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第 390章 偷渡!

小说: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作者:乡间小路 更新时间:2025-07-06 08:32:05 源网站:2k小说网
  数日之后,凌晨,天微微亮。

  任小平与诸葛亮站在哨塔之上,看着对面的孙策大寨。

  今日,正是周瑜计策实行之日。

  “孔明啊,你说周瑜为什么不趁着起大雾之时再行动?”任小平看着对面有些骚动的大寨,微微叹气道。

  诸葛亮:“.……”

  他轻摇羽扇,没有吭声。

  他总感觉任小平话里有话。

  “孔明啊,你说是不是因为是周瑜无法预测未来那一日会起大雾的原因,若是孔明你,是否就能预测未来的起雾之日,然后借助大雾行事?”

  任小平也没有管诸葛亮是否回话,再次叹气道。

  诸葛亮:“???”

  诸葛亮继续保持沉默,但手中的羽扇摇的更急了一些。

  “孔明啊,我觉得你比周瑜要强,周瑜没有借助天时,失败的概率要大一些,若是孔明你行此计,想必必然会趁着大雾行事,届时纵使刘备有所防备,也会被大雾所阻……哎,周瑜还是不行啊!”

  “你到底要说什么!”诸葛亮摇的羽扇一顿,终于忍不住回话。

  不知道怎么的,每次任小平开口,他心中都会产生一股烦躁之感。

  这种感觉,很不好。

  “没,没什么,就是觉得你比周瑜强……”任小平看着快要急眼的诸葛亮,连忙住了嘴。

  这咋还急眼了呢。

  关键这是在哨塔上,要是诸葛亮脑子一热,将他给推下去……

  要是以前,任小平或许还不会有这种想法,但看看现在差点急眼的诸葛亮……,他还真不敢保证。

  诸葛亮深呼一口气,缓解心中的急躁,重新摇起了羽扇。

  不行,看来静气功夫还是没练到家,怎么突然就不受控制的暴躁起来了呢?

  但想想任小平最近做的事情,诸葛亮又觉得他心绪产生波动合情合理。

  一天十二个时辰,任小平至少有十一个时辰和他黏在一起。

  哪怕是到了晚上睡觉,任小平竟然还要和他同榻,要不是任小平没做什么事,他都怀疑任小平是不是和龙阳君一样了。

  除此之外,任小平还时常从嘴里说些有的没的,就比如刚才,非要说什么大雾,一说还叭叭个没完。

  最为关键的是,任小平经常说的想法会和他心里想的一致,这种好像被窥探心底的感觉让他极为的难受。

  一天两天还好,要是天天都待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保持凝神静气才怪。

  但就在此时。

  站在哨塔之下的法正,听着哨塔上传来的谈话之声,心中却是微微叹息。

  最近任小平天天和那个叫诸葛亮的在一起,食则同塌,寝则同塌,形影不离。

  法正觉得他自己也不差啊,为什么当初投奔任小平的时候,任小平没有表现的这么热情。

  结果就这个诸葛亮,一点儿本事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但任小平却是对他极其的好?

  难道是……

  得不到的才永远会骚动?

  亦或者是……

  法正想到了诸葛亮的样貌,那确实是极好的,容貌甚伟,再加上人又年轻……

  “嘶——”

  法正倒吸一口凉气,连忙摇头将荒诞的想法甩出,但心中却是莫名的好受了一些。

  任小平没再说话之后,诸葛亮也沉默不语,哨塔下的法正自然也没开口,大家重新把注意力放在了孙策大寨。

  此时,在孙策大寨前方的河岸,已经聚集了数千人与数百条木筏。

  在程普等将的带领下,士卒以十人为一组,一组人乘一个木筏,准备趁着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的时候突袭渡河。

  河对岸。

  刘备与徐庶今日也是早早就起来了。

  孙策那边虽然是趁着夜色掩护,偷摸调兵到河边。

  但就一河之隔,刘备这边还时时都有哨兵警戒,怎么会发现不了异常。

  所以刘备这边也是调集好了兵士,此时就埋伏在离河岸数十米的地方。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徐庶何尝不想要打一场首胜来提振整个大军的信心与士气呢。

  所以,当发现对岸有异动之后,徐庶立马就调来士卒在河岸数十米外埋伏着。

  等到孙策那边偷渡过河,人数聚集了几千人的时候,他再让大军忽然杀出。

  弓箭手发起先手,然后步兵正面冲锋,骑兵从左右两侧杀出,实行三面包围之策,那么渡过河来立足未稳又背水一战的江东军必然一触而溃。

  “报,主公,军师,对面好像过来了!”

  这时,一个探子忽然跑回来汇报道。

  这是徐庶在河岸边安排的几个探子中的其中一个。

  “很好,继续小心探查,等对面上岸之后再来报。”

  徐庶浑身一震,吩咐道。

  “诺!”

  那探子应了一声,立马转身离开。

  徐庶则是转头对着一边的关羽道。

  “关将军,等一下一轮箭雨射出之后,你就带兵杀出,先斩敌将,这样江东兵会乱的更快。”

  关羽闻言,抚了一下长髯,点点头。

  “军师且放心便是!”

  徐庶叮嘱了一句之后,就不再多言。

  他知道关羽的实力,只要不是孙策亲自带军前来,问题应该都不大。

  哪怕杀不了,也能让对方将领疲于应对,失去指挥大军的时间。

  紧接着,徐庶就开始静心等待了起来。

  但一刻钟,两个钟后,对面却是仍旧还没有上岸。

  刘备忍不住皱眉。

  “怎么回事,按照时间推算,对面早该上岸了才对!”

  徐庶也皱起了眉头,他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

  也正是这个时候,探子前来禀报。

  “报,主公,军师,对面前行到河中央,就不再前行!”

  刘备闻言,与徐庶对视一眼。

  “军师,这是怎么回事?”

  徐庶则是皱眉思索起来。

  “事出反常必有妖,孙策若要偷渡,那么必然是要兵贵神速,每拖一点儿时间,暴露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偷渡成功的的概率就更小一些。”

  “但对面明明是偷渡,却是行到江中心又止步不前,这明显是与常理不符,而且也毫无意义,且还会将自身暴露出来。”

  说到这,徐庶忽然一顿。

  难不成,孙策的目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