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睡下后,许氏才轻悄悄地出了房间。
镇北侯正等在外面,见许氏出来他忙凑上去问道:“闺女怎么样了?是不是那个臭小子欺负她了?”
许氏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声音道:“你跟我过来。”
两人回到房间,关上了房门。
许氏坐在椅子上看着站在她面前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
他虽然人近中年,身上又带着一身的匪气,但那容貌却是没得挑。
他也就是身为土匪,名声骇人了一些。
倘若生在富贵人家,只怕不知道要迷倒多少天真少女。
“夫人,你这么瞧着我作甚?”
镇北侯被她盯得心里发毛,别看他在外人面前横行霸道的,但在夫人面前那叫一个绵软。
许氏问他:“你回京之后,可有见过信阳公主?”
“信阳公主?”
镇北侯摸了摸自己的头,老实地回道:“倒是在宫里的时候偶遇过几回,怎么了?”
许氏本来还存着一丝侥幸,以为是女儿想多了,可听到夫君的回答,她心底一沉。
偶遇过几回,说明信阳公主有意无意地出现在她夫君面前。
看来女儿的怀疑没有错,信阳公主的确是惦记上了她的夫君。
想到这,许氏心头就生出一股无名之火,她冷着一张脸道:“今夜你给我滚去睡书房。”
“为什么啊,夫人?”
镇北侯反应过来,有些急切地问道:“你该不会是怀疑我和信阳公主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吧?
夫人啊,我真的冤枉啊,我是在宫中偶遇过她,但我连话都没有跟她说过。”
许氏自然是相信他的,她只是恼自己的夫君一大把年纪了还尽招惹桃花,惹她烦忧。
关键是他惹的还是尊贵的公主。
许氏把头别了过去道:“我现在心烦,不想看见你。”
镇北侯只觉得自己平白无故的招了这么一个无妄之灾,都没地说理去。
他默默地叹了一声道:“那你好好休息。”
他偷偷地看了自己夫人一眼,见她没有要挽留的意思,只得垂头丧气地走了出去。
站在院子里,他沉着一张脸,十分后悔当年自己为什么要多管闲事去拦信阳公主的车架?
她和不和亲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自打偶遇过几次信阳公主,他便已经知晓了她的心意,所以他都尽量躲着她。
为了不给夫人添堵,他才没说,但她还是知道了,还为此恼上了他。
他心里不痛快,于是黑着一张脸朝着楚云淮的院子去了。
楚云淮正在书房看书,忽而就感觉到一股压迫的气息朝着他而来。
抬头他就看见了站在窗外的男人。
果然,他还是来了。
自己的宝贝女儿受了伤,他这个做父亲的可不是要来找他问责?
他把手中的书放下,正要开口,就听镇北侯道:“出来,陪我打一架。”
楚云淮:“……”
他有些莫名地打量着镇北侯问:“侯爷这是心情不好,想找人打架?莫不是你惹夫人生气了?”
“哪那么多废话,让你打就打。”
镇北侯不跟他废话,隔着窗户伸出手去握住了他的胳膊。
楚云淮借着他的力道,轻巧地翻出了窗外,随即便和镇北侯交起了手。
只是这一次镇北侯没再留情,下手挺狠的。
楚云淮看出来了,他这是想找人出气,于是不敢马虎只得专心应对。
两人酣畅淋漓地打了一场,最后谁也没讨到好处。
各自挨了对方一掌后,楚云淮**肩头道:“侯爷,你想出气可以去找别人,我看你就是故意针对我。”
镇北侯**胳膊,哼了一声道:“谁让你现在是我儿子,不找你老子找谁?”
楚云淮听出了他话中的含义来,好奇地问道:“敢情这儿子就是出气用的?”
“不然呢?”
镇北侯扬着头道:“女儿是用来宠的,这儿子自然是用来出气的,不然你以为砚儿干嘛不回家?”
楚云淮唇角一抖,此时他竟有些同情许清砚,觉得他是真的惨。
不过这何尝不是父子间的一种相处方式呢。
艳羡的同时他又感觉到一股悲凉,因为从小到大,他没有感受过任何的亲情。
他有的就只有仇恨。
镇北侯见他在出神,他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道:“怎么了?想你爹娘了?”
楚云淮眸色一沉,回道:“我没有父母。”
“你现在不是有了吗?”
镇北侯扫了他一眼道:“虽然是为了配合欢欢治病,但你既然叫我一声爹,这个儿子我自然也认了。
只要你是真心对待欢欢,不是在利用她,伤害她,以后侯府就是你的后盾。”
楚云淮愣了一下,镇北侯已经把话说得这么明白,他若是还不懂那就是他蠢了。
他问:“您就不怕赌输了吗?”
镇北侯笑了笑,他抬头看着夜空中的一轮月亮问:“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楚云淮摇了摇头。
“萧雄,是不是很霸气?”
镇北侯颇为自得地同他讲着自己名字的由来:“我是个孤儿,打小以乞讨为生无名无姓,是燕云山的老寨主见我可怜收留了我。
他让我给自己取个名字,我说我长大了想当乱世枭雄,于是便有了萧雄这个名字。
但其实那个时候,别说是乱世枭雄就连吃口饭都难。
若是天下太平,谁又愿意上山为匪?
燕云之地本就贫瘠,百姓谋生不易,还有**横行,百姓对朝廷可以说是失望透顶。
我原本只想护佑一方百姓,让他们不受朝廷的欺压,不受外邦的侵扰。
谁曾想这久而久之竟也有了一些威名,深得百姓的爱戴,却也成了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
我是可以反了这朝廷,但代价太大。
我接受招安来京城当这个侯爷,是为了寻找另外一条能护佑百姓的道路。”
匡扶明君,改变世道,这就是他所选的道路。
只不过陛下的几个儿子都不是当明君的那块料。
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着一些贵族子弟的习性。
他们不知民间疾苦,亦担不起这天下重任。
他不介意这天下姓什么,他只是需要一个能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的治世明君。
镇北侯正等在外面,见许氏出来他忙凑上去问道:“闺女怎么样了?是不是那个臭小子欺负她了?”
许氏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声音道:“你跟我过来。”
两人回到房间,关上了房门。
许氏坐在椅子上看着站在她面前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
他虽然人近中年,身上又带着一身的匪气,但那容貌却是没得挑。
他也就是身为土匪,名声骇人了一些。
倘若生在富贵人家,只怕不知道要迷倒多少天真少女。
“夫人,你这么瞧着我作甚?”
镇北侯被她盯得心里发毛,别看他在外人面前横行霸道的,但在夫人面前那叫一个绵软。
许氏问他:“你回京之后,可有见过信阳公主?”
“信阳公主?”
镇北侯摸了摸自己的头,老实地回道:“倒是在宫里的时候偶遇过几回,怎么了?”
许氏本来还存着一丝侥幸,以为是女儿想多了,可听到夫君的回答,她心底一沉。
偶遇过几回,说明信阳公主有意无意地出现在她夫君面前。
看来女儿的怀疑没有错,信阳公主的确是惦记上了她的夫君。
想到这,许氏心头就生出一股无名之火,她冷着一张脸道:“今夜你给我滚去睡书房。”
“为什么啊,夫人?”
镇北侯反应过来,有些急切地问道:“你该不会是怀疑我和信阳公主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吧?
夫人啊,我真的冤枉啊,我是在宫中偶遇过她,但我连话都没有跟她说过。”
许氏自然是相信他的,她只是恼自己的夫君一大把年纪了还尽招惹桃花,惹她烦忧。
关键是他惹的还是尊贵的公主。
许氏把头别了过去道:“我现在心烦,不想看见你。”
镇北侯只觉得自己平白无故的招了这么一个无妄之灾,都没地说理去。
他默默地叹了一声道:“那你好好休息。”
他偷偷地看了自己夫人一眼,见她没有要挽留的意思,只得垂头丧气地走了出去。
站在院子里,他沉着一张脸,十分后悔当年自己为什么要多管闲事去拦信阳公主的车架?
她和不和亲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自打偶遇过几次信阳公主,他便已经知晓了她的心意,所以他都尽量躲着她。
为了不给夫人添堵,他才没说,但她还是知道了,还为此恼上了他。
他心里不痛快,于是黑着一张脸朝着楚云淮的院子去了。
楚云淮正在书房看书,忽而就感觉到一股压迫的气息朝着他而来。
抬头他就看见了站在窗外的男人。
果然,他还是来了。
自己的宝贝女儿受了伤,他这个做父亲的可不是要来找他问责?
他把手中的书放下,正要开口,就听镇北侯道:“出来,陪我打一架。”
楚云淮:“……”
他有些莫名地打量着镇北侯问:“侯爷这是心情不好,想找人打架?莫不是你惹夫人生气了?”
“哪那么多废话,让你打就打。”
镇北侯不跟他废话,隔着窗户伸出手去握住了他的胳膊。
楚云淮借着他的力道,轻巧地翻出了窗外,随即便和镇北侯交起了手。
只是这一次镇北侯没再留情,下手挺狠的。
楚云淮看出来了,他这是想找人出气,于是不敢马虎只得专心应对。
两人酣畅淋漓地打了一场,最后谁也没讨到好处。
各自挨了对方一掌后,楚云淮**肩头道:“侯爷,你想出气可以去找别人,我看你就是故意针对我。”
镇北侯**胳膊,哼了一声道:“谁让你现在是我儿子,不找你老子找谁?”
楚云淮听出了他话中的含义来,好奇地问道:“敢情这儿子就是出气用的?”
“不然呢?”
镇北侯扬着头道:“女儿是用来宠的,这儿子自然是用来出气的,不然你以为砚儿干嘛不回家?”
楚云淮唇角一抖,此时他竟有些同情许清砚,觉得他是真的惨。
不过这何尝不是父子间的一种相处方式呢。
艳羡的同时他又感觉到一股悲凉,因为从小到大,他没有感受过任何的亲情。
他有的就只有仇恨。
镇北侯见他在出神,他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道:“怎么了?想你爹娘了?”
楚云淮眸色一沉,回道:“我没有父母。”
“你现在不是有了吗?”
镇北侯扫了他一眼道:“虽然是为了配合欢欢治病,但你既然叫我一声爹,这个儿子我自然也认了。
只要你是真心对待欢欢,不是在利用她,伤害她,以后侯府就是你的后盾。”
楚云淮愣了一下,镇北侯已经把话说得这么明白,他若是还不懂那就是他蠢了。
他问:“您就不怕赌输了吗?”
镇北侯笑了笑,他抬头看着夜空中的一轮月亮问:“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楚云淮摇了摇头。
“萧雄,是不是很霸气?”
镇北侯颇为自得地同他讲着自己名字的由来:“我是个孤儿,打小以乞讨为生无名无姓,是燕云山的老寨主见我可怜收留了我。
他让我给自己取个名字,我说我长大了想当乱世枭雄,于是便有了萧雄这个名字。
但其实那个时候,别说是乱世枭雄就连吃口饭都难。
若是天下太平,谁又愿意上山为匪?
燕云之地本就贫瘠,百姓谋生不易,还有**横行,百姓对朝廷可以说是失望透顶。
我原本只想护佑一方百姓,让他们不受朝廷的欺压,不受外邦的侵扰。
谁曾想这久而久之竟也有了一些威名,深得百姓的爱戴,却也成了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
我是可以反了这朝廷,但代价太大。
我接受招安来京城当这个侯爷,是为了寻找另外一条能护佑百姓的道路。”
匡扶明君,改变世道,这就是他所选的道路。
只不过陛下的几个儿子都不是当明君的那块料。
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着一些贵族子弟的习性。
他们不知民间疾苦,亦担不起这天下重任。
他不介意这天下姓什么,他只是需要一个能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的治世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