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娇娇牵着马,拿着弓,把装了玉牌的锦盒往高二宝怀里一扔,潇洒走人。

  顾北望几人傻了眼,不是,她还真就把他们的宝贝拿走了?

  就不怕他们因此怨恨上高大宝,回头背地里下死手整他啊?

  高大宝看着一个劲儿跟他打听高娇娇情况的顾承业,瞟了眼明明心里急得要死,还要装作若无其事,死皮赖脸不肯走的顾北望三人。

  心中好笑不已,姑姑临走前悄悄叮嘱他,若是这三人威逼利诱非让他帮着讨要东西,就答应下来。

  虽然不知道姑姑要做什么,但是以高大宝对她的了解,顾北望他们三个只怕还要被坑一回。

  只不过小将军为啥还要问姑姑的前夫,一个死了的人有啥好问的?

  并州府内,得知高娇娇离开的李胜不由暗暗松了口气。

  想到偶然听闻捕头说酒水生意稳赚不赔,便借着给覃小珍**肩膀,提了几嘴。

  覃小珍对做生意不感兴趣,她自小就没为钱发过愁,即便在父母双亡最困顿无助的时候,也没担忧过钱财不够。

  现在来了并州府,余婆婆重新开起了铺子,丈夫也在衙门有了差事,她就更不愁了。

  闲来无事,她宁愿抚琴赏雪,吟诗作对,也不愿琢磨那些黄白之物怎么赚来。

  不过丈夫提起了,覃小珍还是勉强附和了两句,可听到丈夫说想开个专门卖酒的铺子,让她同余婆婆商量商量。

  覃小珍一下子就不耐烦了起来,嗔怪道,

  “我又不懂这些,你若想干自去找余婆婆商量就是,非要让我去说作甚?”

  李胜心想余婆婆防我跟防贼一样,我同她说,她要是能同意才怪。

  同你说,就是想让你帮着搭个腔,你若坚持,我才能从余婆婆手里要到银钱啊。

  可这话不能说的这么直白,覃小珍会误会他之所以愿意入赘是为了钱,李胜只能好声好气解释道,

  “余婆婆一天到晚那么忙,我怎好拿这种小事去烦她。

  我也想多赚些钱回来,让她能在家里享享清福。

  可我当差能得的银钱十分有限,这才想着开个酒水铺子,替家里减轻负担。”

  覃小珍更加不耐烦,

  “家里又不缺你那点钱,让你去衙门当差也只是为了有个事干,你别想那么多了。”

  说着,就拿出桂香刚从街上买来的绒花给李胜看,

  “你看并州府的工匠手艺多好,同样的蝶恋花可比县城里做的有趣多了,尤其是这彩蝶,做的真是栩栩如生.......”

  李胜心不在焉听着,胡乱回应几句,失望之情无处言说,只觉得心里憋闷的很。

  好不容易把覃小珍哄睡,从屋里出来,迎面碰上了桂香。

  桂香还是那副没大没小的死样子,看到他就问,

  “姑爷回了家怎么不换衣服,从外头带回来那么多灰,万一惹得姑娘又咳喘了可怎么好?”

  李胜没理她,他两天就换洗一次衣服,是衙门差役中最干净的了,哪里脏了?

  要他说,覃小珍整天不是这里病就是那里不舒服,纯粹是桂香和余婆婆太过娇惯,事无巨细给养成了这样。

  多出来走动走动,少讲究那么多,说不定身子早就养好了。

  虽然心里很不舒坦,但是出了内院,外院的门房小厮见了他还是一个一口“爷”,再看看自己摆着黄花梨木书案的书房,圈椅上的绸缎坐垫,百宝架上随便一个摆件,就够普通人家一年的嚼头。

  李胜不由安慰自己,有得必有失,他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了。

  只要哄好覃小珍,酒水铺子早晚能开起来的。

  慢慢来,他还年轻,他不急。

  可是想到在府学读书的杜衡,想到出门骑着高头大马,还一口气买了那么多下人的高娇娇,李胜又莫名焦躁了起来。

  他悄悄打听了一通,得知高娇娇他们是逃荒来的并州府,落户到了一个山沟沟,也不知走了什么**运,跟孟门关守将攀上了关系,发了财,这才跑来并州府买房子。

  而二弟和小妹居然一直跟着她,二弟还进了那个据说一年就要一百两银子束脩的九川书院,现在还在府学读书。

  说起来,高娇娇对他家算是仁至义尽了,可李胜心里却生不出多少感激,只觉得不安。

  高家发了财,高娇娇又变得那么厉害,若是知道他死遁当了逃兵,还另娶了他人,肯定不会放过他。

  他想开酒水铺子,想赚钱,想尽快把覃小珍手里的银钱握到自己手里,也跟偶遇高娇娇有关。

  尽管不想承认,可他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

  他怕高家报复,怕高娇娇找他算账。

  好在覃小珍的二爷爷候补当上了知县,好在他家现在比高家有钱,好在他还有衙门的差事。

  高娇娇就算知道了,也不能拿他怎么着,毕竟杜松在名义上确实已经死了。

  杜衡不知道隔壁邻居的打探,他每天早出晚归,连坐车赶路的空档都在看书。

  府学的夫子学问不见得比书院的夫子高深,但是在应对考试尤其是分辨时针写策论上,很有一套。

  他此次院试最有希望拿到高分的就是策论,他不容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已经学到连晚上做梦都在写文章了。

  除了偶尔会想念一下嫂嫂和小妹他们,他心无旁骛,一门心思苦读。

  石楼堡,高娇娇一回来就忙得不可开交。

  虽然雪还没化,天还很冷,但石楼堡各个作坊都没停,工地上虽然没开工,但是砖厂还在不停烧砖烧瓦。

  高三壮得知高娇娇在并州府买了房子,还准备开铺子,就跟高长天他们说他也想去并州府,不想再管商队了,想带媳妇闺女去并州府开绣坊。

  高娇娇觉得把绣坊开到并州府也挺好,绣工的技艺精进不光靠日积月累的绣,还得靠自己领悟。

  领悟自然是要多看多学多问,不能闭门造车。

  林巧儿年纪大了,技艺上再想精进有点难,但是高秋菊年纪还小,悟性也高,带到并州府请名师指点,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一个绣坊想要在并州府站稳脚跟,就得有自己能拿得出手的绣娘。

  高娇娇觉得高秋菊好好培养,能成为林记绣坊的招牌绣娘,帮他们打开并州府甚至更大的市场。

  除了高三壮,村里还有几个作坊主也想跟着高娇娇去并州府闯荡。

  村里的作坊都是高娇娇一手帮着建起来的,后来卖货也是靠她组织的商队,大家跟着她干都赚了不少,对她有信心,想要继续跟着她干。

  高娇娇见状,便统计了下想要去并州府开店的作坊名单,打算过几天回并州府了,就帮着先打听一下铺面。

  最好离她的院子近一点,这样大家就不用租房子住了,院子里有那么多房间,杜衡大部分时间又都在前院。

  高三壮不管了,商队就落到了高二壮的头上。

  他并不是个擅长做生意的人,跟高三壮比起来他待人接物有些笨拙,性子还有点急。

  好在商队已经跑出了自己的路线,有了一批稳定的老客户,现在主要是维护,高二壮的耿直,对于维护老客户倒成了优点。

  高二宝回来后想了三天,跟高娇娇说他想跟着二伯一起跑商队,他喜欢到处跑,能见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也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热闹。

  他觉得比起在村里当队长管这管那,他更喜欢出去,把更多的货卖给更多的人,替大家赚更多的钱。

  高娇娇十分欣慰,孩子小小年纪能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真的很不容易,作为长辈,她应该给予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