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真中风了
像定国公这把年纪,又身负重伤,再加上近日接连遭受打击,要是再被百姓们这么一闹,继续气下去,极有可能会中风!
到那时,他嘴歪眼斜,话都说不清楚,还怎么指挥人反扑?
而他手下的那些仆人和士兵,看到这般情形,也必然不会再死心塌地的侍奉效忠他。
诗雨静静的看着凌天,明明有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王妃见状,在她身后轻轻捅了一下,笑着打趣道:“瞧你这害羞的模样,你都不知道诗雨有多关心你,平日里没事就会在院子里双手合十,为你祈祷平安呢。”
“你别乱说!”诗雨又羞又急,连忙打断她的话,而后看向凌天,“小侯爷,真的非常感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与帮助,我们就先告辞了。”
“不必言谢,是我连累了二位,我派人送你们回去……罢了,还是我亲自送你们吧。”
听到凌天要亲自相送,诗雨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面上却极力克制,不敢表露出来。
凌天特意吩咐下人准备了许多东西,吃的,用的,满满装了一车。而后,他亲自登上马车,送诗雨和王妃回家。
抵达目的地后,凌天并未下车,只是隔着帘子,向她们挥手道别,“回去吧,一路小心。”
待马车远去,他拿出自己的好感度道具查看,只见上面显示诗雨对他的倾心程度竟高达七十分!
这意味着诗雨对他的喜欢已然颇深!
再进一步,怕就是刻骨铭心的爱了!
凌天心中感慨,这姑娘平日里看着羞涩内敛,没想到内心深处,竟藏着这般炽.热的情感,还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
常言道,墙倒众人推。
定国公这一遭遇变故,曾经威风赫赫的定国公府,瞬间如大厦将倾,彻底走向了衰败。
凌天略施手段,让人将定国公往日犯下的桩桩恶行,一一揭露出来。
那些被欺压已久的百姓们,仿佛看到了曙光,纷纷跑到衙门去状告伸冤,多年来积压在心底的愤懑委屈,终于有了讨回公道的机会!
一时间,京城再次热闹非凡,如同热油锅中撒了把盐,炸开了锅。
百姓们在凌天有意的引导下,群情激愤,涌向定国公府。
他们站在府邸门前,义愤填膺的将烂叶子扔向大门,口中还不停的咒骂着。
“你们根本不配称作定国公,简直就是大夏国的罪人!双手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还有什么颜面去索要兵权?”
“就是,和小侯爷比起来,你们简直就是一群恶人!”
“做了这么多坏事,怎么还不**!赶紧**吧!”
……
叫骂声此起彼伏,然而那紧闭的大门始终没有打开,府内也无人出来驱赶这些愤怒的百姓。
门房望着这混乱的场面,无奈的叹了口气,转头看向身旁的婆娘,脸上满是忧虑,“如今这局面,该如何是好?”
他们在定国公府辛辛苦苦干了大半辈子,虽说平日里过得提心吊胆,生怕哪句话说错,哪件事做错就丢了性命,可到底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心里还是有些舍不得。
旁边的婆娘却早就想好了,“还能怎么办?赶紧收拾东西走人,别跟老爷说,咱们偷偷的走。”
门房有些迟疑,“这样真的行得通吗?”
婆娘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他一眼,“有什么不行的?你没瞧见老三家的早就溜之大吉了吗?”
“再说了,如果不赶紧走,万一老爷出了什么事,拉着咱们这些下人陪葬可怎么办?就他那狠辣的性子,绝对干得出来这种事!”
“而且你别忘了,死在少爷手里的人有多少?”
自从王伟的腿残废之后,脾气变得愈发乖戾暴躁,短短几天时间,死在他手下的奴仆,没有几十也有十几个了!
想到那些悲惨的场景,他们实在不愿为了所谓的忠诚和脸面,把自己的性命搭在这里。
门房听了婆**话,心中一紧,默默点头,转身匆匆回去收拾行囊。
府中的其他人见门房夫妇要走,也纷纷效仿,不过短短一两天的光景,定国公府便彻底冷清下来。
该走的人都走了,只剩下寥寥几个忠心耿耿的奴仆,还留在府中照顾定国公。
养尊处优多年的定国公,早已习惯了精致奢华的生活。
他如往常一样品尝着燕窝粥,可刚喝了一口,便猛地吐了出来,脸上满是怒容。
“这是怎么回事?莫不是看我如今失势了,就敢这般糊弄我?这煮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以前的燕窝粥,入口丝滑,香甜可口,可现在的简直就像是用水泡过的一样,不仅没煮熟,还一点味道都没有!
一旁的老奴仆见定国公发怒,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跪地请罪。
但他余怒未消,恶狠狠的说道:“把煮这燕窝粥的人拉出去,打二十大板!一个小小的奴才,竟敢如此轻视我,简直罪该万死。饶他一命,已经是我天大的恩赐了!”
老奴仆一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声音颤抖,“老爷,这粥……这粥是奴才煮的。”
定国公难以置信的盯着他,他可是贴身伺候自己三十多年的老人了!
平日里主要负责管理府中的事务,怎么会亲自去煮燕窝粥?
老奴仆几乎要哭出来了,跪在地上,带着哭腔,“老爷,奴才实在是怕您知道了会受刺激,所以有些事一直没敢告诉您!”
“咱们府里的下人,不是逃跑就是离开了,现在留下来的没几个了。厨房原先煮燕窝粥的那个人也跑了,临走的时候还顺走了不少燕窝!”
“奴才实在没办法,又不会煮这个,只能硬着头皮尽力去做了……”
定国公听完,顿时怒目圆睁,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什么?都走了,一个个都跑了?”
“好啊,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若不是我给了他们安身立命之所,他们能吃得饱,穿得暖吗?”
“我给了他们如此优渥的生活,可如今我刚一遭难,他们就全都弃我而去了!”
像定国公这把年纪,又身负重伤,再加上近日接连遭受打击,要是再被百姓们这么一闹,继续气下去,极有可能会中风!
到那时,他嘴歪眼斜,话都说不清楚,还怎么指挥人反扑?
而他手下的那些仆人和士兵,看到这般情形,也必然不会再死心塌地的侍奉效忠他。
诗雨静静的看着凌天,明明有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王妃见状,在她身后轻轻捅了一下,笑着打趣道:“瞧你这害羞的模样,你都不知道诗雨有多关心你,平日里没事就会在院子里双手合十,为你祈祷平安呢。”
“你别乱说!”诗雨又羞又急,连忙打断她的话,而后看向凌天,“小侯爷,真的非常感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与帮助,我们就先告辞了。”
“不必言谢,是我连累了二位,我派人送你们回去……罢了,还是我亲自送你们吧。”
听到凌天要亲自相送,诗雨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面上却极力克制,不敢表露出来。
凌天特意吩咐下人准备了许多东西,吃的,用的,满满装了一车。而后,他亲自登上马车,送诗雨和王妃回家。
抵达目的地后,凌天并未下车,只是隔着帘子,向她们挥手道别,“回去吧,一路小心。”
待马车远去,他拿出自己的好感度道具查看,只见上面显示诗雨对他的倾心程度竟高达七十分!
这意味着诗雨对他的喜欢已然颇深!
再进一步,怕就是刻骨铭心的爱了!
凌天心中感慨,这姑娘平日里看着羞涩内敛,没想到内心深处,竟藏着这般炽.热的情感,还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
常言道,墙倒众人推。
定国公这一遭遇变故,曾经威风赫赫的定国公府,瞬间如大厦将倾,彻底走向了衰败。
凌天略施手段,让人将定国公往日犯下的桩桩恶行,一一揭露出来。
那些被欺压已久的百姓们,仿佛看到了曙光,纷纷跑到衙门去状告伸冤,多年来积压在心底的愤懑委屈,终于有了讨回公道的机会!
一时间,京城再次热闹非凡,如同热油锅中撒了把盐,炸开了锅。
百姓们在凌天有意的引导下,群情激愤,涌向定国公府。
他们站在府邸门前,义愤填膺的将烂叶子扔向大门,口中还不停的咒骂着。
“你们根本不配称作定国公,简直就是大夏国的罪人!双手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还有什么颜面去索要兵权?”
“就是,和小侯爷比起来,你们简直就是一群恶人!”
“做了这么多坏事,怎么还不**!赶紧**吧!”
……
叫骂声此起彼伏,然而那紧闭的大门始终没有打开,府内也无人出来驱赶这些愤怒的百姓。
门房望着这混乱的场面,无奈的叹了口气,转头看向身旁的婆娘,脸上满是忧虑,“如今这局面,该如何是好?”
他们在定国公府辛辛苦苦干了大半辈子,虽说平日里过得提心吊胆,生怕哪句话说错,哪件事做错就丢了性命,可到底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心里还是有些舍不得。
旁边的婆娘却早就想好了,“还能怎么办?赶紧收拾东西走人,别跟老爷说,咱们偷偷的走。”
门房有些迟疑,“这样真的行得通吗?”
婆娘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他一眼,“有什么不行的?你没瞧见老三家的早就溜之大吉了吗?”
“再说了,如果不赶紧走,万一老爷出了什么事,拉着咱们这些下人陪葬可怎么办?就他那狠辣的性子,绝对干得出来这种事!”
“而且你别忘了,死在少爷手里的人有多少?”
自从王伟的腿残废之后,脾气变得愈发乖戾暴躁,短短几天时间,死在他手下的奴仆,没有几十也有十几个了!
想到那些悲惨的场景,他们实在不愿为了所谓的忠诚和脸面,把自己的性命搭在这里。
门房听了婆**话,心中一紧,默默点头,转身匆匆回去收拾行囊。
府中的其他人见门房夫妇要走,也纷纷效仿,不过短短一两天的光景,定国公府便彻底冷清下来。
该走的人都走了,只剩下寥寥几个忠心耿耿的奴仆,还留在府中照顾定国公。
养尊处优多年的定国公,早已习惯了精致奢华的生活。
他如往常一样品尝着燕窝粥,可刚喝了一口,便猛地吐了出来,脸上满是怒容。
“这是怎么回事?莫不是看我如今失势了,就敢这般糊弄我?这煮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以前的燕窝粥,入口丝滑,香甜可口,可现在的简直就像是用水泡过的一样,不仅没煮熟,还一点味道都没有!
一旁的老奴仆见定国公发怒,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跪地请罪。
但他余怒未消,恶狠狠的说道:“把煮这燕窝粥的人拉出去,打二十大板!一个小小的奴才,竟敢如此轻视我,简直罪该万死。饶他一命,已经是我天大的恩赐了!”
老奴仆一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声音颤抖,“老爷,这粥……这粥是奴才煮的。”
定国公难以置信的盯着他,他可是贴身伺候自己三十多年的老人了!
平日里主要负责管理府中的事务,怎么会亲自去煮燕窝粥?
老奴仆几乎要哭出来了,跪在地上,带着哭腔,“老爷,奴才实在是怕您知道了会受刺激,所以有些事一直没敢告诉您!”
“咱们府里的下人,不是逃跑就是离开了,现在留下来的没几个了。厨房原先煮燕窝粥的那个人也跑了,临走的时候还顺走了不少燕窝!”
“奴才实在没办法,又不会煮这个,只能硬着头皮尽力去做了……”
定国公听完,顿时怒目圆睁,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什么?都走了,一个个都跑了?”
“好啊,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若不是我给了他们安身立命之所,他们能吃得饱,穿得暖吗?”
“我给了他们如此优渥的生活,可如今我刚一遭难,他们就全都弃我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