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

  此话一出。

  杨宁连忙伸手握紧了那块银色虎符。

  整张脸上都瞬间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

  “岳丈,您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杨宁咽了咽口水,嘴角难压的问道。

  “铁卫三营是老夫的嫡系,老夫知道殿下你想要一支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老臣这支铁卫三营虽水准有限,但起码能帮殿下你度过困境。”

  徐遇春斩钉截铁的说着。

  看向杨宁的眼神中竟流露出了几分宠溺。

  而杨宁闻言,一时间握着那块银虎符,甚至都忘了回答。

  要知道。

  每个能长期驻守边关的将军,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嫡系班子。

  包括楚王杨楚,之所以能在西南藩地呼风唤雨,成为诸位藩王当中数一数二的存在。

  正是因为楚王杨楚的嫡系部队强大如麻!

  后期再加上土司骑兵的帮助,堪比如虎添翼!

  而对于长期驻扎在西北国门的徐遇春来说。

  这铁卫三营,就是他仰仗的嫡系部队之一。

  此外。

  铁卫三营的名声,在整个大乾军伍都能排的上号。

  铁卫三营在进攻上的能力,虽然和一般军队差别不大。

  但是铁卫三营的防守能力,绝对堪称是大乾军伍的一流梯队了!

  就拿铁卫三营成名的那场玉门防守战来说。

  原定计划是让铁卫三营在玉门关拖住敌人的主力部队至少二十四个时辰。

  那场战役,是面对整个北边蛮夷的联军。

  北蛮的联军多达十五万之众,其中超过十万皆为骑兵。

  他们一路南下,势如破竹。

  将大乾北国城池的五分之一都摧毁殆尽了。

  由于这次的进攻极为突然。

  大乾皇帝压根就没反应过来。

  八百里加急军报的速度,甚至比不上敌方攻城略地的速度。

  在那场战役的前期,大乾方面至少有五万军将战死沙场!

  堪称是大乾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十大战役之一了。

  而且,也正是因为当时的北蛮联军势如破竹。

  所以朝中才出现了许多主张南迁的声音。

  倘若当时南迁,如今的大乾很可能就剩下半壁江山了。

  但当时的大乾军伍,军心溃散。

  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去堵住窟窿。

  即便是当时位于壮年的魏国公,也丝毫没有扶大厦之将倾的念头。

  就当大乾皇帝万念俱灰。

  已经默许了迁都南奉之际。

  年仅二十九岁,彼时还只是左将军的徐遇春站了出来。

  徐遇春说,他手下有三支嫡系部队。

  其中之一,名为铁卫三营。

  是打防御战的好手。

  虽说当时的徐遇春在偌大的大乾军伍中只能算是一个无名小辈。

  但他却是唯一一个敢站出来的。

  就冲这股莽劲儿,大乾皇帝给了徐遇春和铁卫三营这一次机会。

  铁卫三营被连夜派到了玉门关换防。

  玉门关是大乾北国的最后一道门户。

  倘若玉门关再破。

  整个大乾北国的腹地就全都毫无保留的暴露在了北蛮联军的眼前。

  到那时。

  即便大乾皇帝不想南迁。

  那也不可能了。

  那一晚,在徐遇春的带领下。

  铁卫三营来到了玉门关上。

  从高处远眺而望。

  玉门关外尸横遍野,杀戮的火光冲天而起。

  铁卫三营的七千将士,就这么听着十万骑兵马踏大乾江山。

  每一个士卒的心中,都积攒了无限的家仇国恨。

  由于北方兵力空虚,损失惨重,军心涣散。

  想要再从北方调兵迎击北蛮联军。

  就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南方的备倭兵和水军调兵。

  以火器作为突破口,全力阻击北蛮联军入内。

  但大乾疆域之广。

  即便是前世蓝星中的元朝都略逊一筹。

  就算让南方的士兵日夜不休,整日急行军。

  想要赶到北方前线来。

  也至少需要十日之久。

  无奈之下,大乾皇帝只得从西域借兵三万。

  西域承诺,会在两日之内把援军调到北国前线。

  为此,铁卫三营才会有驻守二十四个时辰的标准线。

  第一个十二时辰,铁卫三营七千余人战死三百,玉门关未破。

  第二个十二时辰,铁卫三营七千余人战死四百,玉门关未破。

  可到了第三个十二时辰。

  援军依旧未到!

  当时的徐遇春想过让人去求援。

  但彼时的玉门关上,每一颗人头都弥足珍贵。

  他不敢冒险突围,更不敢拿身后的圣旨开玩笑。

  他能做的,只有继续守住玉门关。

  守到援军到来!

  可随着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十二时辰过去。

  援军依旧没有风吹草动。

  而彼时的铁卫三营,已经从七千余人战至只剩不到五千人了。

  粮草辎重更是只剩下全军将士三天的分量。

  彼时的徐遇春已经意识到,是西域人食言了。

  原本,徐遇春是打算让亲卫拿着自己的人头,去找西北蛮子换些粮食。

  可打到这个份儿上,铁卫三营的将士个个心中都憋了一口气。

  他们打不赢胜仗,打不过精锐。

  如今守一座关隘,难道还守不住吗?

  城墙漏了就拿血肉去堵。

  蛮夷冲锋就拿肉身去抗。

  战到只剩最后一个人!

  也不能让这群漠北蛮夷踏入大乾腹地半步!

  战至这个份儿上。

  铁卫三营的将士脑中依然没有了个人的性命堪忧。

  他们脑中有的,只有四个大字——家仇国恨!

  而这一战。

  在徐遇春的带领下,铁卫三营是硬生生的在玉门关扛了整整十二天。

  战至最后,援军到来之际。

  铁卫三营还能动弹的将士,已不足三千。

  后来徐遇春才知道。

  后来铁卫三营的将士才知道。

  正是因为他们的抵抗。

  才吸引了十万骑兵的火力。

  让周遭轮陷的城池有了喘息的机会。

  让这场看似必败的战役,出现了九死一生的转机!

  至此,铁卫三营的铁虎符被一跃升为了银虎符。

  银虎符的意义就是,营中所有普通士卒,皆享受七品参将待遇!

  军官待遇以此为基准顺延!

  那一战,也是让徐遇春的封侯之战。

  二十九岁的侯爷,风光无限!

  以七千战十万的铁卫三营,名扬天下!

  “岳丈,此礼甚重啊。”

  杨宁咽了咽口水,颇有几分皇帝三辞三让的味道。

  “殿下,东北不必西北,在西北老夫一人说了就算,可东北鱼龙混杂,如今你虽有自募府兵之权,但手中的部队几乎都是拼凑出来的。

  除了陛下赏赐给你的八千禁军虎符之外,你手中真正可用之兵,真正敢放在枕边的嫡系部队。

  据老夫所知,恐怕不足千人吧!”

  徐遇春握紧了杨宁拿着虎符的手,眼神中明显生出了几分确定之意。

  “岳丈连这都知道?”杨宁故作深沉的问道。

  “收好了殿下,昨日我接陛下旨意回京之时,就已经让铁卫三营往京城赶赴了。”徐遇春双手一拱道:“在殿下前往东北就藩之前,铁卫三营便会到京城周遭驻扎。

  届时,陛下便可以此虎符号令铁卫三营,让其共赴东北边关。”

  说罢。

  杨宁的嘴角明显生出一抹得意。

  他攥紧了手中的银虎符。

  而后直接揣进了自己的怀中。

  甚至还用手压实了几下。

  “岳丈大恩,女婿没齿难忘。”

  杨宁双手一拱,眼神中写满了敬意。

  而徐遇春闻言,却只是一脸淡然的摆了摆手。

  “殿下言重了,这铁卫三营便当成是老夫给渭云的嫁妆吧,老夫没事了,老夫告辞。”

  徐遇春自顾的说着,冲着杨宁拱了拱手后,便离开了现场。

  杨宁本想拱手相拜,可再一转身。

  岳丈徐遇春却已经消失在了眼前。

  看着身旁的徐渭祖,又摸了摸怀中的银虎符。

  杨宁的嘴角不禁掠过了一抹得意的笑容。

  “渭祖,我知道你的脾气秉性,到了东北之后,你主要是充当军师,冲锋陷阵的活儿不许去做。”杨宁冲着身旁的徐渭祖开口命令道。

  徐渭祖闻言,却果断的摇了摇头:“父亲交代过,兵法我已炉火纯青,接下来需要练的唯有冲锋陷阵。”

  “到了东北就是我的地盘,听你爹的还是听我的?”

  杨宁拍了一把徐渭祖的脑袋,语气中自带几分威胁的意思。

  “......”徐渭祖闻言默不作声。

  “一年之内,只要你能打败你姐,或者打败我,我就让你作为副将,上前线冲锋陷阵。”

  杨宁见徐渭祖略显失落,便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条件。

  “这......殿下,你这不是拿我开涮吗,你们俩我谁也打不过啊。”

  徐渭祖灰溜溜的说道。

  “如果当副将那么容易,军中就不该有卒!”杨宁故意转移矛盾道。

  “殿下,我不想当副将,我只想跟在殿下的身边,一同前往东北就藩。”

  就在杨宁话音未落之际。

  一道清脆且熟悉的声音,瞬间从他的背后传来。

  杨宁闻言猛地回眸一望。

  出现在面前的不是别人。

  正是手握折扇的姜南风。

  “姜南风?你来凑什么热闹?”

  杨宁略显狐疑道。

  “小人听说殿下要留一部分人在东宫任职,小人听说小人的名字也在留守东宫的名单上。”姜南风毫无遮掩的说道:“小人不想留守东宫,想随殿下一同前往东北就藩。

  哪怕不能建功立业,只要能为您身死陨落。

  小人也是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