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 第295章 天子之鞘

小说: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 作者:倚栏听风雨 更新时间:2025-05-19 01:55:22 源网站:2k小说网
  …………

  秦明:“马皇后不仅把嫔妃所生的孩子视若己出。在减少丈夫朱元璋的杀孽上,她也是唯一一个,能劝止朱元璋少动杀心的人。”

  “众所周知,当上皇帝后的朱元璋,性格是出了名的多疑易怒,就总有一种看谁都像刁民想害朕的感觉。”

  “虽是一代明君,却行事多喜欢猜忌别人,尤其喜欢动不动就疑心病发作,但凡看到谁不顺眼,就老喜欢抓人的小错误,叫锦衣卫把敢不顺从他意的人抓起来,轻则暴打一顿,重则下令处死。”

  “不仅如此,朱元璋在对待后宫宫女的态度上,也是极其的恶劣,常常就因为宫女们做错一些小事,就发怒要将宫女们处死。”

  “好在往往这时候,总有马皇后站出来规劝他。”

  天幕上。皇宫内。

  朱元璋面对犯了错的宫女,显得暴怒不已,动不动就要下旨将人处死。

  马皇后见到丈夫生气以后,也假装生气,并故意让人将宫女送到宫正司定罪。

  朱元璋见到爱妻生气,便好奇的问道:“宫女触怒者,乃朕也,何以皇后要生气耶?”老朱对此表示十分不解。

  马皇后缓缓说道:“臣妾生气,是因为不喜陛下作为帝王,动不动就因喜怒而随意赏罚他人。”

  “只因臣妾认为,宫女犯错固然该罚,然绝不能因为君王一时喜怒,而定他人生死,此唯恐有失偏颇也。宜交付有司论罪,方才合理。”

  又有朱元璋有时疑心病大发,常常怀疑手底下有人行不法之事。

  有参军郭景祥者,驻守和州,时有人举报给朱元璋,说其子持槊欲杀父。

  朱元璋听闻此消息后,二话不说,便要下令将郭景祥之子处死。

  为此,老朱气汹汹的对群臣说:“真是反了天了,为人子者,竟欲持槊杀父,天理纲常何在?”

  这时,又是马皇后站出来,劝谏朱元璋说道:“郭景祥者,只独子也,旁人之言,未得亲见,不可轻信。”

  “再者,杀其子,则景祥必绝后,此非人君之所为也。”

  老朱听后,派锦衣卫去查,调查结果显马皇后所言果然不错。

  所谓郭景祥之子欲杀其父者,乃是有人造谣所致。

  秦明:“类似马皇后劝谏朱元璋勿行滥杀之举,在整个洪武一朝,除了以上举例一事外,其余多的,那更是数不胜数。”

  “正因为马皇后是唯一能劝得动朱元璋放下杀念的人,所以后世常有人言:马皇后者,洪武帝朱元璋之刀鞘也。”

  “马皇后在,朱元璋天子之刃尚有鞘,未尝轻易出鞘伤人。而及马皇后崩,则百官皆为洪武帝待宰之鱼肉。”

  “这话说的,咱有那么恐怖吗?”

  “咱也就是对待**污吏下手比较狠而已,又不是天生就喜欢杀人,真是的。”

  洪武十二年位面。

  乾清宫外,老朱一听秦明这对他的形容,立马就不乐意了。

  咋的,他朱元璋痛杀**污吏还有错了?

  至于郭景祥之子,咱虽然冤枉了他,但不终究没杀他吗?

  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好吧!

  只是他话虽然这么说。

  但是在他身边的马皇后及太子朱标等人看来,他们却都觉得,秦明这话说得实在是太对了。

  马皇后对老朱劝谏道:“重八,天幕上仙人说得没错。”

  “你有时候处事就是太直了,老是一根筋,动不动就暴躁易怒,嘴里喊着要杀这个, 要杀那个,此乃为君者之大忌也。”

  “切不可因暴怒而对朝中百官也好,宫中侍女奴仆也好,心生屠戮之心。”

  “否则我真怕,要是哪一天我不在了,到时候没人能劝得动你,那不知将会有朝廷百官,将要家破人亡。 ”

  “妹子你这话说的,未免有些太过于严重了。”

  老朱即便心里真是有过要将官员一撸而空的想法,但嘴上还是嘴硬道:“咱与你相处一辈子了,咱的性格,你是最清楚的,咱绝非那种残暴之人。”

  马皇后道:“绝非残暴之人,那是因为有臣妾在,所以陛下才不会成为喜好滥杀之人。”

  “可之前天幕上就已经爆出来过了,在臣妾死后,陛下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因为胡惟庸一案,所以对百官加以大肆屠戮。”

  “以至于到了洪武末年,百官就连每天上朝,都要提前写好遗书,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触怒了陛下,就回不去了,你说说,这叫什么事?”

  “好了好了,妹子,咱知道错了,咱不说了行吗?”

  一提到自己晚年诛杀功臣百官的事,老朱就想起秦明之前说的,他的标儿,他的老二老三,在他晚年去世的事。

  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是任谁见了都不想承受的事。

  最终马皇后还是放过了对老朱的说教。

  只因她知道,只要有自己在一天,大明的未来,就一定能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

  她有信心,能做好这把天子之刃的刀鞘,使这鞘中之刃,最好永远没有出鞘的那一天。

  “天子之鞘么,仙人这形容皇后之言,说得还真是贴切。”

  京城。

  韩国公李善长府上。

  此刻的老李虽然已经是完全退休了。

  但是对于秦明的话,他却是赞同得不能再赞同。

  庭院里,他一边坐在躺椅上。

  一边享受着家中美妾婢女无微不至的伺候,一边悠哉悠哉的说道:“若非皇后娘娘在,多次规劝陛下少造杀孽,只怕不知这朝堂上,将要死多少人。”

  “皇后娘娘于我淮西勋贵,和文武百官, 皆有大恩啊!”

  是的,至少在他看来,前者他带领百官向陛下逼宫那一回。

  后来才听宫中传出消息,若非是皇后娘娘在陛下面前力保他们平安无事。

  只怕他和百官,现在坟头草都有半米高了。

  另一边,大唐。

  长孙皇后同样表示,秦明言说马皇后为天之之鞘的比喻,简直说到了她的心坎上。

  她想起早在贞观元年时,二郎就因为魏征处处顶撞一事,气得大骂魏征是田舍翁,并差点要杀了他。

  还好有自己的劝谏,二郎这才饶了魏征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