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刺者终被背刺:疯批的复仇指南 第692章

小说:背刺者终被背刺:疯批的复仇指南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08-29 10:05:57 源网站:2k小说网
  “不用管他!”

  其实裴西楼能这么忙,也是托了自家女婿的福。

  盐业各方面都是要清查的.....

  不过,忙些也挺好的,正好让那小子多历练历练。

  陈宴端起酒杯,掌心托着温热的杯底,对着上首的裴洵笑道:“岳父,小婿敬您一杯!”

  “好。”

  裴洵笑着举杯回应,两人手臂交错,杯沿轻碰时发出清脆的响,随即各自仰头饮尽。

  酒液入喉,带着青梅的微酸与醇厚的暖意,淌过肺腑。

  陈宴将空杯放回案上,裴洵却没急着放下酒杯,用指腹摩挲着杯沿,目光在女婿脸上停了停,语气沉了几分:“阿宴,这除夕将近,你管着明镜司,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言语之中,带着几分郑重。

  这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也是最容易出乱子的时候,可不能让人钻了空子.....

  得提防来自东面小动作。

  “多谢岳父提点,小婿明白!”陈宴正了正坐姿,拱手道。

  裴洵夹了一筷子糟鸭舌,细细嚼着,又呷了口酒,才慢悠悠开口:“听说你向大冢宰,上了扩建明镜司的折子?”

  “嗯。”

  陈宴正给裴岁晚碗里添着鲈鱼,闻言抬眸道:“只有四卫的明镜司,人手上逐渐捉襟见肘.....”

  “很难应对日益增长的各方麻烦!”

  “扩建势在必行!”

  其实陈某人早有了扩建的心思,之所以此前一直搁置......

  是因为惊动了独孤昭与赵虔,引起他们的警觉,与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正当其时。

  将明镜司打造为更锋锐的利剑时,也是增加自己的权柄,有百利而无一害!

  “你看得长远,眼光远胜常人.....”

  裴西很是认可,放下筷子,指尖在桌沿轻轻点着:“如今大周内忧已平,该着手外患了!”

  “是得知己知彼.....”

  外患二字,咬字极重。

  那指的只可能是东面的高氏齐国!

  是得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还是要将钉子,趁早撒进邺城与晋阳.....”陈宴淡然一笑,眸中满是深邃,平静道。

  棋子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平日里刺探刺探情报也是好的.....

  而且,消停了这么久后,周齐之间迟早会再有大战!

  大冢宰可是有一颗渴望军功之心.....

  毕竟,启基创业,未有无功而得帝王者也!

  这对陈某人来说,也是一个绝好捞军功的机会.....

  (邺城是齐国都城,晋阳是齐国军事都城)

  “是该未雨绸缪.....”

  裴洵听完,缓缓点头,嘴角噙着一丝笑意:“你心中有数就好!”

  自家女婿不需要操心太多。

  “看看这东西!”

  说着,他从怀里摸索片刻,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麻纸。

  纸页边缘有些磨损,展开时能隐约看到上面写着几行字,墨迹微微发暗。

  瞧着像张药方。

  “岳父,这是什么药方?”陈宴瞥了一眼,不明所以,疑惑道。

  “你岳母去找游方郎中,秋来的怀子偏方.....”裴洵将药放在桌上,推到了陈宴的面前,笑道。

  又到了催生环节..........陈宴微微颔首,并未拒绝,都是长辈的心意,将药方折好收下,信誓旦旦地笑道:“岳父大人放心,明年今日一定让您二老抱上大胖外孙!”

  说着,右手在桌下,轻轻捏了捏裴岁晚的指尖。

  其实并非是两人身体不行,而是这些时日,陈宴在刻意避孕,让云汐为裴岁晚好好调理身体。

  “爹,娘.....”

  裴岁晚的脸颊“腾”地一下就红了,握着匙子的手微微一顿,羹汤晃出几滴落在碟沿,连忙垂下眼睫,长长的睫毛像受惊的蝶翼般轻轻颤动。

  俏脸染上了层羞赧的绯色,连耳根都透着红。

  “你们这都成婚多久了,还没动静!”

  崔元容抿唇轻笑,叮嘱道:“岁晚,平日里也多努力些.....”

  “知道啦!”裴岁晚轻应了一句,声音细若蚊蚋,带着几分不好意思。

  正说着,廊下传来一阵轻捷的脚步声,管家披着件厚棉袍匆匆走进来,对着裴洵躬身道:“老爷,有传旨的内侍前来.....”

  “传旨的内侍?”

  裴洵闻言,喃喃重复,旋即径直站起身来,“快去相迎!”

  披上紫貂披风后,与陈宴等人一同快步穿过回廊,来到院中。

  寒风卷着雪沫子扑面而来,廊下的宫灯被吹得轻轻摇晃,光晕在雪地上忽明忽暗。

  外厅门口立着的内侍见人出来,脸上立刻堆起满脸笑意,眼角的皱纹都挤成了堆。

  他麻利地撩起袍角,对着裴洵与陈宴深深躬身行礼,声音里透着刻意的谄媚:

  “见过裴大人!”

  “见过魏国公!”

  这可都是当红权贵,尤其是年轻那位,礼节不到位不行。

  陈宴点头致意。

  “公公无需多礼,宣旨吧!”裴洵笑了笑,说道。

  内侍从随身的锦盒中取出一卷明黄的圣旨,展开时,卷轴上的龙纹在灯烛下泛着庄重的光:“裴大人接旨——”

  裴洵不敢怠慢,立刻整理好衣襟,对着圣旨双膝跪地,脊背挺得笔直,沉声道:“臣裴洵,恭迎圣谕。”

  内侍的声音陡然转厉,带着惯有的尖细,却添了几分威严:“大周皇帝令:盖闻治世之道,莫先于任贤;安邦之基,必资于良辅。尔裴氏,夙怀忠谨,久效勤能。”

  “历仕累朝,恪恭匪懈,内赞庶政则庶绩咸熙,外镇方隅则边疆靖谧。其智足以经纶,其德足以表率,功勋卓著,朝野共钦。”

  “今国家兴替,需赖栋梁。”

  “特擢尔为大司徒,总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宣明德化,协和万邦,毋负朕托!”

  “又念尔劳绩尤著,忠勇可嘉,兹再加封上柱国,赐以殊荣,以彰其功。望尔受兹委任,益励初心,持正奉公,辅朕安天下。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