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801章:工会章程

小说: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作者:斩悬 更新时间:2025-10-08 23:36:58 源网站:2k小说网
  张献忠在罗刹王都处兴建城池,发展经济的同时,京师城门外,雨水淅淅沥沥地敲打着魏昶君手中的油纸伞,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

  他站在泥泞的官道旁,望着眼前这群整装待发的年轻人,这些是第二批前往罗刹建设的。

  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他脚边汇成一个个小水洼。

  “里长,您放心!”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姑娘大声说道,她胸前别着天工院的铜徽章。

  “我们肯定把罗刹国那边的纺织厂建起来!”

  她身旁的小伙子赶紧补充。

  “带去的改良棉种都用油纸包好了,绝对冻不坏!”

  魏昶君温和点头,目光扫过这些稚嫩的面庞。

  有个最多十六七岁的少年正笨拙地捆扎行李,包袱里露出半本《机械原理》,另一对双胞胎姐妹共披着一件蓑衣,手里还捧着写满演算公式的草纸。

  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衫,却没人在意,个个眼睛亮得像是夜里的星星。

  “到了那边先勘测地形。”

  一个年轻人认真地比划着。

  “张总长说罗刹国的河流水力资源丰富,适合建水轮纺机......”

  他话没说完就被个爽朗的女声打断。

  “得先盖房子,移民会越来越多,总不能让大家睡雪地里搞建设吧?”

  魏昶君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这些孩子大多是他看着长大的,那个羊角辫姑娘是纺织工匠的女儿,圆脸青年是启蒙学堂第四批学生,就连最淘气的那个卷毛小子,也是红袍军遗孤院里最机灵的一个。

  他突然想起许多年前,也是在这样的春雨里,他带着几十个面黄肌瘦的农民,道士造反。

  那时候他们连把像样的兵刃都没有,现在这些孩子却已经能带着图纸和技术去开拓新天地了。

  “里长。”

  一个文静的姑娘走上前,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个布包。

  “这是俺娘让捎给您的鞋垫,她说您总咳嗽,得护着脚底......”

  布包被雨水打湿了边角,露出里面细密的针脚。

  魏昶君接过鞋垫,手感很轻,却觉得沉甸甸的。

  他看见队伍里有几个孩子脚上的草鞋已经磨破了,却把唯一的好鞋塞进了行李最底层。

  有个小伙子甚至把新领的棉袄改成了装种子的布袋,自己只穿着单薄的旧衣。

  “出发吧。”

  魏昶君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路上照顾好自己。”

  年轻人顿时欢呼起来,七手八脚地爬上马车。

  羊角辫姑娘突然站在车辕上喊道。

  “里长!等我们回来,准保让您看见一个比中原还热闹的罗刹。”

  车队缓缓启动,泥水溅起老高。

  魏昶君站在原地,看着那些挥舞的手臂渐渐消失在雨幕中。

  他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忙用袖口捂住嘴。

  待缓过气时,才觉得后背愈发疼痛。

  雨渐渐小了,天边露出一线光亮。

  魏昶君收起纸伞,望着车队远去的方向。

  他仿佛已经看见这些年轻人像种子一样,在遥远的雪原上生根发芽,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到那时,就算他不在了,这片土地上也永远会有新的希望在生长。

  送别了一群年轻的身影,魏昶君慢慢踱步,回到魏府书房,开始继续批阅来自各地的政务。

  书房里,烛火把雨水的湿气烤出淡淡的霉味。

  魏昶君刚放下批红笔,夜不收就踩着水渍进来,怀里抱着一摞比砖头还厚的奏折。

  “里长......”

  夜不收嗓子发干。

  “福州同知赵文昌、琼州知府钱守礼、还有滇南三个启蒙部师......联名弹劾青石子总长。”

  魏昶君没说话,只伸手指了指书案。

  夜不收放下奏折时,最上面那本滑开来,露出密密麻麻的朱批,都是各地官员的联署签名,墨迹深浅不一,像是分了好几批人陆续签的。

  第一本奏折是福州同知写的。

  “青石子恃宠而骄,于福州府衙私设刑堂......”

  魏昶君念出声,指尖点着桌案。

  “说他用刀逼供?”

  他想起青石子那柄砍出缺口的旧佩刀,刀柄缠的麻绳都磨亮了。

  翻过几页看到更荒唐的。

  “纵容刁民冲击官仓。”

  附的证物是张模糊的草图,画着百姓围住粮仓。

  魏昶君却认出图角落的签名,是那个因贪墨被青石子流放的福州通判笔迹。

  琼州知府的折子更可笑。

  “青石子截留贡品珊瑚三船。”

  这段让他直接笑出声,去年琼州进贡的珊瑚明明是因为飓风沉了船,还是青石子带人潜水打捞的残骸。

  还有说青石子私养暹罗妖姬。

  魏昶君想起上月青石子送来查抄的暹罗歌姬,那姑娘现在正在纺织厂做工。

  滇南启蒙部总师的联名奏折最厚。

  满纸破坏教化,蛊惑人心,说青石子把学堂改成工会夜校是阻碍教导。

  魏昶君翻到附件却眼睛一亮,夜校学员写的算术作业,纸角还沾着矿粉。

  算的很不错,比起大明时百姓十有八九不识字,现在教育的发展愈发蓬勃。

  烛火爆了个灯花。

  魏昶君把奏折叠起来,最上面那本露出结党营私的指控,他想起青石子昨天刚送来的密报,福州同知的小舅子倒卖军粮,琼州知府的儿子强占民田......夜不收还站在一旁。

  魏昶君平静开口。

  “青石子现在到哪了?”

  “要到滇南了。”

  魏昶君把奏折扔进装废纸的竹筐。

  “告诉青石子,工会章程批了。”

  他看着窗外,黑暗中传来轻咳声。

  “有些人啊......就怕刀子一直悬着。”

  他比谁都清楚,这些人为什么要构陷弹劾青石子,他们只是害怕,害怕青石子的刀落在他们头上,也害怕熬死了自己,他们仍旧不能千秋万代。

  书房里,油灯的火苗忽明忽暗。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伸手从案头那堆得像小山似的奏折里又抽出一本。

  封皮上沾着点油渍,估计是驿卒送信时顺手带的早饭渣。

  “南直隶纺织工会请增拨蒸汽机五十台。”

  他念出声,指尖在五十台下面划了道印子,这数目比上月报的多了整整二十台。

  附页还写着为解决女工就业,可他知道那边刚查出一批倒卖纺织配件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