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执念成疾
“我一直在你身旁!”
电话那头一瞬沉默。
然后,他低声道。
“语宁,等你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再爱一次的时候!”
“你能不能……先看看我?”
林语宁没有立刻回答。
她靠着阳台的栏杆,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息,远处有孩子放风筝的笑声,风将纸鸢拉得很高,几乎看不清细线。
她轻轻笑了。
“我不会再回头了!”
“但如果我回身……第一眼,一定是你!”
顾延瑾在那头轻轻“嗯”了一声,不再多言。
……
而在城市另一边,墨景言醒来时,已经中午。
他宿醉未醒,头痛欲裂,身边是陌生的环境,昨晚的女人早已离开,床单凌乱,空气中弥漫着廉价的香水味和未散的酒气。
他坐在床边,望着镜子里的自己。
胡茬,黑眼圈,眼神浑浊,像个行将就木的失败者。
他拧开矿泉水瓶灌了一口,低头看手机—仍旧没有她的消息。
她是真的不会再给他发消息了。
她已经走到了他永远都追不上的地方。
他关掉手机,将自己扔进沙发里,睁着眼望着天花板。
他以为控制她三年,就能让她永远属于自己。
可他没想到,她只是沉默地筹划了三年,从婚姻、法律、到人心,一刀斩断。
她给了他三年时间用来伤害。
然后,给了自己三个月,完成重生。
而他—只剩下一地荒凉。
窗外的天光慢慢暗了下来,城市的轮廓在暮色中逐渐柔和,车流像一条缓缓流动的光河。
林语宁坐在办公桌前,一盏暖黄的灯打在她身上,她低头整理最后一份客户资料,签字、封档、备份。
新律所的第一周结束了。
她比任何一位新人都努力,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连资深律师都忍不住在背后感慨她的沉稳和执行力。
没人再谈论她的过去,没有人将她和墨景言、许可馨那段腥风血雨的关系挂钩。
她以实力赢得了初步的尊重,而不是靠热搜和同情。
她知道,自己要走的这条路,不会再有缓冲。
离开了那个名字,她必须为自己争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桌面上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她随手拿起,是顾延瑾发来的:
【今晚能一起吃饭吗?楼下新开了一家日料店,听说味道不错!】
她盯着这条短信看了一会儿,轻轻咬了下唇,然后回了一个字:
【好!】
二十分钟后,她出现在楼下街角的那家日料店。
顾延瑾早已等在门口,见她出现,笑着迎上来,替她拉开门。
“你今天看起来有点累!”
她轻轻点头。
“有两个案子进展得不顺利!”
“吃完我陪你去走走,散散心!”
两人落座,热茶上桌,顾延瑾没有立刻开口,只是看着她低头喝茶的模样,目光温柔得藏不住。
“语宁!”
“嗯?”
“你最近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以前那个你了?”
林语宁抬头看他,眼神里带着一丝困惑。
“哪个以前的我?”
“那个站在讲台上反驳老师、不怕被嘲笑的你!”
“那个在图书馆里一坐就是一天、背法典背到凌晨的你!”
“还有那个……哪怕面对被误解也坚持己见的你!”
她怔了怔,半晌才笑着摇头。
“你记得太清楚了!”
顾延瑾语气温和。
“我记得的,不只是你以前的样子!”
“还有你从泥里爬出来那一刻的倔强!”
“你知道你为什么会赢吗?”
林语宁微微扬起眉。
“为什么?”
“因为你根本没打算输!”
他这句话说得太自然,太笃定。
林语宁低下头,轻轻喝了一口茶,掌心温热,指尖微微发烫。
她没有回答,但眼里却慢慢浮出一种说不清的光。
饭后,两人沿着街边的小道散步。
江城的四月,晚风依旧带着点寒意,她把外套领子拉高,顾延瑾看了她一眼,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身上。
“我自己有衣服!”
“知道你有!”他一笑。
“但你太瘦了!”
林语宁没再坚持。
两人一路无言地走着,走到江边,夜色下的水面泛着细碎光影,远处桥梁灯光点点。
“语宁!”他忽然站定,语气变得郑重。
“如果有一天,你愿意重新开始一段感情……我希望你考虑我!”
林语宁没有看他,盯着江面,轻声道。
“我现在没办法给你承诺!”
“我知道!”
“但我不会离开!”他说。
她终于看向他,眼神复杂,却平静。
“你不怕……你等到最后,还是我一个人走?”
“我怕!”
他顿了顿,认真地说。
“但比起怕你不回头,我更怕你再被任何人拖进深渊!”
“我宁愿守在岸上,也不愿眼睁睁看你溺水!”
林语宁没再说话。
夜风吹乱了她的发,她靠着江边的栏杆,静静看着远处的水面出神。
她曾以为自己不会再拥有感情。
不是因为她不配,而是因为她太怕再次失控。
墨景言那个名字,像是一段不堪的历史,她已经把它钉死在记忆里。
她花了三年时间离开他,却还需要更久的时间,重新相信爱。
但现在,她不再抗拒等待。
哪怕她此刻站在黑夜里,也知道,有一个人,会一直在灯亮的那一头等她。
……
而同一时间,墨景言正蜷缩在自己的卧室里,空无一人。
他已经三天没出门。
身边的助理劝他出面接受采访、参加危机公关直播、开发布会澄清,可他什么都不愿意做。
他知道,再说什么都晚了。
林语宁一句话都没再提起他,也没有再上任何节目,她好像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用他来获取任何名声。
她只是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接案子、帮人、讲课、讲法律,沉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她越是不说,他越坐不住。
他忽然明白了。
他之所以痛苦,从来不是因为失去了林语宁,而是他终于看清楚:
她从没属于过他。
他曾以为自己拥有她,可他错了。
他拥有的,是她愿意留下的那三年,是她一次次的退让与沉默。
而一旦她决定离开,他什么都没有。
他连追都追不上。
他像个赌徒,赌她不会反抗,赌她不会有退路。
但他输了。
他甚至连筹码都没得拿回。
……
“我一直在你身旁!”
电话那头一瞬沉默。
然后,他低声道。
“语宁,等你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再爱一次的时候!”
“你能不能……先看看我?”
林语宁没有立刻回答。
她靠着阳台的栏杆,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息,远处有孩子放风筝的笑声,风将纸鸢拉得很高,几乎看不清细线。
她轻轻笑了。
“我不会再回头了!”
“但如果我回身……第一眼,一定是你!”
顾延瑾在那头轻轻“嗯”了一声,不再多言。
……
而在城市另一边,墨景言醒来时,已经中午。
他宿醉未醒,头痛欲裂,身边是陌生的环境,昨晚的女人早已离开,床单凌乱,空气中弥漫着廉价的香水味和未散的酒气。
他坐在床边,望着镜子里的自己。
胡茬,黑眼圈,眼神浑浊,像个行将就木的失败者。
他拧开矿泉水瓶灌了一口,低头看手机—仍旧没有她的消息。
她是真的不会再给他发消息了。
她已经走到了他永远都追不上的地方。
他关掉手机,将自己扔进沙发里,睁着眼望着天花板。
他以为控制她三年,就能让她永远属于自己。
可他没想到,她只是沉默地筹划了三年,从婚姻、法律、到人心,一刀斩断。
她给了他三年时间用来伤害。
然后,给了自己三个月,完成重生。
而他—只剩下一地荒凉。
窗外的天光慢慢暗了下来,城市的轮廓在暮色中逐渐柔和,车流像一条缓缓流动的光河。
林语宁坐在办公桌前,一盏暖黄的灯打在她身上,她低头整理最后一份客户资料,签字、封档、备份。
新律所的第一周结束了。
她比任何一位新人都努力,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连资深律师都忍不住在背后感慨她的沉稳和执行力。
没人再谈论她的过去,没有人将她和墨景言、许可馨那段腥风血雨的关系挂钩。
她以实力赢得了初步的尊重,而不是靠热搜和同情。
她知道,自己要走的这条路,不会再有缓冲。
离开了那个名字,她必须为自己争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桌面上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她随手拿起,是顾延瑾发来的:
【今晚能一起吃饭吗?楼下新开了一家日料店,听说味道不错!】
她盯着这条短信看了一会儿,轻轻咬了下唇,然后回了一个字:
【好!】
二十分钟后,她出现在楼下街角的那家日料店。
顾延瑾早已等在门口,见她出现,笑着迎上来,替她拉开门。
“你今天看起来有点累!”
她轻轻点头。
“有两个案子进展得不顺利!”
“吃完我陪你去走走,散散心!”
两人落座,热茶上桌,顾延瑾没有立刻开口,只是看着她低头喝茶的模样,目光温柔得藏不住。
“语宁!”
“嗯?”
“你最近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以前那个你了?”
林语宁抬头看他,眼神里带着一丝困惑。
“哪个以前的我?”
“那个站在讲台上反驳老师、不怕被嘲笑的你!”
“那个在图书馆里一坐就是一天、背法典背到凌晨的你!”
“还有那个……哪怕面对被误解也坚持己见的你!”
她怔了怔,半晌才笑着摇头。
“你记得太清楚了!”
顾延瑾语气温和。
“我记得的,不只是你以前的样子!”
“还有你从泥里爬出来那一刻的倔强!”
“你知道你为什么会赢吗?”
林语宁微微扬起眉。
“为什么?”
“因为你根本没打算输!”
他这句话说得太自然,太笃定。
林语宁低下头,轻轻喝了一口茶,掌心温热,指尖微微发烫。
她没有回答,但眼里却慢慢浮出一种说不清的光。
饭后,两人沿着街边的小道散步。
江城的四月,晚风依旧带着点寒意,她把外套领子拉高,顾延瑾看了她一眼,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身上。
“我自己有衣服!”
“知道你有!”他一笑。
“但你太瘦了!”
林语宁没再坚持。
两人一路无言地走着,走到江边,夜色下的水面泛着细碎光影,远处桥梁灯光点点。
“语宁!”他忽然站定,语气变得郑重。
“如果有一天,你愿意重新开始一段感情……我希望你考虑我!”
林语宁没有看他,盯着江面,轻声道。
“我现在没办法给你承诺!”
“我知道!”
“但我不会离开!”他说。
她终于看向他,眼神复杂,却平静。
“你不怕……你等到最后,还是我一个人走?”
“我怕!”
他顿了顿,认真地说。
“但比起怕你不回头,我更怕你再被任何人拖进深渊!”
“我宁愿守在岸上,也不愿眼睁睁看你溺水!”
林语宁没再说话。
夜风吹乱了她的发,她靠着江边的栏杆,静静看着远处的水面出神。
她曾以为自己不会再拥有感情。
不是因为她不配,而是因为她太怕再次失控。
墨景言那个名字,像是一段不堪的历史,她已经把它钉死在记忆里。
她花了三年时间离开他,却还需要更久的时间,重新相信爱。
但现在,她不再抗拒等待。
哪怕她此刻站在黑夜里,也知道,有一个人,会一直在灯亮的那一头等她。
……
而同一时间,墨景言正蜷缩在自己的卧室里,空无一人。
他已经三天没出门。
身边的助理劝他出面接受采访、参加危机公关直播、开发布会澄清,可他什么都不愿意做。
他知道,再说什么都晚了。
林语宁一句话都没再提起他,也没有再上任何节目,她好像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用他来获取任何名声。
她只是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接案子、帮人、讲课、讲法律,沉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她越是不说,他越坐不住。
他忽然明白了。
他之所以痛苦,从来不是因为失去了林语宁,而是他终于看清楚:
她从没属于过他。
他曾以为自己拥有她,可他错了。
他拥有的,是她愿意留下的那三年,是她一次次的退让与沉默。
而一旦她决定离开,他什么都没有。
他连追都追不上。
他像个赌徒,赌她不会反抗,赌她不会有退路。
但他输了。
他甚至连筹码都没得拿回。
……