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树敌太多,我被迫上位了 第103章

小说:娘子树敌太多,我被迫上位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6-09 00:20:09 源网站:2k小说网
  寺里香客众多,不少人留意到静室这边的动静,纷纷涌进院里。

  只见一个衣衫不整的中年妇人站在静室门口,疯狂捶打一个富态的中年男人。

  “你杀了他!你居然杀了他!”

  两人脚边,仰面朝天躺着个一脸血的清瘦中年男人。

  众人骇然。

  竟然出了命案?

  很快有人认出三人身份:“这不是广成侯夫妇和魏尚书吗?魏尚书竟然……死了?”

  僧人知晓后,立刻封锁这处僧院,并向衙门报案。

  尽管广成侯坚持魏尚书不是他杀的,是自己倒霉摔到瓷片上摔死的,这桩情杀案还是如同插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人人都在议论当天的细节,早把什么长得像纪长风的蔡国驸马扔到爪哇国去了。

  魏夫人才刚送儿子出殡,就要给丈夫治丧,哭得眼都要瞎了。

  魏氏回娘家吊唁,和她抱头痛哭了一场。

  “娘,爹死得太蹊跷了,静堂门槛怎会无端端有块碎瓷,还正好让爹摔中?肯定有人趁乱下手。”

  魏夫人一想到自己丈夫跟广成侯夫人的**,就怒火中烧。

  “他要是不去佛堂和人苟且,能被人扑杀在门槛上?这都是他应得的!”

  魏氏叹气:“爹行事确实不妥,但当务之急,是要——”

  话未说完,御林军突然闯了进来。

  “有人举证魏不群通敌叛国,现奉旨抄家!”

  魏夫人母女大骇。

  “林统领,是不是有什么误会?”魏夫人颤声道,“我们老爷忠君爱国,勤勉为官,从不逾矩,怎、怎会通敌叛国?”

  林统领冷冷道:“你们魏府有个下人整理魏不群遗物时,发现几封蔡文写的书信,呈给了监察司,罪证确凿,岂容抵赖。”

  府里下人举证的?!

  魏夫人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娘!”

  魏家乱成一团。

  魏氏眼睁睁看着御林军从魏府搜出大量财物及罪证,眼睁睁看着魏府上下被御林军带走。

  若非罪不及出嫁女,连她也无法置身事外。

  即便如此,她也痛不欲生。

  通敌叛国、贪污受贿这两项罪名,让魏家成年男丁尽皆斩首,妇孺流放西北,就连广成侯夫人及其儿女也不例外。

  她夜不能寐,反复思量。

  魏家和谭家的悲剧是从二弟说要替她出气,教训纪长卿和冯清岁开始的。

  “一定是他们所为!”

  这两人毁了她的丈夫,又毁了她的娘家及舅家,她一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阿嚏!”

  冯清岁大中午打了个喷嚏。

  看着阴云密布的天空,感受着明显比昨天低了不少的气温,蹙起了眉头。

  “这天气,怎么看着想要下雪似的?”

  “可能要下春雪。”

  戚氏笑道。

  “长卿刚好炖了鸡汤,你多喝几碗,暖暖身子。”

  冯清岁欣然应允。

  纪长卿菜做得好吃,汤炖得也好喝。

  鲜得掉眉。

  “二爷只做丞相可惜了,”喝完汤,她放下汤碗笑道,“明明可以兼做酒楼大厨的。”

  纪长卿瞥了她一眼。

  “我爱下厨不等于爱给人做饭,你以为随便什么人都能让我洗手作羹汤?”

  冯清岁轻笑:“那我得好好谢谢娘才行,不然可蹭不上二爷的手艺。”

  纪长卿:“你知道就好。”

  冯清岁略惋惜。

  看来日后离了纪府,是吃不着纪氏美食了。

  从戚氏屋里出来,天空纷纷扬扬,竟真的下起雪来了。

  她抬手接了片雪花。

  很大一朵。

  忽然想起小与。

  小与出生后京城没下过大雪,只有小雪,姐姐心中说她一到冬天就念叨:“鹅毛大雪到底有多大呀!好想看看。”

  就像现在这么大。

  小与,你看到了吗?

  她垂下眼眸,将那枚雪花放到衣袖上,带回院里,放到桌面。

  而后从箱里取出画卷,挂到北面墙上。

  那墙刚好对着南边的窗户,可以看到窗外飘飞的大雪。

  夜里,她枕着簌簌雪声入睡。

  梦见小与对她笑:“岁岁姨,我看到大雪了,你要多穿点衣服,不要着凉呀,娘说你一着凉就拉肚子。”

  她想说她现在不会了,可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

  只能看着小与朝她摆手,没入雪中。

  翌日一阵犬吠,将她吵醒。

  是欢快的叫声。

  她睁眼醒来,感觉窗外分外白皙,起来一看,雪堆了一米多高,把窗都掩了大半。

  丫鬟婆子正忙着铲雪,只铲出了通行小道,剩下的雪还不知要铲多久。

  “汪汪!”

  大黑狗朝她甩尾,脑袋不断往门口方向看。

  这是要她出门散步的意思。

  “原来你也好雪。”

  她噙着笑道。

  洗漱穿戴好后,她牵着大黑狗出门。

  整个京城都白茫茫的,房子仿佛一夜之间被雪埋了起来,人们只能勉强清理出一点路来,简直拿这些雪没办法。

  想到外城平民区的茅草屋,她不由蹙眉。

  这么大的雪,该把房子压塌了吧。

  她沿着内河走去外城看了,发现果真闹了雪灾。

  大片房子倒塌,死伤无数。

  (还没写完,稍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