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 第730章 通知

小说: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 作者:躺平摆烂二选一 更新时间:2025-10-03 08:01:55 源网站:2k小说网
  蓉城的夜雨敲打着华兴研究所U2大楼的玻璃幕墙,发出细密而持续的声响。

  三楼EDA开发部的实验室里,白炽灯管发出低沉的嗡嗡声,与精密仪器运行的细微电流声交织在一起。

  钟耀祖整个人几乎要埋进工作台,防护镜下双眼布满血丝,正小心翼翼地用热风枪处理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射频前端测试板。

  镊子尖在0402封装的电容电阻间灵活游走,像外科医生在进行精密手术。

  旁边的示波器屏幕上,代表信号完整性的眼图艰难地聚合着,却始终带着令人烦躁的毛刺。

  “祖哥,毫米波耦合路径的**损耗还是下不来,那个0.18%的偏差真特么日狗,跟焊死了一样!”

  旁边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工程师赵锐抓了抓头发,从他声音就能听出烦躁的情绪。

  “‘混沌’协议要求的隔离度,张博士那边给的3D EM模型死活对不上实测...”

  “参数给我。”钟耀祖头也没抬,声音透过防护口罩有些闷。

  他接过赵锐递来的平板,手指迅速滑动调出禾芯引擎生成的仿真报告,又对比实测数据。

  眉头锁成了川字。“不是模型问题。”他忽然指向一个不起眼的参数。

  “看这里,禾芯引擎默认的趋肤效应深度系数是1.2,我们用的是华虹N 1工艺,FOUndry PDK里建议值是1.05。

  张博士那边肯定按他们习惯设高了。”

  他放下热风枪,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参数,重新跑一次联合仿真。告诉建模组,把华虹最新的工艺变异模型也叠加上去。”

  “明白!”赵锐眼睛一亮,抓起平板就跑向隔壁的仿真集群区。

  就在这时,钟耀祖放在工作台角落、调了静音的手机屏幕执着地亮了起来。

  来电显示:林雨晴。

  他动作顿了一下,摘掉防护镜和口罩,露出一张年轻却带着深刻疲惫的脸。

  指尖残留的汗在手机屏幕上留下一点模糊的印记。

  他快步走到相对安静的仪器柜角落,接通。

  “林秘书。”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晰。

  “钟总,抱歉深夜打扰。”林雨晴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

  “陈总指示:明天下午三点整,鹏城总部G1-3601战略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

  议题:集团IT架构优化调整。请您务必准时出席。”

  钟耀祖的呼吸不易察觉地停滞了半秒。

  架构调整?

  在这个节骨眼?

  BalOng 5000射频前端的0.18%像根刺一样扎在他心里,张哲团队的整合也才刚开了个头。

  “参会范围?”他问,目光下意识扫过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

  “冯亦如部长、您、李峰总、苏琳总、张哲博士、李维明博士。”林雨晴报出的名字像一记记重锤。

  “另外,陈总特别强调,会议涉及重大组织及人事变动预沟通,请各位负责人提前梳理所辖业务核心骨干名单,预备承接新架构下的关键岗位职责,并准备未来三个月详细工作计划,尤其是资源需求与关键里程碑。”

  “重大组织及人事变动...新架构...”钟耀祖低声重复,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起来。

  他想起一周前和陈默那通关于张哲团队整合的深夜电话,陈默最后那句意味深长的“架构问题,很快会有解”。

  难道…

  “收到。我会准时到。”他沉声应下。

  “好的。航班信息稍后发您Welink。

  另外,张博士和李博士那边,也请您代为知会一声,陈总指示由您统一协调行程。”

  林雨晴补充道,语气里透着一种的“你懂的”。

  钟耀祖微微一怔,随即了然。

  张哲刚加入不久,李维明更是概伦电子过来的“外脑”,由他这个名义上的EDA开发部经理去通知,本身就隐含了某种姿态。

  电话挂断。

  实验室的噪音重新涌入耳膜。

  钟耀祖站在原地,看着示波器屏幕上依旧带着毛刺的眼图,又低头看了看手机上林雨晴刚发来的标注着“明早8:25 双流-宝安 ZH9876”的航班信息。

  一种山雨欲来的预感,混合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期待,在胸腔里翻涌。

  他深吸一口气,那混合着焊锡与硅片的气息似乎也有了紧张感。

  他拿起内线电话:

  “小赵,仿真先挂起。立刻联系行政,订三张明早8点25飞鹏城的票,我,张博士,李博士。

  再通知张博士和李博士,半小时后,小会议室碰头,有紧急事项传达。”

  同一时刻,禾芯团队所在的仿真区。

  张哲博士花白的头发在顶灯下泛着银光。

  他站在巨大的曲面屏前,眉头紧锁,盯着上面流淌的代表着复杂电磁场分布的绚丽彩色云图。

  屏幕下方,一行刺眼的红色警告字符不断闪烁:“3D EM联合仿真结果与实测偏差:0.18% @28GHZ”。

  他身后的年轻工程师大气不敢出。

  这位射频EDA领域的泰斗,此刻周身散发的低气压比窗外的冷雨更冻人。

  “材料参数库更新了吗?

  华虹最新的工艺文件导入没有?

  网格剖分密度加倍试过没有?”

  张哲的每一个问题都很尖锐,直直得扎在工程师的心尖上。

  “张...张博,都试过了。”负责仿真的工程师声音发干。

  “网格密度加到极限,服务器跑了快二十个小时,结果...还是卡在0.18%。

  钟总那边实测反馈,隔离度始终差一口气...”

  张哲没说话,布满皱纹的手指在控制台上无意识地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哒哒声。

  那0.18%的偏差,不仅是扎在BalOng 5000的项目上,更像是对他毕生钻研的禾芯3D EM引擎权威性的无声嘲讽。

  整合?协同?

  他加入华兴,带着整个禾芯的核心团队,来给一个毛头小子当副手,还要忍受这种莫名其妙的精度损失的。

  他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

  掏出一看,是个陌生的鹏城号码。

  张哲不耐地皱眉,直接按掉。

  几秒后,手机再次震动,屏幕上跳出一条Welink消息,发送人赫然是“林雨晴-集团总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