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此言。

  共川城城主大厅内的一众文官武将,都不禁眼神一紧。

  众人纷纷看向端坐在主座之上的杨宁。

  眸中不禁生出了阵阵错愕之色。

  尤其是以徐渭祖和姜南风二人为首的亲信大臣。

  在听到杨宁的这句话之后,他们都是面面相觑。

  脸上似是写满了难以置信之色。

  “殿下,朝廷是不准备给我们派兵支援了吗?”

  作为燕王杨宁的小舅子。

  又是整个东北边军位数不多的官二代。

  徐渭祖是仅存的几个能和杨宁对得上话的存在。

  他双手一拱,冲着杨宁直言不讳的问道。

  而彼时的杨宁闻言。

  则是一把将手中的圣旨丢到了地上。

  他一言不发。

  可现场的文官武将见状,眼神中都不禁生出了几分错愕之色。

  圣旨圣旨,乃是如圣上亲临。

  别说是像燕王杨宁这般,将圣旨如**一般扔到地上了。

  就算是在接圣旨的时候慢了一些,态度傲慢了一些。

  可能都会给自己招来杀头之罪。

  甚至是满门抄斩的罪责。

  但。

  此事毕竟是燕王杨宁所为。

  如此一来,这件事就彻底变成了所谓的皇家内务。

  与他们这群寻常的臣子毫无关系了。

  “派兵支援是不可能了,如今年关将至,朝廷在京畿的驻军拢共只有两万人出头,兵部能够调用的,也只有一万三千余人。

  况且,就从如今西北边境的情况来看,两个部落离开了,保不齐朝廷会对西北方面有什么动作。

  如此一来,负责守护京畿的这一万三千余人,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杨宁缓缓起身,一脸镇定的冲着大厅内的文武官员说着。

  紧接着,杨宁弯腰从地上将那圣旨捡了起来。

  而后一把就将那圣旨扔到了才刚拱手的徐渭祖怀里。

  “不过,为了补偿我们东北腹背受敌的情况,陛下已经将东北方面的自募边军之权赏赐给了本王!”

  杨宁说着,剑眉一挑,眼神中明显生出了几分得意之色。

  而此话一出。

  才刚还是满脸愁容的文武官员,则是大吃一惊。

  尤其是以石恒与林阮为首的一众武将。

  他们深耕军中,对于荣誉和军权看的可是比命还重。

  这个自募边军之权,在久居京城的杨宁眼中可能只是一个权利的赏赐。

  在文官的手中,可能只是一个所谓的转折点。

  但对于大乾行伍的每一个将军来说。

  所谓自募边军之权,那可是要比封侯拜相,更加令人羡慕的荣耀啊!

  “自募边军之权?可是有上限的那种?”

  “陛下此意,莫非是想要将整个东北的军权全都交给燕王殿下了?”

  “可有他人节制?这份自募边军之权,不会是燕王殿下一肩挑之吧?”

  石恒和林阮二人闻言,已经完全不在乎所谓的礼仪了。

  二人纷纷跨步出列,冲着面前的杨宁一脸激动的开口问到。

  而彼时的杨宁闻言,则是一脸淡然的点了点头。

  “自募边军之权确实是交给了本王,但父皇在圣旨中也说了,这自募边军之权,是要由阳平侯林忠作为辅助,共佐本王一同使用的。”

  杨宁缓缓开口说着,眸中陡然生出了几分淡淡的寒意。

  可听闻此言。

  以石恒和林阮为首的众将领。

  才刚激动的眼神中,瞬间就生出了几分难掩的尴尬之色。

  “一份,并不完整的边军军权么?”

  徐渭祖接过了杨宁递来的圣旨,而后嘴里小声的嘟囔了起来。

  “西域的胡马和突厥来势汹汹,想必他们是想要在大雪封山之前,对大乾打一次反攻战吧?”

  尚不等众将领回过神来。

  杨宁便已经踱步到了城主大厅的正中央。

  而后眼神极为犀利的说着。

  “姜南风,气象司怎么说,大雪封山的具体日子应当已经出来了吧?”

  此话一出。

  城主大厅内的文武官员,全都将目光落在了一旁的姜南风的身上。

  而彼时的姜南风闻言,也是猛地回过神来。

  他双手一拱,侧步出列,冲着杨宁恭恭敬敬的拜会道:

  “回禀殿下,气象司昨夜已经得出了大雪封山的具体日子。

  六十个时辰,也就是五天后,东北边陲之地将会迎来第一次大雪。

  而在七十二个时辰之后,也就是第六天,大雪便会封山!

  届时,黑江关、共川城、新鹤城沿线将会被大雪彻底分割开来。”

  “六天之后么?”

  杨宁深吸一口气,轻抚下颚。

  他缓步走到了城主大厅上挂着的东北边防图。

  而后双指猛地叩在了新鹤城上。

  “若是能在这六天之内,将新鹤城攻下的话。”

  杨宁说着,眼神中明显多了几分复杂的神色。

  而后,他猛地转身看向了身后的一众文官武将说道:

  “我们就能够在大雪封山之前,控制整个沿线。

  如此一来,寒冬之日对我们来说,就不再是所谓的守城战,而是,反攻战!”

  嗡——

  杨宁话音刚落。

  整个城主大厅内的文武官员,则是全都将目光落到了杨宁的身上。

  这句话给现场官员带来的震撼,完全不亚于“自募边军之权”的宣告。

  “可是殿下,若是想要攻下新鹤城。”

  林阮眼珠子一转,几乎是瞬间就将一切想了个清楚。

  “如今的我们,至少需要十万兵员!至少需要上万火铳,甚至是数十门火炮啊!”

  “是啊殿下,就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西域的五万精锐绝非是泛泛之辈。”

  石恒闻言,也是连忙拱手附和道:“如今殿下虽拥有了自募边军之权,但手中的兵员尚且还是有限的。

  末将以为,仅凭殿下手中这群已经经历了两次大战的军将。

  想要在西域精兵合兵的情况下,将这新鹤城收入囊中。

  实在是难上加难啊!”

  杨宁闻言没有说话,而是转头看向了半天不语的徐渭祖。

  徐渭祖闻言,在沉默了片刻之后。

  便猛地拱起双手,冲着杨宁开口说道:

  “殿下,我以为石将军、林将军说的不错。

  当下的情况,仅从兵力上而言,对我们确实是不利。

  况且,东北边关的情况又极为特殊。

  大雪封山之后,整个东北的气温都会大幅下降。

  殿下从京城中带来的三万将士,虽为精锐。

  但今朝却是第一次遇到大雪封山,第一次遇到这种寒冬的情况。

  在面对早已熟悉寒冬的漠北军将。

  殿下以为,这三万精兵当真能发挥出原本的实力吗?”

  听闻此言。

  杨宁若有所思的一笑。

  但很快。

  杨宁的眸中便陡然生出了一股坚毅之色。

  “如今军中的棉衣和过冬煤炭尚有多少?”

  杨宁没有在意徐渭祖提出的观点,而是直接冲着另一侧的石恒和林阮问到。

  “回禀殿下,如今东北军中的煤炭和粮草尚且够用,但是棉衣的话。”

  石恒和林阮二人双双拱手,但说到棉衣之时。

  二人则是不约而同的愣了一下。

  但很快,二人还是咬紧牙关。

  眉头紧锁的向杨宁开口回应道:

  “如今能够用于作战的棉衣,共川城军中只有三千七百件!”

  三千七百件?

  在听到这个数字之后。

  杨宁的眸中陡然生出了几分错愕之色。

  他本以为,就以共川城和东北边军的储备来说。

  此处至少也会有近万人可用的战备棉衣啊。

  可如今。

  这能够作为战备需要的棉衣,竟然只有三千余件。

  要知道。

  战备棉衣与那些给百姓穿戴的棉衣可是有着天差地别的。

  战备棉衣无论是从紧凑度来说。

  还是从便捷性来说。

  都是远超一般棉衣的。

  而这就导致。

  战备棉衣的制作难度,也要远远高于一般的棉衣。

  做一件普通的能够御寒的棉衣。

  一般要花费七钱白银,花费一个上午的时间。

  而做一件战备棉衣。

  索要消耗的人力物力都是民用棉衣的数倍有余。

  能供给三万精兵穿戴的战备棉衣。

  所要的消耗。

  至少也要四万两白银,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让后勤和纺织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才能做到。

  如此一来。

  能够在大雪封山前后进行战斗的大乾军士,便只有几千人了。

  凭借着这点兵力,想要在大雪封山之后伏击共川城。

  恐怕也是痴人说梦吧。

  杨宁轻抚下颚,眼神中明显生出了几分复杂之色。

  而彼时的徐渭祖闻言,则是若有所思的看向了杨宁。

  紧接着。

  他便猛地抬起头,眸中陡然闪过几分错愕之色道:“莫非殿下,是想要在大雪封山之后进攻新鹤城?”

  “负责把守新鹤城的,不只有熟悉寒冬的漠北蛮子,同样还有许多来自西域,与大乾军将一样并不适应寒冬的西域突厥和西域胡马。”

  杨宁闻言,则是一脸释然的点了点头,并开口回应着。

  “只要大乾军将修整完毕,再配合神机营的帮助,想要夺下尚且有几万新兵换防的新鹤城应当不算难。

  只不过,就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本王的想法是泡汤了。

  战备棉衣的数目与本王所想的大相径庭。

  想要在大雪封山之时,反其道而行之夺取新鹤城,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杨宁摆了摆手,而后一**坐在了城主主座之上。

  此话一出。

  徐渭祖双手一拱不再言语。

  大厅内的文武官员见状,也都略显无奈的低下了脑袋。

  可就在此时。

  一声尖锐的禀报,却打破了城主大厅的沉寂。

  紧接着,一个小斥候匆匆入内。

  他将手中一份看上去极为华贵的紫色丝绸卷轴奉上。

  而后单膝跪地在杨宁的面前喝道:“殿下,二公主殿下听闻您腹背受敌,特给您送来了物资!

  这是物资清单,有些已经到了顺天府,有些还在路上!

  望燕王殿下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