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586章:流放

小说: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作者:斩悬 更新时间:2025-06-30 21:17:33 源网站:2k小说网
  ();

  七日后,公审移至杭州。

  西湖边的审判台前挤满了人,连雷峰塔上都爬满了看热闹的孩童。

  “杭州工业区代表赵德全。”

  监察部官吏念道。

  “克扣织工口粮,致七人重病不治,私卖官绸获利......”

  赵德全肥硕的身躯像座肉山,需要四个衙役才能按住。

  他哭号着。

  “他们是病死的,大人,他们是病死的啊!”

  一个独臂织工突然冲上台,扯开赵德全的衣领。

  “去年腊月,我弟弟病了,去工厂区借贷,咱们工厂区明明发布了借贷条例,你为何不允,为何不允啊!”

  织工哭喊着。

  一名老织工冷笑着怒吼。

  “还不是这个狗东西把批来借贷的钱都自己用了!”

  人群顿时沸腾,烂菜叶雨点般砸来。

  青石子注意到陪审席上几个红袍官吏面色惨白。

  他特意提高声音。

  “流放哈密卫,每日劳作六个时辰。”

  这是要借西域风沙慢慢磨他。

  与此同时,新的案子出现。

  余姚县丞周子安的案子。

  这个昔日寒门出身的官员,曾因清廉被派出成为知县,却在丈量田亩时收受乡绅贿赂。

  “下官......下官老母病重......”

  周子安磕头如捣蒜。

  青石子翻看案卷,突然拍案。

  “你母亲去年就过世了!”

  他指着账簿,声音凌冽。

  “但你上月还在领孝亲补贴!”

  最终三百七十二名犯人中,处斩四十九人,其余分五批流放。

  “总长,何必对这些畜生仁慈?”

  年轻的红袍军将士有些愤恨的咬着牙,不解地问。

  青石子望着蜿蜒的队伍。

  “里长说过,他们是去开疆的,不是去送死的。”

  “这些人,还有用。”

  他想起十年前饿死在路边的流民,喉头动了动。

  “到了边疆,一个壮劳力能开三亩荒地。”

  “走吧,我们去看看那些该被流放的。”

  杭州城外,红袍军大营。

  青石子站在军帐前,手中握着一份流放名单,目光扫过跪在地上的官吏、地主、豪绅。

  这些人衣衫不整,有的面如死灰,有的咬牙切齿,但无一例外,都被绳索捆缚,由红袍军押送。

  “听好了。”

  青石子的声音不高,但字字如铁。

  “你们犯了罪,按律当死,但里长有令,给你们一条活路,去边疆开荒。”

  人群中有人苦笑。

  “呵,不过是换个地方死罢了。”

  青石子没有动怒,只是淡淡开口。

  “你们若死在路上,对红袍军毫无损失。但若活着抵达边疆,开垦一亩荒地,建一座驿站,挖一条水渠,那便是赎罪。”

  他转身对负责押送的红袍军将士开口。

  “每日行进不得超过三十里,避免过度消耗体力。”

  “每队配备两名医师,伤病者立即医治。”

  “饮食由沿途驿站供应,不得克扣口粮。”

  “严禁私刑虐待**,违者军法处置。”

  轰轰烈烈的公审红袍军官吏,还是头一次。

  之前都是红袍军审判前朝欺压百姓的大明官吏,缙绅,而这还是红袍军审自己民部官吏的头一遭。

  刘文焕曾是绍兴知府,贪墨赈灾粮,致使数位百姓饿死。

  如今,他戴着木枷,走在流放队伍的最前端。

  “喝点水吧。”

  一名红袍军士兵递来水囊。

  刘文焕冷笑。

  “假慈悲。”

  红袍将士漠然摇头。

  “不是慈悲,是命令,你死在路上,西北就少一个开荒的。”

  刘文焕沉默。

  他本以为流放就是一路鞭打、饥饿、曝尸荒野,可军中竟真的让他们吃饱、休息,甚至病了还给药。

  “为什么?”

  他嘶哑地问。

  红袍军将士笑了。

  “西北的荒地,比你们的命值钱。”

  与此同时,浙江审判第一批出发的队伍,赫然是缙绅。

  陈德禄曾霸占数百亩良田,逼死过佃户。

  如今,他走在高原上,气喘如牛。

  “走不动了......杀了我吧......”

  他瘫倒在地。

  红袍军医师走过来,给他灌了一碗药汤。

  “不是毒药,是治气疾的。”

  陈德禄咳嗽着。

  “你们......到底想怎样?”

  医师淡淡开口。

  “乌思藏缺人,你们去种青稞、修驿道,活下来,就是你们的造化。”

  陈德禄忽然明白,红袍军不是要他们死,而是要他们比死更有用。

  云南押运队,负责押送的红袍军百户·赵铁山,是个老兵,曾参与过北伐保定之战等。

  “这些人走得慢,耽误行程。”

  有士兵抱怨。

  赵铁山瞪眼。

  “急什么?他们要是半路死光了,边疆的荒地谁去开?”

  夜里扎营时,他检查犯人的脚,不少人磨出了血泡。

  他皱眉下令。

  “烧热水,给他们泡脚,明日还要赶路。”

  一名地主颤声问。

  “军爷......”

  赵铁山冷笑。

  “别多想,你们活着到地方,我们才算交差。”

  他望向西南方向,那里是云南,红袍军正在修建新的屯田区,需要劳力。

  “你们这些人,死了是烂肉,活着是苦力。”

  他喃喃道。

  “里长这才叫公平。”

  大理。

  “报!流放队到了!”

  大理屯田使快步走出衙门,看着眼前这群衣衫褴褛的流放者,咧嘴笑了。

  “好好好,总算来了!”

  他翻看名册,一一安排。

  “识字的去记账,有力气的去开荒,有手艺的去修房。”

  一名昔日红袍军民部官吏颤声开口。

  “大人......我们还能回去吗?”

  民部屯田使哈哈大笑。

  “回去?先把这里的荒地变成良田再说吧!”

  他知道,这些人或许曾是恶吏、豪绅,但在这里,他们只有一个身份,开拓者。

  这一刻,浙江,审判仍在继续。

  回到杭州后,青石子看着里长的信笺。

  流放之事,非为仁慈,实为边疆。

  彼等若死,不过黄土一抔,若活,则为山河拓土。

  青石子合上信,望向西北,那里,哈密卫的荒漠正等着人去开垦,西南,云南的群山需要道路,乌思藏的高原,需要驿站连通中原。

  “仇恨可以杀人,但建设需要活人。”

  他低声自语。

  红袍军的刀,可以斩尽**污吏,但边疆的荒地,终究需要人去耕种。

  而这些人,就是最好的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