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悦,你说的对,可能你大哥已经不在咱们国内了!”
苗慧娟也因为苏悦的这个发现而惊喜不已。
之前所有人的思路都是觉得顾钦扬可能还在国内,但都没有往外想,毕竟还隔着海,但两岸相距那么近,不小心游到对岸也是有可能。
这些天她一直忍着不提大儿子的事,就是怕苏悦担心,怕自己承受不了那个后果,直到现在才真正从心理上松了口气。
“现在虽然还没有大哥的消息,但我不认为他会有事,一定是有原因不能回来!”
凭顾钦扬的身手和经验,用来自保应该死是没有问题。
虽然知道顾钦扬应该不会有生病危险,可只要一想到他竟然连自己生孩子都没有在身边,苏悦这心里也不好受。
苗慧娟安慰她:“只要人还在,这不比什么都强,小扬心里肯定会惦记你和孩子的!”
苏悦微微点头,算是默认。
“你现在先把身体养好,其他的事情慢慢再说。”
看苏悦似乎是听进去了,苗慧娟这才离开卧室。
原来家里就只有王嫂一个保姆,按苗慧娟的打算,用来照顾苏悦和孩子。可是现在苏悦是剖腹产,就怕王嫂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就跟王嫂商量着又找了一个保姆……当然,还有一层原因还是因为顾钦扬没在苏悦身边,找两个保姆也有点补偿苏悦的意思,也是让他们心里好受。
下午,顾泽林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了大孙子,这可是他们老顾家的第一个孙子,长得和大儿子简直一模一样,他是怎么看也看不够。
不过为了怕影响苏悦休息,他只在楼上呆了一会儿就出来了。
苗慧娟找机会跟他说了和苏悦的怀疑,“这么久都没有找到小扬,有没有可能他没在国内?”
顾泽林脸色一变:“你什么意思?”
“我和苏悦都觉得小扬出事的地点离对岸很近,也许他不小心去了对岸,现在也没有办法回来……凭小扬的身边,他应该可以自保。”
苗慧娟作为母亲,当然知道自己的这个大儿子有多优秀,毕竟大儿子也曾经多次执行任务都以有毫发无伤的回来,她也是坚定的相信苏悦。
“如果是这样就最好了,之前我们没敢想过。”
毕竟现在的局势在这里放着, 哪怕大儿子是真的意外去了对岸,回来也是要隔离调查的,不过这都是后话, 最重要的是人必须要安全。
“你好好安抚苏悦,让她别想那么多,先把月子坐完,养好身体。”
苗慧娟当然也是这么想的,就跟顾泽林说了想再找个保姆的事,“苏悦是剖腹产,再加上孩子,我怕王嫂一个人照顾不过来。”
“这件事你跟苏悦商量了没?”
顾泽林一抬眸,看出了妻子的心思。
妻子现在才四十几岁,还远没到退休的年纪,她肯定也没有想过提前退休带孙子。
虽然大院里不少和她年纪相仿的嫂子都是这么做的,可也得跟苏悦商量下,免得儿媳妇不高兴。
苗慧娟一愣,“没,苏悦也不是那么小气的人,她能理解我的!”
“那也得跟苏悦说一声,你这还要上班,月子里肯定不能像别的婆婆那样照顾儿媳和孙子,你就不怕苏悦心里不舒服,落下话柄?”
顾泽林可是知道月子仇是最难化解的,他们大院里有几对婆媳就因为坐月子闹出隔阂,以至于多年都不相往来。
他们家苏悦虽然不是这种小气人,可现在小扬又没在家,且连人还都没有找到,肯定要好好安抚苏悦,不能让她心里不舒服。
苗慧娟下意识的道:“不会吧,咱家苏悦……”
顾泽林打断她的话:“让你说你就说,先把丑话说到前面比什么不好?儿媳大度咱也不能自作主张,更何况小扬也没在家,苏悦这心里怕是不知该有多难受。”
苗慧娟没办法反驳,丈夫说的也是这么个理,是她把事情想的简单了。
晚上苗慧娟就跟苏悦说了这件事,苏悦表示支持婆婆的决定,“妈,就按你说的办,你不用担心我和孩子子。”
她可没那么多要求,还非得逼着婆婆退休在家带孩子,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
现在婆婆的年纪还不到五十,事业也是个小高峰,她可不能那么自私。
“我和你爸不是怕你心里不舒服?”
“我没什么不舒服的,也没你想的那么小气,王嫂和保姆两个人还不够看我和孩子吗?干嘛非让你请假?”
苏悦如此深明大义,让苗慧娟感动的眼圈都红了,娶个明白事理的儿媳妇就是好,根本就不为难她这个婆婆。
第二天,老爷子亲自过来看了重孙。
看到小婴儿那张和顾钦扬一模一样的脸,老爷子鼻子一酸。
大孙子的事情他不是不知道,这些天都在心里悬着,可是看到这个小重孙,他心里又充满了希望,只要人还在,一切就有希望!
看完大孙子,老爷子亲自和大儿子和大儿媳商量给小重孙摆酒的事,这毕竟是头等大事。
“虽然小扬没在家,可规矩也不能少,咱也不能让亲家心里不舒服。泽林明天就给亲家下贴,就把日子订在二十八。”
按他们这里的规矩,摆酒也是不能过月的,哪怕日子短,也得在当月摆酒。
苗慧娟和顾泽林见老爷子已经安排好,马上就订了饭店,亲自给亲朋好友下贴。
顾家虽然平时行事低调,但至亲肯定是要通知的,不然也说不过去。
写完贴子,次日早上顾泽林就亲自开车去四合院把贴子当面递给了张工。
张工接到贴子就跟董秋桂商量给孩子带礼物事。
毕竟他们也就苏悦一个闺女,闺女生孩子,当外公外婆的,那是肯定要给孩子准备礼物。
通常情况下都是外婆给闺女带去鸡蛋、面条、红糖这些东西补身体,条件好的再买几只鸡。
至于外孙,也要弄两身衣服,条件好点给再给打个长命锁。
听到董秋桂说完这些规矩,张工果断的道,“其他的都照你说的办,母鸡买个六只,长命锁打成金的,这是咱家的金孙,可不能马虎。”
“苏悦,你说的对,可能你大哥已经不在咱们国内了!”
苗慧娟也因为苏悦的这个发现而惊喜不已。
之前所有人的思路都是觉得顾钦扬可能还在国内,但都没有往外想,毕竟还隔着海,但两岸相距那么近,不小心游到对岸也是有可能。
这些天她一直忍着不提大儿子的事,就是怕苏悦担心,怕自己承受不了那个后果,直到现在才真正从心理上松了口气。
“现在虽然还没有大哥的消息,但我不认为他会有事,一定是有原因不能回来!”
凭顾钦扬的身手和经验,用来自保应该死是没有问题。
虽然知道顾钦扬应该不会有生病危险,可只要一想到他竟然连自己生孩子都没有在身边,苏悦这心里也不好受。
苗慧娟安慰她:“只要人还在,这不比什么都强,小扬心里肯定会惦记你和孩子的!”
苏悦微微点头,算是默认。
“你现在先把身体养好,其他的事情慢慢再说。”
看苏悦似乎是听进去了,苗慧娟这才离开卧室。
原来家里就只有王嫂一个保姆,按苗慧娟的打算,用来照顾苏悦和孩子。可是现在苏悦是剖腹产,就怕王嫂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就跟王嫂商量着又找了一个保姆……当然,还有一层原因还是因为顾钦扬没在苏悦身边,找两个保姆也有点补偿苏悦的意思,也是让他们心里好受。
下午,顾泽林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了大孙子,这可是他们老顾家的第一个孙子,长得和大儿子简直一模一样,他是怎么看也看不够。
不过为了怕影响苏悦休息,他只在楼上呆了一会儿就出来了。
苗慧娟找机会跟他说了和苏悦的怀疑,“这么久都没有找到小扬,有没有可能他没在国内?”
顾泽林脸色一变:“你什么意思?”
“我和苏悦都觉得小扬出事的地点离对岸很近,也许他不小心去了对岸,现在也没有办法回来……凭小扬的身边,他应该可以自保。”
苗慧娟作为母亲,当然知道自己的这个大儿子有多优秀,毕竟大儿子也曾经多次执行任务都以有毫发无伤的回来,她也是坚定的相信苏悦。
“如果是这样就最好了,之前我们没敢想过。”
毕竟现在的局势在这里放着, 哪怕大儿子是真的意外去了对岸,回来也是要隔离调查的,不过这都是后话, 最重要的是人必须要安全。
“你好好安抚苏悦,让她别想那么多,先把月子坐完,养好身体。”
苗慧娟当然也是这么想的,就跟顾泽林说了想再找个保姆的事,“苏悦是剖腹产,再加上孩子,我怕王嫂一个人照顾不过来。”
“这件事你跟苏悦商量了没?”
顾泽林一抬眸,看出了妻子的心思。
妻子现在才四十几岁,还远没到退休的年纪,她肯定也没有想过提前退休带孙子。
虽然大院里不少和她年纪相仿的嫂子都是这么做的,可也得跟苏悦商量下,免得儿媳妇不高兴。
苗慧娟一愣,“没,苏悦也不是那么小气的人,她能理解我的!”
“那也得跟苏悦说一声,你这还要上班,月子里肯定不能像别的婆婆那样照顾儿媳和孙子,你就不怕苏悦心里不舒服,落下话柄?”
顾泽林可是知道月子仇是最难化解的,他们大院里有几对婆媳就因为坐月子闹出隔阂,以至于多年都不相往来。
他们家苏悦虽然不是这种小气人,可现在小扬又没在家,且连人还都没有找到,肯定要好好安抚苏悦,不能让她心里不舒服。
苗慧娟下意识的道:“不会吧,咱家苏悦……”
顾泽林打断她的话:“让你说你就说,先把丑话说到前面比什么不好?儿媳大度咱也不能自作主张,更何况小扬也没在家,苏悦这心里怕是不知该有多难受。”
苗慧娟没办法反驳,丈夫说的也是这么个理,是她把事情想的简单了。
晚上苗慧娟就跟苏悦说了这件事,苏悦表示支持婆婆的决定,“妈,就按你说的办,你不用担心我和孩子子。”
她可没那么多要求,还非得逼着婆婆退休在家带孩子,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
现在婆婆的年纪还不到五十,事业也是个小高峰,她可不能那么自私。
“我和你爸不是怕你心里不舒服?”
“我没什么不舒服的,也没你想的那么小气,王嫂和保姆两个人还不够看我和孩子吗?干嘛非让你请假?”
苏悦如此深明大义,让苗慧娟感动的眼圈都红了,娶个明白事理的儿媳妇就是好,根本就不为难她这个婆婆。
第二天,老爷子亲自过来看了重孙。
看到小婴儿那张和顾钦扬一模一样的脸,老爷子鼻子一酸。
大孙子的事情他不是不知道,这些天都在心里悬着,可是看到这个小重孙,他心里又充满了希望,只要人还在,一切就有希望!
看完大孙子,老爷子亲自和大儿子和大儿媳商量给小重孙摆酒的事,这毕竟是头等大事。
“虽然小扬没在家,可规矩也不能少,咱也不能让亲家心里不舒服。泽林明天就给亲家下贴,就把日子订在二十八。”
按他们这里的规矩,摆酒也是不能过月的,哪怕日子短,也得在当月摆酒。
苗慧娟和顾泽林见老爷子已经安排好,马上就订了饭店,亲自给亲朋好友下贴。
顾家虽然平时行事低调,但至亲肯定是要通知的,不然也说不过去。
写完贴子,次日早上顾泽林就亲自开车去四合院把贴子当面递给了张工。
张工接到贴子就跟董秋桂商量给孩子带礼物事。
毕竟他们也就苏悦一个闺女,闺女生孩子,当外公外婆的,那是肯定要给孩子准备礼物。
通常情况下都是外婆给闺女带去鸡蛋、面条、红糖这些东西补身体,条件好的再买几只鸡。
至于外孙,也要弄两身衣服,条件好点给再给打个长命锁。
听到董秋桂说完这些规矩,张工果断的道,“其他的都照你说的办,母鸡买个六只,长命锁打成金的,这是咱家的金孙,可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