跑来甲板观赏景色,时而回到舱内聊天打牌,甚至还有躺在房里睡大觉的。
陈贵良没有强求什么,只是顺口说几句。
多数人都给他面子,注册字节微博账号,沿途拍一些照片发微博。
毕竟,这次活动就叫“字节跳动@萌芽:作家微博之旅”!
相当于陈贵良请他们来旅游。
过三峡闸门的时候,还要等着排队。
这年头还没安装升降机,必须老老实实过五级船闸。一般需要4—6小时,繁忙时候甚至要等一天。
游客船只优先通行,如果水道不繁忙,两三个小时就能搞定。
“快出来看啊!”
船上的绝大部分人,都没亲眼见过三峡大坝船闸。
人们呼朋引伴来到甲板,纷纷掏出手机或数码相机拍照。船体缓缓驶入巨大的闸室,可以看到闸门在身后关闭,感受水位缓缓上升和下降,那种水涨船高、水落船低的感觉很奇妙。
边关月就一直在拍照,她觉得好有意思。
甲板之上,到处是人。
“好壮观啊!”
“确实挺牛逼。”
“但我觉得三峡大坝破坏了自然环境。”
“那你别用水电。”
“用什么电还能挑?你当是在饭馆点菜啊。”
“……”
搞写作的都情绪敏感、思维活跃。
他们一路欣赏风景过来,脑子里已经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
比如有人过瞿塘峡时,听着隐隐有猿啼,就联想到那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想写一部关于李白的。
现在亲身体验江轮过五级船闸,又有人被现代工业给震撼到,想写一部带有科幻元素的。
蔡俊和纳多甚至在讨论合作。
“陈贵良的初赛稿子我看过,有一篇是赛博朋克题材。”
“你有兴趣?”
“我一直有兴趣,尤其是现在体验了过闸。我忽然有一个想法,闸门之外通往另一个世界。”
“详细讲讲。”
“一起写怎么样?或者同一个世界观,我们各写一部作品。”
“可以啊。”
“……”
隔日,过了西陵。
胡玮时挨个去敲门:“快起来看日食,时间要到了!”
一百多号人冲到甲板上,全部抬头看天。
“这也没什么征兆啊。”
“你看过日食吗?”
“没有。”
“汪汪汪,天狗要食日了。”
“**,脖子都望酸了,怎么天还不黑?”
“来了,来了!”
边关月拉着陈贵良的手,看到太阳的右上方出现小缺口。
缺口越来越大,太阳渐渐变成“月牙状”。
光线也一点点变暗,仿佛黄昏提前到来。
以上过程,众人足足站着观望一个多少小时。
“啊,来了,来了!”
全体欢呼起来。
尤其是那些媒体记者,用相机对着太阳一顿猛拍。
却见太阳只剩最后一丝光芒,形成黑暗中闪耀的“贝利珠”。
忽然之间,贝利珠消失。
天地之间,漆黑一片,犹如进入永夜。
嗯……也不是完全漆黑,金星和水星就在太阳边上,此时正在天空中闪烁。
太阳周围出现银白色的日冕,呈现为一圈巨大的羽毛状珍珠光芒。
几分钟之后,月球移开,阳光再次出现,又冒出漂亮的贝利珠。又过十分钟,太阳一点点变圆,终于恢复了原貌。
甲板上,只有一些小声的议论,多数人都还停留在日食的震撼当中。
活了两辈子,陈贵良第一次看到日全食。
此行不虚。
程部长开怀大笑:“多亏陈总请客,不然我今天肯定在京城。哪能见到这种场面?”
“太牛逼了!”
“**,我要写一篇文章。”
“刚才像不像世界末日?难怪古人对日食那么重视。”
“哈哈,我刚才拍了一张贝利珠发微博。现在好多粉丝在评论!”
“你前天注册的微博,现在就有粉丝了?”
“字节有推广活动啊,海内网、校内网都在帮忙推广。我已经有3000多微博粉丝了。还有一些书迷,是因为我才专门注册微博的。”
“草,我才500多粉丝!”
“哈哈哈……”
作家、编辑、记者全都兴奋不已,大概又过了几分钟,开始兴高采烈的议论起来。
这次来得太值了,如果在家自己一个人看日食,绝对没有现在这么热闹好玩。
而且,很多人居住的城市,根本看不到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